第2章 工具人師妹真香

“問得好!”面對蔡琰的追問,李素渾身都興奮起來,“這個問題,很好回答——那是因爲師妹你看‘首倡必譴、殿興有福’這八個字時,望文生義了。

首倡並不是‘每一個朝代第一個起來造反作亂的人’,而是‘一個治亂循環階段內,使百姓們第一個陷入戰亂的人’,這兩個概念是不一樣的。

張角確實是造反比張舉早,可張角已經被徹底消滅平定了——當初陛下改元中平,是什麼意思?那就是天下重新太平了。

所以當張舉再次作亂時,張舉不是在把一個‘已經亂世’的天下收拾回歸秩序,而是把一個依然有秩序的天下搗亂成亂世,張舉依然還是首倡,依然還要遭到天譴!”

蔡琰頓時有些懵逼,小腦瓜子想了很久:“你……你這不是隨你好惡隨意解釋幺,人家只看字面,怎麼知道你們說的‘首倡’具體是怎麼定義。”

李素:“你就這麼想,張舉作亂之前,天下是統一還是分裂?天下還統一着呢。比張舉更早的那場叛亂,並沒有讓天下分裂爲數個政權。

沒有出現週末戰國七雄、或者秦末諸王割據的場面,甚至都沒有新莽末年王莽、綠林、赤眉各據數州軍閥混戰。所以,張角是使天下合久而分的首倡者,但他沒能成功分裂天下,所以張舉依然是試圖使天下合久而分的首倡者,他依然要被天譴。

只有一個首倡者,已經成功推翻了前朝,或者至少是把天下拖入軍閥混戰的割裂狀態,這時候後面跟進來起兵重新統一天下的,纔是有福的‘殿興’者。”

李素講得非常透徹,也把後世噴殿興有福論噴得最多的一個誤解點剖析乾淨了。

後世他在外交學院學正統論哲學的時候,也在網上搜過不少一知半解網民對“殿興有福論”的噴點。

最常見的就是舉一些反例,比如有人說“最早反清的是太平天國”,甚至有人再往前追溯,說是白蓮教、天地會。所以如果“殿興有福論”成立的話,太平天國後面的反清者就不會被天譴反噬了呀,那不就跟史實對不上了?

但問題是,太平天國推翻了清幺?成功把國家打成了幾個小塊幺?沒有啊,史書上寫得明明白白,後面是幾十年的大統一,叫“同光中興”。

後面再次戰事爆發時,依然是“由治入亂”而不是“由亂繼亂”,所以凡是每一個“由治入亂”大階段的第一個起兵者,還是被天譴反噬沒能統一天下。

從這個角度說,張角這種已經被滅了的反賊,當然不能幫後來的漢末反賊吸走“首倡”的天譴詛咒——不然的話,豈不是王莽都能幫後來的反漢者吸走天譴了?王莽可是第一個反掉了漢。

每一次“中興”、“重新歸於和平統一”之後,首倡的歷史記錄都是要被清零重新計算的。

這是殿興有福論威懾力的重要組成點。

只要前一個反賊沒成功,天譴就會重置!就會刷新冷卻時間!

……

“原來不能故意弄一個首倡者吸走上天的天譴、讓後面的人就好放手造反了。還得這個‘首倡者’真的害得天下進入割據,才能作數……那確實難了許多,也不容易被反賊利用了。”

蔡琰按照李素完善解釋過的理論,重新推演了七八遍,想通過歷史事蹟找到反面例子,但找了一頓飯的時間也沒想到反例。

這一頓飯她就這麼出神地吃了大半個時辰,吃到後來連頭髮都撓亂了。

最終,她不得不承認師兄這個理論在安定天下人心方面確實有幾把刷子,比董仲舒那套好用了不知多少倍。

“終究還是輸給師兄了,我還以爲我挺聰明有機會呢,唉。”

蔡琰放下書稿,扒在案桌上,連那束從雙環髻裡滑出來的倔強呆毛,都再次耷拉了下來,如同泄氣的可達鴨。

不過她還是不死心,很想稍稍壓過師兄一點:“但是,既然如此,連我都會誤會,那些讀書少的人,就更要誤會了。

你們著書也要讓人看得懂纔好,既然是勸誘百姓的,如果只有大儒才知道其中本意,豈不是反而害得百姓誤解、甚至誘導野心者鋌而走險?”

李素想了想,公允評價:“這話倒是不錯,如果時機恰當,我會想辦法補充註釋的。但這次是要先寫出經文,經文不宜以問對體釋疑——詩書禮易春秋,哪有跟人辯論的?經史子集,只有‘子’纔是多有辯論問對的。”

儒家經典裡面,五經纔算“經”,經都是鐵口直斷,不好辯論的。

《論語》、《孟子》這些“四書”,纔是跟諸子百家類似,可以講寓言故事,甚至跟敵對學派的人辯論,然後把辯論過程記載下來。但這種體裁就不夠莊重了,是不可以成爲嚴格意義上的《經》的。

蔡琰雖才十三歲,但她五歲就跟着父親從簡單的諸子百家開始讀,已經讀了七八年,所以這些文體的知識她也瞭然於胸。

聽李素如此推脫,她略一琢磨,繼續主動問道:“那師兄,你們把經文寫完之後,能不能再寫個‘傳’或者是‘問對’,就像莊子跟人辯論那樣。你正好多收錄一些對‘殿興有福’知之不詳的初學者困惑,然後一一辯析。”

就好比讀《四書》要是沒有《四書集註》,那肯定會歧義誤解一大堆。

李素莞爾一笑:“這我自然會寫,把本經寫完之後,就輪到這些正本清源的事兒了。”

蔡琰眼珠子一轉,言笑晏晏地請求:“那到時候,我今天這個問題,能不能寫在《蔡李公問對》的第一篇?要不就交給我寫吧?你我剛纔說的這些,我都記住了呢。”

李素不由啞然:“你一個姑娘家,這麼想在經書上留名?”

蔡琰噘着嘴,儘量讓自己看起來態度很認真嚴肅:“班昭續成《漢書》、自著《女誡》,青史留名。我讀書已有八年,遍觀諸子,要是什麼文章都沒留下,那也太不甘心了。我寫不了正經,寫寫外傳問對也好嘛。唉,可惜了。”

李素看蔡琰的神情黯然不似作僞,忍不住好奇:“我又沒不讓你寫,這不答應你了幺,有什麼好可惜的。”

蔡琰站起身來,雙手叉腰:“師兄,我記得你是十八歲吧。”

李素玩味地看着對方:“是又如何?”

其實他的肉身過兩個月才十六歲,十八都是爲了早點做官虛報了。

蔡琰一嘟嘴:“哼,我要是早生五年,再多讀五年書,如今也有十八歲,說不定學問就夠參與寫正經了。真是可惜啊,自公孫弘、董仲舒之後,兩百八十多年,全天下才再有一次機會出如此盛舉,我卻因爲年輕學淺錯過了,這輩子都只能參與外傳《問對》了。”

君生我未生,可惜啊。

李素聞言,本想隨口應付安慰說“日後還有得是機會”。

但轉念一想,“殿興有福”已經是君主制正統論的最高境界,歷史上再往後就沒有君主制了,讓他編也編不出來啊。

他只好改主意住口。

蔡琰看他神色數變,還有些期待,眼神忽閃忽閃地問:“你是不是想安慰我?”

李素鋼鐵直男地承認:“一開始是想安慰你的,但我仔細想了想,這種機會確實這輩子都不會有第二次了,所以,對不起了。”

蔡琰咬了咬嘴脣,似乎有些匪夷所思:“你就不會假裝哄哄我讓讓我的嘛?我……我爹收了那麼多弟子,今天算是頭一遭遇到你這麼直言不諱的。”

“是嗎?我不信。”李素公事公辦回懟,“別人我不知道,顧雍肯定不會爲了哄你而騙人吧。”

蔡琰:“顧師兄是不會騙人,但他好歹會悶聲不說話!不像你直接就戳穿我的期望!”

唉,這是遇上鋼鐵直男了呀。憐香惜玉無情緒,煮鶴焚琴惹是非。

李素:“你就說你還想不想參與寫《蔡李公問對》吧。”

蔡琰終於服軟,不敢再吐槽:“想……”

李素:“想就別廢話了,你就先照着今天這樣,好好找找你覺得有漏洞、要問我的問題,我一一回答,你好好整理!到時候,至少這份《問對》可以署你的名字,算是我答你記錄,行了吧。”

《論語》裡面很多回答也是孔夫子說的,但《論語》本身不是孔子寫的,是問孔子問題的那些弟子寫的。

現在能抓到一個師妹當廉價勞動力,非要輯錄編撰辯論言辭,那就不用白不用唄。

……

從那天起,蔡琰就不知不覺當起了廉價勞動力。

她在一次次折騰、不服、刁難之後,終於發現自己還是挑不出什麼刺,沒法駁倒李素的《殿興有福論》。

就像一個剛剛讀初中的學霸女生,叛逆期發作,總想找自己語文老師的茬兒。

無論老師教了什麼一般性的知識點,她不找幾個反面特例就渾身難受。而一旦自以爲找到特例了,就欣喜若狂、去找老師答疑顯擺,暗暗期待老師編不圓。

但最終的結果,充其量只是在一次次的主動進攻中,幫李素把一個個概念定義得更加精準,把其他才疏學淺者可能遇到的誤解都壓力測試排查了出來。

一個月的著書立說時光過得很快。

李素每天上午跟蔡邕討論如何寫正經,

下午接受蔡琰的提問、由蔡琰記錄辨析註釋的內容。

蔡琰也還算知恩圖報,知道跟着李素做學問,也能撈到自己的著述,對李素非常禮貌,完全形成了對師兄應有的尊重。

每次李素想得神思疲乏了,蔡琰都會親手幫李素溫酒喝提提神、彈彈琴催催眠,以便讓李素恢復精力後,再重新拉着李素做學問、把他的精力再次榨乾。

這種生活雖然辛苦,但是在問對的過程中,李素也琢磨明白了一些意外收穫:這種事兒,實在是太適合由蔡琰來做了,換個人恐怕還扮演不好這個提問者的角色。

爲什麼呢?很簡單,因爲《殿興有福論》一旦公佈天下、被朝廷認可之後,很多問題,當世大儒是不敢問的。所以李素根本不可能指望其他大儒跟他辯論。

這跟此論的政治性質有關:你丫盯着朝廷的正統論找反例特例,你想幹啥?是想謀反麼?

還是至少想爲其他蠢蠢欲動想謀反但還不敢謀反的人提供理論依據、給他們壯膽、告訴他們“天譴已經被前一個造反者吸收應驗了,你們安全了”?

外人質疑得太細,很容易被扣上大逆不道的罪名——汝視十常侍之劍不利否?

但是,這些反例完全不辨析又不行,如果讓大家都不敢說,把對理解的歧義藏在心裡,始終不得釋疑,也不利於統一人心,正所謂堵不如疏嘛。

比如之前提的那個“張角有沒有吸走張舉的天譴”,那就是最容易想到的問題,天下估計至少有幾千人會想到。

所以最好的辦法,就是找個蔡邕身邊的親近人,裝小白把這些問題問了。

蔡琰才十三歲,小姑娘一個,她問這種問題肯定不會被世人解讀爲“別有用心、想幫反賊壯膽”,只會認爲她是“天性好奇、純粹好學”,畢竟哪有女兒反對親爹的學術理論的。

而且她的問題都是李素輕易解答了的,就像《莊子》上那個負責捧哏的惠子一樣,質疑力度剛剛好,又不會有強到李素無法化解的毒性。

簡直就是一針滅了活的安全疫苗,尺度剛剛好,既不會讓本體病變,還能補上免疫漏洞。

學霸師妹工具人真香!

如此這般,三人精誠合作,忙碌到十月底,《殿興有福論》和《蔡李公問對》的初稿,終於先後問世了。

大夥兒最後斟酌了一遍,把兩套內容都交給甄家的工匠雕刻。

大約十一月初,成品的書就印出來了。

看着墨香未散的著作,李素的眼神閃過一絲厲色。

把這套書的內容宣傳出去,再配合劉虞的軍事壓力和利益誘惑,三管齊下,是時候送反賊上路了!

第746章 三國志14:觸發最大包圍佔領事件番外第1章 中興六公爵第302章 馬超過街亭第7章 三手準備第675章 于禁:這個劇本怎麼和程普的下場那麼相似?第295 劉備牌滷肉飯第233章 萬事俱備,關門打狗第264章 一戰團滅蜀地奸商第382章 打仗全靠嚇第509章 樑綱你過來啊!第756章 曹、關對決第69章 屯兵五丈原第349章 比脫錦袍玉帶還乾脆第738章 呂將軍不要衝動咱談談條件番外第34章 知天命之年,自當知天命第481章 雙方都覺得應該不服就幹番外第6章 周瑜的波利尼西亞航海術番外第18章 反殺蠻王尉仇臺第677章 于禁願降第199章 南中街亭第675章 于禁:這個劇本怎麼和程普的下場那麼相似?第740章 這次不用你殺故主,傳檄天下辱罵袁紹一頓就行了番外第9章 南方大開發第73章 沒想到你是這樣的陽平關第842章 荀彧的和平談判建議第457章 阿亮的畢業旅行第593章 赤壁之戰(六千字)第161章 關、孫討董第264章 一戰團滅蜀地奸商第22章 說服沮授-下第504章 王睿張諮殷鑑不遠第661章 地球人都知道三姓家奴有三個乃翁第520章 勝利的陰影下第19章 冊封都亭侯第216章 徵西將軍又來共襄盛舉了番外第46章 吃了沒文化的虧第803章 曹操新政:耕者有其田第17章 來將可留姓名第3章 什麼?州郡兩級領導都是反賊?第802章 鄴城落第292章 讓陷陣營強制執行老賴第12章 一年不再赦第406章 一個優秀的甲方,就是幹啥啥不行,挑刺第一名第28章 幹大事而惜身,見小利而忘命第15章 原來漢朝人覺得關羽最帥第70章 大功告成(第三更!)第811章 東出虎牢關,光復全大漢第129章 這!就是勸降!第72章 載譽歸幽州第579章 江陵舌戰第811章 東出虎牢關,光復全大漢第15章 原來漢朝人覺得關羽最帥番外第31章 扶桑是遼東人的扶桑第440章 內部參考錦囊第352章 張飛的細柳營第432章 元兇授首第207章 咱不主動打仗,咱只是來修路的第529章 不是徐晃無能,而是“陰間歸來”的賈詡太狡猾第478章 我無法解釋主角爲什麼會像我一樣博學第315章 凜冬之怒第392章 瘦死的駱駝比馬大第537章 量子疊加態打野的精髓:只要我不出現,我就有可能在任何一路出現第213章 還生病就說明生活條件還是不夠好第752章 從實則虛之,到實則虛則實則虛之番外第30章 即使拿回來的是垃圾,丞相也要叫好第686章 李素終究只是個修水利的第162章 董卓夜宴逼華雄第501章 稱帝的條件番外第57章 平定漠南第513章 連敵人也引用你的經文第182章 打不過你噁心你番外第64章 大漢是來帶給蠻夷先進生產力的番外第9章 南方大開發第15章 原來漢朝人覺得關羽最帥第750章 博望坡到底是劉備打的還是諸葛亮打的第602章 大漢天下一盤棋第846章 要追,緩追,不給曹操喘息機會第291章 資金鍊斷裂了還不容易?抵押田產加槓桿啊第419章 君不君臣不臣第807章 李素也有跟袁紹一樣好謀無斷的時候第68章 降徐晃,赴陳倉第13章 悠然神往第296章 決賽圈王者第75章 不好,我們被識破了第85章 舌尖上的三國第554章 官制與俸祿改革第214章 董卓篡位了?第490章 “專家解讀”第854章 天下統一不是結束,只是“治國”這場無限遊戲的開始第717章 用心平而勸誡明第7章 三手準備第711章 出現在大漢朝的羅馬高架番外第43章 拓跋力微:打進張家口,活捉張翼德第465章 萬里長城今猶在(三更贖罪)第828章 難怪一個個地進退失據第495章 弒君-上第485章 “要靠道德感化才能治本”第14章 定個親有什麼好墨跡的第467章 男女組合雙打第794章 學以致用劉玄德
第746章 三國志14:觸發最大包圍佔領事件番外第1章 中興六公爵第302章 馬超過街亭第7章 三手準備第675章 于禁:這個劇本怎麼和程普的下場那麼相似?第295 劉備牌滷肉飯第233章 萬事俱備,關門打狗第264章 一戰團滅蜀地奸商第382章 打仗全靠嚇第509章 樑綱你過來啊!第756章 曹、關對決第69章 屯兵五丈原第349章 比脫錦袍玉帶還乾脆第738章 呂將軍不要衝動咱談談條件番外第34章 知天命之年,自當知天命第481章 雙方都覺得應該不服就幹番外第6章 周瑜的波利尼西亞航海術番外第18章 反殺蠻王尉仇臺第677章 于禁願降第199章 南中街亭第675章 于禁:這個劇本怎麼和程普的下場那麼相似?第740章 這次不用你殺故主,傳檄天下辱罵袁紹一頓就行了番外第9章 南方大開發第73章 沒想到你是這樣的陽平關第842章 荀彧的和平談判建議第457章 阿亮的畢業旅行第593章 赤壁之戰(六千字)第161章 關、孫討董第264章 一戰團滅蜀地奸商第22章 說服沮授-下第504章 王睿張諮殷鑑不遠第661章 地球人都知道三姓家奴有三個乃翁第520章 勝利的陰影下第19章 冊封都亭侯第216章 徵西將軍又來共襄盛舉了番外第46章 吃了沒文化的虧第803章 曹操新政:耕者有其田第17章 來將可留姓名第3章 什麼?州郡兩級領導都是反賊?第802章 鄴城落第292章 讓陷陣營強制執行老賴第12章 一年不再赦第406章 一個優秀的甲方,就是幹啥啥不行,挑刺第一名第28章 幹大事而惜身,見小利而忘命第15章 原來漢朝人覺得關羽最帥第70章 大功告成(第三更!)第811章 東出虎牢關,光復全大漢第129章 這!就是勸降!第72章 載譽歸幽州第579章 江陵舌戰第811章 東出虎牢關,光復全大漢第15章 原來漢朝人覺得關羽最帥番外第31章 扶桑是遼東人的扶桑第440章 內部參考錦囊第352章 張飛的細柳營第432章 元兇授首第207章 咱不主動打仗,咱只是來修路的第529章 不是徐晃無能,而是“陰間歸來”的賈詡太狡猾第478章 我無法解釋主角爲什麼會像我一樣博學第315章 凜冬之怒第392章 瘦死的駱駝比馬大第537章 量子疊加態打野的精髓:只要我不出現,我就有可能在任何一路出現第213章 還生病就說明生活條件還是不夠好第752章 從實則虛之,到實則虛則實則虛之番外第30章 即使拿回來的是垃圾,丞相也要叫好第686章 李素終究只是個修水利的第162章 董卓夜宴逼華雄第501章 稱帝的條件番外第57章 平定漠南第513章 連敵人也引用你的經文第182章 打不過你噁心你番外第64章 大漢是來帶給蠻夷先進生產力的番外第9章 南方大開發第15章 原來漢朝人覺得關羽最帥第750章 博望坡到底是劉備打的還是諸葛亮打的第602章 大漢天下一盤棋第846章 要追,緩追,不給曹操喘息機會第291章 資金鍊斷裂了還不容易?抵押田產加槓桿啊第419章 君不君臣不臣第807章 李素也有跟袁紹一樣好謀無斷的時候第68章 降徐晃,赴陳倉第13章 悠然神往第296章 決賽圈王者第75章 不好,我們被識破了第85章 舌尖上的三國第554章 官制與俸祿改革第214章 董卓篡位了?第490章 “專家解讀”第854章 天下統一不是結束,只是“治國”這場無限遊戲的開始第717章 用心平而勸誡明第7章 三手準備第711章 出現在大漢朝的羅馬高架番外第43章 拓跋力微:打進張家口,活捉張翼德第465章 萬里長城今猶在(三更贖罪)第828章 難怪一個個地進退失據第495章 弒君-上第485章 “要靠道德感化才能治本”第14章 定個親有什麼好墨跡的第467章 男女組合雙打第794章 學以致用劉玄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