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36章 兵臨陳留

自從決定出兵攻打袁紹,救援公孫瓚以後,劉備就採納了孫乾的建議,偃旗息鼓悄悄將兵力集結在長社一帶。

長社位於豫州潁川郡的東北部,這裡與兗州陳留郡相鄰。劉備大軍尚未集結完畢,關羽已經星夜兼程趕到了此地。

三兄弟敘禮過後,就準備進兵陳留郡,打袁紹一個措手不及。

當天晚上,在軍隊開撥之前,關羽不無憂慮的說道:“兄長,吾在大將軍境內,見大將軍麾下兵強馬壯,百姓安居樂業。饒是如此,大將軍也不敢輕易與袁本初開戰。”

“兄長此次貿然興兵攻打袁本初,會不會有些莽撞了?”

劉備謂然一嘆,說道:“此事吾又豈會不知?然而公孫瓚乃吾故友,又曾經施恩惠於我三兄弟。今日我若見伯圭受困而置之不理,又如何能在天下之間立足?”

關羽也知道劉備的糾結,故此並不奢望能夠說服劉備。他再次說道:“雖然如此,然則豫州畢竟是兄長之根基,還需派人駐守才行啊。”

劉備道:“此事雲長休要擔憂,我已經令公佑守豫州,並且把憲和派往了汝南郡。有此二人在,豫州不會出現什麼大問題。”

“更何況,在我與袁本初之間的戰事明朗之前,其餘諸侯也不見得會貿然興兵攻取豫州。”

說到這裡,劉備滿懷期待的看着關羽,道:“雲長你將另一封信交給大將軍,大將軍可有說些什麼?”

關羽搖頭道:“大將軍只是說茲事體大,要回去與帳下文武商議一番才行。”

張飛看着兩人婆婆媽媽,當即嘟囔着說道:“大兄、二兄,現在正要領兵突襲陳留郡,還在這裡商議個什麼?商議來商議去,若是能夠把陳留郡商議來,俺也跟你們商議。”

“既然商議不來,就趕快出兵攻打陳留吧,俺的丈八蛇矛早已飢渴難耐了。”

聽着張飛的話,劉備、關羽都有些哭笑不得,然而細細想來,才發現張飛說的話也有些道理。

事已至此,再考慮其他未免有些多餘了。現在豫州的大軍,都已經悄悄集結到了長社,猶如箭在弦上不得不發。

劉備心念急轉之間,當即說道:“益德之言不錯,我等還是準備一下,突襲攻入陳留郡吧。”

是夜月黑風高,劉備三兄弟帶領三萬兵馬,突然攻入陳留郡內。

陳留太守高幹在毫無準備之下,三日之內連失五縣。劉軍長驅直入,直接佔據了小半個陳留郡。

陳留郡的治所乃是陳留縣城,西南與東北方向分別扼守浪湯渠與惠濟河。

陳留郡乃是司隸、豫州、兗州的交界之所,自古以來就是兵家必爭之地。戰國時期的魏國,就曾經定都於此。

董卓亂政諸侯討董之際,各路諸侯曾經就在陳留郡境內的酸棗,進行會盟立誓討董。

關於陳留郡還有一個非常有趣的事情,那就是大漢的最後一個皇帝劉協,被迫讓位給曹丕以後,就被封爲了陳留王。

讓人覺得諷刺的是,曹魏的末代皇帝曹奐,在將皇位禪讓給司馬炎以後,也被封爲了陳留王。

而劉協與曹奐這兩個末代皇帝的封號,也使得陳留這個地方更加出名。

此時的陳留太守乃是袁紹外甥高幹,當他得知劉備兵犯陳留的消息以後,劉備已經率領大軍千里奔襲,打到了浪湯渠的西岸。

只要大軍越過了浪湯渠,劉備的兵鋒就會直指陳留。

郡守府內,高幹一身戎裝,聚集陳留境內的所有文武大臣,說道:“主公領兵遠征公孫瓚,卻不想大耳兒居然會犯吾城池,不知諸位可有退敵良策?”

袁軍大將韓猛急忙上前說道:“某請帶三千兵馬出城,若是不能取大耳兒腦袋,願受軍法處置!”

韓猛爲人勇力過人,乃是袁紹麾少有的一員猛將。奈何此人銳而輕備,勇而少謀,是一個徹頭徹尾的莽夫。

高幹聽聞韓猛的話,當即搖頭說道:“陳留雖有五千兵馬,然而相比起劉備的三萬大軍,卻有些相形見絀。若此時貿然出城與劉備交戰,一旦兵敗則陳留全境必將落入敵手。”

汪昭說道:“賊軍勢大,若不趁着他們千里奔襲、遠來疲憊之際,先挫掉賊軍士氣。以後想要守住陳留,恐非易事。”

“今賊軍新至,又欺我軍兵少,今夜必定懈怠。使君不妨趁着今夜領兵前去劫營,必可大破劉軍。”

高幹思量半晌,搖頭說道:“劉備乃是沙場宿將,不會不知道大軍遠來疲憊,預防劫營之事。若是貿然進兵,必逢敗績。”

韓猛性急,當即說道:“這又不行,那有不成,你說該怎麼辦?”

高幹知道韓猛性子急躁,倒也沒有對他不敬的話感到不滿,只是說道:“賊衆我寡,況且主公又率領大軍遠征,吾不得不慎重再三啊。”

岑璧揣摩了一陣高幹的心思,眼珠一轉說道:“既然如此,我等不妨死守城池,而後派遣使者向主公求援。”

高幹捋了捋鬍鬚,微微頷首,說道:“此計大妙!傳令下去:無論賊軍如何挑釁、叫陣,都不可出城迎戰,如有不遵軍令者,立斬不饒!”

其實一開始,高幹就打算死守陳留。

高幹之所以召集衆人議事,也不過是走個過場罷了,免得其餘諸將說他獨斷專橫。既然岑璧如此識趣,能夠揣摩到自己的心思,高幹自然要趁機敲定防守戰略。

聽見高幹的命令,韓猛雖然心中不滿,卻也不敢違背軍令。畢竟,高幹不僅是陳留太守,更是袁紹的外甥,深得袁紹器重。

歷史上的高幹,甚至被袁紹封爲幷州牧,總領一州軍政大事。這種榮寵,比起袁紹的幾個兒子也不相上下。

韓猛爲人雖然粗獷少謀,卻也不願輕易得罪高幹。故此,他縱然心中不滿,也沒有再說什麼。

議事完畢以後,高幹就派遣使者北上,星夜兼程前往冀州求援。他自己卻是發動城中士卒、百姓,開始加固城牆,準備守城所需用的物資。

除此之外,他還開始徵召義軍,幫忙守城。

第1004章 病危第386章 挺身而出第510章 切磋第181章 追殺第973章 郭嘉見吳王第782章 含笑而死第447章 韓遂第49章 援兵第845章 鮮卑寇邊第50章 東阿對第685章 披荊斬棘第633章 郭淮第451章 馬玩第114章 田豐第273章 甘寧第679章 該當何罪第519章 神探文昭第926章 大戰將啓第525章 兩封信第849章 虛位以待第899章 解惑第943章 水軍初戰第262章 中計第93章 以死脅迫第178章 三日餘糧第975章 周瑜被俘第255章 逼宮第683章 兵臨城下第978章 聯軍崩潰第334章 雛鷹起飛第565章 密謀第972章 爭功第467章 殺羌令第400章 殺妻爲食第75章 輕視第49章 援兵第518章 抽絲剝繭第486章 授課第99章 復奪廣宗第874章 二請諸葛亮第938章 奇襲函谷關第783章 十日之約第871章 基情四溢第382章 名將之殤第890章 意欲渡河第591章 張郃第36章 賞賜風波第161章 斬赤龍第211章 歸心第348章 觸柱而死第514章 真實鄭屠第875章 孔明戲益德第342章 斬郭汜第871章 基情四溢第265章 驚變第315章 郭嘉之謀第347章 毆打公卿第823章 下馬威第399章 密信第808章 馬超之死第250章 搶功第42章 卜己之死第433章 袁紹舉動第560章 反心第473章 一夜築城第1009章 天下一統第95章 皇甫嵩第81章 董卓第209章 兵臨壺關第487章 臨江仙第856章 傷勢第784章 尋找法正第393章 起兵伐袁第244章 碰撞第157章 三箭之威第255章 逼宮第411章 不能退兵第649章 以進爲退第824章 驛館說魯肅第25章 災年糧價跌第894章 決戰日第507章 求助第879章 酷吏第648章 瘋言封王第310章 馬騰第970章 攻破薊縣第609章 刁難第87章 擇婿第557章 南面稱王第251章 祭奠第106章 生死不知第972章 爭功第1000章 天旋地轉第538章 張飛激將第891章 揮兵南下第508章 大開眼界第818章 冊立新君第781章 慘烈廝殺第607章 新豐見聞第902章 錦囊
第1004章 病危第386章 挺身而出第510章 切磋第181章 追殺第973章 郭嘉見吳王第782章 含笑而死第447章 韓遂第49章 援兵第845章 鮮卑寇邊第50章 東阿對第685章 披荊斬棘第633章 郭淮第451章 馬玩第114章 田豐第273章 甘寧第679章 該當何罪第519章 神探文昭第926章 大戰將啓第525章 兩封信第849章 虛位以待第899章 解惑第943章 水軍初戰第262章 中計第93章 以死脅迫第178章 三日餘糧第975章 周瑜被俘第255章 逼宮第683章 兵臨城下第978章 聯軍崩潰第334章 雛鷹起飛第565章 密謀第972章 爭功第467章 殺羌令第400章 殺妻爲食第75章 輕視第49章 援兵第518章 抽絲剝繭第486章 授課第99章 復奪廣宗第874章 二請諸葛亮第938章 奇襲函谷關第783章 十日之約第871章 基情四溢第382章 名將之殤第890章 意欲渡河第591章 張郃第36章 賞賜風波第161章 斬赤龍第211章 歸心第348章 觸柱而死第514章 真實鄭屠第875章 孔明戲益德第342章 斬郭汜第871章 基情四溢第265章 驚變第315章 郭嘉之謀第347章 毆打公卿第823章 下馬威第399章 密信第808章 馬超之死第250章 搶功第42章 卜己之死第433章 袁紹舉動第560章 反心第473章 一夜築城第1009章 天下一統第95章 皇甫嵩第81章 董卓第209章 兵臨壺關第487章 臨江仙第856章 傷勢第784章 尋找法正第393章 起兵伐袁第244章 碰撞第157章 三箭之威第255章 逼宮第411章 不能退兵第649章 以進爲退第824章 驛館說魯肅第25章 災年糧價跌第894章 決戰日第507章 求助第879章 酷吏第648章 瘋言封王第310章 馬騰第970章 攻破薊縣第609章 刁難第87章 擇婿第557章 南面稱王第251章 祭奠第106章 生死不知第972章 爭功第1000章 天旋地轉第538章 張飛激將第891章 揮兵南下第508章 大開眼界第818章 冊立新君第781章 慘烈廝殺第607章 新豐見聞第902章 錦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