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5章 庭議

洛陽,此時卻是稱做“雒陽”的,因地處古洛水之陽而得名。華夏三皇五帝,多傳於此。夏太康遷都斟鄩,商湯定都西亳;武王伐紂,八百諸侯會孟津;周公輔政,遷九鼎於洛邑。平王東遷,高祖都洛,光武中興,已是歷諸多王朝,幾易更替。

洛陽東達於海,西至關隴,南下蘇杭,北朔幽燕。城內,馳道驛路,其直如矢,無遠不達。明駝宛馬,絡繹不絕。

寬宏深廣的大內之中,靈帝此時正斜依榻上。身後兩個妙齡宮女打着御扇,榻下一個身着薄紗的女官兒,正輕輕的捶着他的大腿。榻旁躬身站着一人,高冠寬袍,滿面諛色。一張臉如同橘皮,三角眼中不時閃過一絲陰戾。卻正是大太監、中常侍張讓。

殿內四角點着火盆,炭火正旺。一角染着香爐,此際,青煙梟梟,在暖空氣的蒸騰下,滿殿一股奢靡的氣息。

靈帝伸手端起榻前小几上一碗,打開後,一股別樣的清香頓時飄了開去,便是張讓這等見慣稀奇之物的人,也不禁吸了吸鼻子。

靈帝輕抿了一口,閉上眼細細品着,滿臉陶醉。半響,方對着張讓道“阿父,朕從未想過,這茶香竟能以至如此。那個柳神仙當真要得。所制之物果然不凡啊。”

張讓滿是皺褶的臉上,滿是諂媚,尖聲道“世人俱傳那柳飛乃仙人謫塵,所制當爲仙家之物了。不過,卻應專供陛下才是,如今被商賈賣與了不少俗人,卻是不該”

靈帝睨了他一眼,道“哎~,些許小物,不值如此。其人既是稱爲神仙,也不好駁了他麪皮。只是素聞他精研歧黃之術,丹藥絕妙,卻不知有無長生養體之術。上次,讓人去宣,不得而回。阿父還應再讓人宣之纔是。只是莫失了禮數,惹惱了神仙。”

張讓上次派人前去,索賄不成,心實恨之,卻也懼怕柳飛真有些本事,自也不敢發作。只是若讓那柳神仙真的見了皇帝,萬一真有本事,雖讓皇帝高興了,但若因此讓自己等人失了帝寵,那可是大大不妙。

當下,只是諾諾應了。對再去宣那柳飛,卻也是興趣怏怏。那柳飛在外間做了許多事,改良農具,教養蠶桑,聽說更是與一些腐儒相談頗歡,這樣的人委實不宜見君。幸的其人據說很是淡泊,只要囑咐宮裡人管好自己的嘴。也不必太過擔心。否則這位皇帝好奇心頗重,免得到時候搞的不好收拾。

這君臣正輕言滿語之時,卻聽得外間一陣騷動,一個腳步聲奔至門外,似是極爲慌張。張讓不禁臉上堆起了陰雲,暗道不知那個不開眼的,這般失儀。不禁偷眼看向靈帝。

靈帝卻是不以爲意,向他揮揮手,讓他自去料理。自管端着茶碗細品。

這茶卻是柳飛費了好大勁才搞出來的,倒不是製作麻煩,卻是茶樹難尋。茶的發現時間定爲公元前2737-2697年,其歷史可推到三皇五帝。華佗《食經》中:“苦茶久食,益意思”記錄了茶的醫學價值。西漢以將茶的產地縣命名爲“荼陵”,即湖南的茶陵。但直到三國魏代《廣雅》中才最早記載了餅茶的製法和飲用:荊巴間採葉作餅,葉老者餅成,以米膏出之。

這時人們所用之茶,多爲苦丁,用水蒸煮而成。高檔點的便是隨佛教傳入的紫陽茶,卻也是和後世所飲差的不可以千里計。

柳飛好容易尋到合適的原料,又移植了一些到自己居所。將茶製成後,派人送給甄家,讓其按法自行炒制,行銷大漢各地。但因原料太少,也只是一些大家氏族,才能購到。

閒話不提,卻說張讓出了殿門,不多時,卻臉白脣青的匆匆返回。門外所得消息卻是黃巾復起,已是牽連數個州郡了。若是小打小鬧,張讓自不會讓靈帝知曉,但此次,眼看便是又一次中平元年之禍,哪還敢瞞着,趕緊來向靈帝稟報。

靈帝正自愜意,不曾想竟聽到這麼個消息。頓時,驚的茶碗摔落在地,半響方纔道“怎麼又是蛾賊?朕不是已經平了嗎?”

張讓在旁道“必是上次那些大臣剿匪不利,未能盡除。或更有勾結,也未可知。陛下當重選良將賢臣,領軍平之可也。量些許賤民何能抗我朝廷大軍?陛下不必憂慮。”

靈帝面色變幻不定,他雖昏聵,但對上次的平亂,心中也是有些明白的。以現在朝廷的軍力想去平亂,不啻於癡人說夢。軍卒久不訓練,領軍之人各懷心思。這且不說,便是大軍一動,這許多糧草錢物,如何來出?難不成要自己掏腰包,想想都是心疼,臉上肌肉也不禁抽動了一下。

只是,若不能儘快派軍鎮壓,這漢家天下,怕是休矣。心中長嘆,嘴上安排道“駕御溫德殿,召集文武大臣上殿議事。”

待到大臣齊集,靈帝問計。大臣中閃出議郎張均,怒聲道“黃巾造反,其原皆由十常侍賣官鬻爵,非親不用,非仇不誅,以致天下大亂。今宜斬十常侍,懸首南郊,遣使者佈告天下,有功者重加賞賜,則四海自清平也。”

張讓等大驚,哭告張均誣告,期滿皇帝。大殿上一片混亂,分成兩派,互相指摘,罵聲不絕。靈帝大怒,讓人將張均逐出。怒道“朕讓你等出計平亂,又來說些甚麼有的沒的。”

衆人方停,只是兀自相互怒視。靈帝大感頭疼,正自暗暗發愁之際,下面太常劉焉出班提議,道“陛下毋需煩惱,今可將部份刺史改爲州牧,由宗室或重臣擔任,使其地方軍、政之權皆握,以便加強地方政權的實力,更易控制地方,則進剿黃巾之時,由地方出力出資,而不費國庫之力。更因各地自行剿匪,所需靡費便可減少,且反應速度則快,如此,黃巾可定。”

大殿之上,有識之士俱皆大驚,待要阻止,但見靈帝喜動顏色,竟是當即允准,頒詔以行天下。不由均是搖頭而嘆,心下悽然。

便是因這一道聖旨,大漢天下終成羣雄割據,逐鹿中原之局。東漢皇權從此淪喪,漸至衰微。同時,也正式拉開了波瀾壯闊的三國大戰。中原大地上,衆多矯健的身影,不時的上演着慷慨悲歌。各種奇謀絕計紛紛登場。。。。。。。。。。。

第254章 選兵第268章 醒來第274章 敗退第257章 開拔第358章 詐降第203章 論醫第291章 重創第255章 練兵第327章 納魂第390章 躡蹤第56章 請求第149章 怒殺第104章 知音第215章 會師第229章 得第122章 捉弄第374章 遁走第309章 情重第353章 奮威第233章 寶刀第228章 截殺第350章 雍州第285章 青蒿第68章 造紙第115章 冤案第126章 暗算第311章 隱情第174章 奪天第360章 壽春第242章 涪關第361章 身死第390章 躡蹤第146章 聚將第97章 反目第211章 難爲(二)第216章 槍神第163章 敘說(一)第125章 將隕第350章 雍州第339章 覆滅第26章 源石第52章 張機第205章 難題第105章 江上第243章 漢中第112章 盟約第64章 大儒第395章 神話第189章 寶船第147章 計議第363章 進擊第95章 傾訴第134章 終失第112章 盟約第209章 喜聞第331章 甬道第221章 又見第240章 完敗第2章 山中第79章 遷都第208章 請求第337章 受困第317章 巫尊第297章 友情第288章 暗窺第202章 診斷第251章 求救第292章 山魈第346章 東川第30章 陣法第335章 骨靈第332章 驚魂第351章 收復第232章 八陣第195章 起源第386章 條件第237章 戰事第191章 海嘯第77章 斬將第1章 穿越第90章 謀董第266章 遼東(二)第382章 獲救第185章 追憶第113章 對歌第338章 木魈第106章 錦帆第399章 神戰第157章 政變第273章 潼關(二)第163章 敘說(一)第326章 兵主第139章 僞帝第27章 天殘第261章 聚殲(二)第105章 江上第120章 沛城第196章 驚聞第169章 情意第281章 山谷
第254章 選兵第268章 醒來第274章 敗退第257章 開拔第358章 詐降第203章 論醫第291章 重創第255章 練兵第327章 納魂第390章 躡蹤第56章 請求第149章 怒殺第104章 知音第215章 會師第229章 得第122章 捉弄第374章 遁走第309章 情重第353章 奮威第233章 寶刀第228章 截殺第350章 雍州第285章 青蒿第68章 造紙第115章 冤案第126章 暗算第311章 隱情第174章 奪天第360章 壽春第242章 涪關第361章 身死第390章 躡蹤第146章 聚將第97章 反目第211章 難爲(二)第216章 槍神第163章 敘說(一)第125章 將隕第350章 雍州第339章 覆滅第26章 源石第52章 張機第205章 難題第105章 江上第243章 漢中第112章 盟約第64章 大儒第395章 神話第189章 寶船第147章 計議第363章 進擊第95章 傾訴第134章 終失第112章 盟約第209章 喜聞第331章 甬道第221章 又見第240章 完敗第2章 山中第79章 遷都第208章 請求第337章 受困第317章 巫尊第297章 友情第288章 暗窺第202章 診斷第251章 求救第292章 山魈第346章 東川第30章 陣法第335章 骨靈第332章 驚魂第351章 收復第232章 八陣第195章 起源第386章 條件第237章 戰事第191章 海嘯第77章 斬將第1章 穿越第90章 謀董第266章 遼東(二)第382章 獲救第185章 追憶第113章 對歌第338章 木魈第106章 錦帆第399章 神戰第157章 政變第273章 潼關(二)第163章 敘說(一)第326章 兵主第139章 僞帝第27章 天殘第261章 聚殲(二)第105章 江上第120章 沛城第196章 驚聞第169章 情意第281章 山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