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二十三章 仁

江都十一月末時,已然匯聚天下州郡的上計吏,或上計代表。

楊儀已官拜少府,這是個很難辦的差使,不管是從郡縣地方索要山林湖澤礦藏的開發權,還是去跟北府討要開發許可金,都是讓楊儀頭大的事情。

擺明了要得罪人,得罪天下的官吏、豪強,還會影響各地既定的民生,影響範圍很大……收益也很大。

這個事情,算賬難不倒楊儀,難的是說服對方,把該給少府的那一份例錢交出來。

朝廷很需要這筆錢,有這筆錢的朝廷,就有餘力調節、拉近與北府的經濟差距;有這筆錢,朝廷可以做很多事情。

而這筆錢,收的名正言順,自古以來的傳統、理念、律例都是如此規定的。

去收,對方死活不給……幾乎等同於抗稅、目無天子、朝廷,可以理解爲,開戰。

這是用開戰、決裂去脅迫北府繳納這筆允許開發自然資源的許可文書;對付北府如此,對付地方更是如此。

拒絕交錢的,哪裡有問題就收拾哪裡。

朝廷很缺這筆錢,關羽很缺這筆錢,需要這筆錢去做大事情;而朝廷、關羽手裡有足夠的機動兵力,以保證這筆錢的正常催收。

兵,是收稅的底氣。

在重設少府氣氛更加壓抑的時期裡,楊儀輕舟渡江,前往武陵一處田信的茶莊拜謁逗留此處的廖立。

隨着北府關中決戰取勝,集結、逗留在象邑的人力、機構也開始紛紛運往南陽。

因爲漢津稅關的原因,許多匠人重新返回丹陽邑,爲關中明年的春耕打造更多農具。

除了長江以南的茶莊、夏侯國的鐵坊不能搬離外,其他一切正有條不紊撤離;同時南陽地區也開始整理合適的丘陵,籌建新的茶莊。

哪怕茶的品質不如江南,有茶莊,也好過沒有。

田信、陸議都在關中,目前能替北府拿主意、管事的只有關姬,這種產業遷徙……引發了士民恐慌,許多遷移到平原的山民自以爲天下將亂,又在這個冬季逃歸山林。

戰爭實在是太過恐怖、殘忍,不論戰爭在身邊還是五百里外,只要爆發戰爭,凡是官府管理範圍內的所有人都沒有好日子過。

朝廷必須跟關姬談一談,不能再助長民間的惶恐情緒。

原本各地已經有流落野地的百姓漸漸落籍、迴歸官府管理範圍內,也有各種零散武裝陸續投降,各地民生在漸漸好轉。

現在都因爲關姬往南陽遷移、集中產業,製造了緊張氣氛,讓今年州郡的休養成效大打折扣,說不好還會倒退。

可怎麼去找關姬談判?

誰合適?

幾乎沒有合適的人。

朝廷沒有合適去找關姬談判的人,但朝廷可以先跟合適交流的廖立進行接觸,觸摸底線。

至於李嚴,被許多同僚誆騙一次後,已經拒絕談判。

他就任江陵郡守、南郡郡守、江都尹以來已有三年,已經到了升遷、調轉的門檻兒。

拒絕談判就是不給朝廷面子,朝廷也不會給李嚴面子,今後李嚴江都尹的工作自然無法正常做下去……唯一解決辦法就是把李嚴外放。

既然有出路,李嚴爲什麼還要冒險跟朝廷談判?

李嚴這裡走不通,楊儀只好來見廖立,摸摸湘州人的底線。

湘州武陵郡、零陵郡、桂陽郡、零陵南部都尉一共四個郡尉、都尉被關羽一口氣調回朝中,現在的湘州對朝廷而言是不設防的。

楊儀也摸不準湘州人的想法,他登門時,廖立親自熬煮泡發的幹鮑,熬製了一鍋濃稠鮮香的海鮮鍋。

江南冬季無雪,庭院裡,廖立將鮮切的羊羔肉片在沸騰鍋水裡涮了涮,稍稍沾點清甜果醋送服口中,入口就化的羊羔肉片令廖立眼睛都閉上了,爽快異常。

呼一口白氣,廖立又給楊儀夾幾片:“威公啊,這幾年以來,可知我最難忘的一事?”

“願聞其詳。”

“是與陳公探討夏禮、夏祭之事,據公上推斷,夏商喜好祭祖,祭品以身份尊貴者爲上。祭祀後,則羣宴共享。至紂王時,祭品不足,則選伯邑考爲祭品,因文王、武王與伯邑考一同入商朝見、入貢。故殺伯邑考做祭,文王、武王身在席間,故能分食。”

楊儀正細細嚼着這三月大小的細嫩羊羔肉,頓時胃口大無,以一種厭棄眼神看廖立。

廖立不以爲然,只覺得楊儀心境不夠,自顧自夾一片帶着潔白油脂的羊羔肉片沾了果醋,吃着入口就化的肉片,見楊儀模樣有心調笑,就說:“威公啊,俎醢(阻害)之刑,比之若何呀?”

楊儀頓時臉色發白,廖立慢悠悠又說:“昔年子路死事於衛,爲亂賊所醢。孔子聽聞子路爲人所醢,捂目,命人遮蔽肉糜。何故?睹物傷人也。”

“嘔!”

再也控制不住,楊儀急忙轉身對一側痰盂嘔吐,隨即乾嘔不已,以至於淚水都流淌下來。

廖立夾着肉片本要吃一口,可看到楊儀嘔吐模樣,就沒了胃口,可又想到要說的話,面色不改把肉片送服入口,細細咀嚼,吞嚥,一副受用神情。

這讓楊儀瞥見,更加難受,精神臨近崩潰,左手擡起以袖遮面,右手甩袖:“公淵!何故如此!何故如此啊!勿再食,速速撤去!撤去!”

“唉。”

廖立長嘆,招來侍者囑咐他們把海鮮鍋底的銅鍋端走,連着食材一起便宜他們了,四五個侍從笑嘻嘻你兩端着鍋,我倆擡着菜,歡快離去。

沒有了鍋底沸騰的聲音,也沒了濃厚的海鮮氣味,楊儀纔好受一些,以布巾擦拭眼角、嘴角,不滿、哀怨:“公淵兄,何故恐嚇小弟?”

“臨時起意而已,實在抱歉,不過與我心跡有些關聯。”

廖立又不是狼人,多少也有些不適應,端着熱茶緩緩飲用鎮壓內心不暢快和陰翳情緒:“就如夏禮、夏祭,久不爲人知。而孔子子姓孔氏,乃系殷商之裔。雖崇尚周禮,但也熟知夏商禮祭,更知上古之事。”

楊儀將手巾摺疊收起,皺眉:“這又如何?”

“儒者推崇上古賢王之世,而夏商好以爲人爲祭,且食之;夏商之前,可想而知該是何等愚昧、血腥之世,茹毛飲血而已。”

廖立說着做笑:“陳公破藍田,登七盤嶺而望驪山,說看山是山,看山不是山,看山還是山。大將軍、朝中諸人眼中,那山就不是山。或明知是山,卻不肯承認。良知啊良知,如此自昧,如何能致良知,知行合一?”

楊儀面有慚愧之色,但還是微微搖頭,又不知該從何處反駁,有一種自己會被說服的預感。

廖立也沒有遊說楊儀的心思,問題不在楊儀,而在大將軍、丞相和陳公,說服一個楊儀,下回還有一個劉儀。

道理是講不通的,如果道理處處都能講通,還要刀劍做什麼?

廖立就說:“如今世道,推舊陳新而已。自陳公掌權以來,不曾凌虐弱小,更不曾濫殺,重罪不過斬首而已。比之前漢刑律,可謂寬厚仁德。前漢刑律,又寬於先秦。而先秦諸姬之國,又輕於夏商。”

對於體系複雜致人殘疾的肉刑,以及各種花樣繁多的殺人刑法……田信是厭惡的,再重的罪也只是斬首,下葬火化前也會縫合在一起,其他死罪能絞首的,絕不會斬首。

處死方式就兩種,而先秦、前漢、後漢的死刑,真的比九種還多!

看着若有所思的楊儀,廖立認真說:“此先帝之仁也,亦陳公之仁。朝中諸人若事敗身死,也能坦然受死;而我等若事敗受死,必無好死。依我看,是欺陳公之仁,朝中諸人才如此放肆。”

“敗,罪死不過一人,事成則富貴三世……若是某,亦難免心動,何復諸人?”

廖立說罷,握着茶碗走出庭院,望着冬季寒冷顯得蕭索、灰敗的庭院,自言自語:“南陽冬季偶有積雪,今歲不能觀雪,實屬憾事。”

第一百八十九章 大小之分第四百四十一章 新與舊第六百零三章 疲軍沒資格拒絕第五百一十二章 不可名狀之罪第七百三十八章 連升第四百五十章 急急如律令第八百七十四章 不高興第四百八十二章 婚事第四百二十五章 懸疑第五百二十九章 三師三孤第一百六十二章 奪第一百二十章 理智第一百九十八章 婚禮第二百五十二章 致和平第四百一十章 直閣計較第七百五十一章 河渠第五百一十一章 龐季第一百七十章 張遼第八百六十九章 關東改編第八百三十章 醉生夢死第二百一十四章 備羽飛第四百八十一章 溺亡第五百九十五章 尚書檯第五百三十五章 驚詫第二百九十八章 話鄉情蘇則思歸第四百三十五章 設計第四百零九章 命數第五百五十一章 勝負迷雲第六百四十四章 制度第六百八十七章 碰瓷第三百零二章 劉曄第七百七十章 瑞獸第三百六十九章 葫蘆第八百六十一章 待遇問題第八百七十九 明確認知第五百五十五章 相向而行第二百四十三章 絕第一百七十五章 辰時第四百七十五章 人皆思安第三百章 精兵第四百八十八章 婚姻第一百八十三章 鑄幣第一百五十二章 後續第三百九十九章 磚茶第八百七十九 明確認知第六百五十三章 爲難第七百七十章 瑞獸第七百一十八章 籌劃第四百四十章 番禺第五百一十八章 新舊更替第三百三十八章 山崗第七百五十三章 連環第三百八十四章 募兵第三百一十一章 洞悉第三百三十一章 劉公胤第一百七十一章 進與退第五百零七章 清賬第一百二十一章 上庸第八十一章 軍事威脅第八百二十四章 變故之初第八百三十二章 轉變第二百六十七章 發第七百二十五章 體面第一百九十八章 婚禮第六百四十三章 家宴第五百零二章 陳乃新國第一百七十五章 辰時第四百七十五章 人皆思安第三百九十六章 三角債第六百二十章 郎中令第七百九十章 正第三百一十章 喝茶第二百零一章 又見斷髮第二百五十五章 宰一儆百第七百七十一章 空城計第六百一十八章 畫第八百三十三章 總理第四百三十一章 反彈第七百六十章 池水第四百六十章 何以至此第四百三十四章 鐵山第五百四十一章 要搞砸了第七百一十六章 絕計第八十五章 心結第一百六十八章 爛仗第八百六十三章 隋王第四百二十三章 雷山風雨第一百二十四章 爲難第二百零九章 潘濬第八百四十六章 殺手第二百三十五章 糧票第五百七十一章 後發制人第三百四十二章 逃脫第五百九十二章 講故事第七十三章 白日沒第五百七十四章 白色手套第七百五十六章 犏牛第七百八十六章 主次矛盾第四百九十九章 衛公第七百二十八章 習溫
第一百八十九章 大小之分第四百四十一章 新與舊第六百零三章 疲軍沒資格拒絕第五百一十二章 不可名狀之罪第七百三十八章 連升第四百五十章 急急如律令第八百七十四章 不高興第四百八十二章 婚事第四百二十五章 懸疑第五百二十九章 三師三孤第一百六十二章 奪第一百二十章 理智第一百九十八章 婚禮第二百五十二章 致和平第四百一十章 直閣計較第七百五十一章 河渠第五百一十一章 龐季第一百七十章 張遼第八百六十九章 關東改編第八百三十章 醉生夢死第二百一十四章 備羽飛第四百八十一章 溺亡第五百九十五章 尚書檯第五百三十五章 驚詫第二百九十八章 話鄉情蘇則思歸第四百三十五章 設計第四百零九章 命數第五百五十一章 勝負迷雲第六百四十四章 制度第六百八十七章 碰瓷第三百零二章 劉曄第七百七十章 瑞獸第三百六十九章 葫蘆第八百六十一章 待遇問題第八百七十九 明確認知第五百五十五章 相向而行第二百四十三章 絕第一百七十五章 辰時第四百七十五章 人皆思安第三百章 精兵第四百八十八章 婚姻第一百八十三章 鑄幣第一百五十二章 後續第三百九十九章 磚茶第八百七十九 明確認知第六百五十三章 爲難第七百七十章 瑞獸第七百一十八章 籌劃第四百四十章 番禺第五百一十八章 新舊更替第三百三十八章 山崗第七百五十三章 連環第三百八十四章 募兵第三百一十一章 洞悉第三百三十一章 劉公胤第一百七十一章 進與退第五百零七章 清賬第一百二十一章 上庸第八十一章 軍事威脅第八百二十四章 變故之初第八百三十二章 轉變第二百六十七章 發第七百二十五章 體面第一百九十八章 婚禮第六百四十三章 家宴第五百零二章 陳乃新國第一百七十五章 辰時第四百七十五章 人皆思安第三百九十六章 三角債第六百二十章 郎中令第七百九十章 正第三百一十章 喝茶第二百零一章 又見斷髮第二百五十五章 宰一儆百第七百七十一章 空城計第六百一十八章 畫第八百三十三章 總理第四百三十一章 反彈第七百六十章 池水第四百六十章 何以至此第四百三十四章 鐵山第五百四十一章 要搞砸了第七百一十六章 絕計第八十五章 心結第一百六十八章 爛仗第八百六十三章 隋王第四百二十三章 雷山風雨第一百二十四章 爲難第二百零九章 潘濬第八百四十六章 殺手第二百三十五章 糧票第五百七十一章 後發制人第三百四十二章 逃脫第五百九十二章 講故事第七十三章 白日沒第五百七十四章 白色手套第七百五十六章 犏牛第七百八十六章 主次矛盾第四百九十九章 衛公第七百二十八章 習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