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55章 虎豹騎

果真不出高順所料,當箕關守軍將外面兩道城牆奪回來以後,曹軍信心終於崩潰了。

曹操沒有再下令繼續攻打箕關,而是返身攻佔河內郡各個縣城,準備徹底佔領河內郡。

就這樣,箕關戰事隨着高順的來援,終於告一段落。

饒是如此,高順也不敢有絲毫懈怠,下令將三道城牆再三加固,並且修建了許多防禦建築。

花開兩朵,各表一枝。

就在箕關攻防戰進行得如火如荼之時,函谷關內卻是風淡雲輕,城內局勢雖然有些緊張,卻也都在掌握之中。

與箕關不同,函谷關位於河南尹西部,曹軍若想要攻打函谷關,必須要先攻入河南尹才行。

雖然與河內郡一樣,河南尹並沒有多少關中士卒駐守,空虛無比。

然而,曹軍若想悄無聲息通過河內郡,直接抵達函谷關,卻又有些不太現實。

饒是如此,陳青這段時間也不敢有絲毫懈怠,每日謹慎防備,並且密切注意着武關與箕關的戰局。

“張繡將軍苦守武關,郝昭將軍死守箕關,如今關中無比空虛,我鎮守函谷關也不能輕易離開啊。”

想起了關中如今的局勢,陳青也感覺心中有些隱隱發寒。

“將軍,河內郡這段時間,進入函谷關的百姓越來越多,此關乃是軍事要塞,根本不能容納許多百姓。”

“要不要將這些百姓,遷徙到函谷關以西如何?”

陳青聽見副將之言,沉默半晌才皺眉說道:“河南尹並未爆發戰事,爲何會有這麼多百姓涌入函谷關?”

副將苦笑着說道:“隨着河內郡戰事的興起,不少百姓紛紛往南或者往西逃難。”

“河內郡逃難的百姓,也將恐慌帶入了河南尹,使得許多河南尹百姓都惶恐不安,拋開家業躲進函谷關內。”

陳青聞言,這才恍然大悟。

百姓們都有一種盲從心理,當河內郡難民逃到河南尹之後,哪怕河南尹並未遭致戰禍,境內百姓也開始逃難起來。

百姓們大規模遷徙,也就使得河南尹政令越發不通,各個縣城之內混亂不堪。

然而對於陳青而言,他也管不上這麼多了。

他早已得到了程昱命令,無論發生什麼事情,只管死守函谷關即可。

至於河南尹會不會被曹軍攻克,這並不在他的考慮範圍之內。

陳青思考了一陣,纔對副將說道:“境內百姓自然越多越好,函谷關以西的弘農郡,完全能夠再容納許多百姓。”

“至於安排百姓離開函谷關之事,就由你負責吧。”

函谷關畢竟只是一座軍事要塞,防禦敵軍進攻雖然作用巨大,卻並不能容納許多百姓。

這也就註定了,逃入函谷關之內的難民,終究要被送出函谷關。

副將領命而去,陳青卻仍舊站在城牆上,靜靜眺望着遠方,眉頭微微皺起。

忽然之間,陳青感受到大地居然在輕輕震動,錯愕之後他不由臉色大變。

“敵襲,敵襲,速速關閉城門!”

雖然陳青不清楚,爲何在此之前沒有收到絲毫敵軍的情報,可是這些震動的響聲,明顯是大批騎兵奔騰的徵兆。

河南尹兵力早已無比空虛,完全沒有可能擁有這樣一支騎兵。

所以在感受到大地的震動以後,陳青就已經知道,那是曹軍奔騰而來的軍隊。

陳青話音剛落,函谷關內號角之聲便響徹天地,城內守軍迅速往城牆上面匯聚而去。

至於函谷關的城門,卻開始緩緩關閉。

“殺!”

可就在此時,居然有不少百姓吶喊着撲向城門口,將猝不及防的城門守軍斬殺,死死佔據了城門。

“糟糕!”

聽見城門口的喊殺聲,陳青當即臉色大變,知道有曹軍細作混進了城中。

“殺光那些人,奪回城門!”

陳青大聲怒吼着,親自領兵下了城牆,往城門口殺去。

如今已經到了函谷關生死存亡之時,假如讓曹軍細作佔據城門,那彪疾馳而來的曹軍騎兵,很有可能會長驅直入殺進城中。

若想守住函谷關,只有在那些騎兵抵達之前,將這些曹軍細作盡數斬殺。

然而出乎陳青預料的是,一向以精銳著稱的關中軍,居然在兩三百名曹軍細作面前,衝突不進。

雖然關中軍每次衝鋒,都會有一些曹軍細作倒在血泊中,可是他們仍舊死死守住了城門。

並且,還給關中軍造成了極大的傷亡。

由於城門口並不算十分寬敞,所以關中軍沒能發揮兵力優勢,急切之間居然不能奪回城門。

“踏踏踏!”

馬蹄踏在大地上的聲音越來越響,陳青看見仍舊有百餘曹軍細作死守城門,不由心中大急。

可此時再如何焦急也不能挽回局面,他看着城門口狹窄的通道,忽然靈機一動。

“快快搬來拒馬、柵欄,準備絆馬索!”

陳青這是在做兩手準備,他並不認爲此次奔襲而來的曹軍,人數會有很多。

只要步卒結成陣型,兵輔以戰爭器械,哪怕曹軍騎兵衝入城中,於狹窄的城門口也很難佔據優勢。

“殺!”

就在陳青指揮後面關中士卒準備防禦的時候,副將卻帶領另外一羣人,悍不畏死想要奪回城門。

然而無論關中軍如何奮力衝殺,那些守住城門的曹軍細作,卻宛若風雨中的柳絮一般,雖然左右飄零,卻始終屹立不倒。

直到此時,衆人才知道這個天下間,並非只有關中軍纔是精銳之師。

這些曹軍細作身上沒有穿上鎧甲,卻能在佔據人數劣勢的情況下,死死守住城門。

他們的戰鬥力以及意志力,哪怕比起關中軍亦是不逞多讓,甚至有過之而無不及。

然而再如何精銳的軍隊,在絕對人數、裝備差距之下,終究有滅亡的那一刻。

隨着時間的流逝,在關中軍猛烈的衝鋒之下,城門口也只剩下幾十個曹軍細作了。

而此時,只要關中軍再發動一次衝擊,就能將城門重新奪回來。

然而爲首那員貌似頭目之人,此時臉上卻露出了勝利般的笑容。

“殺!”

一彪鐵騎衝殺而至,騎士如虎,戰馬如龍,聲勢滔天,一杆‘曹’字大旗隨風飄揚。

他們的吶喊聲之中,帶着一股強烈的血腥氣息,如同泰山壓頂一般籠罩而來。

哪怕號稱天下精銳的關中士卒,見此情形亦是倒吸了一口冷氣。

“讓路!”

殘存的幾十名曹軍細作,此時終於不用繼續守在城門口了,他們紛紛往兩邊躲去,爲這彪騎兵讓開了道路。

狹窄的城門口,並沒有使得這彪騎兵速度減緩,騎士們充分發揮了自己高超的騎術,分成兩道洪流衝撞而來。

殺氣瀰漫,大地在震動,騎士在怒吼,其聲如驚雷,勢若奔馬。

而此時,哪怕面對氣勢洶洶的曹軍騎兵,副將亦是絲毫不懼,領兵站在了最前面,想要以血肉之軀抵擋曹軍騎兵的衝鋒。

“噗嗤!”

對自己勇武十分自信的副將,不可置信看了一眼,那杆洞穿自己身體的長矛。

那員騎士動作實在太快了,攜以戰馬奔騰之力,居然一回合就將副將斬殺。

而那位曹軍騎士,明顯只是這支騎兵之中,一員底層將領罷了。

“怎會如此?”

這是副將臨死前,無論如何也想不通的問題。

關中軍選拔將校十分嚴格,哪怕他只是一個名不見經傳的副將,勇武亦是非凡。

可是交戰僅僅一個回合,此人就殞命當場,甚至來不及反抗,這簡直是個不敢現象的事情。

“噗嗤!”

騎士拔出了帶血的長矛,根本沒有在乎死不瞑目的副將,再次一矛刺了出去,又將一位關中士卒洞穿。

“噗嗤!”

“噗嗤!”

“噗嗤!”

戰馬奔騰,長矛舞動,一個又一個人關中士卒身體被洞穿,血染疆場。

這支突然出現的曹軍騎兵,強大的簡直有些變態,哪怕精銳如關中士卒,在這些人手中幾乎也毫無還手之力。

死者的臉上,都帶着不可置信的神色,他們從未想有一日,自己面對敵軍居然也會如此被壓制、屠戮。

這到底是怎麼回事?

無窮無盡的疑惑,充斥在了所有人心底,隱約之間,關中士卒居然感到了一絲恐懼。

“虎豹騎威武!”

“虎豹騎威武!”

那些險死生還的曹軍細作,此時卻大聲吶喊了起來,臉上滿是狂熱之色。

這支強大有些變態騎兵,正是曹操麾下精銳虎豹騎。

事實上,這些潛入函谷關的細作,當初也想要加入虎豹騎。

可是加入虎豹騎實在太難了,這些人因爲實力不濟被剔除了下來,也只能成爲虎豹騎的備選。

虎豹騎乃是曹操麾下最精銳的隊伍,挑選之嚴格,哪怕比起陷陣營亦是不逞多讓。

每一個虎豹騎士卒,都是曹操從百人將中挑選出來之人,乃是天下驍銳。

哪怕是虎豹騎中,僅僅擔任伍長的小校,在整個曹軍之中,也有資格擔任千人將職位。

這麼一羣由超級猛人組成的騎兵,所能爆發出來的戰鬥力,簡直是駭人聽聞。

關中軍雖然精銳,可是比起這些變態而言,卻仍舊顯得弱小了許多。

整個關中,也許只有高順麾下的陷陣營,才能與其分庭抗衡。

虎豹騎最前面,一位將領衝鋒向前,勇不可擋,他乃是曹操堂弟曹純,也是此次統領虎豹騎的主帥,。

純十四歲喪父,與一母同胞的兄長曹仁分家居住,而後繼承了其父家業,頗爲殷富,家中僮僕、賓客有上百人之多。

然曹純年紀輕輕便能以綱紀持家,督御僕從,管理偌大家業而不失條理,鄉人都認爲其很有才幹。

不僅如此,曹純還崇尚學問,尊敬學識淵博的儒士,故此有很多儒士都來投靠他,使曹純名聲爲遠近所稱頌。

中平四年,年僅十八歲的曹純,尚未弱冠便擔任黃門侍郎。

董卓亂政之時,曹操逃到陳留起義兵,剛剛及冠的曹純,當即跟隨曹操到襄邑募兵,隨後與曹操南征北戰十數載。

曹純的才華毋庸置疑,當初曹操組建虎豹騎以後,爲了這支精銳的統帥而感到爲難,最後卻是曹純脫穎而出。

曹純擔任虎豹騎統帥以後,更是使得士卒歎服,在軍中聲威日漸隆重。

此次雖然曹操率領大軍猛攻箕關,可是郭嘉卻認爲函谷關守將陳青,不是大將之才。

也許相比起箕關,函谷關更加容易攻克。

所以郭嘉纔會使得河內郡百姓往南逃難,並且派遣虎豹騎候補士卒,暗暗潛入函谷關。

至於郭嘉本人,卻與曹純一起率領兩千虎豹騎,晝伏夜出,隱匿蹤跡奔襲函谷關。

虎豹騎實在太強大了,這種強大不僅僅指的是戰鬥力,還有各個方面的因素,隱藏蹤跡的本領亦是其中之一。

再加上如今河南尹混亂不堪,虎豹騎才得以掩人耳目,一直殺到函谷關,卻沒有被陳青發現。

殘陽如血,秋風蕭瑟,整個函谷關城門口都已經被鮮血浸透。

殘肢斷臂橫飛,士卒們憤怒嘶吼着,可是在虎豹騎冰冷而殘忍的長矛之下,一些都顯得那麼無力。

陳青目眥欲裂,可是他並沒有讓那些士卒撤退,因爲後續工作還沒有完成。

虎豹騎實在太可怕了,可怕到讓陳青都感覺有些恐懼。

這種恐懼並不是因爲他貪生怕死,而是陳青害怕自己守不住函谷關。

函谷關若是丟失,哪怕郝昭守住了箕關也無濟於事,曹軍完全可以南下,從河南尹境內殺入函谷關,再從函谷關攻向蒲阪。

函谷關與箕關這兩道關卡,無論丟失了哪個,對於關中而言都宛若晴天霹靂。

陳青身爲文昭族兄,對於此事越發看重。

故此,哪怕前面關中士卒並不能攔下虎豹騎,卻也可以用血肉之軀,稍微阻攔他們前進的步伐。

面對強大的虎豹騎,頂在最前面的關中士卒猶豫過,恐懼過,也曾想過轉頭逃跑。

可是當他們看見,熟悉的袍澤一個個倒地不起之時,反而被激起了血性,奮力嘶吼着向前廝殺。

哪怕被洞穿身體,哪怕被踏成肉泥,他們仍舊戰鬥着,在臨死之前狠狠咬掉敵人的一塊血肉。

第172章 放風箏第7章 獵虎第964章 戰局驟變第7章 獵虎第51章 欲擒故縱第499章 當街殺人第26章 易首邀酬第755章 虎豹騎第403章 民心所歸第474章 意欲撤兵第59章 殤第689章 中伏第504章 判刑第664章 稷下酒肆第668章 各有算計第145章 回馬槍第947章 大破周瑜第942章 水戰將起第690章 援軍斷後第842章 孫策退兵第497章 衝突第868章 不足爲懼第289章 疑惑第603章 孫尚香第241章 殺意第310章 馬騰第885章 內亂第503章 傳統第246章 追擊第914章 三請諸葛亮第144章 鬥將第352章 居功自傲第56章 折辱第144章 鬥將第281章 往事第394章 被圍襄城第951章 困獸猶鬥第34章 劫營第699章 計賺冷苞第561章 欲試文昭第700章 故技重施第595章 準備撤兵第719章 心憂第173章 趙雲統兵第230章 郭嘉第465章 名將之殤第154章 轉眼半年第554章 吾誓殺汝第716章 昔日孩童第583章 基甸勇士第88章 矛盾論第348章 觸柱而死第345章 面聖第539章 戰!第701章 故技重施第146章 大雪將至第473章 一夜築城第48章 東阿危急第81章 董卓第139章 盧植掌兵第131章 田豐認主第97章 清河絕唱第143章 兩軍對壘第543章 反常舉動第778章 投降與否第310章 馬騰第10章 陳靜的瘋狂第305章 謀劃第781章 慘烈廝殺第906章 再設計第182章 力戰而死第486章 授課第585章 戰略轉移第913章 衝冠爲紅顏第407章 兩軍對陣第649章 以進爲退第614章 閻行欲降第998章 典韋返鄉第35章 燒糧第478章 韓遂死第687章 進退維谷第106章 生死不知第605章 大才張既第10章 陳靜的瘋狂第97章 清河絕唱第679章 該當何罪第781章 連斬數將第388章 董承身死第325章 敗逃第403章 民心所歸第583章 基甸勇士第685章 披荊斬棘第593章 程昱進諫第310章 馬騰第763章 綠洲第974章 周瑜中箭第376章 奇蹟第1章 魂入漢末第154章 轉眼半年第865章 孫策之死(下)
第172章 放風箏第7章 獵虎第964章 戰局驟變第7章 獵虎第51章 欲擒故縱第499章 當街殺人第26章 易首邀酬第755章 虎豹騎第403章 民心所歸第474章 意欲撤兵第59章 殤第689章 中伏第504章 判刑第664章 稷下酒肆第668章 各有算計第145章 回馬槍第947章 大破周瑜第942章 水戰將起第690章 援軍斷後第842章 孫策退兵第497章 衝突第868章 不足爲懼第289章 疑惑第603章 孫尚香第241章 殺意第310章 馬騰第885章 內亂第503章 傳統第246章 追擊第914章 三請諸葛亮第144章 鬥將第352章 居功自傲第56章 折辱第144章 鬥將第281章 往事第394章 被圍襄城第951章 困獸猶鬥第34章 劫營第699章 計賺冷苞第561章 欲試文昭第700章 故技重施第595章 準備撤兵第719章 心憂第173章 趙雲統兵第230章 郭嘉第465章 名將之殤第154章 轉眼半年第554章 吾誓殺汝第716章 昔日孩童第583章 基甸勇士第88章 矛盾論第348章 觸柱而死第345章 面聖第539章 戰!第701章 故技重施第146章 大雪將至第473章 一夜築城第48章 東阿危急第81章 董卓第139章 盧植掌兵第131章 田豐認主第97章 清河絕唱第143章 兩軍對壘第543章 反常舉動第778章 投降與否第310章 馬騰第10章 陳靜的瘋狂第305章 謀劃第781章 慘烈廝殺第906章 再設計第182章 力戰而死第486章 授課第585章 戰略轉移第913章 衝冠爲紅顏第407章 兩軍對陣第649章 以進爲退第614章 閻行欲降第998章 典韋返鄉第35章 燒糧第478章 韓遂死第687章 進退維谷第106章 生死不知第605章 大才張既第10章 陳靜的瘋狂第97章 清河絕唱第679章 該當何罪第781章 連斬數將第388章 董承身死第325章 敗逃第403章 民心所歸第583章 基甸勇士第685章 披荊斬棘第593章 程昱進諫第310章 馬騰第763章 綠洲第974章 周瑜中箭第376章 奇蹟第1章 魂入漢末第154章 轉眼半年第865章 孫策之死(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