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62章 黃權激劉表

荊州南郡,襄陽城,州牧府之內,劉表麾下文武齊聚一堂。

劉表拿着天子頒佈的詔書,環視衆人說道:“如今張魯稱王,天子下詔令吾領兵討賊,不知諸位有對此有何看法”

蔡瑁急忙說道:“漢中山高路險,若是我等出兵討伐,恐怕難以攻克。更何況這道詔書雖然名義上乃是天子頒佈,實際上何人不知這是陳文昭的意思”

“空耗錢糧討伐漢中,愚以爲如此行事不可。”

蒯良卻是說道:“主公乃漢室宗親,自當擁護漢室。如今張魯稱王,對於漢室威信的打擊之大,無可估量。”

“主公若時刻得到天子詔書而無動於衷,恐怕會惹人非議,反而不美啊。”

蒯越亦是說道:“張魯妄自稱王,天下應當共討之,主公乃皇室貴胄,討伐逆賊更是責無旁貸。”

劉表皺着眉頭說道:“話雖如此,然而漢中地勢險峻,易守難攻。想要攻下漢中,恐非易事啊。”

蒯良微微一笑,說道:“主公只需派人前去攻打漢中即可,至於打不打得下來,卻無關緊要。”

劉表聞言先是一愣,而後才恍然大悟。

上次袁術稱帝,劉表就找藉口沒有出兵討伐,只是爲陳旭提供了一批糧食。事過之後,卻有不少心懷漢室之人,對於他頗有非議。

劉表畢竟乃漢室宗親,假如張魯稱王他卻無動於衷,而且又不奉天子詔書討賊的話,對於他直接名聲必定有所損害。

然而,只要他派人出兵攻打漢中,無論打不打得下來,都給了天下人一個交代。

劉表也能告訴天下人:看,我的確忠於漢室,出兵爲國討賊。

出不出兵乃是態度的問題,打不打得下來卻是能力的問題,只要劉表向漢中出兵,縱然打不下來漢中,別人亦是無話可數。

只待戰局僵持下去以後,他就可以藉口軍中缺糧而撤兵。念及於此,劉表當即一臉喜色,就準備調兵遣將攻打漢中。

就在此時,左右進來報告:“主公,益州派遣了使者過來,想要面見主公。”

蒯良聞言當即說道:“此必是劉益州派人與主公相約,共伐漢中。”

“看來不止是我一人接到天子詔書啊。”劉表先是自言自語,而後向蒯良問道,“子柔,劉益州派遣使者過來,吾當何以答之”

蒯良思量半晌,說道:“主公此去攻打漢中,定然會消耗不少錢糧。若益州使者果真邀請主公共伐益州,不妨如此,如此。”

劉表聞言大喜過望,當即讓人將益州使者領了進來。

黃權一襲青衫,姿容甚偉,身上還帶着淡淡的儒雅氣質。劉表看到他的第一眼,當即十分喜愛。

黃權進入州牧府之後,見到坐在主位的劉表,當即作揖行禮問道:“益州主薄黃權黃公衡,見過劉荊州”

劉表擺了擺手,說道:“公衡此次前來荊州,所爲何事”

黃權站直了身體,侃侃而談:“逆賊張魯,妄自割據漢中裂土封王,當真是罪大惡極。吾主劉益州乃漢室宗親,自然不會坐視張魯行此大逆不道之事,欲起兵討伐。”

“劉荊州亦乃漢室宗親,想比也不會坐視張魯這等亂臣賊子活於世間,故此吾主派遣我過來,欲邀請劉荊州共伐漢中,還大漢一個朗朗乾坤。”

不得不說,黃權的確才能非凡,他說的話也十分有意思。

黃權沒有說劉璋是接到了天子詔書,這才準備起兵攻打漢中,反而將劉璋漢室宗親的身份搬出來,說是爲了大漢的威望才準備起兵。

隨後,黃權又點出了劉表漢室宗親的身份。

他的言下之意就是:你也跟我家主公一樣,都是漢室宗親,我家主公爲了維護大漢的威望,已經準備起兵攻打張魯,你好意思安安穩穩的坐在荊州麼

劉表聽到黃權的話,笑容頓時僵在了臉上。

本來依照蒯良之言,若是益州使者邀請荊州共伐漢中,劉表就會故意裝出爲難的樣子,而後向益州索要錢糧,用以供給大軍的用度。

然而黃權的一番話,卻是讓劉表有些說不出口。

蒯良看到劉表的樣子,當即暗道不好,他只得挺身而出厚着臉皮說道:“黃主薄之言大善,吾主乃漢室宗親,討伐逆賊自然是責無旁貸。”

“只是這幾年荊州收成不好,府庫之中的存糧已經入不敷出,這段時間卻是一直在爲糧草發愁啊。”

黃權聽到了蒯良的話,就在心中暗暗想到:“此人的言下之意,恐怕是想趁機從益州敲詐一筆錢糧啊。”

荊州本來就是產糧大州,哪怕當初三年乾旱引起的大饑荒,對於荊州的影響也並不大。這幾年大漢風調雨順,黃權可不相信荊州會缺糧。

想到這裡,黃權在心中冷笑幾聲,表面卻是略帶嘲諷的說道:“人人都說荊州乃是天府之國,產糧大州,卻沒想到在劉荊州的治理下,居然會缺乏糧草。”

“既然如此,我這就返回益州稟明吾主荊州的詳情,好讓吾主儘早發兵獨自一人剿滅逆賊張魯。”

說到這裡,黃權當即轉身往外走去,口中仍舊說道:“真是可惜啊,泱泱大漢卻只有吾主,纔是真正憂國憂民的漢室宗親啊”

劉表聽到這裡,身子頓時氣得有些發抖。他沒有想到,黃權居然如此光棍,如此不給人留面子。

前面黃權說荊州乃產糧大州反而缺乏糧草,這簡直是毫不掩飾的嘲諷劉表,不會治理國家。黃權轉身說的那句話,亦是夾槍帶棒,說劉表空有漢室宗親的名頭,卻不忠於漢室。

若今日黃權之言傳出去,並且劉表果真不發兵漢中的話,劉表的名聲就會變得臭不可聞。

想到這裡,劉表當即強行壓住心中的怒火,厲聲說道:“黃主薄且慢,荊州雖然缺糧,然而吾既然身爲漢室宗親,又豈會因爲缺糧之事而放縱逆賊稱王”

“今日縱然耗盡國庫,吾亦要盡起大軍攻克漢中”

黃權臉上露出了微不可查的笑意,急忙轉身說道:“劉荊州高義,忠於大漢之心真是蒼天可鑑啊”

第551章 凱旋第540章 中箭倒地第822章 齊聚江東第171章 子龍鋒芒第433章 袁紹舉動第769章 吳懿第409章 劉備中伏第468章 沙盜第318章 魄力第255章 逼宮第397章 中箭昏迷第342章 斬郭汜第609章 刁難第281章 往事第963章 聯軍窘境第52章 暗鬥第249章 匯合第323章 出兵關中第81章 董卓第719章 風起隴西第473章 一夜築城第536章 兵臨陳留第561章 欲試文昭第508章 出巡第675章 欲殺嚴顏第591章 王延第574章 欲襲南鄭第895章 大破曹軍第517章 蛛絲馬跡第58章 遊街第544章 火攻襲營第954章 退兵函谷關第332章 書信第740章 戰畢第842章 孫策退兵第804章 爭鋒第458章 大逆轉第131章 田豐認主第655章 鬧事第147章 黃巾弊端第209章 兵臨壺關第779章 釋放第654章 再殺一人第13章 火起第796章 復仇之始第905章 羣星隕落第178章 三日餘糧第201章 封官第837章 女裝激陳政第388章 董承身死第546章 攻破陳留第142章 山雨欲來第491章 心憂第563章 四面楚歌第461章 議事第634章 雖死無憾第685章 披荊斬棘第611章 三問第567章 玉門關第792章 田豐投劉第288章 欲殺人第138章 當王天下第959章 僵持一年第55章 假借天命第948章 蘆葦蕩第67章 人頭滾滾第938章 奇襲函谷關第807章 勸降第400章 殺妻爲食第815章 瘟疫風波第328章 龜兒子第401章 調虎離山第19章 名揚州郡第797章 入涼州第175章 推測第217章 大才來投第501章 爲父觸法第549章 水淹第338章 弒帝第906章 再設計第384章 下一代第466章 六郡叛亂第81章 董卓第342章 斬郭汜第995章 袁譚人頭第649章 以進爲退第393章 起兵伐袁第113章 渡河第765章 對峙第609章 刁難第185章 高順第176章 困境第49章 援兵第769章 吳懿第719章 心憂第343章 臨陣機變第13章 火起第560章 反心第587章 欺人太甚第164章 胡人劫掠
第551章 凱旋第540章 中箭倒地第822章 齊聚江東第171章 子龍鋒芒第433章 袁紹舉動第769章 吳懿第409章 劉備中伏第468章 沙盜第318章 魄力第255章 逼宮第397章 中箭昏迷第342章 斬郭汜第609章 刁難第281章 往事第963章 聯軍窘境第52章 暗鬥第249章 匯合第323章 出兵關中第81章 董卓第719章 風起隴西第473章 一夜築城第536章 兵臨陳留第561章 欲試文昭第508章 出巡第675章 欲殺嚴顏第591章 王延第574章 欲襲南鄭第895章 大破曹軍第517章 蛛絲馬跡第58章 遊街第544章 火攻襲營第954章 退兵函谷關第332章 書信第740章 戰畢第842章 孫策退兵第804章 爭鋒第458章 大逆轉第131章 田豐認主第655章 鬧事第147章 黃巾弊端第209章 兵臨壺關第779章 釋放第654章 再殺一人第13章 火起第796章 復仇之始第905章 羣星隕落第178章 三日餘糧第201章 封官第837章 女裝激陳政第388章 董承身死第546章 攻破陳留第142章 山雨欲來第491章 心憂第563章 四面楚歌第461章 議事第634章 雖死無憾第685章 披荊斬棘第611章 三問第567章 玉門關第792章 田豐投劉第288章 欲殺人第138章 當王天下第959章 僵持一年第55章 假借天命第948章 蘆葦蕩第67章 人頭滾滾第938章 奇襲函谷關第807章 勸降第400章 殺妻爲食第815章 瘟疫風波第328章 龜兒子第401章 調虎離山第19章 名揚州郡第797章 入涼州第175章 推測第217章 大才來投第501章 爲父觸法第549章 水淹第338章 弒帝第906章 再設計第384章 下一代第466章 六郡叛亂第81章 董卓第342章 斬郭汜第995章 袁譚人頭第649章 以進爲退第393章 起兵伐袁第113章 渡河第765章 對峙第609章 刁難第185章 高順第176章 困境第49章 援兵第769章 吳懿第719章 心憂第343章 臨陣機變第13章 火起第560章 反心第587章 欺人太甚第164章 胡人劫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