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6章 困境

現在討論鮮卑人會從哪個位置南下,毫無疑問還是有些過早。

對於現在的黃巾軍來講,他們最需要做的事情,就是要先平定幽州境內,三千烏桓突騎兵的叛亂。

烏桓人與鮮卑人還不一樣。

現在的烏桓人,名義上還是大漢的子民,尊大漢爲主。何況生活在大漢境內的烏桓人,又何止幾十萬?這絕對是一股不容小覷的勢力。

“主公此次出兵,是爲了讓幽州的百姓生活得更好一些。爲了達到這個目的,我們應該儘量減輕戰亂,對於烏桓人要以震懾、安撫爲主。”

“若是一意打壓,先不說可能會引起其他烏桓部落的反感,就連這三千烏桓突騎兵,亦不容易對付。要知道,我們這次最大的敵人是鮮卑人,而不是烏桓人。”

九千黃巾軍的騎兵出現在幽州境內,對於當地官吏產生的壓力,無疑是非常巨大的。

好在黃巾軍打出了‘驅逐胡虜’的旗幟,並且沒有絲毫攻城的打算。再加上幽州久經胡人騷擾、劫掠,這裡的官吏相比起其餘州郡,無疑要出色很多。

所以直到現在,並未出現當地官吏棄城而逃的情況。

黃巾軍一直東進,跨越了代郡、上谷郡,來到了廣陽郡的邊界。

忽然,湯陳、李郭帶着一些斥候回來,來到陳旭面前說道:“主公,我們偵察到一些情況,那些叛亂的烏桓騎兵,現在居然已經回到了右北平!”

陳旭等人聽到這個消息,都是一陣無語。他們大張旗鼓的前來與胡人交戰,卻不想那些烏桓人居然跑回了老家。

陳旭若是這個時候帶兵進入右北平,所要面對的,恐怕就不是區區三千烏桓騎兵了。

說到底,那些烏桓騎兵是因爲朝廷沒有發給俸祿,並且受人歧視才舉兵叛亂。他們叛亂之後,四處劫掠倒也說得過去。

正是因爲朝廷的不作爲,才延長了這場叛亂的時間。現在陳旭大張旗鼓的帶着七千騎兵出兵幽州,那些烏桓騎兵可能早就得到了消息。

他們雖然是胡人,但是長時間處於大漢的統治之下,對於漢室還是心存敬畏的。自漢武帝與陳湯開始,大漢的強盛就已經揚名塞外。

這些叛亂的胡人,已經在幽州劫掠了將近一年。這一年來,他們每個人都搶到了足夠的財富。

現在聽說有一支騎兵想要過來消滅他們,他們雖然不懼,自然也不願白白犧牲。所以他們這才跑回北地郡,躲到自己的部落之中。

三千騎兵對於每個部落來講,都是一筆天大的財富。哪怕漢室想要他們交出這些人,也絕無可能。

況且,黃巾軍又並非代表正統的漢室,他們也沒有資格去強行出頭。所以現在的黃巾軍,卻是有些進退兩難了。

“主公,我軍現在還要不要繼續向右北平進軍?”

諸將聽聞了湯陳、李郭的彙報,都想到了黃巾軍現在尷尬的境地,於是就有人出聲問道。

陳旭皺着眉頭思量半晌,沒有說話,而是把目光放在了田豐的身上。

他雖然有自己的想法,但是身爲一個上位者,卻要給自己下屬更大的發揮空間。只有這樣,他們纔會認爲,自己的才華在陳旭這裡能夠得到施展。

田豐見自家主公如此器重自己,心中頗爲感動。

但是他也沒有說出自己的想法,反而對着在場的諸將說道:“諸位有什麼想法,都可以說出來,一起爲主公分憂。”

陳旭想把表現的機會讓給田豐,田豐身爲一個謀士,卻希望這個集團的所有將領,都能夠發揮自己應有的才能。

一個集團的成功,並不是靠一兩人就行,而是需要所有人的努力。就如同三國時期的蜀國一樣,諸葛亮大權獨攬,國中諸將對於他言聽計從。

久而久之,諸葛亮的這種行事,就壓制了其餘人才發揮的空間。這才使得諸葛亮去世以後,蜀國再無可用之才。

田豐雖然並不知曉諸葛亮的事蹟,但是他很多時候,卻會下意識的將機會讓給別人,培養他們的能力。他這種虛懷若谷的品格,更是陳旭所欣賞的。

諸將之中,趙煌在幽州與胡人交戰九年,對於這個問題,他卻是最有發言權。

他想了一下,說道:“烏桓騎兵,既然已經回到了他們的部落之中,就不會再去禍害幽州的百姓。”

“再加上烏桓人絕對不好對付,所以我認爲,我軍不能再去討伐他們。”

趙煌剛說完話,其餘的將領亦是紛紛出言應和。

趙雲由於太過年輕,資歷不夠,所以在議事的時候,幾乎從來不發表自己的意見。

然而他現在是一軍統帥,雖說由於黃巾軍的騎兵太少,並且陳旭在軍中,這七千騎兵的最高統帥仍是陳旭。

但是日後,他早晚都要獨領一軍。雖然歷史上的趙雲領兵才能不錯,但那都是他經過無數戰事以後,才磨礪出來的。

現在的趙雲還太過稚嫩,所以陳旭就想多培養他一下:“子龍,你可有什麼建議。”

被陳旭點名,趙雲先向他施了一禮,而後說道:“主公,我軍都是輕裝出徵,所帶糧草十分有限。”

“我等以前是打着以戰養戰的目的,準備從敵人那裡搶奪糧草。但是現在,叛亂的烏桓人回到部落之中,失去了目標的我們,又該如何解決糧草的問題?”

趙雲的一番話,使得衆人霍然驚醒。

是啊,黃巾軍現在所帶來的糧草,不足十日。若是不能找到補給的話,這七千騎兵,恐怕就會陷入危局之中。

湯陳突然說道:“我等既然被稱之爲反賊,若是糧草不夠,不若到百姓之中劫掠一番可好?”

他與趙煌所帶領的三千騎兵,在與鮮卑人交戰的過程中,雖然不會特意劫掠百姓。但是有時候,實在沒有糧草的時候,他們也不會顧忌太多。

湯陳新投黃巾軍,並不知曉黃巾軍的作爲,這才說出這樣的提議。

湯陳話音剛落,所有人的臉色都猛然一變。陳旭厲聲說道:“我黃巾軍雖然被稱之爲反賊,但是我等寧願餓死,也絕不劫掠百姓。”

陳旭盯着湯陳,臉色有些陰沉的說道:“我不管你們以前是如何行事,但是既然加入了我黃巾軍,就要遵守我黃巾軍的規矩。”

“不然的話,我陳旭認識你們,我黃巾軍的軍法卻認不得你們。”

趙煌、湯陳自從投奔黃巾軍以來,一直感覺陳旭非常好說話。但是直到現在,他們才知道,此人絕對是從屍山血海中走出來的人物。

陳旭身上所散發出來的殺氣,哪怕是他們這些久經沙場的悍將,亦是感到心驚肉跳。當然,他們會有這總感覺,根是在陳旭帳下效命也不無關係。

趙煌急忙拉着湯陳跪在地上,誠惶誠恐的說道:“我等初投黃巾,對於山寨之中的很多事情,尚且不太清楚。”

“若是舍弟有何冒犯之處,還請主公海涵!”

湯陳亦是被陳旭的突然發怒,弄得不知所措。待聽聞趙煌的話以後,口中亦是告饒不斷。

陳旭看到兩人的動作,臉色這纔好看了一些,他語重心長的對着兩人說道:“我黃巾軍之所以揭竿而起,就是因爲我等以前都是普通百姓。”

“若非實在被漢室逼迫的活不下去,又有誰會走上這條道路?”

“我等雖然舉兵造反,卻希望能夠構建太平世界,讓天下百姓都能夠有地種,有飯吃,有衣服穿。”

“我們黃巾軍的信念,乃是‘戰死不退縮,餓死不擾民’。子亮與秀吉,既然現在身爲我黃巾軍中的成員,自當謹記這些事情。”

兩人全都跪伏於地,說道:“我等自當謹記主公將令。”

陳旭聞言,急忙上前拉起兩人,說道:“百姓如水,江山如舟;自古以來,水能載舟,亦能覆舟。”

“我黃巾軍欲成大事,就必須要得到天下的民心。所以方纔聽聞秀吉之言,我纔會如此憤怒。”

聽到陳旭的話以後,不僅是趙煌兩人,就連其他人,亦是覺得這個比喻非常貼切。

“水能載舟,亦能覆舟。”田豐低聲呢喃了一遍,撫掌大笑,“主公此言,果真是精闢無比啊!”

有了這個小插曲之後,自然就沒人,再膽敢說劫掠百姓之事了。

一直不發表意見的陳虎,突然說道:“右北平與遼西郡之內,不是還有一些南下劫掠的鮮卑人麼?我們何不出兵攻打這些鮮卑人?”

一旁的趙雲搖頭說道:“據斥候回報,南下劫掠的鮮卑人全都是小股人馬,並且分散在各個地方。”

“我軍若是用大軍圍剿,必定疲於奔命,得不償失。若是化整爲零,憑藉鮮卑人的驍勇善戰,我等亦不見得能夠佔得上風。”

“所以依我之見,出兵右北平與鮮卑人交戰,此計不可取。”

陳旭亦是點頭說道:“子龍說的不錯,先不說其他。若是我等出兵右北平與遼西郡,那些躲回部落的烏桓騎兵,很可能會以爲,我們是去追殺他們的。”

“這樣一來,我們就會再次惹上烏桓人這個大敵。”

陳旭說完以後,所有人都是沉默不語。

那三千烏桓騎兵突然回到部落之中,使得黃巾軍陷入了困境。

第430章 仲德獻策第668章 各有算計第566章 劉袁之戰第343章 臨陣機變第396章 閻象設計第205章 罷兵第745章 小貓返鄉第286章 劍道第496章 家宴第333章 投效第914章 三請諸葛亮第327章 風聲扯呼第407章 兩軍對陣第345章 面聖第947章 大破周瑜第888章 連克五郡第431章 羣狼噬虎第420章 陽城易主第453章 張遼至第481章 春耕第711章 蒲阪風波第853章 正面廝殺第89章 必敗論第809章 屠殺第825章 巧舌戰羣儒第922章 兵棋推演第775章 請殺張任第773章 破劍閣第326章 誘敵第617章 讒言第369章 糧草被劫第656章 太學生運動第317章 謀關中第297章 典韋心機第185章 高順第42章 卜己之死第157章 三箭之威第406章 怒斥閻象第380章 謀兵權第268章 欲劫糧草第534章 憂慮第129章 東風乍起第184章 和連之死第655章 鬧事第197章 歷史車輪第254章 詐死第866章 孫權第769章 吳懿第902章 錦囊第942章 水戰將起第955章 鬥陣(上)第789章 屠城第193章 心思第17章 殺人第241章 殺意第906章 再設計第539章 戰!第363章 斬李暹第119章 噩耗第976章 曲有誤第224章 襲城第197章 歷史車輪第336章 李儒獻策第395章 困境第186章 馬賊第370章 詐城第741章 徐賢來援第730章 月夜之戰第549章 幕後之手第79章 再次掌兵第341章 驚天陰謀第604章 喜得麟兒第981章 殞命第781章 慘烈廝殺第693章 血染疆場第406章 怒斥閻象第216章 內亂第618章 長驅直入第605章 大才張既第793章 法正獻策第216章 內亂第146章 大雪將至第722章 流血漂櫓第390章 清洗第1008章 去世第797章 入涼州第480章 欣欣向榮第382章 名將之殤第624章 奮死一博第942章 水戰將起第211章 歸心第284章 旭之志第800章 繼承第779章 下戰書第862章 一請諸葛亮第86章 甦醒第992章 曹操去世第206章 擒張遼第864章 孫策之死(上)第870章 驪山腳下
第430章 仲德獻策第668章 各有算計第566章 劉袁之戰第343章 臨陣機變第396章 閻象設計第205章 罷兵第745章 小貓返鄉第286章 劍道第496章 家宴第333章 投效第914章 三請諸葛亮第327章 風聲扯呼第407章 兩軍對陣第345章 面聖第947章 大破周瑜第888章 連克五郡第431章 羣狼噬虎第420章 陽城易主第453章 張遼至第481章 春耕第711章 蒲阪風波第853章 正面廝殺第89章 必敗論第809章 屠殺第825章 巧舌戰羣儒第922章 兵棋推演第775章 請殺張任第773章 破劍閣第326章 誘敵第617章 讒言第369章 糧草被劫第656章 太學生運動第317章 謀關中第297章 典韋心機第185章 高順第42章 卜己之死第157章 三箭之威第406章 怒斥閻象第380章 謀兵權第268章 欲劫糧草第534章 憂慮第129章 東風乍起第184章 和連之死第655章 鬧事第197章 歷史車輪第254章 詐死第866章 孫權第769章 吳懿第902章 錦囊第942章 水戰將起第955章 鬥陣(上)第789章 屠城第193章 心思第17章 殺人第241章 殺意第906章 再設計第539章 戰!第363章 斬李暹第119章 噩耗第976章 曲有誤第224章 襲城第197章 歷史車輪第336章 李儒獻策第395章 困境第186章 馬賊第370章 詐城第741章 徐賢來援第730章 月夜之戰第549章 幕後之手第79章 再次掌兵第341章 驚天陰謀第604章 喜得麟兒第981章 殞命第781章 慘烈廝殺第693章 血染疆場第406章 怒斥閻象第216章 內亂第618章 長驅直入第605章 大才張既第793章 法正獻策第216章 內亂第146章 大雪將至第722章 流血漂櫓第390章 清洗第1008章 去世第797章 入涼州第480章 欣欣向榮第382章 名將之殤第624章 奮死一博第942章 水戰將起第211章 歸心第284章 旭之志第800章 繼承第779章 下戰書第862章 一請諸葛亮第86章 甦醒第992章 曹操去世第206章 擒張遼第864章 孫策之死(上)第870章 驪山腳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