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七十六章 表 字

馬車一路狂奔趕到了郊外的禰廟,此時除卻陶商和陶應兩兄弟之外,其餘人等已經全都到齊了。

陶謙在禰廟外面正陪着王允和皇甫嵩說話,見陶商和陶兄弟二人應到了,陶謙兩隻老眼中頓時精光一閃,握住柺杖的手立時也是青筋暴露。

皇甫嵩對這位昔日的老下屬還算了解,見陶謙隱隱似有大開殺戒的衝動,急忙上前勸道:“恭祖,大喜的日子,不可動粗啊。”

陶謙深深的吸了一口氣,點了點頭,按下胸中怒意,道:“上將軍放心,老夫心中有數,斷不會失了禮儀。”

頓了一頓,便見陶謙又對王允道:“王司徒,適才你我所言之事,可是就這麼定了?”

王允淡淡道:“你我既然已經達成共識,那便一切尊約而行,老夫和司馬氏當隨陶商往丹陽安家,恭祖你也勿毀前言。”

陶謙聞言哈哈大笑,爽快點頭道:“在下言出必行,司徒放心便是。”

說話的當口,陶商和陶應已經下了馬車,來到了站在禰廟前的衆人面前。

陶謙老眼一眯,來回掃視了兩個兒子一會,跟老禿鷲般陰森可怖,把陶商和陶應兄弟二人弄的渾身雞皮疙瘩直起。

他重重的用柺杖敲擊了幾下地面,終究還是沒辦法發火,只是恨恨的道:“回頭再跟你們倆小子算賬!”

說罷,當先轉身而走,王允亦是不懷好意的笑笑,也與其他衆人離了開去。

貂蟬皺着眉,邁步上前,怪陶商道:“你這人也真是,該說你什麼好,連冠禮這麼大的事也能遲到。”

陶商無奈的笑笑,道:“這不是失眠了麼。”

貂蟬好奇的道:“如何突然睡不着了?”

陶商走上前去,偷偷伸手掐了一下她的屁股,低聲道:“孤枕難眠啊。”

“呀!”貂蟬的臉頓時羞臊的通紅,狠狠的白了陶商一眼,轉頭隨着王允跑走了。

爲陶商授冠的人選,陶謙特意請了他的老上官皇甫嵩擔任‘正賓’加冠,皇甫嵩身份尊貴,名義上又是陶商的老師,擔任‘正賓’加冠正合適。

至於加冠的‘贊者’,陶謙則是請糜竺幫忙,所謂贊者,簡明扼要的來說就是正賓的副手。

冠禮的三日前,陶謙已經領着陶商,再次進行了“筮日、筮賓”,並禱告於宗廟,敬告祖先陶氏又有一子已經成人了,今後再也不能舔着臉裝嫩賣乖,坑蒙拐騙亦是要接受法律的制裁,如若不然,則請先祖降下神旨,大耳刮子抽他。

得虧陶謙還算是講道理,疼惜兒子沒讓他齋戒三日,畢竟齋戒並不在冠禮的主要程序當中,只是根據各家祖上門戶風俗而定。

陶謙在禰廟當中阼階偏北的位置安排受冠之席,而徐州衆官吏則盡在西階,之所以如此設置位置,是因爲阼階是主人接待賓客之位。

古禮賓客居西,故云西賓。所以西階供來賓上下之用,又稱賓階。

阼階之上是主位,陶商便是在此加冠,寓意着他將來有資格代替其父的意思。

陶謙這幾天爲了陶商的加冠也是忙活的夠嗆,別看他是徐州刺史,但兒子加冠,陶謙亦是要親自將日期通知賓客,不能讓旁人替代,這在古代叫做“戒賓”。

而且“戒賓”的過程也非常講究,跟改朝換代差不多,需要被邀請的人“一請一辭再一請。”

比如陶謙來到曹豹的府上,必須要站在大門外的西向,而被請的賓客則一定要從東向出門,面對西向,這亦是一種禮數。

陶謙首先要跟曹豹說:“謙有子商,將加布於其首,願吾子之教之也。”

加布的意思就是加冠。這裡面的‘吾子’的意思不是我兒子,吾子中的‘子’是對古代男人的讚美稱呼。

大致意思就是說:我陶謙的大寶貝兒要加冠了,希望豹哥你能捧捧場子,來教導我兒子行冠禮。

這個時候曹豹雖然很樂意,但一定要走完程序,他必須要拜辭陶謙,說:“豹不敏,恐不能共事,以病吾子,敢辭。”敏就是聰明的意思,共事就是供事。

意思大致就是:謙哥,曹豹我腦瓜子笨的很,裡面有屎,去了怕傳染給你兒子,這事我看就拉倒吧。

這時候的陶謙就得二請曹豹:“某猶願吾子之終教也。”

意思就是:你說不去就不去啊,老子找你是給你面子,你現在給誰打工你自己心裡沒點逼數嗎?趕緊麻溜利索的。

這個時候的曹豹,就要還拜應許:“吾子重有命,某敢不從?”

意思就是:行,你牛逼,我不差你這份子錢,我去還不行嗎?

冠禮請賓客,大致就是這麼一個“一請一辭再一請”套路。

不光是曹豹,還有王允、皇甫嵩、糜竺、趙昱、王朗等等許多有資格參加陶商冠禮的人,陶謙得挨個如此待之。

說實話,比劉備三顧茅廬感覺要來的艱辛多了。

……

……

此時的陶商已經被糜竺帶到了禰廟的東房,從東方特意走出來就席,由東方而出,亦是吉祥之意。

陶商懵懂的被糜竺擺弄着,在衆人的目光中,猶如耍猴戲一樣的被安置就坐,並將髮髻解開,由贊者糜竺親自爲其梳頭,挽髻、加簪、並用黑色的帛帶着纚。

皇甫嵩看看時辰,暗道吉時將近,在向陶謙問過時間之後,便鄭重的準備爲陶商加冠,他的身後尚有三司以三個竹製盛冠的箱子,名爲三匴,三人面朝南,站在西坫的南邊堂下,三匴分別盛放爵弁、皮弁、緇布冠。

加冠共分爲三次,這第一冠乃是用黑麻布做的帽子,號爲緇布冠。

皇甫嵩鄭重其事的將緇布冠戴在了陶商的頭上,一邊戴一邊道:“令月吉日,始加元服。棄爾幼志,順爾成德。壽考惟祺,介爾景福。大公封於營丘,比及五世,皆反葬於周。君子曰:“樂,樂其所自生,禮不忘其本。古之人有言曰:‘狐死正丘首’仁也。這第一冠乃是太古之冠,蘊意不能忘本,商兒當謹記之。”

陶商點了點頭,欠身道:“學生謹記,做人定不忘本。”

戴完之後,又由贊者糜竺爲陶商把缺項等繫好。

系完後,皇甫嵩繼續道:“既不忘本,便遙衝西面,給遠在長安的天子敬上一禮吧。”

陶商正了正衣襟,衝着半空,遙遙對天子作上了一揖。

“祝天子隆。”

皇甫嵩長嘆口氣,頗是無奈的指了指另一側:“西面在那一邊。”

“哦。”陶商調頭,又衝着正確的方向作揖。

陶商敬完天子,皇甫嵩又依照禮制,向陶商揖禮。

接下來的事讓陶商很無語,他需要回到房間,脫下帽子,重新讓糜竺再梳一遍頭,然後出來繼續加冠。

這程序之繁瑣也真是沒誰了。

第二次加冠是加皮弁冠,是一種用鹿皮縫製的帽子,蘊意孩子長大了,從此要有資格服兵役。

皇甫嵩把緇布冠摘下,給陶商把皮弁冠戴上,又繼續道:“吉月令辰,乃申爾服。敬爾威儀,淑慎爾德。眉壽萬年,永受胡福。”

然後又照着剛纔的方式來了一遍。

第三次加爵弁冠,蘊意從此可以參加祭祀大禮活動,而這一次與前兩次不同的是,皇甫嵩需要下三級臺階拿爵弁冠爲陶商戴上。

“以歲之正,以月之令,鹹加爾服。兄弟具在,以成厥德。黃耇無疆,受天之慶。”

聽了皇甫嵩絮絮叨叨的唸完,陶商又挨個向着在場中人挨個揖禮,他感覺自己現在活像是一隻受人觀賞的大猩猩,萌蠢萌蠢的那種。

普通的士庶一般到了三加之後便完事了,可陶商沒有,他還有一個所謂的“四加。”

這一次是加“玄冕”,而所謂的四加,也是唯有諸侯貴族方有資格受。

玄冕是一種外黑裡紅的禮帽,供諸侯祭祀四方百物之用。

又是重複的受了一遍折磨,陶商感覺自己都要崩潰了。

不知道在這麼換帽子戴下去的話,這些老傢伙會不會給自己弄一頂綠帽子戴戴。

天幸該戴的帽子都戴完了,但同時也是迎來了最緊張的一環。

大禮既成,自當該有表字。

這個時候,皇甫嵩自然便不能再僭越了,但見他退到了一邊,將目光投到了陶謙的身上。

很顯然,這個表字,也只有他親爹陶謙纔有資格起,別人沒有這個權利。

但出乎人意料的是,陶謙居然站起身,衝着王允一拱手,道:“王司徒乃是朝中元老,又是公卿尊領,胸中學識勝老夫多矣,如蒙不棄,便勞煩王司徒吧。”

按道理來說,表字一般都是由父母長輩取,王允起初不敢僭越,但陶謙一片赤誠,非要藉着這個事跟王允拉拉關係,倆老頭在那左右推搡,最紅王允拗不過陶謙,不得已還是接下了這個活計。

老頭慢悠悠的走到陶商面前,眯着眼睛來回繞着他走了好幾個圈。

陶商的心一下子提到嗓子眼上了。

王允老頭平日裡受了自己不少的氣,此刻若是發作起來,胡亂給自己瞎起個二貨點的表字,什麼“陶忠義”“陶乾坤”“陶太平”的,那自己這一輩子可就徹底是毀了。

王允繞完了圈,往陶商面前一站,似笑非笑的看着他,低聲耳語道:“你喜歡什麼樣的表字?”

陶商的臉頰抽了抽,有心想回敬幾句,但值此關鍵時刻,他實在是不敢。

天幸王允年紀大了老成持重,在這種莊重肅穆的場合,他也不會拿陶商的下半輩子亂開玩笑,臉色一正,緩緩道。

“商者,度也。所謂從外而知內,物成熟則可章度,老夫今日便給你起表字子度,願你能做到由外而知內,度天下事,量天下才……不但可度天下事,更能容天下事。”

陶子度?

嗯,勉勉強強的還湊合,至少比陶太平要好聽一些。

陶商衝着王允深施一禮:“謝司徒大人賜字。”

……

……

冠禮既成,接下來便是一些吃吃喝喝的事,陶商亦是要奉陪諸長,但說實話被折騰了大半天,弄的渾身痠疼,陶商實在是沒有這個心情。

在席位上應付了一會之後,陶商便藉口尿遁出了宴席,到外面的場地透口氣。

剛纔在宴席上,一直是敬這個敬那個,謝這個謝那個,酒喝了不少,但飯還真就是沒怎麼好好吃。

繁縟禮節,雖然必不可少,但執行起來,卻當真難受的緊。

就在這個時候,卻見一個人影悄悄的來到陶商身後,低聲笑道:“餓了吧?”

第二百九十三章 文 鬥第七百九十九章 同歸於盡第八百一十九章 損 失第六百九十二章 三強會盟第一百零二章 河內能人第一百七十八章 諸葛叔侄第七百七十一章 孤注一擲的袁譚第五百三十一章 天下傾頹第一千章 憤怒的情緒第九百九十七章 毒物的想法第二百八十七章 交付兵權第五百三十四章 亂 舞第八百零四章 針鋒相對第六百六十九章 做戲做真第二百零一章 競選盟主第二十二章 江東猛虎第三百八十六章 諸葛亮的眼光第六百九十一章 張寧的決心第五百二十一章 引蛇出洞第六百零六章 曲譜第三百三十二章 荀攸與郭嘉第三百六十五章 陶謙病了第一千零一十一章 衝突第七百零一章 過年之辭第三百三十九章 獅虎軍,鷹蛇府第一百九十三章 專 屬第六百二十三章 曲阿小將第一千零一十三章 回攻成都第二百六十五章 末日前夕第一百八十三章 雛鳥離巢第五百零八章 彼此心悸第八百二十三章 驚天一戰第八百七十七章 復仇的火焰第三百四十三章 濮陽麥田第八百三十四章 破敵謀第八百零九章 再成全你一次第九百章 一意孤行第五百九十三章 以慢打快第一百四十六章 流竄王子第六百五十章 天子的監護人第四百九十章 外禍內因第一百三十七章 斷指立誓第八百七十三章 突 襲第六百二十五章 內 應第七百八十一章 進攻曹仁第六百九十一章 張寧的決心第八百四十六章 揣度敵策第七百九十章 襲許昌,救荀彧第二十九章 君子與奸雄第五百七十六章 借道而行第五百九十七章 兄弟相見第二百二十二章 濡須塢(第三章)第四百九十二章 遊說二人組第三百二十一章 龍 來第七百八十五章 曹操的疑心第四百六十三章 河北人的行動第七百五十一章 心情低落的張郃第三百七十七章 汝南黃巾第六百四十二章 交換條件第三百一十九章 以糧擒賊第七百零三章 幽州舊部第四百零七章 術 逝第一千零一十四章 最善忽悠第二百八十二章 擬定婚期(第一更)第七百九十九章 英雄非昔年第五百四十四章 陶商出糧第二百五十五章 柿子不軟第一百七十一章 爹賣兒子第八百六十二章 放孫權第五百八十九章 跌落底谷的袁譚第一千零二十一章 曹劉之終第七百七十七章 除袁佈局第八百零一章 虎毒棄母第三百一十一章 糜竺擲金第八百三十六章 龐統與關羽第八百五十一章 水鏡先生第七百八十三章 文丑的決心第二百八十二章 擬定婚期(第一更)第九十三章 聚 散第八百四十七章 人中呂布第八百三十五章 陶商臨陣第八百二十六章 關羽欺負人第六十章 良 將第二百七十五章 軍神走了第六百四十三章 劉陶水戰第三百六十二章 司空府新祭酒第一百六十六章 陳登的親近第八百三十四章 龐統獻策第八百四十一章 奸計落空第九章 懲戒與收買第八百四十八章 隱瞞的真相第五百六十四章 子度子修第二百六十四章 皇甫嵩的想法第四百九十三章 二使說曹操第八百五十一章 水鏡先生第四百六十九章 能翻案者,天子也第七百四十一章 後起之秀第八百五十一章 水鏡先生第七百八十四章 一隻耳第一百四十六章 流竄王子
第二百九十三章 文 鬥第七百九十九章 同歸於盡第八百一十九章 損 失第六百九十二章 三強會盟第一百零二章 河內能人第一百七十八章 諸葛叔侄第七百七十一章 孤注一擲的袁譚第五百三十一章 天下傾頹第一千章 憤怒的情緒第九百九十七章 毒物的想法第二百八十七章 交付兵權第五百三十四章 亂 舞第八百零四章 針鋒相對第六百六十九章 做戲做真第二百零一章 競選盟主第二十二章 江東猛虎第三百八十六章 諸葛亮的眼光第六百九十一章 張寧的決心第五百二十一章 引蛇出洞第六百零六章 曲譜第三百三十二章 荀攸與郭嘉第三百六十五章 陶謙病了第一千零一十一章 衝突第七百零一章 過年之辭第三百三十九章 獅虎軍,鷹蛇府第一百九十三章 專 屬第六百二十三章 曲阿小將第一千零一十三章 回攻成都第二百六十五章 末日前夕第一百八十三章 雛鳥離巢第五百零八章 彼此心悸第八百二十三章 驚天一戰第八百七十七章 復仇的火焰第三百四十三章 濮陽麥田第八百三十四章 破敵謀第八百零九章 再成全你一次第九百章 一意孤行第五百九十三章 以慢打快第一百四十六章 流竄王子第六百五十章 天子的監護人第四百九十章 外禍內因第一百三十七章 斷指立誓第八百七十三章 突 襲第六百二十五章 內 應第七百八十一章 進攻曹仁第六百九十一章 張寧的決心第八百四十六章 揣度敵策第七百九十章 襲許昌,救荀彧第二十九章 君子與奸雄第五百七十六章 借道而行第五百九十七章 兄弟相見第二百二十二章 濡須塢(第三章)第四百九十二章 遊說二人組第三百二十一章 龍 來第七百八十五章 曹操的疑心第四百六十三章 河北人的行動第七百五十一章 心情低落的張郃第三百七十七章 汝南黃巾第六百四十二章 交換條件第三百一十九章 以糧擒賊第七百零三章 幽州舊部第四百零七章 術 逝第一千零一十四章 最善忽悠第二百八十二章 擬定婚期(第一更)第七百九十九章 英雄非昔年第五百四十四章 陶商出糧第二百五十五章 柿子不軟第一百七十一章 爹賣兒子第八百六十二章 放孫權第五百八十九章 跌落底谷的袁譚第一千零二十一章 曹劉之終第七百七十七章 除袁佈局第八百零一章 虎毒棄母第三百一十一章 糜竺擲金第八百三十六章 龐統與關羽第八百五十一章 水鏡先生第七百八十三章 文丑的決心第二百八十二章 擬定婚期(第一更)第九十三章 聚 散第八百四十七章 人中呂布第八百三十五章 陶商臨陣第八百二十六章 關羽欺負人第六十章 良 將第二百七十五章 軍神走了第六百四十三章 劉陶水戰第三百六十二章 司空府新祭酒第一百六十六章 陳登的親近第八百三十四章 龐統獻策第八百四十一章 奸計落空第九章 懲戒與收買第八百四十八章 隱瞞的真相第五百六十四章 子度子修第二百六十四章 皇甫嵩的想法第四百九十三章 二使說曹操第八百五十一章 水鏡先生第四百六十九章 能翻案者,天子也第七百四十一章 後起之秀第八百五十一章 水鏡先生第七百八十四章 一隻耳第一百四十六章 流竄王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