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43章 反常舉動

一行人渡過了子午谷,他們之間有個二十歲左右的青年,一直在觀察着路上的地形。

這個青年不是別人,正是典韋的兒子典滿。其餘看起來孔武有力的漢子們,也都是陳旭麾下的黑甲衛。

到了一個無人的地方,典滿忍不住說道:“先生,這條子午道真是險峻無比,縱然我們只有幾十人從長安過來,這一路上亦是險象環生啊。”

典滿的言下之意,就是想要從這裡進兵攻入漢中,卻是不太可能。

他們這十幾個人都是軍中精銳,身手敏捷、體力過人。饒是如此,在通過子午道的十幾天時間裡,仍舊感到了深深的疲憊。

至於那個爲首的文士,卻更加不堪。

假如大軍從此處通行,對方只用在險峻的地段進行攔截,就可以禦敵於國門之外。或者在子午道的另一端以逸待勞,也能夠全殲來犯之敵

那個爲首的文士摸了一把臉上的汗珠,看着坎坷不平的山道,臉色亦是有些沉重:“吾曾經聽聞主公說,‘蜀道難,難於上青’,一開始還有些不以爲然。”

“今日觀之,才知曉這並不是一句誇張的話。”

這個文士乃是董昭,他秘密接了文昭的命令,前往漢中。至於典滿與那二十幾個黑甲衛,卻是文昭派遣保護董昭安全的護衛。

由於這次董昭進入漢中,乃是要做一些見不得人的勾當,故此文昭也不敢大張旗鼓給他多派護衛,免得引起了當地官吏的注意。

典滿說道:“還好主公只是讓我們,感受一下子午道的險峻,並沒有準備從這裡攻入漢中。不然的話,俺心中還有些害怕呢。”

董昭擡頭看了看天色,說道:“到了前面就離開了子午谷,進入漢中境內。到時侯,阿滿可不要暴露了身份,免得招來殺人之禍。”

典滿心中一凜,急忙嚴肅的點了點頭。

“此去南鄭還與許多路程,出去之後我等還是先休息一下,待恢復精神以後再繼續趕路吧。”

南鄭乃是漢中首府,位於漢中的西南部,也是張魯居住的地方。此次董昭等人的目標,就是那裡。

卻說文昭聽了賈詡的計策,當即分別將司馬懿、董昭派遣了出去。隨後,他卻開始在境內大肆招兵買馬。

這一次可不是自願應徵,而是所有適齡男子都必須服兵役。文昭此次徵兵的數額,乃是五十萬人。

當文昭下達這條命令的時候,許多人極力反對,認爲這是勞民傷財,竭澤而漁。

也不外乎那些官吏極力反對了,再次徵兵五十萬,加上關中原本分散各地的正規軍隊,以及不少郡國兵,那麼文昭麾下的兵力,將達到恐怖的八十萬。

現在文昭麾下所有人口,也只有不到一千萬之衆。這種徵兵比例,幾乎已經達到了十比一。

如此一來,關中經濟、農業、內政的發展,將會遭到極其強大的衝擊。甚至於許多田地,都會因此荒蕪下去。

更爲重要的是,涌入規模龐大的軍隊,關中完全沒有辦法養得起。哪怕沒有戰事,可能只需半年之久,關中糧草就會被消耗一空。

哪怕是趙雲、徐晃、張遼這些武將,也都心中惶恐不已,紛紛上書勸諫文昭,不要如此魯莽行事。

出乎衆人所料的是,以往一直非常好說話,擅於納諫的陳旭,卻好似鐵了心要進行大徵兵。

他不但駁回了所有人的建議,反而強制下達命令開始增兵。

讓衆人覺得不可思議的是,像賈詡、程昱、田豐、李儒這幾個,能夠影響文昭決斷的謀士,卻是默認了文昭的如此行事。

當幷州牧陳宮,以及正在家中守喪的陳羣得知這個消息以後,全都星夜兼程趕回蒲阪,想要勸諫文昭。

然而文昭與他們暗中交談了一陣之後,兩人卻再也沒有勸諫文昭。至於陳羣,卻被文昭趁機留在了蒲阪,再次讓他統籌關中一應政務。

突如其來的大徵兵,卻在百姓之中引起了不小的恐慌。好在文昭早有準備,在百姓們恐慌尚未蔓延之前,就已經安撫住了衆人的情緒。

這些年來,經過文昭堅持不懈的宣傳,其實百姓們對於當兵之事並不太過牴觸。

相反,由於關中士卒待遇很好,若是能夠立下戰功,還可以得到大量獎賞。故此有許多人,也希望能夠參軍殺敵立功。

當然,這些人大多都只是一些貧窮家的百姓。那些生活條件較好的家庭,可不願自家男人前去當兵。

可是無論在那個朝代,百姓們都有義務服兵役。如今正值戰亂時期,其餘諸侯境內的兵役也非常繁重。

面對官府的強制徵召,縱然有些人不太願意,也絲毫沒有辦法。

至於那些家庭富裕的人,想要逃避兵役還有一個辦法,那就是以錢財、糧草抵兵役。這筆費用不多也不少,像那些中等偏上的家庭,繳納絕大多數家產,都可以抵消兵役。

而且以錢財、糧草抵消兵役,是文昭親自頒佈的法令,具有法律效益。這個抵消兵役的時間,將會持續五年之久。

也就是說,只要繳納了一定數額的錢財、糧草,五年之內就不需要擔憂服兵役的事情了。

有不少不願服兵役的人,雖然心疼家中的錢糧。但是爲了逃避兵役,也只好拿出不少錢財買個平安。

而且在他們看來,五年不服兵役在家中耕種所賺取得錢糧,完全抵得上那些花費。這樣一來,關中居然在短時間內,籌集到了極其龐大的物資。

大將軍府內,陳宮臉色有些複雜,他嘆息着說道:“文昭,這樣做必定會使得百姓們,不會像以前那樣擁戴你了。”

“只是爲了爭取幾年時間就如此行事,值得麼?”

陳旭聞言,正翻看書頁的右手一頓,沉聲說道:“叔父的擔憂我何嘗不知,然而人生之中,又能有幾個五年?”

“這樣肆無忌憚的大徵兵,這樣毫無顧忌的從百姓手中搜刮錢財,雖然可能使得他們心中產生怨氣。”

“然而,只要這件事成了以後,他們就會明白我今日的所作所爲。”

第957章 鬥陣(下)第359章 初戰告捷第781章 連斬數將第1005章 回家第469章 欲擒故縱第579章 馬騰降陳第329章 虐呂布第72章 華雄第113章 渡河第694章 連失兩城第399章 密信第926章 大戰將啓第309章 劉備第148章 戌夫山上第875章 孔明戲益德第221章 試探第662章 操縱輿論第890章 意欲渡河第88章 矛盾論第948章 蘆葦蕩第794章 三策第515章 剛直縣令第873章 勝者第635章 圖謀諸葛第626章 建言第107章 身亡?第259章 黑雲壓城第529章 胡氏見聞第473章 一夜築城第434章 鬥智鬥勇第654章 再殺一人第69章 程昱第919章 雲長戰子義第848章 連斬兩將第389章 殺貴妃第197章 歷史車輪第534章 憂慮第102章 馬驚第551章 凱旋第60章 欲殺文昭第884章 決定第658章 據理力爭第467章 殺羌令第857章 出兵冀州第783章 十日之約第694章 連失兩城第802章 狼煙第766章 陰招第300章 賈詡投陳第724章 武關之戰第656章 太學生運動第732章 第三天第958章 忽悠諸葛亮第251章 祭奠第363章 斬李暹第285章 無名第621章 設伏第831章 嚇退龐統第856章 傷勢第565章 密謀第839章 張繡襲襄陽第456章 中伏第221章 試探第941章 全殲、活捉第1004章 病危第524章 簡雍第828章 既生旭,何生操第427章 遷徙人口第859章 班師回朝第861章 諸侯盡稱王第305章 謀劃第160章 中平三年第861章 諸侯盡稱王第395章 困境第332章 書信第135章 趙家村第205章 罷兵第461章 議事第719章 心憂第768章 劍閣城下第224章 唯纔是舉第850章 亂世知己第128章 火燒連營第359章 初戰告捷第908章 巨大犧牲第990章 身中毒箭第946章 各有算計第263章 心憂第563章 四面楚歌第201章 封官第120章 誓殺老賊第423章 袁術之死第195章 英雄輩起第981章 殞命第363章 斬李暹第268章 棺木第982章 子殺父第707章 洪水滾滾第702章 一意孤行第292章 湯陳逞威
第957章 鬥陣(下)第359章 初戰告捷第781章 連斬數將第1005章 回家第469章 欲擒故縱第579章 馬騰降陳第329章 虐呂布第72章 華雄第113章 渡河第694章 連失兩城第399章 密信第926章 大戰將啓第309章 劉備第148章 戌夫山上第875章 孔明戲益德第221章 試探第662章 操縱輿論第890章 意欲渡河第88章 矛盾論第948章 蘆葦蕩第794章 三策第515章 剛直縣令第873章 勝者第635章 圖謀諸葛第626章 建言第107章 身亡?第259章 黑雲壓城第529章 胡氏見聞第473章 一夜築城第434章 鬥智鬥勇第654章 再殺一人第69章 程昱第919章 雲長戰子義第848章 連斬兩將第389章 殺貴妃第197章 歷史車輪第534章 憂慮第102章 馬驚第551章 凱旋第60章 欲殺文昭第884章 決定第658章 據理力爭第467章 殺羌令第857章 出兵冀州第783章 十日之約第694章 連失兩城第802章 狼煙第766章 陰招第300章 賈詡投陳第724章 武關之戰第656章 太學生運動第732章 第三天第958章 忽悠諸葛亮第251章 祭奠第363章 斬李暹第285章 無名第621章 設伏第831章 嚇退龐統第856章 傷勢第565章 密謀第839章 張繡襲襄陽第456章 中伏第221章 試探第941章 全殲、活捉第1004章 病危第524章 簡雍第828章 既生旭,何生操第427章 遷徙人口第859章 班師回朝第861章 諸侯盡稱王第305章 謀劃第160章 中平三年第861章 諸侯盡稱王第395章 困境第332章 書信第135章 趙家村第205章 罷兵第461章 議事第719章 心憂第768章 劍閣城下第224章 唯纔是舉第850章 亂世知己第128章 火燒連營第359章 初戰告捷第908章 巨大犧牲第990章 身中毒箭第946章 各有算計第263章 心憂第563章 四面楚歌第201章 封官第120章 誓殺老賊第423章 袁術之死第195章 英雄輩起第981章 殞命第363章 斬李暹第268章 棺木第982章 子殺父第707章 洪水滾滾第702章 一意孤行第292章 湯陳逞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