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31章 驚天之言

聽見程昱的建議,文昭並沒有直接同意,而是思量半晌將目光放在了賈詡身上。

“文和,對於此事你有何見解”

賈詡捋了捋鬍鬚,說道:“主公,關中以前定下的戰略方針,乃是扼守太行、關中之天險,用以抵擋關東諸侯。而後平定涼州,攻佔益州,構成戰國時期強秦橫掃天下之勢。”

“幷州境內,有橫亙八百餘里的太行山,主公只需一員上將,數萬兵馬即可據敵於國門之外。”

“關中又有函谷關、箕關之險,易守難攻,縱然關東諸侯興兵來犯,兩員上將亦可退敵。故此以豫州作爲緩衝,其實並根本沒有必要。”

董昭卻是說道:“軍師此言差矣,函谷關、箕關雖然乃是天險,卻不能阻擋關東諸侯興兵進犯河內郡、河南尹。”

“若失去了豫州屏障,想要守住這兩個郡城,畢竟會耗費大量兵力,得不償失。故此,豫州之地不可失也。”

賈詡卻是微微一笑,說出一番話來,震驚到了所有的人:“主公志在天下,區區兩郡之地就算將其捨棄,又有何妨”

不得不說,賈詡說這番話簡直膽大包天,甚至有些大逆不道。

兩郡之地可是一個非常廣闊的疆域,須知歷史上的東吳緊緊依靠江東六郡之地,天下三分而得其一。

更何況大漢故都洛陽還在河南尹,這兩個郡城乃是整個大漢最中心的地段,一直象徵了皇權、繁榮、文化。

假如丟失了這兩個郡城,在政治意義上的影響,將是無法估量的。

最爲重要的是,這麼多年以來,河內郡、河南尹早就被經營的非常繁榮。若是就此捨棄這兩個郡城,也就相當於丟棄了文昭多年的經營與心血。

若是換做一般人,根本不敢提出這個膽大包天的方略。然而賈詡對於文昭性格十分了解,知道無論自己所言如何驚世駭俗,也不會被嫉恨。

相反,自家主公乃是一個善於納諫,善於接受新事物之人。假如手下人所言有理,很有可能會得到文昭的青睞。

與歷史上的明哲保身不同,現在的賈詡卻有些鋒芒畢露。

畢竟,歷史上賈詡雖然後來降了曹操,卻在此之前設計弄死了曹操的長子、侄兒,還有麾下大將典韋。

再加上賈詡曾經幫助李傕、郭汜做下很多惡事,人生之中也因此留下了許多污點。

還有另外一個原因,那就是曹操爲人太過狡詐,心機很重。在他手下任職,稍有不慎就會招來殺身之禍。

故此,哪怕歷史上賈詡日後投降了曹操,也一直少言寡語,幾乎不會主動出謀劃策。

相比起曹操的奸詐,陳旭無疑要寬宏、光明磊落、重情重義許多。賈詡看清了文昭的內心,知道自己只要盡心竭力輔佐他,不懷有二心,文昭一定不會辜負自己。

賈詡已經不再年輕,他也想趁着自己有生之年多多立下功勞,一則幫助文昭掃平天下,二則能爲子順後代留下更多的東西。

此時的大將軍府中,所有人都在竊竊私語,司馬朗更是聲色俱厲的說道:“軍師此言差矣,這兩郡之地主公苦心經營許久,耗費了大量人力物力,又怎能輕易捨棄”

“更何況,主公的宗族祠堂還在河南尹的陽武縣城之中。你如此勸說主公,豈非欲陷主公於不義乎”

司馬朗話音一落,又有不少人紛紛應和。特別是那些出身河內郡、河南尹的官吏,更是如此。

深深看了一眼司馬朗、司馬懿兩兄弟,文昭在心中暗暗想到:“河內郡乃是司馬氏宗族所在地,賈詡建議捨棄河內郡,他們自然要竭力反對了。”

細細思索了一下,文昭才覺得賈詡之言雖然有些驚世駭俗,倒也並非沒有道理。

其實,當初關中謀士制定仗着天險東據關東諸侯,而後掃平涼州、益州戰略的時候,刻意忽略了河內郡與河南尹。

雖然這兩郡之內,也擁有重要關卡可以駐兵。然而,要想完全憑藉天險守住這兩個郡城,除了派重兵把守以外,絕無他法。

若是派重兵把守的話,無疑會消耗掉大量人力物力,得不償失。甚至還很有可能,會將整個關中拖入戰爭的泥潭之中。

所以說,賈詡建議捨棄這兩個郡城,倒也是經過深思熟慮之後,才得出來的結論。

文昭來自於後世,相比較其他人,對於這些更加看得開一些。他知道想要爭奪天下,就不能計較一城以池之得失,後世紅軍就是活生生的例子。

雖然一個城池與兩郡之地無法比擬,然而在戰略上來講,若是非要捨棄的話,兩郡之地與兩個城池,卻也沒有不同。

當然,這種話他卻不能明着來說,否則必定會使得出身這兩郡之地的官吏寒心。而且經過這麼多年的經營,曾經因爲戰亂敗落的兩郡之地,早就變得十分繁榮。

想要讓文昭輕易將其捨棄,卻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也就是說,除非逼不得已,他絕對不會捨棄這兩個郡城。

看着情緒激動的衆人,文昭卻忽然大笑兩聲,說道:“從戰略上來講,軍師之言倒也有些道理。然而豫州尚且還在劉玄德手中,他仍舊是我們東邊最爲堅實的屏障。”

“更何況,我等現在尚未與關東諸侯交惡,縱然他們日後可能會從這兩個郡城入關,尚且不知到了何年何月。”

“此時就考慮是否捨棄這兩個郡城,是否爲時尚早”

文昭的話,卻讓司馬朗等人吃下了一顆定心丸。對於現在的關中來講,考慮這個問題也實在太早。

假如劉備能夠繼續駐兵豫州,成爲關中東部屏障;假如關中大軍能夠儘早攻下益州,完成既定戰略。這樣一來,就完全不必考慮賈詡的建議了。

若是前者,有劉備這個屏障,關東諸侯必定不會輕易攻打陳旭;若是後者,那個時候文昭已經佔據四州之地,實力空前膨脹,又何須畏懼關東諸侯

第28章 返鄉第485章 家事第527章 亂世男子第371章 函谷關第752章 高順來援第659章 誣陷第788章 田豐離去第235章 鮑信第27章 亂起第954章 退兵函谷關第891章 揮兵南下第618章 長驅直入第538章 張飛激將第858章 大戰落幕第841章 不違初心第801章 塞外風雲第759章 昏迷第135章 趙家村第976章 曲有誤第148章 戌夫山上第54章 約戰第889章 暗度陳倉第631章 違抗軍令第256章 無家可歸第498章 各爲其主第845章 鮮卑寇邊第610章 天方夜譚第566章 劉袁之戰第892章 陷陣營第716章 昔日孩童第398章 窮途末路第361章 重裝騎兵第506章 太學改革第803章 謹慎防備第31章 練兵第635章 圖謀諸葛第1000章 天旋地轉第709章 益州之亂第978章 聯軍崩潰第872章 野炊第863章 神仙眷侶第867章 美人殤第663章 遊行法第978章 聯軍崩潰第949章 東風第587章 欺人太甚第766章 陰招第544章 火攻襲營第318章 魄力第889章 暗度陳倉第677章 拒絕第487章 臨江仙第223章 安頓第666章 欲取益州第656章 太學生運動第152章 田豐激將第946章 各有算計第283章 狂妄男子第556章 玉璽出土第983章 梟雄隕落第322章 饑荒第110章 議事第98章 黃巾不死第18章 神勇第620章 追與逃第958章 忽悠諸葛亮第279章 水師第982章 子殺父第633章 郭淮第167章 決定出兵第313章 兗州之變第528章 安置第945章 連戰連捷第376章 奇蹟第798章 神兵天降第236章 以工代賑第867章 美人殤第348章 觸柱而死第753章 反攻第833章 欲擒劉備第740章 戰畢第771章 擒張任第923章 對策第282章 圖謀陳旭第287章 厚葬之第260章 分歧第281章 往事第730章 月夜之戰第902章 錦囊第74章 滿腚傷第469章 欲擒故縱第982章 子殺父第577章 楊氏滅族第489章 糾結第705章 田豐設計第1009章 天下一統第596章 擾敵撤兵第203章 典韋將兵第692章 將計就計
第28章 返鄉第485章 家事第527章 亂世男子第371章 函谷關第752章 高順來援第659章 誣陷第788章 田豐離去第235章 鮑信第27章 亂起第954章 退兵函谷關第891章 揮兵南下第618章 長驅直入第538章 張飛激將第858章 大戰落幕第841章 不違初心第801章 塞外風雲第759章 昏迷第135章 趙家村第976章 曲有誤第148章 戌夫山上第54章 約戰第889章 暗度陳倉第631章 違抗軍令第256章 無家可歸第498章 各爲其主第845章 鮮卑寇邊第610章 天方夜譚第566章 劉袁之戰第892章 陷陣營第716章 昔日孩童第398章 窮途末路第361章 重裝騎兵第506章 太學改革第803章 謹慎防備第31章 練兵第635章 圖謀諸葛第1000章 天旋地轉第709章 益州之亂第978章 聯軍崩潰第872章 野炊第863章 神仙眷侶第867章 美人殤第663章 遊行法第978章 聯軍崩潰第949章 東風第587章 欺人太甚第766章 陰招第544章 火攻襲營第318章 魄力第889章 暗度陳倉第677章 拒絕第487章 臨江仙第223章 安頓第666章 欲取益州第656章 太學生運動第152章 田豐激將第946章 各有算計第283章 狂妄男子第556章 玉璽出土第983章 梟雄隕落第322章 饑荒第110章 議事第98章 黃巾不死第18章 神勇第620章 追與逃第958章 忽悠諸葛亮第279章 水師第982章 子殺父第633章 郭淮第167章 決定出兵第313章 兗州之變第528章 安置第945章 連戰連捷第376章 奇蹟第798章 神兵天降第236章 以工代賑第867章 美人殤第348章 觸柱而死第753章 反攻第833章 欲擒劉備第740章 戰畢第771章 擒張任第923章 對策第282章 圖謀陳旭第287章 厚葬之第260章 分歧第281章 往事第730章 月夜之戰第902章 錦囊第74章 滿腚傷第469章 欲擒故縱第982章 子殺父第577章 楊氏滅族第489章 糾結第705章 田豐設計第1009章 天下一統第596章 擾敵撤兵第203章 典韋將兵第692章 將計就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