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八十六章 要挾

雨霽放晴之際,張虎三兄弟領二十餘人鑽出山洞。

這座山洞貼近水潭,與張遼山寨相通,內部蜿蜒曲折不下七八里路程,內中險阻,狹隘處僅夠一人通行。

張虎鑽出水潭周圍的灌木,就見水潭邊立着兩個木牌,分別寫着:污染水源者問罪,以及‘飲用生水者杖刑’,都是簡體字。

此刻水潭蓄水增多,險些淹沒這兩塊木牌,張虎一衆人沿着潭水溪流步行離去。

走兩裡地後,山澗溪流匯成渾濁河流,張虎等人跋涉泥濘,向北魯陽城艱難行進。

另一邊,樂綝已出現在夏侯尚大營,夏侯尚立陣在定陵東邊的郾縣,控扼淮水上游端點,阻遏漢軍東進通道。

南陽地區暴雨傾盆,郾縣周圍降雨稀薄。

樂綝奔來時夏侯尚正策劃接應昆陽守軍,詢問漢軍相關情報。

樂綝謹慎推論,講述當日一戰的前後經過,以及自己出逃時依賴的地道,依舊有不小的信心表示:“末將猜測田孝先已然受傷,或輕或重而已……晉陽侯籌劃經年,必能一舉建功,應有七成機會重傷此人。”

夏侯尚與蘇則、賈逵、夏侯霸互看一眼,賈逵微微頷首:“卻有相關軍情傳來,難辨真僞。此人力敵萬人,我已加派人手詳細探查。”

蘇則不發表意見,夏侯尚盯着地圖沉吟,眉宇間多有振奮之色:“今彼受困秋霖,合該我軍乘勢而進。我欲集合各軍,三面齊攻,破漢軍於宛口。”

“不妥,應等鄢陵侯所部助戰。”

蘇則急忙反對,帳下參與會議的滿寵也開口:“今地利天時不利敵軍,我軍若大舉侵攻,吳軍或生反覆之心,此肘腋之患。末將以爲當督促吳軍參戰,待潘濬率軍抵達,我軍與長平侯兩相夾迫,可使吳軍爲前驅,此驅狼吞虎也。”

賈逵也頷首:“正該如此,吳軍作壁上觀,欲得漁翁之利,焉能使之得逞?”

脾氣本就剛直的賈逵表示:“孫登被困昆陽,於情於理吳軍本該救援。若潘濬推脫敷衍,就知吳軍另有打算,我軍不可不防。”

夏侯尚是想打決戰的,見賈逵、滿寵反對,他又看蘇則。

蘇則態度依舊:“應等待鄢陵侯所部參戰,期間應強迫吳軍入援參戰。吳軍若推脫,可使臨淄侯、開陽侯分率青徐兵馬依淮水紮營,以示告誡。吳軍見我青徐有備,自會熄滅賊心。”

僅靠曹休、夏侯尚兩支野戰軍團,再加上裴俊、蘇則兩個二線軍團,終究缺一點底蘊。

要麼等吳軍參戰,要麼等曹植帶着青徐軍團參戰。

顯然,孫權心懷鬼胎,吳軍主力沒有到達戰場前,曹植是不能動的。

如果曹植動了,失去唯一反制孫權的後手,那主動權就落在孫權手裡,到時候漫天要價之餘,孫權極有可能不告而取,恣意蠶食關東之地,擴張領土。

這個道理夏侯尚理解,可還是有些不甘心,又不能強迫蘇則這些人屈服。

他略作思考,問樂綝:“我若以三千銳士襲擾敵營,前軍所修地道可能遮蔽蹤跡?”

“三千人過多,地道自定陵修至昆陽、宛口中軍大營,中軍營與昆陽之間有也有連接。”

樂綝抿抿口脣:“地道由末將督率發丘營開鑿,發丘營事畢後調歸洛陽修築宮室,今宛口周邊地道十七座入口,只有末將與晉陽侯知曉。”

夏侯尚做了個邀請首飾,樂綝走到一邊帳壁懸掛地圖邊用手比劃大致的地道走向。

爲了節省開挖工程量,地道自然不是三角形佈局,而是一個‘丫’型,西北是昆陽城,東北是定陵城,南端是田信去年設立的大營所在,也是荊豫馳道、宛雒馳道的交匯點。

這條地道最南邊要穿過澧水支流,所以河流附近無法開鑿,需要淌水過渡。

以現在伏牛山、堯山一帶的降雨量,澧水支流水量暴漲,沒有浮橋的話,是無法泅渡的,也就無法利用這一段地道。

地道拖的時間越久,越容易暴露。

這是個不用就作廢的東西,誰也無法保證地道會始終隱秘存在,凡事都要往險惡的方向預測。

這也是這兩年的形勢走向,幾乎什麼事情都朝着各自預料的最壞方向發展,如意、順風順水的沒幾個人。

夏侯尚盯着地圖,目光炯炯有光,側頭看最邊上抱着頭盔旁聽的兒子夏侯玄:“持我私印去見司馬仲達,邀他自西佯攻,我將遣精兵襲擊張飛本陣。”

漢軍陣營在培養關羽、張飛的兒子,魏軍這裡也加緊了步伐。

夏侯尚已經把話說出口,還給兒子下達命令,這讓賈逵、蘇則互看一眼,不好再勸阻。

這關係夏侯尚作爲一個軍團主帥的權威,也關係夏侯尚身爲人父的尊嚴。

如果連幾千人的調動都拒絕,那會引發更嚴重的問題,這個問題可能會比折損幾千人更爲嚴重。

面對不可預估的麻煩,他們選擇承擔一個可以預估的損失。

夏侯尚見這兩個人不反對,就說:“我將上奏陛下,請調各軍騎士虛張聲勢,我若能建功,漢軍自亂,各軍騎士乘勢而進,自能破其一陣。”

賈逵、蘇則依舊不反對,這只是一個計劃,一個需要曹丕批准的計劃。

如果夏侯尚連給曹丕申報計劃的權力遭受到質疑、阻礙,那夏侯尚直接解甲歸田就好,沒必要再受鉗制。

夏侯尚目光落在潘濬所部集結駐屯的汝口一帶,又看看駐屯穎口的孫權:“滿伯寧,可願出使孫權,促使吳軍參戰?”

滿寵拱手:“恐吳軍以鎮南將軍所部阻路爲由,拒絕發兵。”

“那就告訴孫權,我軍許昌空虛,大將軍陳侯染病,欲調長平侯、裴文行二軍移防許都。”

夏侯尚口吻平靜,不帶情緒:“若吳軍不來,致使義陽、汝南二郡陷落,以漢軍兵鋒,又據汝穎上游,我深深爲吳軍安危而憂慮。”

見此,滿寵深深作揖,這就是魏軍底線。

義陽郡、汝南郡不要了,戰前都已許給孫權,也就沒必要再幫吳軍守禦。

之前是不放心吳軍,爲了接應張遼後撤,才讓曹休繼續駐屯舞陽、汝南防線。現在曹仁咳血病重,曹休調入許都充當中原戰場的總預備隊,也屬於安排之內的事情。

曹仁留下的軍隊,也只有曹家人可以接手。

不管孫權怎麼想,曹休放棄舞陽防線是必須的。

現在漢軍受秋霖困擾,正適合曹休撤軍,錯過這個時間,曹休就很難順利撤離。

做些這些佈置,夏侯尚目光落向樂綝:“可願做我軍先鋒?”

樂綝的軍隊已經打散了,要麼被漢軍俘虜,要麼逃入昆陽城,再要麼跑到澧水東岸被曹休收容。

只要還想討回軍隊,樂綝就得在軍中站穩腳。

他沒得選,臉上展露喜悅之色:“末將願往。”

第六百一十六章 風口的姚氏第六百六十六章 出京第三百二十九章 交錯第七百七十五章 關鍵與樞紐第六百一十九章 慕容慕容第一百九十四章 山民第七百三十一章 挑撥第二百九十一章 投滍水張俊義阻流第五百九十章 死國可乎第四十二章 委屈第八百六十七章 行刑第四十八章 應對第三百一十章 喝茶第二百五十一章 信任危機第三百五十六章 交割第五百八十九章 國事家事第六百一十三章 熟悉的敵人第五百一十二章 不可名狀之罪第四百六十八章 怨言第二百八十七章 憂天第四百零一章 無笑第七百五十一章 河渠第四百三十八章 烏鴉第一百八十章 程昱第二百五十六章 魏無鹿第七百四十五章 妖魔第七百四十六章 阿鹽第七百一十五章 雨夜第八百八十一章 三年第三百四十六章 珍重第六百七十二章 還剩三個第一百六十九章 李嚴第二百九十章 不得已長平侯施計第一百三十六章 疲憊第四百零二章 廷尉第二百零三章 受辱第五百七十三章 看山還是山第三百一十五章 繞擊第四百三十三章 無心第五百四十二章 全力以赴第八百五十六章 河北大局第五百五十九章 壓迫第一百五十七章 不能等第二百六十三章 順心第五百七十六章 吳質的憤懣第二百八十九章 猛仲達夜襲漢家營第七百一十七章 仁者見仁第三百六十六章 釣魚第八百三十六章 家法第四百八十一章 溺亡第四百五十一章 突變第二百八十九章 猛仲達夜襲漢家營第七百七十八章 齊王之變第四百一十章 直閣計較第五百八十七章 我們是親戚第六百九十八章 演技第五百二十一章 因地制宜第八十二章 貓第二十二章 無法避免第五百零八章 孫權第四百六十章 何以至此第四百三十章 童謠第五十三章 血與火第四百零六章 戰機所在第四百七十三章 意在長遠第五百七十一章 後發制人第五百七十三章 看山還是山第二百一十九章 暨豔第三百一十一章 洞悉第二百二十一章 五郡公舉第五百六十六章 連環陣第一百四十六章 怨言第三百零四章 投石問路第六百三十六章 四共主張第九十一章 易第四百七十三章 意在長遠第一百三十六章 疲憊第三百一十二章 空印第二百章 遺憾第八百三十四章 變故第七百零一章 險惡第六百六十章 套索第六百六十二章 印第五十六章 浪漫第七百七十七章 又見倀鬼第五百二十九章 三師三孤第四百八十七章 安置第四百六十六章 病第三百一十八章 徒刑第六百九十四章 大魏忠良第七百四十九章 孔明先生第八百七十二章 亡國之相第三百七十二章 隱患第九十七章 樂鄉翁主第八百六十二章 不歸路第五百九十七章 要命的誤會第四百九十四章 造紙第三百四十九章 出身第一百二十八章 丈八
第六百一十六章 風口的姚氏第六百六十六章 出京第三百二十九章 交錯第七百七十五章 關鍵與樞紐第六百一十九章 慕容慕容第一百九十四章 山民第七百三十一章 挑撥第二百九十一章 投滍水張俊義阻流第五百九十章 死國可乎第四十二章 委屈第八百六十七章 行刑第四十八章 應對第三百一十章 喝茶第二百五十一章 信任危機第三百五十六章 交割第五百八十九章 國事家事第六百一十三章 熟悉的敵人第五百一十二章 不可名狀之罪第四百六十八章 怨言第二百八十七章 憂天第四百零一章 無笑第七百五十一章 河渠第四百三十八章 烏鴉第一百八十章 程昱第二百五十六章 魏無鹿第七百四十五章 妖魔第七百四十六章 阿鹽第七百一十五章 雨夜第八百八十一章 三年第三百四十六章 珍重第六百七十二章 還剩三個第一百六十九章 李嚴第二百九十章 不得已長平侯施計第一百三十六章 疲憊第四百零二章 廷尉第二百零三章 受辱第五百七十三章 看山還是山第三百一十五章 繞擊第四百三十三章 無心第五百四十二章 全力以赴第八百五十六章 河北大局第五百五十九章 壓迫第一百五十七章 不能等第二百六十三章 順心第五百七十六章 吳質的憤懣第二百八十九章 猛仲達夜襲漢家營第七百一十七章 仁者見仁第三百六十六章 釣魚第八百三十六章 家法第四百八十一章 溺亡第四百五十一章 突變第二百八十九章 猛仲達夜襲漢家營第七百七十八章 齊王之變第四百一十章 直閣計較第五百八十七章 我們是親戚第六百九十八章 演技第五百二十一章 因地制宜第八十二章 貓第二十二章 無法避免第五百零八章 孫權第四百六十章 何以至此第四百三十章 童謠第五十三章 血與火第四百零六章 戰機所在第四百七十三章 意在長遠第五百七十一章 後發制人第五百七十三章 看山還是山第二百一十九章 暨豔第三百一十一章 洞悉第二百二十一章 五郡公舉第五百六十六章 連環陣第一百四十六章 怨言第三百零四章 投石問路第六百三十六章 四共主張第九十一章 易第四百七十三章 意在長遠第一百三十六章 疲憊第三百一十二章 空印第二百章 遺憾第八百三十四章 變故第七百零一章 險惡第六百六十章 套索第六百六十二章 印第五十六章 浪漫第七百七十七章 又見倀鬼第五百二十九章 三師三孤第四百八十七章 安置第四百六十六章 病第三百一十八章 徒刑第六百九十四章 大魏忠良第七百四十九章 孔明先生第八百七十二章 亡國之相第三百七十二章 隱患第九十七章 樂鄉翁主第八百六十二章 不歸路第五百九十七章 要命的誤會第四百九十四章 造紙第三百四十九章 出身第一百二十八章 丈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