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4章 江火

卻說柳飛得陳羣和趙儼答應,心下歡喜,舉斛邀飲。飲罷,陳羣卻擡頭問道“敢問柳公,羣曾聞劉豫州乃隱神谷門徒,不知可真?”

柳飛一愣,旋即點頭道“玄德卻是劣徒。”

陳羣微一沉吟道“然則,柳公所說之人,定是劉豫州咯?”

柳飛點頭道“然”

陳羣與趙儼對望一眼,均嘆了口氣。柳飛見狀,不由心下一沉,道“怎麼,可是覺得那劉備不值二公相輔?若如此,柳某決不敢相迫。此次,權當你我相識一場,共飲相樂便是。”

陳羣、趙儼均是搖頭。陳羣道“並非柳公所想。我等對劉豫州之仁義,向來敬仰,其在平原之治,及到徐州所爲,我等俱是敬服。我等只是覺得劉豫州現在徐州,實爲一大敗着。”

柳飛一驚,道“卻是爲何,還請明言”

陳羣略一沉吟,方道“此時袁術尚甚強大,而今豫州卻接了徐州,彼必與劉豫州相爭。呂布卑鄙,於旁窺伺,若然其暗襲豫州之後,那麼劉豫州雖得徐州,大事亦必無成啊。”

柳飛心中暗贊,自己是知道歷史進展,方纔想去告訴劉備,小心防備呂布。而這些謀士,僅憑分析,便已將局勢把握在手中,實是智力高絕啊。

當下,柳飛頷首道“我亦知之,此番前往,就是想提醒他注意呂布襲其後。長文、伯然眼光精準,我心甚慰。”

陳羣、趙儼均是蹙眉,卻又旋即放鬆,道“柳公卻也勿憂。待得與劉豫州相見之時。再議不遲。定會有些法子解決的。”

柳飛頷首。衆人不再談論局勢,只是飲酒閒談,至夜方歸。

一夜無話,次日,柳飛等三人上路,徑往徐州城而來。到得州府,劉備早已得報,與太史慈等幾人俱皆出來迎接。幾人進的廳內落座。衆人俱來見禮。只是到了甘媚兒這,卻是不知該如何稱呼。甘媚兒卻是先自起身,斂衽一禮,道“奴婢見過各位將軍”。柳飛聞聽,不禁眉頭一皺。道“媚兒姑娘言重了”又對衆人道“汝等可喚甘小姐。抑或姑娘均可”衆人應了。甘媚兒心中感激卻是有些手足無措。劉備見狀。忙請人將甘媚兒帶至後院安頓。這邊太史慈笑道“恩師來的卻是巧地,主公卻有大喜事,正好由恩師坐鎮。”

柳飛一愣,微一盤算,呵呵一笑,道“可是與糜家小姐地親事?嗯,卻是大喜了”劉備等人俱皆一愣。張飛最是直接。叫道“先生卻是神仙,怎的事事皆知?”柳飛卻是但笑不語。

劉備起身離席。拜倒道“還請師父恕徒兒擅專之罪,只因師父居無所定,難以聯絡,而此次結親,又至關重要,故徒兒才。。”

柳飛呵呵一笑,擺擺手道“我柳飛的徒弟,何時變得如此迂腐了?婚姻之事,休要去管旁人,只自己歡喜就行。你娶媳婦,又不是跟爲師過日子,只要你喜歡就行。難不成爲師不在,你就一直不娶嗎?咱們隱神谷卻是沒有這等規矩。”

劉備大喜。柳飛待劉備坐好,便將陳羣、趙儼之事說了。劉備大喜,立時便要去請。柳飛頷首,囑咐他當誠心以待,劉備自是應了。匆匆而去。

到得下午,劉備已是將陳羣、趙儼請到,俱爲別駕從事。劉備對二人甚是尊敬。二人感劉備禮賢下士,亦是敬服。當下,幾人聚齊,齊至廳內坐了。說起呂布之事,張飛在旁惱怒,道“若依我意,當日便當直接殺了了事,偏生這般多事”劉備趕忙呵斥。張飛不敢再說,卻是心中腹誹。

原來,當日呂布到來,張飛便是不願,直要廝殺。呂布雖怒,卻也無奈。待得見到太史慈出現,更是面色大變。太史慈卻只是淡淡抱拳,卻並不多說什麼。呂布心中慄六,也不敢多加放肆,他雖不怕太史慈,但對柳飛着實怕的狠了。當下,在劉備的安排下,自引軍往小沛駐紮。當日,柳飛在小沛,陶府請客,本來請了呂布等人,但當呂布知曉柳飛在小沛,卻哪裡敢去,找了個藉口便推辭了,並讓所有人小心,不準生事,唯恐惹來這個煞星。

此時,陳羣道“事已至此,也只有讓呂布暫住小沛了,至少可阻曹操突襲。主公也應早做準備,若那呂布老實呆着便罷,若是其有謀取之心,便將計就計,先取了呂布就是。南邊除了袁術,尚有陽縣的孫堅,也需多加留意,豫州本屬主公封地,當先着意佈置一下,可爲安頓之處,若徐州一旦有變,則不虞退路。”衆人盡皆稱善。

柳飛見衆人將事情安排的井井有條,心下安慰。於劉備成婚後,便即辭去,往返琅琊去了。當日,未讓劉備等人輕動,只太史慈相送。柳飛見太史慈身邊一員小將,頗是英挺,問之,太史慈俱言當日北海之事,柳飛讚賞,探手查了下洪銳體脈,就讓太史慈自行將銳金決傳之,爲太史慈近衛。自此,洪銳漸露頭角。

柳飛諸事安排完畢,自與左慈、甘媚兒往琅琊去了。

按下劉備等人這邊,設下妙計等呂布自投,提前佈置退路等事不提。卻說這邊陽縣孫堅。自被田豐暗救,田豐又稍露口風,乃是劉備安排所救,孫堅自是感激,然對劉表之憤恨也愈加熾烈。日夜算計,便是要向劉表討回公道。

公元一九四年,漢獻帝興平元年冬。孫堅終是準備妥當,於是起馬步軍三萬,安排黃蓋先往襄江準備戰船物資,多置器械。劉表聞聽消息,大驚。聚集衆將商議,蒯良道“孫堅心切復仇,理智已失。於隆冬之際開戰。跨江涉湖,必敗無疑。主公可用一將沿江佈置,於上游暗置伏兵,另取一路繞之鄧縣,暗渡育水,斷其歸路,主公自帥荊樊之衆當面阻之,孫堅無能用武矣。”劉表稱善。

遂遣黃祖領兵一萬。沿江佈置,卻令呂公領兵五千繞路往上游暗伏,命鄧龍領兵五千自鄧縣暗度育水埋伏。自引大軍兩萬出襄陽,於硯山紮下大寨。

孫堅有弟名喚孫靜,對此次伐劉表。極是不看好。便勸孫堅。道“兄長乃三軍之首。今帥兒郎三萬,應早思王霸之業。江東富庶,乃我家族興盛之所,應儘速棄此陋地,而轉江東。今爲些小私仇,置大業於不顧,是棄大而就小。去本而求末。以安而易危也。願熟思之”

孫堅道“我豈不知,然劉表大敵。我若回身取江東,劉表若於後襲之,東邊尚有揚州袁術,心思不可琢磨。若趁劉表襲我之後,彼趁勢以下江東,實爲他人做嫁衣耳。今若欲取江東,必先破劉表以除後患,方爲上策。我之所以選冬日開戰,便因袁術等人盡皆難料,以迅雷之勢先破劉表,攜大勝之威而轉江東,大事可定矣。”遂不聽孫靜所言。衆將皆勸,孫堅只是不聽,長子孫策道“即父親已下決定,兒願隨父出戰”孫堅壯之。與孫策往樊城殺去。

卻說那黃祖本草包之輩,當日接的劉表軍令,當即點起一萬大軍,進駐樊城,令人多備弓矢,沿江排開。自料有大江相阻,只要自家這邊弓矢足備,孫堅便插翅也難過江。自是於城中只是每日飲宴。

這日,孫堅大軍已至。見對岸佈置,不由大笑,道“此天助我取樊城也”遂調船隻盡數壓向南岸,黃祖將弓弩手俱伏於溝塹之內,待到孫堅戰船臨近,萬弩齊發。孫堅使人暗駛小船往來誘之,船上多置草人,並不急於登岸。後邊卻戰鼓震天,殺聲一片。一連三日,盡是如此。

三日之後,黃祖弓箭告罄,孫堅卻將舟船之上所得之箭,盡數拔起,趁北風大作之時,盡數往岸邊射去,黃祖抵敵不住,沿江防線登時鬆動,孫堅令黃蓋、程普分兵兩路直往黃祖大營殺至,後面韓當祖茂相隨,孫堅自與孫策居中策應。黃祖大敗。

待到收攏敗兵,從新下寨,孫堅已是殺到。黃祖出陣大罵“孫堅小兒,藏匿國寶,暗懷不軌,今尚擅自攻我漢室宗親之地,真爲反賊也。”孫堅大怒,橫起古澱刀,便欲出戰,旁邊孫策早出,策馬挺搶,徑取黃祖。

黃祖身邊早出二將,一爲鮑昆,一爲鮑侖,卻是兄弟倆,俱擅使飛叉,向來仗着黃祖威勢橫行,自覺威猛,此刻見孫策殺來,也不搭話,二人同時衝出,俱皆雙手齊揚,兩把小叉卻是先擲了出去。隨即,橫起手中雙股託天叉,縱馬向孫策迎來。

卻見孫策並不慌亂,大槍左右一擺,便將兩叉撥落,直覺勁力甚小,不覺詫異,待見二人招數,不禁莞爾。原來這二人本不會什麼武藝,全是山中打獵地本事,此時,騎在馬上,顛簸之下,頭盔都是歪斜,便一手扶盔,一手舞叉,全無招式可言,呼喝聲中,已是挺叉刺到。

孫策虎目驀然一亮,大喝一聲,手中大槍已是挽起一個斗大的槍花,雪亮地槍尖在日光照射下,耀目生輝,鮑昆、鮑侖二人但見眼前遽然亮起,胸前便是一疼,緊接着便覺身子如騰雲駕霧般飛起,意識卻是逐漸模糊,漸至一片黑暗。卻是被孫策一槍分刺,挑於馬下。

黃祖衆軍見狀大駭,發一聲喊,黃祖大將軍帶頭,已是潮水般四散潰逃,直往郟下退去。孫堅哈哈大笑,揮刀掩殺,直追出三十里方收軍回營,佔了樊城。

敗軍回報劉表,劉表大驚,急問計於蒯良。蒯良卻大笑道“主公勿急,吾計成矣。主公明日只需如此如此,這般這般,孫堅可擒也。”劉表大喜。

次日,孫堅揮大軍至漢水。縱目遠望,卻見漢水邊上一片戰船,連成一片,旌旗密佈,不知多少兵士往來其上。不禁撇嘴道“劉表小兒,陸戰失敗,竟圖妄想於我戰於江上,我當如他所願,堂堂正正破之,以寒敵膽奪其氣勢”旁邊程普道“主公切勿大意,如我大軍皆備其纏於江上,彼若有伏,我軍危矣”

孫堅傲然道“只劉表小兒之爛兵,不堪我江東兒郎雷霆一擊,便有伏兵,待我破之,併力回之,一戰可定矣”遂安排大船在後,小船在前,各取鍵卒立於船首,準備登船肉搏。號角響起,孫堅舉刀前指,登時江面上,千帆俱進,乘北風轉瞬直下,徑往劉表水軍大營殺來。

但聞營內一聲梆子響處,頓時萬箭齊發,直往孫堅軍射來,千軍小船衆軍士登時多有中箭,一時間,慘叫聲,咒罵聲四起。孫堅大怒,道“叵耐劉表,如此狡猾,竟無半點男兒之氣,些許小計,便能阻我乎”當下,旗號閃動,號角聲變,小船盡數躲入後面,大船直插向前,各舉大盾於前,弓弩手蹲於其後,亦是放箭還擊。

但見劉表營中登時雞飛狗跳,一片混亂。不多時,便即紛紛向岸上奔逃,旌旗雜物扔了一地皆是。孫堅滿面得意,顧盼左右,道“劉表小兒不堪戰矣”傳令全軍盡數壓上,當下,三路大軍已是順風直撞入劉表大營。

衆軍一路殺入,卻見大營內竟滿布青幔,卻少有軍士。那劉表竟是隻放了兩輪箭,便已全部撤往岸上去了,孫堅心中一沉,急往前看去,卻見岸上此時竟橫着一條兩丈多寬地壕塹,深幾丈許,壕塹對面,一片兵士,俱是彎弓搭箭,心中驀然想起一事,不禁面色大變。急聲大叫道“速退”。忙回身急行。卻哪裡還來得及。

但聽對面響起一陣梆子聲,登時天際一暗,竟不知多少弩箭齊齊射來,待之半空,已是火光耀眼,此時一江東兵士拉開青幔,滿眼卻俱是草料。待要將各舟船盪開,卻見俱以粗索相連,一時不得開。孫堅滿面死灰,只是帶軍急返,此時劉表水寨已是烈焰騰空,如同祝融臨凡。

尚未及登上自家舟船,但聞漢水上游處,一聲炮響,已是順水殺出一排大船,爲首一將,卻正是上次差點要了孫堅之命的呂公。

第110章 收服第200章 訓斥第209章 喜聞第347章 定軍第101章 大戰第226章 歸漢第378章 突圍第348章 武威第282章 殘念第274章 敗退第314章 洞穴第123章 薦賢第322章 秘辛第363章 進擊第176章 玉龍第335章 骨靈第276章 稱王第195章 起源第34章 玉隕第168章 調教第93章 定計第321章 教主第154章 誤解第233章 寶刀第10章 論勢(一)第91章 英雌第160章 心願第222章 拜會第45章 庭議第157章 政變第227章 縱論第28章 金翅第46章 結義第379章 逃出第236章 歸家第361章 身死第110章 收服第105章 江上第341章 銅雀第152章 入荊(二)第198章 暗救第328章 機關第71章 比鬥(二)第317章 巫尊第44章 再亂第234章 張任第184章 天劫第223章 點醒第188章 醒轉第249章 身死第199章 前因第327章 納魂第269章 豪情第170章 相見第241章 入川第95章 傾訴第202章 診斷第136章 水淹第179章 脫困第294章 祝融第314章 洞穴第322章 秘辛第398章 殲滅第337章 受困第168章 調教第328章 機關第97章 反目第254章 選兵第280章 哭求第93章 定計第154章 誤解第369章 遁走第一百一十九 掌戰事第99章 鉅變第221章 又見第305章 再擒第154章 誤解第182章 徵西第185章 追憶第378章 突圍第69章 情敵第73章 誓言第30章 陣法第83章 約定第66章 初見第106章 錦帆第354章 逆襲第304章 傾情第237章 戰事第225章 龍現第249章 身死第67章 對樂第374章 遁走第388章 平定第355章 斬將第172章 悍衛第221章 又見第90章 謀董第47章 相邀第245章 奪城
第110章 收服第200章 訓斥第209章 喜聞第347章 定軍第101章 大戰第226章 歸漢第378章 突圍第348章 武威第282章 殘念第274章 敗退第314章 洞穴第123章 薦賢第322章 秘辛第363章 進擊第176章 玉龍第335章 骨靈第276章 稱王第195章 起源第34章 玉隕第168章 調教第93章 定計第321章 教主第154章 誤解第233章 寶刀第10章 論勢(一)第91章 英雌第160章 心願第222章 拜會第45章 庭議第157章 政變第227章 縱論第28章 金翅第46章 結義第379章 逃出第236章 歸家第361章 身死第110章 收服第105章 江上第341章 銅雀第152章 入荊(二)第198章 暗救第328章 機關第71章 比鬥(二)第317章 巫尊第44章 再亂第234章 張任第184章 天劫第223章 點醒第188章 醒轉第249章 身死第199章 前因第327章 納魂第269章 豪情第170章 相見第241章 入川第95章 傾訴第202章 診斷第136章 水淹第179章 脫困第294章 祝融第314章 洞穴第322章 秘辛第398章 殲滅第337章 受困第168章 調教第328章 機關第97章 反目第254章 選兵第280章 哭求第93章 定計第154章 誤解第369章 遁走第一百一十九 掌戰事第99章 鉅變第221章 又見第305章 再擒第154章 誤解第182章 徵西第185章 追憶第378章 突圍第69章 情敵第73章 誓言第30章 陣法第83章 約定第66章 初見第106章 錦帆第354章 逆襲第304章 傾情第237章 戰事第225章 龍現第249章 身死第67章 對樂第374章 遁走第388章 平定第355章 斬將第172章 悍衛第221章 又見第90章 謀董第47章 相邀第245章 奪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