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91章 建安元年

興平二年,一整年都是全國乾旱、饑荒遍地,再加上文昭對於朝中的清洗,更是使得朝中百官人人自危。

現在的陳氏集團,由於實力的擴充,糧草也顯得越發緊張。雖然關中以及幷州,都有水車灌溉田地,糧食仍舊嚴重減產。

不僅是陳旭的治下,袁紹、曹操、袁術治下亦是如此。

文昭迎回天子,定都蒲阪以後,曹操率先派遣使者前來進貢。天子大悅,封曹操爲車騎將軍,地位僅在大將軍、驃騎將軍之下。

並且還加封曹操爲青州牧,代領徐州牧的職位。可以說,文昭對於曹操乃是投之以桃報,報之以李。

他迎回天子,最重要的目的就是挾天子以令諸侯。若是諸侯不承認天子的身份,那麼文昭以前的所有謀劃,無疑就沒有了作用。

曹操能夠派遣使者前來蒲阪,向天子進貢。不僅向天下所有人,表明了自己乃是大漢忠臣;而且還得到了天子的冊封,爲曹操盤踞青、徐兩州正了名。

而文昭,卻用只用了一些虛銜,就確定了自己乃是大漢正統的地位。因爲曹操既然認劉協爲天子,那麼被文昭把持的獻帝,自然會成爲他手中一顆非常有用的棋子。

如此一來,日後就可以以天子的名義,向曹操下達詔書,讓他聽候差遣。

曹操向天子進貢,得到好處以後,袁紹手下的謀士紛紛勸諫袁紹,讓他也派遣使者前往蒲阪。

心高氣傲的袁紹,卻因爲陳旭領了大將軍的職位,而心中惱怒,卻是不願承認陳旭的地位。

然而,現在的袁紹相比歷史上的勢力,要差上很多。

無論是陳旭,還是曹操,他們都佔據了兩州之地;而袁紹的弟弟袁術,更是佔據兗州、豫州,以及揚州長江以西的土地。

反觀袁紹,就連幽州都沒有徹底平定,只佔據了冀州,以及大半個幽州。

如今他與袁術之間,沒有了兗州曹操作爲緩衝,隨時都可能爆發戰爭。可以說,現在袁紹的處境,並不算好。

因此,被麾下謀士輪流勸說以後,袁紹這才咬牙派遣使者,前去蒲阪拜見天子。

見到袁紹的使者以後,文昭自然是大喜過望,而後毫不猶豫的封袁紹爲驃騎將軍、冀州牧的職位。

有兩大諸侯作爲榜樣,西涼馬騰、韓遂,益州劉璋,荊州劉表,亦是紛紛派遣使者前往蒲阪。

文昭自然不會吝嗇官職,對於諸侯自然是大肆封賞一番。直到此時,文昭才真正算得上是挾天子以令諸侯。

正如以往的李傕、郭汜那樣,雖然他們擁有天子,卻與諸侯交通斷絕,互不來往,天子對於他們根本沒有任何用處。

但是現在的陳旭,只要日後操作得當,天子必定會成爲一個很好的招牌。

而這兩年來,剛剛及冠的孫策,也終於開始嶄露頭角。

由於袁術軍中缺糧,於是他向廬江太守陸康求米三萬斛。陸康不與,術大怒,就要起兵攻打陸康。

孫策曾經拜訪過陸康,但是陸康輕慢孫策,不願親自面見他,就讓自己的主簿接之。因爲這個緣故,策嘗銜恨於心。

袁術知道孫策對陸康心懷怨恨,他也知道孫策的勇武,於是就對孫策說:“前番吾錯用陳紀,每恨本意不遂。今若得康之地,廬江必爲卿之所有也。”

孫策大喜過望,遂點齊兵馬攻打廬江,大獲全勝。

依照袁術的許諾,會將九江交給孫策。但是袁術反覆無常,再次起用其故吏劉勳爲太守,孫策因此對於袁術心懷怨恨。

劉繇乃是朝廷冊封的揚州刺史,揚州舊治壽春,但是壽春卻被袁術佔據。劉繇無奈,只得渡江前往曲阿。

當時孫策的舅父吳景尚在丹楊,孫策從兄孫賁又爲丹楊都尉。劉瑤到達江東以後,就要將他們全部驅逐出境。吳景、孫賁無奈,只得退舍歷陽。

孫策聽聞自己舅父、族弟被人劉瑤欺凌,頓時勃然大怒,他向袁術討回了自己父親的舊部以後,請求帶兵前往江東。

袁術知道因爲廬江郡之事,孫策對自己心懷怨恨。在加上劉繇佔據曲阿,王朗佔據會稽,孫策未必能有什麼作爲,就答應了他的請求,並表奏朝廷任命孫策爲折衝校尉。

孫策遂率父親舊部,和自己的數百門客東進,並且得周瑜相助。孫策率兵攻打橫江、當利,相繼攻克,樊能、張英戰敗。

接着,孫策連續出擊,攻城略地,所向披靡。

隨後,孫策在周瑜、程普和黃蓋等人的支持下,出兵攻打劉瑤。結果劉瑤敗走,而後接受許劭的建議逃到豫章投靠劉表。

孫策用計俘虜了太史慈以後,麾下再添一員大將。並且再次率兵攻打江東其餘郡縣,擊敗嚴白虎,生擒王朗。

自此,剛剛及冠的孫策威震江東。

不得不說,歷史具有非常強大的慣性。持續兩年的乾旱,已經使得大漢滿目瘡痍。

興平三年春正月癸酉,天子與百官商議,祭祀天地,大赦天下,改元建安。從此以後,公元一九六年,也就成爲了建安元年。

而建安元年,已經是大漢持續第三年乾旱了。

這一年,文昭境內缺糧越發嚴重,不管是平民百姓,還是朝中官吏,全都被嚴格控制糧食。

好在文昭挾天子以令諸侯,雖然袁紹、曹操沒有進貢糧食。但是荊州劉表、益州劉璋、以及剛剛平定江東的孫策,卻給朝廷進貢了不少糧食。

文昭也因爲孫策的進貢,而封孫策爲丹陽太守、折衝校尉。

孫策揹着袁術向朝廷上貢,袁術知道以後,兩人關係越發惡劣。然而名義之上,孫策仍舊還是袁術的下屬。

正是因爲諸侯的進貢,以及文昭在幷州、關中的施政,才勉強維持治下沒有人餓死。

卻說袁術其人,時常心懷反意。當初袁紹想要立劉虞爲天子,袁術卻認爲大漢天子乃是一個黃口孺子,纔好掌控,換成了劉虞,難保大漢不會再次復興。

因此,袁術就在立劉虞爲帝的事情上,開始與袁紹意見相左。

現在袁術坐擁兗州、豫州,還有揚州長江以西九江、廬江兩郡,甚至就連江東四郡,名義上亦是歸袁術所有。

這三個州,可不是北方偏僻荒涼的地方,乃是富庶、繁榮,人口稠密,錢糧豐盛之地。

於是乎,袁術心中就有了其他的思想。

袁術一直認爲袁姓出自於陳,陳是舜之後,以土承火,得應運之次。又以爲讖文雲:代漢者,當塗高也。說的就是自己,故袁術獲得玉璽後,常有稱帝的野心。

這一日,袁術召集心腹官吏,對他們說道:“如今劉氏天下已經衰微,海內鼎沸。我們袁家四代都是朝中重臣,百姓們皆願歸附於我。我想秉承天意,順應民心,現在就登基稱帝,不知諸君意下如何”

衆人聽了袁術大逆不道的話,心思各異。

有些人雖然不說話,卻也希望袁術能夠稱帝。畢竟,袁術稱帝以後,他們的地位也就跟着水漲船高。

而那些有遠見的人氏,卻是知道,若袁術此事稱帝,必定會成爲衆矢之的。但是礙於袁術的暴躁以及剛愎自用,卻是誰也不敢再說什麼。

袁術見衆人全都沉默不語,以爲他們此舉乃是默認,頓時大喜過望,就想要商議稱帝的具體事宜。

卻不想,主簿閻象厲聲說道:“當年周人自其始祖后稷直到文王,積德累功,三分天下可說有他們的兩分,可他們還是小心翼翼地做殷商王朝的臣子。”

“明公您雖然累世高官厚祿,但恐怕還比不上姬氏家族那樣昌盛;眼下漢室雖然衰微,似乎也不能與殘暴無道的殷紂王相提並論吧”

“明公若想此時稱帝,恐怕並非明智之舉”

袁術被閻象的一番話,說得啞口無言,心裡卻是非常惱怒。他哼了一聲,轉身離去。

卻說徐州被曹操攻破,關羽、張飛護着劉備進入袁術境內。因爲袁術與公孫瓚乃是盟友,因此袁術非常大度的接納了三人。

然而,袁術此人疑心頗重,他雖然接納了劉備,但是對於劉備並不放心,只是給他了一個閒置。

這幾年來,劉備每日蹉跎歲月,有好幾次都想要離開袁術,卻不知道該去投奔哪個。

如今劉備的老上司公孫瓚兵敗,陶謙也已經身死。曹操、袁紹乃是公孫瓚的敵人,自然也容納不下劉備。

他有心前去投奔劉表,但是現在劉備的名聲,比歷史上的同時期要低上許多。在加上他漢室宗親的的身份,還沒有被確認。

因此,現在的劉備可以說得上是一文不名。若是貿然投奔劉表,不見得會被接納。無奈之下,劉備只得每日待在壽春,虛度光陰。

關羽、張飛因爲地位低下,沒有資格進入大殿議事。但是劉備卻待在殿中,他聽見袁術想要稱帝之後,頓時駭然失色。

當天晚上,他就帶着關羽、張飛,偷偷離開壽春,前往司隸投奔陳旭。

第973章 郭嘉見吳王第252章 密謀第130章 名將之殤第917章 出使江東第538章 張飛激將第894章 決戰日第512章 槐林結義第727章 始末第83章 流言四起第901章 張任之怒第41章 白馬失守第439章 祭天祈雨第390章 清洗第411章 不能退兵第457章 馬超逆襲第454章 馬超逞兇第226章 百態第70章 報仇第186章 馬賊第485章 家事第326章 誘敵第406章 怒斥閻象第45章 東武陽名士第954章 退兵函谷關第220章 徐晃第224章 襲城第235章 鮑信第847章 諸侯盡離去第886章 打回東郡第263章 心憂第382章 名將之殤第752章 高順來援第754章 天下無雙第154章 轉眼半年第269章 止戈第803章 謹慎防備第615章 今日陳靜第203章 典韋將兵第241章 殺意第599章 周瑜勸諫第267章 捷報第344章 追殺李傕第925章 改名第175章 推測第414章 傷亡慘重第843章 幷州戰局第308章 換糧第666章 欲取益州第608章 盜竊案第881章 榮歸故里第343章 臨陣機變第811章 滅族第917章 出使江東第776章 解惑第276章 名士第458章 大逆轉第762章 迷路第806章 天神相助第644章 天子及冠第381章 朱儁掌兵第543章 反常舉動第184章 和連之死第553章 公孫瓚死第891章 揮兵南下第529章 胡氏見聞第319章 邀戰第579章 馬騰降陳第10章 陳靜的瘋狂第508章 出巡第944章 再斬一將第500章 新法第241章 殺意第323章 出兵關中第522章 文昭論法第1008章 去世第609章 刁難第529章 胡氏見聞第437章 離間第265章 驚變第670章 計賺徐晃第790章 望風而降第443章 張遼中伏第945章 連戰連捷第892章 陷陣營第83章 流言四起第147章 黃巾弊端第562章 黃權激劉表第781章 連斬數將第123章 圍困信都第630章 縱第771章 捉鄧賢第96章 末路第21章 相邀第660章 以死相諫第430章 仲德獻策第593章 程昱進諫第493章 百姓生活第617章 讒言第603章 孫尚香第924章 口吃少年
第973章 郭嘉見吳王第252章 密謀第130章 名將之殤第917章 出使江東第538章 張飛激將第894章 決戰日第512章 槐林結義第727章 始末第83章 流言四起第901章 張任之怒第41章 白馬失守第439章 祭天祈雨第390章 清洗第411章 不能退兵第457章 馬超逆襲第454章 馬超逞兇第226章 百態第70章 報仇第186章 馬賊第485章 家事第326章 誘敵第406章 怒斥閻象第45章 東武陽名士第954章 退兵函谷關第220章 徐晃第224章 襲城第235章 鮑信第847章 諸侯盡離去第886章 打回東郡第263章 心憂第382章 名將之殤第752章 高順來援第754章 天下無雙第154章 轉眼半年第269章 止戈第803章 謹慎防備第615章 今日陳靜第203章 典韋將兵第241章 殺意第599章 周瑜勸諫第267章 捷報第344章 追殺李傕第925章 改名第175章 推測第414章 傷亡慘重第843章 幷州戰局第308章 換糧第666章 欲取益州第608章 盜竊案第881章 榮歸故里第343章 臨陣機變第811章 滅族第917章 出使江東第776章 解惑第276章 名士第458章 大逆轉第762章 迷路第806章 天神相助第644章 天子及冠第381章 朱儁掌兵第543章 反常舉動第184章 和連之死第553章 公孫瓚死第891章 揮兵南下第529章 胡氏見聞第319章 邀戰第579章 馬騰降陳第10章 陳靜的瘋狂第508章 出巡第944章 再斬一將第500章 新法第241章 殺意第323章 出兵關中第522章 文昭論法第1008章 去世第609章 刁難第529章 胡氏見聞第437章 離間第265章 驚變第670章 計賺徐晃第790章 望風而降第443章 張遼中伏第945章 連戰連捷第892章 陷陣營第83章 流言四起第147章 黃巾弊端第562章 黃權激劉表第781章 連斬數將第123章 圍困信都第630章 縱第771章 捉鄧賢第96章 末路第21章 相邀第660章 以死相諫第430章 仲德獻策第593章 程昱進諫第493章 百姓生活第617章 讒言第603章 孫尚香第924章 口吃少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