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八十七章 丞相司馬

八月初二日,到了漢水流域秋汛之際,南陽兵各部乘船撤歸,增固南陽戰場。

江陵城中秋雨氾濫如若瓢潑,不出田信預料,新的南郡郡守李嚴前來上任。

不是田信能掐會算,而是資歷、地位到了後,眼界裡合適的人選就那麼幾個。

馬良、李嚴驗收府庫覈對賬冊後,算是交接完畢。

忙完這一切已到日暮時,雨勢稍稍減小,李嚴在陌生的郡守府裡散步,好熟悉這裡。

兒子李豐隨同散步,李嚴臉色沉肅:“諸人多勸我明日應拜謁關侯府邸,並遣人前往麥城遞送拜帖。關侯府邸多女眷,我以爲貿然登拜有所不妥。而麥城遙遠,我實有心探望君侯傷勢,又恐流言中傷、詆譭。”

李豐輕笑:“父親是擔憂君侯閉門不見?”

“呵呵。”

李嚴回了個笑聲,田信途徑江陵時發生的事情已經傳到東征前線,吳懿勞師動衆來迎接,田信見都沒見;馬良擺譜約定次日再見,結果馬良差點沒見到。

吳懿的臉面是丟盡了,只要吳懿還想要臉,今後會跟田信離的越來越遠。

漢口決戰後田信返回後方養傷,軍功審計、申報,繳獲物資分配等事都交給了李嚴負責。

李嚴也有些摸不準,不知道自己把事情做的好不好,反正有一點是公認的,他自己也認,他的這條命是田信拉回來的。

漢口決戰最重要的東西就三樣,一個是敵軍首級,一個是繳獲的戰馬,一個是繳獲的鎧甲器械。

敵軍首級好分配,總斬獲可以算在劉備頭上,這是皇帝親征,選人用將的是劉備,總戰績掛在劉備頭上沒問題。

漢口決戰跟南岸夏口決戰、江面水戰也能合在一起計算,那兩岸總指揮就是大將軍關羽,漢口決戰的斬獲算在關羽頭上也是合適的。

田信作爲漢口戰場的指揮、主將,拿到這筆斬獲功勳也是合情合理的。

所以戰役斬獲功勳沒人能抹除,李嚴也管不到這個層面的事情。

他能管理的是中低級軍吏的戰功審覈,和繳獲物資的分配。

羽林騎士、蕩寇騎士損失的戰馬補充後,多出的都給了田信,衆人對此沒有異議。

唯一有爭執的是繳獲的鎧甲,徵北軍擴編後就缺乏鐵甲,可前線漢軍遺棄了許多鐵甲急需要補充。

繳獲的鎧甲勉強也就夠前線漢軍重新完成武裝,沒有盈餘的,所以田信沒得到新的鎧甲份額。

其中關鍵點在於南陽兵的鎧甲補充,南陽兵是出了名的窮。

郡尉鄧輔五千人所部只有十分之一的鐵甲,其他田豫、文聘兩軍麾下都是豪強部曲拼湊而成,爲了從南岸快速撤離,他們遺棄了全部的鎧甲。

而李嚴、黃忠殘部也遺棄了許多鎧甲,繳獲的鎧甲究竟是給徵北軍留一份,還是補充給南陽各軍?

當時李嚴一衝動劃出來補充給南陽各軍,南陽各軍畢竟要快速撤歸參加防守戰役,急缺鎧甲。

這是一種合乎時宜的分配方式,本以爲可以理直氣壯去跟田信解釋,可距離江陵越近,李嚴難免心虛。

誰讓自己是南陽人?去解釋這個問題,先天就有些立不住根腳,有扶持鄉黨、拉攏人心的嫌疑。

鎧甲分配給南陽各軍,哪怕這種行爲再合乎時宜,也違背了軍中能者多得的慣例、原則。

劉備不干預這件事情,關羽也沒有干預,李嚴獨自承擔下一切責任,纔有了現在的猶豫不決。

如果田信不給面子,那自己軍中威望會遭受嚴重打擊,南陽各軍拿了自己分配的鎧甲不假,可這些人誰能拉自己一把?

誰讓自己違背了軍中原則,拿徵北軍的份額去做好事?

軍中是講道理的地方,也不能講道理。

比如現在,南陽各軍拿了李嚴給的鎧甲,他們卻很難記李嚴的好,因爲這是違反原則的事情。

可李嚴做錯了?

沒有,整個荊州沒有鎧甲儲備,南陽各軍撤歸南陽參戰,必須重新武裝。

那解決的辦法、源頭在哪裡?

在田信,田信認可李嚴的操作,那大家都好,南陽軍會感謝李嚴,感謝田信。

可世上哪有如此完美的事情?

田信若是認可,豈不是等於告訴大家,在符合大義、大局的情況下,別人可以替田信做主,讓田信吃虧?

這又回到最初的節點,說簡單了,就是田信給不給李嚴面子的事情。

李嚴心虛,不覺得自己有這個面子。

可於情於理,於公於私又必須要拜訪田信,要自己把臉送上門去,交給田信來處置。

李嚴思緒變化頗快,一會兒是想去又不敢去,一會兒又是敢去又不想去。

李豐也衡量這個問題許久,給出自己看法:“父親,拜訪君侯乃是公務。再者,孩兒聽說君侯重人而輕物,推崇物盡其用。父親細心解釋,以君侯之賢明,自能體諒父親。”

“唉……也只好如此了。”

李嚴長吁短嘆,爲拜見田信而憂慮,李豐也只能安撫。

這時候親信來報:“明公,南陽陳孝起奉丞相之命前來。”

“現在何處?”

李嚴整理儀容詢問,陳震是南陽人,印象中在當汶山郡守,怎麼被徵入丞相府,成了諸葛亮的屬官?

不多時,李嚴在會客廳與陳震相見,陳震一臉的爲難:“我有一事非正方不可解。”

李嚴陪笑也好奇:“究竟何事令孝起兄如此失態?”

“與扈谷亭侯有關。”

陳震協同李嚴落座,本就有交情,同席而坐,眉目愁苦說:“丞相出成都時,遣我先來荊州。意在溝通大將軍,想徵扈谷亭侯爲丞相府司馬,”

李嚴頓時眉開眼笑:“恐怕孝起兄要空手而歸了。”

“唉,正是如此,有負丞相所託。”

陳震說着對東邊劉備所在拱拱手:“陛下東征以來大破魏吳聯軍,殲其五六萬之衆。其中扈谷亭侯出力甚多,我也以爲丞相之舉不妥。只是令出成都時,還不知東征之捷。此事流傳出來必惹人說笑,還請正方代我向扈谷亭侯解釋,以周璇此事。”

諸葛亮徵田信爲丞相府司馬,這個司馬可不是普通的軍司馬,是替諸葛亮典選軍吏、訓練軍隊的實際負責人。

整個丞相府內,論地位能與司馬並列的只有一個丞相府長史,還有一個負責糾察風紀的丞相府司直偶爾能管一下司馬的考勤、儀容、廉潔,最後就剩頭頂的諸葛亮一個負責人。

這個職位很重要,手握實權。

加上與關羽的關係,如果落實下去,今後全軍中低級軍吏的升遷,最終簽字的人會是田信。

可現在的田信已拿下漢口稀世大捷,再做丞相府的司馬,就有些恐怖了。

陳震覺得不妥,可公文已經發下,經手多道環節,早晚會暴露。

如果他抗令、懈怠,輕慢丞相令文本身就有罪,還得罪了田信。

那麼該怎麼辦?

馬良已經證明田信不會賣荊州士人面子,只好來找李嚴。

第二百八十二章 秋冬之雨第四百八十四章 規劃第六百九十一章 奪門第五百八十八章 拒絕第五百八十八章 拒絕第六百八十九章 神仙藥第六百九十四章 大魏忠良第二十章 夜中第三百五十一章 悔恨第六百七十八章 缺錢用第七百一十章 窘迫第八百二十章 婚事第六百四十六章 幽雲六鎮第八百零一章 神兵第六百二十三章 仁第一百二十九章 翼第四百五十八章 司馬門第三百八十四章 募兵第一百四十三章 談判第六百七十章 鏡第二百六十六章 撲倒第五百八十四章 實不相瞞第六百二十二章 出繼第八百一十二章 底線所在第三百五十一章 悔恨第三百八十九章 附議第二百五十一章 信任危機第四百一十五章 垂簾第三百七十七章 瓷第七百七十五章 關鍵與樞紐第七百二十章 鬥毆事件第四百一十八章 賀齊第五百七十八章 毌丘第八百七十六章 不同軌第三百三十四章 姜維第八百六十二章 不歸路第四百九十三章 因地制宜第二百五十二章 致和平第二百一十三章 北府第七百零二章 反轉第六百五十七章 文和亂武第六百二十四章 南北開花第四百八十三章 忠孝第五百八十五章 啄木鳥第四百二十一章 火克木第四百七十五章 人皆思安第一百三十九章 王雙第一百六十四章 首戰勝第七百一十章 窘迫第三百二十九章 交錯第三百九十二章 白牛君第一百九十四章 山民第五百五十二章 戰機偏移第四百五十六章 應對第三百七十二章 隱患第五百三十九章 困束第一百一十八章 火起第二百四十一章 用餐第二百二十八章 選士第四百一十八章 賀齊第五百四十八章 五年之約第五百一十五章 再回第五百四十二章 全力以赴第六百二十七章 趕時間第六百一十二章 自薦第三百七十三章 南中第二十五章 襄陽之戰第五十三章 血與火第五百一十八章 新舊更替第四百零五章 強弓第三百四十一章 總攻第六百三十九章 缺乏信任第三百四十八章 將退軍第五百七十六章 吳質的憤懣第四十八章 應對第四百三十八章 烏鴉第三百三十八章 山崗第八百一十六章 爲人母第一百九十八章 婚禮第三百零四章 投石問路第一章 建安二十四年春第八百一十章 西線無戰事第六百四十六章 幽雲六鎮第二百六十七章 發第三百七十三章 南中第八百四十八章 篡改第三百三十四章 姜維第四百一十二章 上策第二百零五章 興滅繼絕第七百二十一章 分割天下第四百七十九章 不服第五百五十五章 相向而行第一百九十三章 三位爺第四百五十九章 天地同力第三百二十二章 討價還價第二百六十二章 天命第八百七十二章 亡國之相第五章 年俸第三百五十七章 休緩第二百六十八章 射聲士
第二百八十二章 秋冬之雨第四百八十四章 規劃第六百九十一章 奪門第五百八十八章 拒絕第五百八十八章 拒絕第六百八十九章 神仙藥第六百九十四章 大魏忠良第二十章 夜中第三百五十一章 悔恨第六百七十八章 缺錢用第七百一十章 窘迫第八百二十章 婚事第六百四十六章 幽雲六鎮第八百零一章 神兵第六百二十三章 仁第一百二十九章 翼第四百五十八章 司馬門第三百八十四章 募兵第一百四十三章 談判第六百七十章 鏡第二百六十六章 撲倒第五百八十四章 實不相瞞第六百二十二章 出繼第八百一十二章 底線所在第三百五十一章 悔恨第三百八十九章 附議第二百五十一章 信任危機第四百一十五章 垂簾第三百七十七章 瓷第七百七十五章 關鍵與樞紐第七百二十章 鬥毆事件第四百一十八章 賀齊第五百七十八章 毌丘第八百七十六章 不同軌第三百三十四章 姜維第八百六十二章 不歸路第四百九十三章 因地制宜第二百五十二章 致和平第二百一十三章 北府第七百零二章 反轉第六百五十七章 文和亂武第六百二十四章 南北開花第四百八十三章 忠孝第五百八十五章 啄木鳥第四百二十一章 火克木第四百七十五章 人皆思安第一百三十九章 王雙第一百六十四章 首戰勝第七百一十章 窘迫第三百二十九章 交錯第三百九十二章 白牛君第一百九十四章 山民第五百五十二章 戰機偏移第四百五十六章 應對第三百七十二章 隱患第五百三十九章 困束第一百一十八章 火起第二百四十一章 用餐第二百二十八章 選士第四百一十八章 賀齊第五百四十八章 五年之約第五百一十五章 再回第五百四十二章 全力以赴第六百二十七章 趕時間第六百一十二章 自薦第三百七十三章 南中第二十五章 襄陽之戰第五十三章 血與火第五百一十八章 新舊更替第四百零五章 強弓第三百四十一章 總攻第六百三十九章 缺乏信任第三百四十八章 將退軍第五百七十六章 吳質的憤懣第四十八章 應對第四百三十八章 烏鴉第三百三十八章 山崗第八百一十六章 爲人母第一百九十八章 婚禮第三百零四章 投石問路第一章 建安二十四年春第八百一十章 西線無戰事第六百四十六章 幽雲六鎮第二百六十七章 發第三百七十三章 南中第八百四十八章 篡改第三百三十四章 姜維第四百一十二章 上策第二百零五章 興滅繼絕第七百二十一章 分割天下第四百七十九章 不服第五百五十五章 相向而行第一百九十三章 三位爺第四百五十九章 天地同力第三百二十二章 討價還價第二百六十二章 天命第八百七十二章 亡國之相第五章 年俸第三百五十七章 休緩第二百六十八章 射聲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