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二十三章 幷州丁原

第一百二十三章 幷州丁原

豹子尾搖穿畫戟,雄兵十萬脫征衣。---------明.羅貫中《三國演義》

話說趙達從洛陽城中匆匆趕來,說起何進今夜進入長樂宮。陳龍心驚不已,何進命在旦夕,自己又該如何應對明天紛亂的局面?

十路兵馬,從四方雲集洛陽城外,丁原一路,更是奉命火燒孟津。今夜何進一死,就是袁紹進宮誅殺宦官之時,觸發宦官挾持劉辯、劉協外逃,待董卓截獲兩帝,帶大軍入城之時,自己又該如何保護何皇后和劉辯一脈?

陳龍命人點起所有部衆,連夜趕路,欲與黃蓋匯合。明早一旦洛陽大亂,就是和董卓、丁原等硬碰硬的時候了。除此之外,陳龍實在想不出更好的阻止董卓的辦法。按照實力對比,董卓是兵強馬壯,陳龍卻只有區區一萬訓練不足的兵丁,此時火併,陳龍並無勝算。

而且,董卓一旦掌握兩帝,恐怕自己也是投鼠忌器,難以和董卓馬上翻臉。名義上董卓還是保護皇上而來,他保皇上殺宦官,順理成章,自己又有什麼理由要他交出兩帝?如果硬來,即使成功,也會變成十路兵馬的公敵。

陳龍一路思索,想到最關鍵的一點,就是一定要趕在董卓之前,提前將兩帝捏到手裡。自己的優勢,就是對洛陽地底的地道非常熟悉,宦官挾持兩帝出逃,必然會經過暗道,必須要搶時間,提前將人馬安排到地道出口。

按下陳龍思慮再三暫時不表,單表何進之死。何進誅殺宦官之事,籌謀太久,事情早已泄漏,宦官們被趕到宮外,都非常害怕遭到何進毒手,一直在想辦法求得生存。

張讓的兒媳婦是何太后的妹妹,張讓向兒媳婦叩頭說道:“老臣犯了罪,應該與兒子、兒媳都歸隱田園。但想到我累世受大漢皇恩,現在要遠離宮殿,戀戀難捨,請您和何太后說說,讓我再一次進宮,能夠再看望一下太后和先皇的遺體,然後再歸隱,老臣就死而遺憾了。”

張讓的兒媳婦就找到舞陽君說項,舞陽君又告訴了何太后,請求讓常侍們都進宮。何皇后架不住母親再三懇求,於是詔命各常侍都再次進宮,甚至開始官復原職。

何進見宦官們死水回潮,大怒下直入長樂,請求何太后同意盡誅殺諸常侍以下,另外選了一些禁衛軍,進宮看守宦宮的住房。

諸宦官互相轉告說:“大將軍何進託病,不給先帝居喪,也不給先帝送葬,現在忽然到宮中來,想幹什麼呢?從前竇武的事件難道要重演嗎?”一時,朝堂上下,再度傳滿何進逼迫太后陷害忠良的謠言。

張讓等又派人竊聽何進的動向,掌握何進的行蹤。當夜,假稱太后詔命,宣召何進覲見。 何進不聽袁紹等的勸阻,認爲宦官等不構成威脅,獨自入宮面見太后。常侍段珪、畢嵐帶領幾十個刀斧手,拿着兵器悄悄地自側門進宮,就埋伏嘉德殿中。

何進不知兇險,施施然入坐嘉德殿,等候太后召見。忽然張讓從大殿陰影中走出,大聲責問何進道:“天下大亂,也不僅僅是我們宦官的罪過。先帝曾經與太后不和,幾乎把太后廢了,另立王美人爲皇后,是我們哭泣解救,各人拿出家財千萬作爲禮物,和悅先帝之意,方纔保住何太后之位。我們只想依託你何氏的門戶而已,現在居然要殺滅我們的種族,這也太過分了吧?您說宮中污穢骯髒,公卿以下又有哪個是忠誠廉潔的?”說着一聲令下,大殿兩邊的刀斧手一涌而出,刀光雪亮,冰冷的殺氣使大殿如同變成了冰窟。

何進大驚失色,正欲抱頭鼠竄,堪堪邁出殿門,卻被高高的門檻絆倒,尚方監渠穆的長劍疾揮過來,何進手無寸鐵,只好伸臂一擋,只聽噗嗤一聲,右手已經和右臂分離。何進痛極長嘶,渠穆又復一劍,斬何進於嘉德殿前,順手割下頭顱。

張讓、段珪等見何進授首,立刻發出矯詔,詔命原來的太尉樊陵爲司隸校附,少府許相爲河南尹,都是宦官們嫡系的官員,立即帶兵保衛宮城。

矯詔剛剛送出宮門,正遇陪同何進前來的袁紹和袁術的部隊,宦官將詔命出示給袁紹,袁紹預感到事情不妙,鐵青着臉道:“請大將軍出來共同商議。”扣住假傳詔令的小黃門不放,一定要等何進出宮。

宦官們無奈,只得讓渠穆把何進的腦袋隔着宮門擲了出來,大聲喊道:“何進入宮,意圖謀殺太后,已經被我們殺掉了。你等速速退去,不然都是何進叛黨!”

袁紹和袁術看見何進的頭顱,整個部隊瞬間就炸了。虎賁中郎將袁術本就有野心取代何進,立刻揮兵攻打宮城,焚燒青瑣門。袁紹也指揮部隊直搗宮城,與叔父袁隗佯稱奉詔,殺死宦官親黨許相、樊陵,然後列兵朱雀闕下,捕殺沒有來得及逃走的宦官趙忠等人,又下令關閉宮門,嚴禁出入,指揮士兵搜索宮中的宦官,不論老幼皆斬盡殺絕,死者有二千多人,有些不長鬍須的人也被當成宦官殺掉了。

袁紹和袁術等人借何進被殺的機會,帶兵入宮,將能找到的宦官全部殺光。張讓等人見大勢已去,再也無法抵擋,只好挾持少帝劉辯和陳留王劉協,從北宮下地道倉皇外逃向北邙山中。何太后雖權高位重,但終究是女流之輩,此時只能瑟縮在寢宮中瑟瑟發抖。

按下洛陽宮城大亂不表,陳龍領衆親衛星夜疾馳,直奔黃蓋大營。黃蓋此時也在焦急等待主公的命令,不敢擅自啓動部隊,忽聞陳龍星夜前來,大喜迎接,問道:“主公,今夜的局勢,該當何解?”。

陳龍不及問答寒暄,大喊了聲:“隨我去搶人!”命令黃蓋速速點起所有騎兵。黃蓋的部隊倉促上京,軍馬不過帶來兩千餘匹,陳龍命趙達迅速回洛陽探聽宮中消息,就帶着黃蓋、潘濬、甘寧、呂常、胡濟、祖郎等衆將,領着兩千騎兵,點起一串火把照路,急速繞過洛陽東城外的荒野,直奔黑夜中的北邙山地道出口而來。

奔馳了幾個時辰,北邙山漸漸露出輪廓,黑壓壓如同犬牙交錯。陳龍心中焦急萬分,自己雖全力趕來,但人算不如天算,最佳的進駐洛陽時機已過。如果讓董卓得了先手,劫持了劉辯和劉協進洛陽,恐怕不久就會廢少帝劉辯,另立劉協,又迫殺何太后,殺何太后之母舞陽君。何氏家族一旦滅亡,東漢最後一個外戚專權勢力即被剷除,自己失去何皇后這座靠山,只能暫時仰董卓的鼻息,而漢朝也將從此走向了更大的戰亂。

正當陳龍飛速趕往北邙山的同時,袁紹和袁術在內宮大肆屠戮宦官,而董卓率領軍隊已經抵達了洛陽西郊,剛好幷州丁原的部隊燒了孟津,準備從西郊入城,兩隻部隊碰個正着。

丁原身軀中等,長臉濃眉,一部鬚髯已經微微花白。他本出自寒家,爲人粗略有武勇,善於騎射。年輕時遇到危急總是衝鋒在前,是有名的捕盜能手,輾轉做官,終於成爲封疆大吏,現任武猛都尉,幷州刺史。

董卓曾經擔任過幷州刺史,而且部隊戰力強悍,所以丁原還是比較尊重他,讓董卓先行。當下董卓領兵先行,丁原斷後。董卓打馬走在隊列之前,剛到北邙山下,見對面匆匆走來一隊黑壓壓的人羣,董卓在火把光中仔細觀瞧,一眼看到人羣中矮矮的漢少帝劉辯。

董卓大驚失色,連忙滾鞍下馬,跪在道旁,口稱:“臣董卓拜見陛下!”身後的衛兵見董卓下跪,立刻跪倒一片。

劉辯見前面忽然黑壓壓跪滿人羣,一人自稱董卓拜見,早就六神無主,不知該如何回答。陳留王劉協見身邊的張讓等宦官都是目瞪口呆,靈機一動道:“原來是董愛卿,洛陽城中大亂,正需要愛卿這樣的人才鎮壓平亂。我等避禍到此,還不速速貢上一匹軍馬,供皇上騎乘?”

董卓會意,親自拉了兩匹馬,上前獻給劉辯和劉協,張讓等人不敢稍動。劉辯、劉協上馬,劉協大喊道:“董愛卿,速速將餘者拿下!”

話音剛落,只聽大批馬蹄聲漸漸迫近,一人當先大喊道:“交州刺史陳龍,前來救駕!”

董卓無意中得到了王牌,怎肯拱手讓與他人,立刻拔劍在手,手下紛紛圍住少帝。陳龍到董卓近前,喝道:“董卓,你敢挾持少帝!”說着也拔出鋸齒匕首,怒目看向董卓。

此時丁原帶着一員大將,也打馬到了近前。董卓聽到是他深深忌憚的陳龍,本是心裡一驚,他素知陳龍武藝高強,表面上笑道:“原來是陳兄。陳兄誤會了,我剛剛從張讓手中解救皇上和陳留王,這就護衛皇上回城。”

陳龍冷笑一聲道:“既然如此,待我和董將軍一同護送皇上入城。”說罷一聲唿哨,後面的甘寧衆騎紛紛壓上前來。

董卓身後,也是衆將雲集,此事紛紛把手放到刀把上,只等董卓一聲令下,就要和陳龍開打。董卓見陳龍身後,大批騎兵的聲音越來越響,微微搖頭示意不要動手,衝着丁原使了一下眼色。

丁原一揮手,身後響起一聲輕輕的馬嘶,一匹高大的駿馬排衆而出,上面端坐一人,僅是上半身已經顯出異常高大。陳龍在火把光中仔細看時,只見此人血紅戰袍飄飄,一身黑色細甲,頭扎英雄巾,淡黑色長方臉,雙頰彷彿斧刻刀削,兩輪劍眉高聳,鼻樑筆直,脣形方正,雙眸如同噴火,相貌十分威武英俊。

陳龍心中,微微嘆息,丁原手下能有如此人物,除了呂布還有誰?更別說此人與傳說中的呂布形象,只差兩隻雉雞翎。

呂布控着坐騎,來到陳龍馬前,甘寧等紛紛拔出腰刀,意欲攔阻呂布,陳龍揮手攔住,冷冰冰看着呂布。

身後的董卓邪邪一笑,扭頭簇擁着少帝,再不理會陳龍,帶着軍隊浩浩蕩蕩地開向洛陽城。陳龍手中匕首微微一動,呂布手中忽然多出一條方天畫戟,輕輕一輪,已經壓在陳龍的匕首之上。黃蓋等衆將投鼠忌器,一時都沒有敢動手,耳邊只聽丁原道:“陳刺史,稍安勿躁,待皇上安全回到京都,你我再入城不遲。”

陳龍目睹董卓八面威風,不可一世的模樣,氣的五內俱焚。匕首上,沉重如山的壓力從方天畫戟中傳來,陳龍雖全力運功相抗,只覺軀體不能稍動,今日方知呂布之勇。不由大喝道:“丁原,你這個糊塗蛋,可知董卓乃豺狼,你難道甘願做他的走狗?你知道自己是怎麼死的嗎?”

對面的呂布微微一怔,想不到在自己強大的壓力之下,陳龍還能如此平穩的喊話,心下不由重新對陳龍的實力做出評估,同時也感起了興趣,手上漸漸加力,想試試陳龍的真實水平到底如何。

欲知後事如何,且聽下回分解。

第一百九十七章 牝雞司晨第一百五十九章 蔡邕哭董第三百三十章 無家可歸第四百九十三章 團息四重第八百零五章 贈劍破山第七百八十六章 順水漂流第二百六十九章 太史子義第四百五十八章 月英顯能第六百九十四章 郭淮論政第二百七十七章 滄州麴義第二百七十三章 並肩作戰第二十五章 暗潮涌動第八百四十章 雪洞藏妖第二百四十四章 兵發陽平第四百九十九章 天水姜維第三百二十二章 陳宮之心第三百三十二章 奉孝歸來第一百三十九章 痛失蔡琰第一百三十一章 文姬思漢第五百四十八章 救母之恩第四百五十二章 羣敵環飼第七百三十章 有緣無分第二百零九章 食髓知味第八百三十七章 七星龍鱗第五百二十五章 決戰山巔第二百八十七章 流言四起第八百二十二章 嘔血而亡第三十四章 蔣琬歸心第四百零五章 誰是幕後第二百五十章 仙家半日第八百二十三章 相思雲麓第三百三十一章 雲長之心第一百九十章 真假龍蛇第三百四十七章 決戰袁熙第四百七十章 太后之心第七百九十三章 仲達謀劃第三百一十一章 奇謀妙計第一百一十七章 利益結合第八百三十二章 救命稻草第一百三十六章 巧計連環第七百四十八章 陣前搦戰第三百零四章 梟雄末日第三百九十六章 四大劍師第八十八章 俱懷逸興第三百四十章 雷電之威第二百九十章 初生牛犢第五百四十八章 救母之恩第五百三十章 陳家叔至第四十章 陳羣歸心第五百四十三章 劫持鄭甘第五百八十二章 子龍定計第六百六十五章 太極仙翁第五百三十八章 西涼大將第六百一十三章 成公先生第二十五章 暗潮涌動第六章 山重水複第五百一十五章 呂蒙詭計第二百五十四章 陽平血戰第二百七十七章 滄州麴義第七百零七章 留香荀令第一百八十一章 再說仲達第二百三十三章 長袖善舞第四百七十三章 地下陵寢第一百七十七章 水鏡先生第二百六十五章 龍潛入海第六百三十六章 以一敵三第七十七章 母儀天下第六百二十七章 榜上有名第二百二十二章 龍槍烈焰第六百二十九章 攻心爲上第二百一十四章 陳龍心事第一百五十八章 董卓之死第五百五十八章 玄而又玄第四百零八章 靜水深流第三百七十一章 潛入鄴城第二百五十三章 泠苞鄧賢第三百八十章 滄州之盟第三百二十九章 陰差陽錯第三百九十五章 終南秘境第四百五十八章 月英顯能第五百九十四章 郝普危局第八十四章 天下雄城第六百九十七章 王氏兄弟第四百一十六章 美女弟子第三十八章 錦帆大盜第六百九十五章 司馬獻策第一百六十八章 聲東擊西第四百五十章 墨家利弊第三百三十八章 第一滴血第八十二章 何後之殤第三百二十七章 絕地反擊第七十七章 母儀天下第七百七十七章 解救人質第二百七十三章 並肩作戰第五百二十二章 飛鴿傳書第六十六章 白石黑松第三百八十六章 愛情陷阱第三百八十章 滄州之盟第五百三十三章 小張將軍第四十一章 神童對決
第一百九十七章 牝雞司晨第一百五十九章 蔡邕哭董第三百三十章 無家可歸第四百九十三章 團息四重第八百零五章 贈劍破山第七百八十六章 順水漂流第二百六十九章 太史子義第四百五十八章 月英顯能第六百九十四章 郭淮論政第二百七十七章 滄州麴義第二百七十三章 並肩作戰第二十五章 暗潮涌動第八百四十章 雪洞藏妖第二百四十四章 兵發陽平第四百九十九章 天水姜維第三百二十二章 陳宮之心第三百三十二章 奉孝歸來第一百三十九章 痛失蔡琰第一百三十一章 文姬思漢第五百四十八章 救母之恩第四百五十二章 羣敵環飼第七百三十章 有緣無分第二百零九章 食髓知味第八百三十七章 七星龍鱗第五百二十五章 決戰山巔第二百八十七章 流言四起第八百二十二章 嘔血而亡第三十四章 蔣琬歸心第四百零五章 誰是幕後第二百五十章 仙家半日第八百二十三章 相思雲麓第三百三十一章 雲長之心第一百九十章 真假龍蛇第三百四十七章 決戰袁熙第四百七十章 太后之心第七百九十三章 仲達謀劃第三百一十一章 奇謀妙計第一百一十七章 利益結合第八百三十二章 救命稻草第一百三十六章 巧計連環第七百四十八章 陣前搦戰第三百零四章 梟雄末日第三百九十六章 四大劍師第八十八章 俱懷逸興第三百四十章 雷電之威第二百九十章 初生牛犢第五百四十八章 救母之恩第五百三十章 陳家叔至第四十章 陳羣歸心第五百四十三章 劫持鄭甘第五百八十二章 子龍定計第六百六十五章 太極仙翁第五百三十八章 西涼大將第六百一十三章 成公先生第二十五章 暗潮涌動第六章 山重水複第五百一十五章 呂蒙詭計第二百五十四章 陽平血戰第二百七十七章 滄州麴義第七百零七章 留香荀令第一百八十一章 再說仲達第二百三十三章 長袖善舞第四百七十三章 地下陵寢第一百七十七章 水鏡先生第二百六十五章 龍潛入海第六百三十六章 以一敵三第七十七章 母儀天下第六百二十七章 榜上有名第二百二十二章 龍槍烈焰第六百二十九章 攻心爲上第二百一十四章 陳龍心事第一百五十八章 董卓之死第五百五十八章 玄而又玄第四百零八章 靜水深流第三百七十一章 潛入鄴城第二百五十三章 泠苞鄧賢第三百八十章 滄州之盟第三百二十九章 陰差陽錯第三百九十五章 終南秘境第四百五十八章 月英顯能第五百九十四章 郝普危局第八十四章 天下雄城第六百九十七章 王氏兄弟第四百一十六章 美女弟子第三十八章 錦帆大盜第六百九十五章 司馬獻策第一百六十八章 聲東擊西第四百五十章 墨家利弊第三百三十八章 第一滴血第八十二章 何後之殤第三百二十七章 絕地反擊第七十七章 母儀天下第七百七十七章 解救人質第二百七十三章 並肩作戰第五百二十二章 飛鴿傳書第六十六章 白石黑松第三百八十六章 愛情陷阱第三百八十章 滄州之盟第五百三十三章 小張將軍第四十一章 神童對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