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五十三章 截殺小王子(第四更求訂閱與月票)

此時,通過徐晃話語中的幽怨語氣,陶商能感覺的出來,徐晃還是想要向上奮發而走的,畢竟有本事的人,誰都不想默默無聞,誰都想放手幹出一番作爲,不但功成名就,還可封妻廕子。

“公明兄有沒有想過去冀州去發展?袁本初四世三公,如今取替韓馥暫代冀州牧,聲名貫天下,想必也正在招攬四方豪傑,我看公明兄也不是自甘平淡之人,何不乘此時機去碰碰運氣?”

陶商友善的試探着徐晃的底線,王邑雖然是河東郡守,按照天下形勢來看,也勉強算是一方諸侯,不過通過此人的作爲可以看出,他並沒有什麼過多的想法與志氣,而是謹慎恪守着漢朝律法,替朝廷監管治理河東郡。其行爲可謂是中規中矩,毫不僭越。

中規中矩的人,其手下想要在短時間得到快速的發展,一般都不太可能。

陶商對自己沒什麼信心,一則他年紀小,上面還有個爹壓着,二則天下諸侯中,名氣比陶氏強,風評比陶氏好的很多,因此他不敢過於快速的招攬徐晃,韓浩對自己拋出的橄欖枝目前還處於猶豫階段,所以陶商打算先用袁紹的門子,來試試徐晃的底線。

興許是陶商平易近人的態度感染了徐晃,徐晃對於這位謙和的公子沒有什麼防備,也是實話實說。

“陶公子,實不相瞞,徐晃堂堂八尺男兒,雖出身非名門,但自是也想成就一番功業爲家族謀福,汝南袁氏天下聞名,晃雖有意,只是、只是我這出身……”

果然!

陶商心中暗自點頭,徐晃此時確實是有更換門庭之意。

不過對於投靠袁紹,顯然徐晃自己也沒什麼信心。畢竟袁氏的勢力,是以四世三公之家族名望爲軸心,招募天下望族之士,徐晃的身份在那擺着,縱然是有心,但在門路上和家世上,還是差的太多了。

陶商心中開始羨慕袁紹了。

袁氏的聲望真的是太高了,高到哪怕是個豬,都擠破腦袋想往袁氏的門牆底下鑽!袁紹若是放出榜文,招個給自己倒夜壺的,估計也會有無數人毛遂自薦,踏平他冀州府的門檻。

“公明兄,實不相瞞,陶某在洛陽時,與袁公算是結下了不淺的交情,兄長若是願意,待此次征伐於夫羅小王子事畢,我回兵徐州之時,願改走冀州道,將兄長引薦給袁公。”

這話完全就是違心,徐晃這樣的人,陶商心中一萬個捨不得,又怎麼會推薦給袁紹?

但不出此下策,只怕徐晃未必會跟自己走。

招聘人才,有時候不光是要靠誠心和利益,還得用點蒙……雖然不太地道就是了。

“陶公子此言當真?”徐晃聞言不由驚喜莫名。

Www _тt kΛn _C○

渾然想不到,這位剛剛認識不過一晚的徐州公子,居然肯爲自己做引薦人,徐晃半是驚喜,半是疑惑,渾然不明白陶商爲何會對他這麼好。

“當然是真的,所謂良禽擇木而棲,賢臣擇主而仕,我觀兄長乃是上將之姿,久後必是大器之才,故而方纔有意結交,兄長日後若是到了袁公的門下,我徐州與袁氏中間的調停,還望公明兄多多出力。”

論及編瞎話,陶商在後世的商業社會所練出來的機變能力,較之大部分的古人,自然是不在一個水平段上……其說瞎話的能力已經到了爐火純青的地步。

聽陶商說的既誠懇,又頭頭是道,徐晃心下感動莫名,拱手言道:“陶公子,晃若能得陶公子引薦入袁氏成就功業,那公子日後,便是我河東徐氏一門的恩公,但有吩咐,焉敢不從?”

陶商見徐晃如此鄭重,臉也有點發紅。

畢竟自己根本就沒想把徐晃推薦給袁紹,信口雌黃的在這欺騙古之良將……皮再厚多少也沾點臊得慌。

“公明兄客氣了,陶某就是順便幫忙,可畢竟是袁氏納才,陶某卻不敢保證這事一定就能成功。”

徐晃爽朗一笑,擺了擺手,道:“公子肯爲晃做薦,已屬大德,我哪裡還敢挑這挑那。”

說到這,徐晃砸吧了一下嘴,感慨言道:“近期的這次月旦評,晃起初看時還頗爲疑惑,暗道公子你年紀輕輕,有甚資格擔當許子將這麼厚重的評價,如今一見真人,方纔知曉許公言之不虛……太平公子,真是名不虛傳!”

陶商的笑容一下子就垮了。

“公明兄,你能不要叫我太平公子嗎?陶某真是聽不得這個。”

徐晃重重點頭:“這麼謙虛?公子真是低調啊,晃佩服。”

……

……

次日辰時初,麴義等一衆人便來到徐晃的軍帳,看其昨夜規劃出的匈奴遊擊路線,也好安排行軍埋伏路線。

當徐晃將三條線路分別指給麴義的時候,這位河北名將顯的有些焦慮了。

“徐兵曹能將匈奴遊擊路線規劃出三條,甚是難得……但即使如此,這三條路線覆蓋的地域依舊過於寬廣,本將手中兵馬有限,着實不知該往哪裡安排了。”

陶商聞言笑了笑,道:“其實也不難,我們既然已經規劃出了三條匈奴人可能會遊走的路線,那下一步,就是要想辦法將小王子引誘到其中的一條路線上,正所謂拋香餌掉大魚。”

麴義皺着眉頭想了想,道:“陶公子的餌,指的又是什麼?”

陶商將兩隻手一攤,無奈道:“這個,就得靠諸位來定奪了,陶某出身丹陽,和匈奴委實是沒打過什麼交道,真的是不瞭解。”

麴義轉頭看了看徐晃,又看了看韓浩,卻見他們兩人也都是低着頭,皺着眉頭,一時間想不出有什麼東西可以引誘到匈奴。

“諸位,你們若是實在想不出來,陶某麾下有一個人,或許能夠幫忙。”

徵得三人的同意後,便見陶商走到帳篷口,讓護衛去把徐榮叫了過來。

少時,便見臉戴青銅面具的徐榮,在護衛的引導下,走進了帳內。

“這是我麾下的徐校尉,出身於遼東,雖未曾與匈奴打過交道,但卻熟悉鮮卑秉性,都是外族遊牧,或許彼此之間有共通之處。”

麴義從袁紹處而來,對於陶商在汴水收服了徐榮的事情,多少是知道一些的,這幾日也和他或多或少的有些交集,只是不明白,這位昔日在西涼軍頗爲知名的戰將,爲何要在臉上戴着一個青銅面具?

裝大爺嗎?

或者是改換門庭之後,自覺羞愧,沒臉見人?

徐榮在聽了陶商的敘述之後,思考了一會,方纔緩緩開口道:“末將不熟悉匈奴,然昔日在玄菟居住時,與鮮卑多有交集往來,依照末將之見,這些馬上游牧,不怕寒冷,多能忍飢,什麼苦都能吃……糧草什麼的對其倒是不會有太大的吸引力,不過有一樣東西,其非得是與我大漢往來通商,否則定然不可多得。”

麴義忙道:“何物?”

徐榮冷冰冰的道:“是鐵器,遊牧的馬匹較壯,且都是北地草馬,與他們的主人一樣,能忍飢,耐性強,末將猜測於夫羅雖然被驅逐出匈奴南庭,但以其王子的身份,暗中在草原遊牧處購馬應不是難事,但壞就壞在鐵器少,遊牧之族不善治鐵,縱然是能治煉也是產量極低,於夫羅在我漢境橫行劫掠,別的東西對他或許無大礙,但這鐵器軍械,對他而言卻屬貴重之品。”

麴義聞言,似是有所醒悟。

徐晃則是言道:“這位將軍言之甚善,麴將軍若是方便,不妨修書請王府君幫忙,請他在襄陵的武庫往楊縣調撥一批軍械,然後再把消息擴散出去!襄陵往楊縣需經汾水,沿途水草豐盛,正是在下分析出的三條路線之一,如果於夫羅意在這些軍械,他必會在此一條路線上出現!”

麴義看了看徐晃,又看了看徐榮,點了點頭表示贊同。

“韓從事和陶公子有何意見?”

韓浩搖頭道:“幾位將軍分析設謀的恰到好處,在下沒有意見。”

陶商則是沉默了一會,突然道:“麴將軍,在下麾下這五百人都是步卒,若是上陣也沒什麼能夠幫到將軍的地方,若是將軍方便,我這五百人,就不與將軍共同狙敵了,到時候只是在周邊打個策應,如何?”

說實話,陶商這五百人還真就沒被麴義放在眼裡,在他看來,這些人甚至還礙手礙腳。

麴義點了點頭,道:“無妨,既然如此,便請陶公子和麾下的兵衆,在一旁策應,我與韓從事率兵埋伏於夫羅便是。”

出了帳篷之後,麴義、韓浩、徐晃以及陶商和徐榮,便分別去收拾各自的兵馬,準備出征。

出了帳篷後,徐榮很是疑惑的問陶商:“此次出兵對付於夫羅,你爲什麼要獨善其身領兵做策應?咱們這五百人雖然少,但想必也可以幫得上忙。”

陶商沉默了一會,道:“也沒什麼特別的理由,一則是這五百步兵不是咱們的主力,對付匈奴騎兵確實幫不上什麼忙,二則……若是有機會的話,我想用這五百人做點別的事,對徐州真正有利的事。”

一聽這話,徐榮的心就慌的一逼。

這位陶公子,他又想起什麼幺蛾子?

……

……

在請得河東太守王邑的同意後,麴義便立刻率軍直撲於夫羅在楊縣的屯紮之地。

和想象中的一樣,於夫羅的騎兵隊,在麴義的兵馬還沒有抵達之前,便迅速奔馳而走,這支匈奴流寇大隊東躲西藏,在不多時便消失在了麴義軍的視野之中。

於是乎,計劃的第二步便開始着手實施。

襄陵往楊縣的路程中,途經汾水,其中有一處地界水草豐盛,頗適合騎兵隊爲戰馬補給休養。

河東太守王邑安排人手,從襄陵武庫調兵械去往楊縣。

運輸隊伍不多日,便行駛到了這處水草豐盛之地,並在此安營紮寨,駐馬歇腳。

汾水河畔的草原上安安靜靜的,彷彿毫無異動,但渾然不知,離河畔不遠處的密林中,此刻已是殺氣肅然!

麴義等人的精銳兵馬,正躲藏於其中,猶如等待獵物的狼羣一般,呲眉瞪目的靜候獵物入網。

陶商手下的五百人也躲在不遠處,但他們屬於外圍人員,並不參與這次的戰鬥。

“公子,在畫什麼?”徐榮走到陶商身邊,低頭看着他的舉動,頗感好奇。

陶商適才一直坐在那裡,左手杵着下巴,右手拿着一根樹枝在泥土上勾勒小豬佩奇的輪廓,聞言無精打采的道:“社會大哥。”

啥玩意?

徐榮面具下的獨眼中,明顯充滿了不解。

“就是潑皮!”陶商換了一個說法,將手中的樹枝一扔,擡頭衝着徐榮道:“小王子還沒駕到?”

徐榮轉頭看了看遠處的河畔草地,慢悠悠的道:“暫時還沒呢。”

說到這,徐榮突然停住了話頭,然後猛然俯身趴在地上,將耳朵緊貼髒兮兮的地面。

仔細的聽了一會之後,他面具外的脣角露出了一絲淺淺的笑意。

“來了!”

陶商慢悠悠的站起身來。

河畔遠處的平原上,一條黑線乍然間出現在陶商的眼簾之中,那條黑線在陽光的照射下,變的越來越粗,奔馳的速度也越來越快,沒多大一會,便依稀能夠看清楚全貌了。

陶商挑了挑眉,頗有些不解的看着從地上站起來的徐榮,擡手一指:“明明用眼睛就能看的到,幹嘛非得趴地上聽……你耳朵不咯的慌?”

“還……好吧。”徐榮露出面具外的嘴角氣的直抽抽。

就在這個當口,匈奴人的騎兵隊已經衝入了運送府庫兵械的河東運輸隊中,他們或是甩着手中的彎刀,或是手持長弓,穿着頗爲顯長的棉襖,頭戴呈尖塔型的帶穗棉帽,一個個口中“嗚嗚嗷嗷~~”的叫喚着,猶如豺狼一樣。

陶商在遠處奇怪的看着衝進河東運輸隊的匈奴騎兵,一邊看一邊搖頭嘆息:“匈奴人真窮,穿棉襖搶劫,連甲冑都沒有。”

徐榮聞言翻了個白眼,道:“公子你這就有點孤陋寡聞了,匈奴人治鐵的技術雖差,但盔甲頗全,其頭盔素面無沿兩面開口,佩戴可不分前後,胸甲前後搭配,輕便堅固,頗符合騎兵戰道……當然產量相比我大漢卻低了很多。”

陶商奇怪的剽了徐榮一眼,不解道:“產量低,那不還是窮嗎?”

徐榮:“…………”

第八百零八章 溫侯的大計第七百二十三章 丞相在此會怎麼辦?第三百六十一章 古戰場九里山第一百六十四章 終回徐州第六百六十八章 田豐詐降第二百五十五章 柿子不軟第八百四十七章 最終年第三百七十一章 陶商洞房第一百四十一章 降賊(二合一章節)第二百五十七章 對陣呂布第六百四十八章 悲觀主義者黃敘第一百四十五章 追陶商第九百九十八章 曹操的機會第九百一十九章 兩將醒悟第八百六十章 左右忽悠第四百七十六章 備戰春後第四百七十六章 備戰春後第二百六十八章 恐怖的賈詡第三百二十五章 漏風英雄第八百六十九章 立功的機會第六百六十三章 不負責任的郭嘉第二百四十九章 三路兵馬第八十八章 弱質幼女?第二百八十七章 交付兵權第六百八十九章 黑山軍再請援第二百七十三章 交出赤兔第八十一章 附 庸第七十九章 知 會第八百一十五章 乘你病要你命第三百二十五章 漏風英雄第八百八十章 益州的接應第八百二十八章 臥龍鳳雛第七百四十章 虎父虎子第三百四十九章 各方表現第五百零二章 勇猛少年第一百九十二章 師 徒第二百八十八章 威逼郡守第八百一十章 遺漏之處第八百六十章 左右忽悠第九百一十六章 結拜兄弟第八百五十六章 蠻王沙摩柯第四百六十七章 陶氏糜夫人第一百四十二章 終定白波谷(二合一章節)第九百一十二章 錦馬超第五百零七章 袁紹的疑惑第五百二十七章 天子得兒第八百四十五章 下毒計的龐統第七百七十章 謀劃鄴城第一千零一章 各有所謀第八百三十九章 曹軍的內情第七百一十九章 離間諸王第一百一十五章 父 女(二合一章節)第八百零二章 毒兄第七百五十七章 計算二袁第一百五十七章 狐假虎威(第八更求訂閱與月票)第四百零五章 八面來風第四百七十六章 備戰春後第七百七十章 謀劃鄴城第二百四十五章 董卓的身體第二百八十一章 王允修仙第四百七十七章 陶商進貢第一百八十一章 作奸犯科諸葛瑾第三百七十六章 華 佗第五百一十七章 失手被擒第八百七十五章 荊州之末第七百九十七章 陶商與荀彧第一百四十四章 馬蹄鐵第三百八十八章 戰孫策第三百六十六章 劉備的心第六百二十八章 演給你看第四百八十三章 筆墨書客第八百三十九章 曹軍的內情第二百八十八章 威逼郡守第六百六十五章 袁紹的慌張第三百六十章 曹操的復仇第五百九十五章 劉家人第五十章 共同追擊第七百一十六章 毒肉毒心第八百零六章 重用降臣第七百九十一章 強攻第一百四十七章 恍如前世第八百二十五章 千斤閘第六百四十章 阿飛的過去第五百一十六章 名將殺手第七百七十二章 洶涌暗流第六百五十四章 一張暗牌第九十四章 唯此四人第四百二十一章 周倉比武第五百九十八章 呂布的小心思第二百七十二章 君子與溫侯第八十七章 難民第一千零二十章 忠臣第八百一十四章 張高何人也?第二百五十六章 善保命之人第九十七章 面見袁公第九十一章 第一名將第二百七十一章 音樂第一人第五百五十四章 袁紹的真實目地第七百二十章 王帳有變第八百四十六章 揣度敵策
第八百零八章 溫侯的大計第七百二十三章 丞相在此會怎麼辦?第三百六十一章 古戰場九里山第一百六十四章 終回徐州第六百六十八章 田豐詐降第二百五十五章 柿子不軟第八百四十七章 最終年第三百七十一章 陶商洞房第一百四十一章 降賊(二合一章節)第二百五十七章 對陣呂布第六百四十八章 悲觀主義者黃敘第一百四十五章 追陶商第九百九十八章 曹操的機會第九百一十九章 兩將醒悟第八百六十章 左右忽悠第四百七十六章 備戰春後第四百七十六章 備戰春後第二百六十八章 恐怖的賈詡第三百二十五章 漏風英雄第八百六十九章 立功的機會第六百六十三章 不負責任的郭嘉第二百四十九章 三路兵馬第八十八章 弱質幼女?第二百八十七章 交付兵權第六百八十九章 黑山軍再請援第二百七十三章 交出赤兔第八十一章 附 庸第七十九章 知 會第八百一十五章 乘你病要你命第三百二十五章 漏風英雄第八百八十章 益州的接應第八百二十八章 臥龍鳳雛第七百四十章 虎父虎子第三百四十九章 各方表現第五百零二章 勇猛少年第一百九十二章 師 徒第二百八十八章 威逼郡守第八百一十章 遺漏之處第八百六十章 左右忽悠第九百一十六章 結拜兄弟第八百五十六章 蠻王沙摩柯第四百六十七章 陶氏糜夫人第一百四十二章 終定白波谷(二合一章節)第九百一十二章 錦馬超第五百零七章 袁紹的疑惑第五百二十七章 天子得兒第八百四十五章 下毒計的龐統第七百七十章 謀劃鄴城第一千零一章 各有所謀第八百三十九章 曹軍的內情第七百一十九章 離間諸王第一百一十五章 父 女(二合一章節)第八百零二章 毒兄第七百五十七章 計算二袁第一百五十七章 狐假虎威(第八更求訂閱與月票)第四百零五章 八面來風第四百七十六章 備戰春後第七百七十章 謀劃鄴城第二百四十五章 董卓的身體第二百八十一章 王允修仙第四百七十七章 陶商進貢第一百八十一章 作奸犯科諸葛瑾第三百七十六章 華 佗第五百一十七章 失手被擒第八百七十五章 荊州之末第七百九十七章 陶商與荀彧第一百四十四章 馬蹄鐵第三百八十八章 戰孫策第三百六十六章 劉備的心第六百二十八章 演給你看第四百八十三章 筆墨書客第八百三十九章 曹軍的內情第二百八十八章 威逼郡守第六百六十五章 袁紹的慌張第三百六十章 曹操的復仇第五百九十五章 劉家人第五十章 共同追擊第七百一十六章 毒肉毒心第八百零六章 重用降臣第七百九十一章 強攻第一百四十七章 恍如前世第八百二十五章 千斤閘第六百四十章 阿飛的過去第五百一十六章 名將殺手第七百七十二章 洶涌暗流第六百五十四章 一張暗牌第九十四章 唯此四人第四百二十一章 周倉比武第五百九十八章 呂布的小心思第二百七十二章 君子與溫侯第八十七章 難民第一千零二十章 忠臣第八百一十四章 張高何人也?第二百五十六章 善保命之人第九十七章 面見袁公第九十一章 第一名將第二百七十一章 音樂第一人第五百五十四章 袁紹的真實目地第七百二十章 王帳有變第八百四十六章 揣度敵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