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二章 江東猛虎

有了孔伷的糧食和軍械,陶商收服的黃巾軍終於安定了下來,並正式入組到陶商麾下的徐州軍中。

不過,在潁川之地,這支兵馬還有了一個別稱,被潁川軍民戲稱做“要飯軍”。

也沒辦法不被人家誤解,面黃肌瘦破衣爛衫不說,一來就被施捨糧食和軍械,不是要飯是什麼…………

陶商借着在潁川駐紮,讓許褚抓緊時間整備這支黃巾軍,並加以訓練。

這些黃巾殘軍主要是以步卒爲主,皆使長槍圓盾,雖然兵器都是潁川府剩下的殘次品,但總比沒有要強。

訓練了幾日之後,一支強大的諸侯軍終於抵達了潁川之境。

江東猛虎,長沙太守烏桓侯孫堅率領麾下程普、韓當、祖茂、黃蓋、朱治等諸多得力手下來到了潁川。

孫堅今年三十五歲,正是精壯之年!

放眼目前大漢的情況,能稱得上赫赫有名的百戰名將是有幾個的,其中皇甫嵩用兵善於調度,兵陣恢弘磅礴;朱儁善以少勝多,屢破反寇;公孫瓚長於騎兵,用兵以正,不屑陰謀詭計,卻也是縱橫北地,威震胡虜。

但在這幾人中,用兵最猛,最暴力,最直接的莫過於綽號江東猛虎的孫堅!

孫堅遇強則強,善於力拼,破妖賊許昌、戰宛城黃巾、克長沙區星、定宜春叛亂,遇到什麼強敵賊寇都是一拳頭砸過去,直到將對方碾碎爲止!

……

……

孫堅抵達潁川,孔伷和糜芳、陶商等人都出來迎接,真算是給足了面子。

不過這也是沒有辦法的事,在這個以拳頭爲尊的時代,實力不如人家,自然就要放下一點姿態,君不見孫堅這虎玩意前幾天路過南陽,一個談不攏就把太守殺了,對於這樣做事不顧後果的人,誰閒的沒事招他。

陶商對孫堅還是很感興趣的,他非常想看一看這個號稱‘孫氏立足江東,已歷三世’中的第一世,這位孫氏的第一位英主,到底是一個什麼樣的人。

隆隆的馬蹄聲與腳步聲相交奔着潁川的方向而來,陶商擡眼望去。

孫堅的兵馬前陣呈現出一個規則的陣型,正向着己方緩緩推進,陣法陶商不認識,但看起來佈置的挺有規律,呈五邊狀四列,中軍陣內是騎兵平頭踏進,衆星拱月一般將孫氏的大纛旗緊緊拱衛在中間。

陶商背後,站着的是許褚,許褚仔細的看了半晌,方纔低過頭來道:“嘿嘿,行軍的路上,何必還要在前軍佈陣?這麼走的話,八百年也走不到洛陽,擺明了就是剛纔臨時佈陣,過來示威的。”

陶商笑了笑:“你現在看事情很有高度麼,令人刮目相看。”

少時,便聽一通鼓聲響起,便見孫堅的前軍拉開一條道,中間則留出了一條寬敞的通路,一衆爲首的將領打馬徑直而來。

爲首的將官大概有十來個,但在這些人中,陶商還是一眼就把孫堅給認了出來。

孫堅穿着一副看似很重的鎧甲,身材極爲高大!是陶商自打穿越回東漢以來,除了許褚外所見過的最高的人,但與許褚那猶如大狗熊的憨莽勁兒不同,孫堅渾身有一股陰鷙之感,雖然他號稱是“江東猛虎”,但陶商感覺他並不是一頭純虎,反而是類似於虎和狼雜交出來的品種,兇惡中帶着一絲不爲人察覺的狡黠。

“孔刺史,久違了!”孫堅披甲在身,卻怡然自得的向着孔伷行了一個軍禮,態度上明顯有着幾分傲慢。

孔伷不敢怠慢,急忙還禮,笑道:“久仰文臺大名,今日一見,果然是不負英雄之名。放眼天下,若談之能與文颱風姿平肩,實是無有能出公左右者。”

他以一州刺史之尊,能夠對孫堅說出這樣的話,實乃是謙恭到了極點,但孫堅似乎根本不買他的賬。

孫堅緊緊盯着孔伷,慢悠悠地道:“孔刺史,天下英雄,共同起兵討伐董賊,閣下既已響應後將軍之徵詔,爲何依舊陳兵與此裹足不前?袁公對於刺史這般做法,實是很不滿意。”

孔伷身後,潁川的一衆隨同接風的文武官員聞言不由露出怒色!

這孫堅委實太過猖狂,方一到地就對刺史咄咄逼人,他不過是長沙太守一職,若論官職高低,尚遜孔伷,安敢如此無禮?

孔伷的心中也很不高興,怎奈孫堅在短短不到一年的時間,先後弄死太守和刺史,風頭之勁一時無二,成爲了赫赫有名的“地方官殺手”,殺個把封疆大吏跟吃豆子似的,孔伷腦袋再硬,也不見得比王睿和張諮強多少。

忍吧,忍一時之氣……畢竟腦袋要緊。

“文臺誤會了!”孔伷重重地搖頭,嘆息道:“在下接手豫州刺史一職,尚不足一年,雖有報國之心,但卻力有不逮,豫州境內,兩郡四國九十七縣,目下能直接受我調動的,三分尚不足一,這刺史不好當啊,所以遷延了進兵的時日,還望文臺替我向後將軍解釋箇中難處,在下感激不盡。”

孫堅的嘴角掛起了一絲笑容,但和陶商經常露出的那種謙和溫遜的笑容不一樣,孫堅的笑容顯得很冷厲,很瘮人,道:“天下紛亂,社稷有倒懸之危……既然如此,公若坐不得這豫州刺史,何不讓賢耶?”

這話一說出來白癡都知道說的太重了。

場地當中瞬間就充滿了火藥味。孔伷似是被雷劈中了一樣,呆愣愣的不發一言,他身後的幾名武官忿忿不平,大有上去找孫堅火拼一場的衝動……就是不太敢。

就在這個尷尬的當口……

“孫府君剛毅善戰天下聞名,我等不過是碌碌之輩,若論在戰場之上,豈能與府君相提並論?提前起兵也是白搭,萬一再被董卓擊敗了,只怕會挫去聯軍銳氣,那就得不償失了。”陶商恰逢其會的插言過來,在雙方劍拔弩張的情況下,遞出了一番緩和的話語。

孫堅眯起眼睛,轉頭看去,映入眼簾的是一個長相斯文清秀的弱冠少年郎。

“汝乃何人?”

陶商拱手微笑道:“徐州刺史陶公治下,西征軍監軍陶商,見過府君文臺公。”

“哦!”孫堅恍然地點了點頭,道:“想起來了,聽說陶使君坐鎮徐州不能輕動,特命膝下長子隨軍遠征,想必就是公子你吧。年紀輕輕就代表一鎮諸侯會盟,少年英雄啊?”

“不敢。”陶商笑道:“在府君面前,小子不過弱冠稚子,如何能當得英雄二字。”

“既然不是英雄,便勿做英雄事!”孫堅嗤笑一聲,話裡話外頗不客氣:“陶使君年紀大了,架子也大,報國之事也假手兒子來幹?莫不是瞧我等諸侯不起,不配與他會盟?”

陶商身邊的糜芳面色一紅,張嘴想要回罵兩句,卻被陶商伸手拉了一下袖子。

陶商依舊保持着微笑,道:“我父治政尚可,若論軍事,又豈能與孫府君平肩?小子來時,家父曾特意叮囑,一切軍事皆應以後將軍袁公和長沙太守文臺公馬首是瞻,如此,方能討伐奸佞,匡扶社稷,不然恐事不濟,徒惹天下笑柄。”

孫堅很有威嚴地點了點頭,目光中露出了幾分玩味:“倒是個靈性的孩子,話裡話外的懂得分寸,不過就憑你這三兩句言語,就要把孫某人支上前線,怎麼?你還想作壁上觀,保存實力不成?”

陶商搖頭笑道:“孫府君誤會了,在下說過,府君若有差遣,徐州軍在所不辭。”

孫堅轉頭看向孔伷道:“不知孔刺史你又是何意?”

孔伷急忙道:“孔某不懂軍機,自當以袁公和文臺馬首是瞻。”

“好!”孫堅沉聲道:“既然有二位的承諾在此,那本人便不再推脫,那討董之事,自有袁公和孫某併力向前,你們就做點你們應該做的……先煩勞孔刺史爲孫某和袁公各準備五萬石糧草,以爲軍需,日後有事,再行煩勞不遲。”

“各五萬石……這……這總共得十萬石啊。”孔伷的臉色古怪地抽了一抽,似是頗有不甘:“文臺,這麼多的軍需一時難以湊齊,我不妨先供給你部和袁公三萬石,其他的日後再做補齊,如何?”

孫堅向前來了來,立在孔伷身前不遠處,威脅道:“無有糧草給我,倒是有糧草和軍械供給徐州軍了?看來孔刺史是認爲,討伐董卓軍的主力當以徐州軍爲先了?對陣呂布、華雄、李傕、郭汜、張濟等人,也得要靠徐州軍的諸位將官了?”

孔伷被孫堅這麼一說,張口結舌,實在想不到爲何自己給陶商的軍隊提供糧草和軍械的事,這麼快就被孫堅知道了去?

陶商面色不變,但心中卻陡然一震……

沉澱了一下之後。

陶商對着孫堅笑道:“孫府君勿怪,糧草軍械不過是孔刺史看我部兵馬軍需不足,暫時借給小子的而已,孫府君想要什麼,只管從我部拿,小子定無不從。”

這話一說出來,饒是孫堅也不由得詫然了。

孫堅的眼眸中不由露出了一絲奇色:“已經分給麾下士卒的軍械糧草,又要拿出來送給別人,娃娃,這能服衆嗎?”

陶商搖了搖頭,道:“這樣做當然不能服衆,但我只是在告訴我麾下的將士們一個道理。”

“道理?”孫堅來了興趣:“是何道理?”

陶商盯着孫堅,一字一頓地言道:“大爭之事,無尊卑;弒上欺下,無奈何;君子不君,賊子不賊。”

孫堅收起了臉上的玩味,神情漸漸轉冷:“怎麼?你不服氣?”

陶商笑着搖了搖頭,道:“不,我很服氣,府君拿走了本是我軍的軍械物資,我的士卒們雖會蒙恥蒙羞,但這也會更加滋養他們想要變成一支強軍的願望,有的時候,我們被拿走的或許只是很小的一塊,但那種恥辱的感覺,會增加我們強大的決心,讓我們盼望着終有一日,會成倍的從別人那裡取回我們失去的,並在取回的同時俯視別人。”

說到這裡,陶商停頓了一下,方纔繼續道:“就像孫府君今日對在下一樣。”

孫堅聞言,眉毛不由得揚了起來,想說些什麼,但嘴脣動了動,最終卻沒有說。

半晌之後,孫堅才終於開口:“陶大公子除了任徐州西征軍監軍外,目下在徐州還居何職?”

“商乃是白身。”

孫堅點了點頭,道:“白身是麼……好,孫某記住陶公子了!孔刺史給你的軍械,你自去用之,與我無干!孫某還不屑於撿別人吃剩下的。”

說罷,又轉向孔伷道:“我軍五萬石,袁公之軍五萬石,十萬石糧草!還請孔刺史儘快籌備,勿要讓吾等的太久。”

說罷,便見孫堅轉頭對着身後的將士們喊道:“擇空曠處,安營紮寨!”

竟是也不問問東道主孔伷的意見,直接自己擅自選地安營歇兵。

孔伷再好的涵養,也被氣的渾身打哆嗦。

他剛想出聲抗議,卻見陶商來到他的身邊,衝着他悄悄地擺了擺手,道:“世叔不必生氣,他要十萬石糧草,世叔你回頭準備二十萬石給他。”

孔伷吃驚的下巴都要掉在地上了:“袁術和孫堅欺人太甚,張口便問我要十萬石糧,我還主動給他們二十萬石?賢侄,是不是連你也覺得世叔我好欺負?”

陶商搖了搖頭,看着孫堅已是離開了兩人去安排紮營事宜,便道:“今天這事兒不僅僅是要糧那麼簡單,回頭我再跟你細說,眼下世叔只管預備就是……世叔若是信得過小侄,這二十萬石糧草我會一顆不少的幫你要回來,而且還附帶加成。”

孔伷聞言皺了皺眉,顯然是信不過這位小侄兒……現在的孩子一點都不實誠,張嘴就吹/牛/逼。

陶商卻彷彿沒有看到孔伷質疑的表情,笑着道:“孫堅雖是武官,卻也不會不懂得同盟間的禮節,他今日來這盡顯驕橫霸道,分明就是事先有預謀的……世叔你放心,回頭我幫你整死這二貨。”

第二百一十二章 士族利益第一百八十三章 雛鳥離巢第九十五章 議計黃巾第八百零九章 曹劉計陶第七百四十九章 火拼各營第八百三十七章 仇人見面第七百八十九章 衆志成城第八百六十八章 二老出山第八百八十三章 轉戰宛城第八十八章 弱質幼女?第五百零二章 勇猛少年第九百九十八章 曹操的機會第八百五十一章 招降二鮑第二百六十七章 四件事第八百五十九章 魯肅詐降第三百四十八章 劫走天子第五百八十一章 陶軍劫馬第八百一十六章 郭嘉的呼應第五百八十九章 跌落底谷的袁譚第二百六十七章 四件事第三百四十三章 濮陽麥田第一百六十一章 舊秩序的袁,新秩序的曹第八百三十九章 訪蔡瑁第五百八十七章 戰馬四千五第三百二十二章 醉 酒第七百九十六章 中原戰場第二百六十一章 猛 將第七百四十一章 後起之秀第三百八十五章 孫策、諸葛與呂蒙第九十章 落筆焚牘第二百四十五章 董卓的身體第二百二十四章 開 戰第六百二十四章 無姓阿飛第二十九章 君子與奸雄第六百零五章 深夜會妹第三百七十八章 兵匪合作第七百三十六章 兄弟齊上陣第五百二十三章 威名日隆第六百二十三章 曲阿小將第八百五十八章 金陵之戰第二百七十六章 董卓的遺囑第七百一十二章 求敗而不得第三百三十九章 獅虎軍,鷹蛇府第九百零九章 狼狽相認第四百六十四章 美人計第三百七十八章 兵匪合作第五百五十九章 神鬼八陣圖第七百八十二章 三枚釘子第五百六十四章 子度子修第七百四十四章 迷惑視聽第五百八十三章 鑼震馬營第三百三十七章 陳登歸來第七百七十八章 袁紹之觴第六百九十章 陶商的底線第五十五章 激將與利害第七百二十七章 驅逐曹軍第五百零二章 勇猛少年第九百零七章 韓遂歸城第四百四十七章 傳國玉璽第八百四十七章 人中呂布第三百九十五章 太傅遇險第二百五十八章 青春期的張郃第七百八十三章 謀荀彧第五百九十六章 兩朝定都第九百二十二章 授計曹丕第九十章 落筆焚牘第八百二十一章 君子與文帝第八百三十六章 小溪邊的伏擊第八百一十一章 栽贓?第七百八十七章 舊臣齊出動第一百三十九章 各有所謀(二合一章節)第六百九十七章 攻打張白騎第三百二十八章 謀算河北第八百七十五章 荊州之末第八百零三章 重大事件第二百五十二章 豪華陣容第三百九十八章 離間袁呂(二合一章節)第八百六十七章 君之思第一百二十六章 專治嘚瑟第六百三十二章 君子與老將第五百四十章 三雄鏖戰第四百三十三章 神將劉闢第七百八十九章 衆志成城第二百七十六章 董卓的遺囑第八百五十七章 再戰龐統第四十五章 車輪第六百七十五章 相得益彰第四百八十二章 陶禰交鋒第三百三十三章 戰夏侯第八百五十六章 蠻王沙摩柯第一百六十四章 終回徐州第二百五十七章 對陣呂布第七百零九章 匈奴新王第六百零五章 深夜會妹第四百八十九章 河北使者許攸第五百七十五章 曹陶再離第九百零八章 二人皆叛第七百七十六章 空前膨脹第七百九十三章 鳳雛出山
第二百一十二章 士族利益第一百八十三章 雛鳥離巢第九十五章 議計黃巾第八百零九章 曹劉計陶第七百四十九章 火拼各營第八百三十七章 仇人見面第七百八十九章 衆志成城第八百六十八章 二老出山第八百八十三章 轉戰宛城第八十八章 弱質幼女?第五百零二章 勇猛少年第九百九十八章 曹操的機會第八百五十一章 招降二鮑第二百六十七章 四件事第八百五十九章 魯肅詐降第三百四十八章 劫走天子第五百八十一章 陶軍劫馬第八百一十六章 郭嘉的呼應第五百八十九章 跌落底谷的袁譚第二百六十七章 四件事第三百四十三章 濮陽麥田第一百六十一章 舊秩序的袁,新秩序的曹第八百三十九章 訪蔡瑁第五百八十七章 戰馬四千五第三百二十二章 醉 酒第七百九十六章 中原戰場第二百六十一章 猛 將第七百四十一章 後起之秀第三百八十五章 孫策、諸葛與呂蒙第九十章 落筆焚牘第二百四十五章 董卓的身體第二百二十四章 開 戰第六百二十四章 無姓阿飛第二十九章 君子與奸雄第六百零五章 深夜會妹第三百七十八章 兵匪合作第七百三十六章 兄弟齊上陣第五百二十三章 威名日隆第六百二十三章 曲阿小將第八百五十八章 金陵之戰第二百七十六章 董卓的遺囑第七百一十二章 求敗而不得第三百三十九章 獅虎軍,鷹蛇府第九百零九章 狼狽相認第四百六十四章 美人計第三百七十八章 兵匪合作第五百五十九章 神鬼八陣圖第七百八十二章 三枚釘子第五百六十四章 子度子修第七百四十四章 迷惑視聽第五百八十三章 鑼震馬營第三百三十七章 陳登歸來第七百七十八章 袁紹之觴第六百九十章 陶商的底線第五十五章 激將與利害第七百二十七章 驅逐曹軍第五百零二章 勇猛少年第九百零七章 韓遂歸城第四百四十七章 傳國玉璽第八百四十七章 人中呂布第三百九十五章 太傅遇險第二百五十八章 青春期的張郃第七百八十三章 謀荀彧第五百九十六章 兩朝定都第九百二十二章 授計曹丕第九十章 落筆焚牘第八百二十一章 君子與文帝第八百三十六章 小溪邊的伏擊第八百一十一章 栽贓?第七百八十七章 舊臣齊出動第一百三十九章 各有所謀(二合一章節)第六百九十七章 攻打張白騎第三百二十八章 謀算河北第八百七十五章 荊州之末第八百零三章 重大事件第二百五十二章 豪華陣容第三百九十八章 離間袁呂(二合一章節)第八百六十七章 君之思第一百二十六章 專治嘚瑟第六百三十二章 君子與老將第五百四十章 三雄鏖戰第四百三十三章 神將劉闢第七百八十九章 衆志成城第二百七十六章 董卓的遺囑第八百五十七章 再戰龐統第四十五章 車輪第六百七十五章 相得益彰第四百八十二章 陶禰交鋒第三百三十三章 戰夏侯第八百五十六章 蠻王沙摩柯第一百六十四章 終回徐州第二百五十七章 對陣呂布第七百零九章 匈奴新王第六百零五章 深夜會妹第四百八十九章 河北使者許攸第五百七十五章 曹陶再離第九百零八章 二人皆叛第七百七十六章 空前膨脹第七百九十三章 鳳雛出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