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81章 形勢危急

直到徐晃被打得後背鮮血淋漓,蹣跚離開以後,臺下百姓才從震驚中回過神來。

就連三軍主帥,都因爲違反律法而被如此處置,更何況是其他人乎?

一時間,百姓們在驚愕之餘,忽然感到了一種莫名的心安。

有了徐晃這個事例在前,料想其餘關中兵絕對不敢違反軍紀,對百姓們做出一些出格的事情。

嚴顏被允許在城中隨意走動以後,先是前去觀看了關中兵的軍容,看着那些熱情洋溢,士氣高漲的關中士卒,嚴顏忽然感到了一陣深深的挫敗感。

他以往一直認爲自己乃是巴蜀名將,麾下士卒更是個個精銳,可是與關中兵相比起來,差距卻並非一星半點。

今日看到徐晃以身作則,通過杖責自己來豎立新律法的神聖性,他更是心中凜然。

行走在川流不息的人羣中,嚴顏看到江州城內的百姓們,全都如釋重負的樣子,心中越發感到苦澀。

百姓們雖然擁戴仁厚的劉璋,可是這種擁戴,卻沒有達到可以爲此不顧一切的地步。

若是關中兵軍紀不夠嚴明,惹得百姓們天怒人怨,他們還有可能會奮力反抗,可是徐晃的所作所爲,卻在百姓之中初步豎立起了威望。

身着便服的嚴顏,在人羣之中就好像一個普通老人一般,根本毫不起眼,沒有一人注意到他的存在。

嚴顏雖然以往乃是巴郡太守,可是真正近距離見過他的百姓,畢竟乃是極少數。

而且縱然有百姓見過嚴顏,大多也都是看過他穿上盔甲的樣子,若非熟悉之人,見到嚴顏此時穿着肯定認不出來。

臉上帶着憂慮的神色,嚴顏忍不住在心中嘆道:“關中軍精銳若斯,紀律如此嚴明,主公到底能否守住益州?”

……

經過閻圃杖責徐晃這件事情以後,江州城內的百姓們明顯活躍了許多,他們不再一直躲在家中,反而開始慢慢恢復了以往的生活。

關中兵果真如同徐晃說的那般,對於百姓秋毫無犯,並且還經常有士卒,幫助百姓挑水、砍柴。

一時間,江州城內百姓,對於關中軍感官大爲改變。

江州已克,巴郡剩餘縣城,都已經與益州其他地方斷了聯繫;再加上縣城之中兵力太少,獨木難支,在徐晃的傳檄之下,紛紛納降。

對於主動納降的縣令,徐晃都讓他們復領原職,並且還着重提拔了許多巴郡本地士人。徐晃的如此姿態,亦是使得巴郡士族長長鬆了一口氣。

當然,徐晃作爲一個統兵將領,其實並沒有資格任命他們當官,只是單純徵辟這些人前來軍中任職。

可只要是明眼人,都能看出徐晃是在釋放善意。

巴郡徹底平定以後,徐晃就急忙書寫戰報,將此地情形報於文昭,並且一面開始收繳巴郡各縣城之內的存糧,一面下令董昭迅速往閬中運輸糧草。

兵馬未動,糧草先行,徐晃身爲一代名將,自然不會不知道這種事情。

若是讓大軍從關中往這邊運輸糧草,不但會消耗大量人力物力,而且也將會花費極其大量的時間。

假如從益州本地徵集糧草,再輔以漢中豐厚的存糧,完全可以保證大軍每日消耗所需。

徐晃現在所作的事情,就是爲文昭將糧草籌備好,並且一直守住巴郡直到關中大軍到來。

可是巴郡初定沒過多久,張任等人就已經帶着益州軍,浩浩蕩蕩從廣漢郡殺奔閬中。更爲不妙的是,徐晃居然因爲背瘡發作,忽然一病不起。

江州城內,郡守府外面,不少將領面帶焦急之色來回走動着,想要等待醫工診斷的結果。

劉闢身爲徐晃副將,這個時候雖然亦是心中十分焦急,可是無論如何也要強作鎮定。

然而他的心中,多少還是有些怨氣。

當初徐晃當衆想要杖責自己的時候,劉闢就極力反對,認爲三軍之性命全都繫於徐晃身上,他絕對不能領受責罰。

打軍棍可不是一件小事,若是打得狠了,恐怕二十軍棍就能取人性命。

更爲重要的是,給徐晃打軍棍之人乃是閻圃,他並沒有打人軍棍的經驗,下手完全不知輕重。

當初在高臺上,二十軍棍下來,居然讓徐晃的鮮血染紅了後背。甚至於,徐晃自身筋骨很有可能都被打傷了。

起初爲了穩定軍心,在加上他身體本來就十分健壯,以爲自己能夠撐過去,也就不敢聲張,就連劉闢都不知道此事。

待巴郡平定以後,天氣突變,徐晃才感覺後背傷勢不但沒有好轉,反而開始惡化,就此一病不起。

這兩天徐晃更是每日發熱不止,現在居然已經昏迷了過去。

剛好張任等人,在這個時候進入了廣漢郡,很快就會攻入巴郡。

現在大軍糧草基本都聚集在閬中,閬中雖然地勢險峻、易守難攻,可是裡面的守軍畢竟太過稀少。

徐晃當初之所以將糧草放在閬中,乃是因爲閬中位於巴郡中部,西漢水由南至北貫穿此地,交通便利。

更爲重要的是,閬中西聯廣漢郡,與廣漢郡治所梓潼相隔亦是不遠。

若文昭率領大軍南下,必定會從閬中西攻廣漢,而後領兵穿越廣漢郡,繼續往西殺奔蜀郡,佔據成都。

成都一破,則益州其餘郡縣縱然不能傳檄而定,卻也相差不多。

歷史上閬中也是個極其重要的城池,是後來巴西郡的治所,名將張飛就曾經在此地鎮守七年有餘。

徐晃正是看出了閬中的重要性,纔會將糧草全都集結在這裡。

本來徐晃準備解決了江州之事以後,就率領大軍北上鎮守閬中,卻沒想到在這個關鍵時候出了問題。

劉闢如同一個熱鍋上的螞蟻,圍着閻圃說道:“益州兵已經將要進入巴郡了,可是徐晃將軍現在尚未醒來,卻該如何是好?”

閻圃反而一臉鎮定之色,說道:“兩萬兵馬已經開往閬中,劉闢將軍完全不必太過擔憂。”

劉闢卻是大怒,吼道:“徐將軍乃三軍之主帥,他若一直昏迷,將士們又豈會有戰心?一旦閬中有失,我軍後路截斷,巴郡將再度被益州軍佔據矣!”

第390章 清洗第267章 不可敵第65章 譁變第243章 陷陣第135章 趙家村第345章 面聖第893章 英雄相見第533章 欲滅袁紹第476章 重逢第624章 奮死一博第735章 雁門郡內第243章 陷陣第70章 報仇第285章 無名第461章 議事第73章 暴走第476章 重逢第970章 攻破薊縣第174章 兵臨靈丘第172章 放風箏第651章 朝中風波第924章 口吃少年第302章 戲志才第757章 針尖麥芒第242章 出塞第49章 援兵第982章 子殺父第958章 忽悠諸葛亮第779章 釋放第823章 下馬威第662章 操縱輿論第522章 文昭論法第272章 少年第100章 議事第748章 一掃陰霾第812章 轉瞬三年第429章 言而有信第753章 反攻第179章 毛遂自薦第17章 殺人第216章 內亂第391章 建安元年第1008章 去世第911章 勸諸葛第122章 自亂陣腳第569章 龐德報恩第197章 歷史車輪第807章 勸降第867章 美人殤第198章 諸侯會盟第229章 交易第131章 田豐認主第580章 抉擇第730章 月夜之戰第629章 烈火焚谷第826章 夜襲殺天使第258章 吃嫩草第958章 忽悠諸葛亮第739章 文丑受死第413章 鬥智鬥勇第437章 離間第454章 馬超逞兇第121章 戰第638章 諸葛至第263章 心憂第432章 郭嘉破局第473章 一夜築城第720章 蒲阪亂起第850章 亂世知己第576章 張魯逆襲第805章 約戰第870章 驪山腳下第5章 臥虎嶺第253章 初平三年第351章 衣帶詔?第77章 奇襲丘縣第154章 轉眼半年第988章 三俊傑第950章 襲殺周瑜第319章 邀戰第914章 三請諸葛亮第231章 遭遇第884章 決定第191章 名將來投第508章 出巡第678章 斥徐晃第110章 議事第634章 雖死無憾第480章 欣欣向榮第410章 冬日驚雷第965章 一封信第803章 謹慎防備第976章 曲有誤第769章 吳懿第336章 李儒獻策第753章 反攻第816章 天子崩第175章 推測第919章 雲長戰子義第934章 棄城突圍
第390章 清洗第267章 不可敵第65章 譁變第243章 陷陣第135章 趙家村第345章 面聖第893章 英雄相見第533章 欲滅袁紹第476章 重逢第624章 奮死一博第735章 雁門郡內第243章 陷陣第70章 報仇第285章 無名第461章 議事第73章 暴走第476章 重逢第970章 攻破薊縣第174章 兵臨靈丘第172章 放風箏第651章 朝中風波第924章 口吃少年第302章 戲志才第757章 針尖麥芒第242章 出塞第49章 援兵第982章 子殺父第958章 忽悠諸葛亮第779章 釋放第823章 下馬威第662章 操縱輿論第522章 文昭論法第272章 少年第100章 議事第748章 一掃陰霾第812章 轉瞬三年第429章 言而有信第753章 反攻第179章 毛遂自薦第17章 殺人第216章 內亂第391章 建安元年第1008章 去世第911章 勸諸葛第122章 自亂陣腳第569章 龐德報恩第197章 歷史車輪第807章 勸降第867章 美人殤第198章 諸侯會盟第229章 交易第131章 田豐認主第580章 抉擇第730章 月夜之戰第629章 烈火焚谷第826章 夜襲殺天使第258章 吃嫩草第958章 忽悠諸葛亮第739章 文丑受死第413章 鬥智鬥勇第437章 離間第454章 馬超逞兇第121章 戰第638章 諸葛至第263章 心憂第432章 郭嘉破局第473章 一夜築城第720章 蒲阪亂起第850章 亂世知己第576章 張魯逆襲第805章 約戰第870章 驪山腳下第5章 臥虎嶺第253章 初平三年第351章 衣帶詔?第77章 奇襲丘縣第154章 轉眼半年第988章 三俊傑第950章 襲殺周瑜第319章 邀戰第914章 三請諸葛亮第231章 遭遇第884章 決定第191章 名將來投第508章 出巡第678章 斥徐晃第110章 議事第634章 雖死無憾第480章 欣欣向榮第410章 冬日驚雷第965章 一封信第803章 謹慎防備第976章 曲有誤第769章 吳懿第336章 李儒獻策第753章 反攻第816章 天子崩第175章 推測第919章 雲長戰子義第934章 棄城突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