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二十一章 曹陶與士族(第二更)

袁術麾下,大將劉勳因爲身份的關係,首先站出來向袁術提出自己的觀點。

“上將軍。”劉勳出班諫言,道:“如今之勢,以末將觀之,揚州和兗州皆不可取,兗州的紛亂格局如今已經被打亂,原先各自爲政的劉岱、橋瑁、鮑信等人皆死,曹孟德乘隙收攏其諸部之衆,更有東郡士族領袖陳宮和張邈支持其上位,兼藉着討伐青州司馬俱一戰,其獲黃巾百萬之衆,勢力空前!而揚州刺史陳溫,也已經與陶謙聯合,安插王朗與陶商接管了會稽郡和丹陽郡,上將軍的勢力如今雖然已經滲透到了廬江郡和九江郡,但壽春之地,還是被緊緊掌握在陳溫的手中,且徐州陶謙現在又爲其臂助……咱們這邊,孫文臺戰死襄陽,我等勢力受挫,以目下的局勢,咱們還是應該繼續招兵買馬,擴充實力,以末將度之,三年之後,上將軍便可訓練出一支天下強兵,屆時或是北上打兗州,或是東向打揚州,皆不是難事,此時卻不應輕舉妄動。”

“三年?”袁術聞言冷笑一聲,寒聲道:“我袁門的家奴在冀州發展,曹阿瞞如今也是勢力大漲,三年之後,他二人聯合佔據了北方,袁某還靠什麼能撼動的了他們?此論真乃是腐儒之見!”

劉勳的忠良之諫被袁術拿話噎了個夠嗆,不由得面紅耳赤,只是悻悻的退回班內。

袁術掃視了諸人一圈,最終將目光落在了閻象的身上。

閻象乃是袁術的主簿,平日裡也被他依仗爲第一智囊。

閻象見袁術把目光落在自己的身上,心下不由的暗自嘆息。

終究還是得自己出班解決眼下這個情況。

憑良心話說,閻象還是很贊成劉勳的意見的,劉勳的意見,實爲高論,非常符合袁術眼下的情況。

但閻象也能看得出來,袁術此刻已經接近於瘋狂,想要勸阻他熄兵,無異於癡人說夢。

雖然不合時宜,但看起來,這仗必須是要打了。

閻象仔細的在心中分析了一下當前的形勢,方纔向袁術諫言道。

“上將軍既然是決意要戰,眼下就需要做幾手準備。”

袁術一聽這話,頓時樂了。

這纔是他真正想要聽的。

“閻主簿快快試言之?”

閻象沉穩的對袁術諫言道:“兗州的曹操,既然已經得到了東郡士族陳宮的支持,那就證明兗州的士族目下已經是接受了他,既然有兗州本地士族的支持,再加上兵力驟長,上將軍暫時便不可對曹操用兵,否則未必能勝,對付曹操,還是得用些分化手段,以待日後事成,再行圖謀兗州不遲。”

“分化曹操?”袁術皺了皺眉,奇道:“那依閻主簿之意,咱們應如何分化他?”

閻象慢悠悠的道:“曹操此番的崛起速度過快,很多事情其實都屬機緣,臨時湊巧而已,他佔據兗州,看似外表雖強,但局勢卻並不穩定,兗州士族中,以陳宮等人爲首的人都支持曹操,也不過是因爲青州黃巾驟然入境的原因,劉岱身死,諸士族不得已而爲之也,士族們爲安定局勢,只得將曹操推上了檯面,可曹操雖然一時得勢,但在閻某看來,他卻是辦了一件天大的蠢事,此事日後怕是足矣斷送他在兗州的地位。”

袁術麾下的衆人,聞言不由的皆是暗暗稱奇。

曹操如今得勢,招兵買馬,勢力迅速擴張直逼二袁……現在天下人都知道看到了曹操得勢,但是還真就不知道他辦了什麼蠢事?

閻象見諸人不明,隨即笑道:“聽聞潁川士族之首的荀氏中人——荀彧!入幕曹府,並被曹操引爲臂助,以閻某看來,這就是曹操所辦的天大蠢事。”

衆人聞言不由的都有些發呆了。

潁川荀氏,多年來一直是中原士族之冠,昔年的荀氏八龍更是天下翹楚之流,曹操得荀彧入幕,其後便會有源源不斷的人才入其囊腫,這能算是什麼蠢事?明明是好事嘛!

閻象這小子,傻了吧?

見衆人不明白,閻象隨即爲大家解釋,道:“從長遠來看,得到了荀彧對於曹操來說,確實是件天大的好事,但曹孟德出身宦官之後,在對待士族的態度和手段上,卻遠沒有上將軍和袁本初這樣出身於四世三公高門的人來的高明,得到了荀彧,對於現在的曹操來說,絕對是猶如意外之喜,如閻某所料不錯,曹操定然會不分輕重,利用荀彧,火速招攬潁川的其他名士進入兗州,可曹操這樣的舉動,兗州的那些以陳宮和張邈爲首的地方士族,卻又會作何感想?”

袁術一聽這話,頓時明白了。

高見啊!

袁術是四世三公之門出身,對於一州士族豪門之間的榮辱與共,共同進退所能夠產生的巨大能量,瞭解的是再明白不過了。

曹操得到了荀彧沒有錯,他利用荀彧去招攬潁川的名士們也沒有錯,但他若是急於求成,不講究平衡手段,驟然發力,大批量的招募潁川名士進入兗州,影響到了兗州本地士族的利益,那後果可謂是不堪設想。

在對待士族問題上,袁紹和袁術兩兄弟一直都是小心謹慎。

在袁術眼中,曹阿瞞是個很聰明的人。

但可惜他曹阿瞞也有一個短腿,那就是這位昔日出身於宦官家庭的曹將軍,對於士族的羣體,在瞭解程度上遠遠沒有他和袁紹要透徹。

特別是士族的厲害程度,他曹操尚還遠遠不知。

“哈哈,袁某明白了。”袁術笑呵呵的點了點頭,道:“既然如此,那便隨曹操去做吧,他若是利用荀彧去招募潁川的名士,袁某不攔他便是。”

閻象笑着點頭道:“上將軍英明,不但不能攔,在關鍵時刻還要推波助瀾的幫曹操一把,另外,聽聞朝廷已經派遣金尚爲兗州刺史,主公不妨暗中相助於他,利用金尚使曹操兗州之主的位置一時間坐不消停,以圖後效,另外,上將軍還要派人去聯繫兗州本土的士族名士邊讓!讓他知道曹操要招募潁川名士入兗州的心思,到時候多方施力,就可以削弱曹操在兗州的勢力。”

袁術聞弦而知雅意,讚賞道:“閻主簿此計甚妙,袁某昔日在洛陽,和邊讓都曾在大將軍何進的麾下供職!與其很是相熟!依照袁某目下的身份,只要派人對邊讓陳以厲害,讓其明白箇中關鍵,邊讓必會對曹操產生防備……邊讓乃是兗州士族之首,只要讓他明白曹操招募潁川名士進入兗州所產生的後患,依照邊讓耿直的性情,必然會集結衆人反對曹操……”

說到這,袁術猛然用左拳擊打右掌,樂道:“曹阿瞞啊曹阿瞞,我倒想看看,兗州士族之首的邊讓若是暗中反你,你到底是敢動還是不敢動他?”

閻象慢悠悠的笑道:“曹操不動邊讓,邊讓早晚就會聯合兗州的士族將曹操架空,但曹操若是敢動兗州士族之首,那他在兗州的好日子也就到頭了……什麼陳宮、張邈之流,屆時也絕不會再支持曹操!到那時,只要稍稍有一個契機,曹操在兗州勢力便會在兗州士族的全體推動下,一夜覆滅!”

袁術哈哈大笑,讚歎道:“主簿高明,這招分化之計着實了得!……那對付丹陽郡的陶家小子,是不是也可以用這個方法?他也是跟曹操一樣,接管丹陽郡的時間不長。”

閻象聞言卻是搖了搖頭。

“袁公恕罪,原本這個方法,屬下是準備用在陶商身上的,可是自打此子回了徐州接手丹陽郡後,屬下一直安排派人打探其行爲,卻發現,屬下適才的這個辦法,對於陶商和其父陶謙來說,並不適用。”

“哦?”袁術皺了皺眉,道:“爲何?”

閻象嘆了口氣,道:“曹操此刻急於求成,廣招人才,但陶氏父子的行爲卻是中規中矩,特別是陶商,平衡士族的手段也是頗爲厲害,徐州四大家族在彭城,由其父陶謙左右平衡,雖不進取,但卻毫無疏漏,王允和皇甫嵩等外來士族,則是被陶商安定在了丹陽郡,用以作爲外援,不讓與徐州士族相交,更重要的是,就算是昔日的徐州士族領袖淮浦陳家的長子陳登,竟然也被陶商弄到了金陵城,雖然陳登肯定也是爲了利益……但至少在目前,陶氏父子將這些士族平衡使用的都是恰到好處,不溫不火,在徐州士族那邊想要下手陰他父子,着實是找不到口子。”

袁術聞言哼了一哼,頗是不屑的道:“若是如此,對付丹陽郡,就只能硬打了?”

閻象長嘆口氣,道:“此刻上將軍若是正面對抗曹操,其兵勢正凶,上將軍只怕未必能勝過他,因而只能利用士族間的分化之計,但對付陶氏父子這種不溫不火,與士族關係拿捏的恰到好處的人……卻只能打了。”

聽到這,袁術明白了。

閻象說了這麼多,也不過是在勸自己不打兗州,打揚州!

“怎麼個打法?”

閻象聞言笑了笑,道:“好說,先隨意找個理由,攻下壽春,除掉揚州刺史陳溫,令揚州諸郡無首,再督促孫堅之子孫策,扶其父靈柩回鄉守孝,上將軍則可冊封孫堅之侄兒孫賁爲豫州刺史,轉丹陽都尉,並以孫賁爲先驅,領孫堅昔日兵馬爲前部,我南陽大軍爲後應,水陸並進,直取丹陽郡,打開通往揚州的門戶!”

說到這,便聽閻象又頓了頓,道:“聽聞陶商麾下沒有水軍,主公這一次可以將主力放在水戰之上,以此爲優勢,一舉擊潰陶商,佔據金陵城,聽聞陶商下轄有一鐵礦,亦有一鹽礦,若能得此二寶,諒袁紹、曹操之流日後也再難與主公相抗也!”

第二百一十九章 四方的情報(二合一章節)第一百零六章 混淆視聽第二百零八章 金陵城的變化第八十三章 你吟我對第八百四十九章 二鮑第七百三十六章 兄弟齊上陣第四百七十八章 驚鴻一舞獻玉璽第七十九章 知 會第五百二十二章 烏龜伸頭第四百八十章 狂人禰衡第四百一十一章 撫夷中郎將第三百八十章 周瑜的小心思第九百一十五章 陶軍新秀第三百五十章 袁紹南來第八百六十六章 金陵城的守護者第六百四十二章 交換條件第六百一十四章 當世強將第一千一十章 金陵第一將軍第八百零六章 呂布赤兔第五百章 絕世搭檔第二百四十章 勝利榮光第二百一十一章 陳登之諫第八百三十三章 一浪續一浪第一千零二十四章 太平盛世第四百二十章 汝南黃巾賊第五百一十一章 燒己營第五百五十九章 袁尚的失誤第一百一十三章 談條件(二合一章節)第八百五十九章 魯肅詐降第四十六章 撿漏第七章 第一次遠征第五百九十三章 以慢打快第六百八十七章 女性的硬仗第七百二十一章 鷸蚌相爭第七百四十四章 迷惑視聽第二百二十五章 裝備的差距第六百四十三章 劉陶水戰第八百一十二章 丁夫人迴歸第二百八十二章 擬定婚期(第一更)第五百九十一章 歸家守妻兒第九十章 落筆焚牘第四百八十四章 張繡之恥第八百零九章 曹劉計陶第七百九十一章 強攻第七百三十六章 兄弟齊上陣第五百三十五章 尋找外甥第八百三十二章 堤壩之爭第八百六十六章 金陵城的守護者第六百二十一章 以一敵衆第三十一章 曹操報仇第八百零二章 兄妹家人第一百三十七章 斷指立誓第二百四十七章 董卓嗑藥第八百二十八章 臥龍鳳雛第二百九十五章 計成矣第六百二十四章 無姓阿飛第七百三十六章 兄弟齊上陣第五百零三章 緊守五地!第二百九十五章 計成矣第二百九十二章 陶應獻三策第五百九十六章 兩朝定都第一百二十五章 楊 奉第五百零六章 河北顏良第二百三十四章 荊州人第八百七十五章 荊州之末第一百六十八章 兄弟重逢第六百七十八章 假意應烏桓第三百零四章 曹嵩歿第八百四十章 遊 說第五百四十三章 落雹阻戰第八百八十二章 倆老者第五百零三章 緊守五地!第五百九十一章 歸家守妻兒第五百四十章 三雄鏖戰第六十一章 刺 目第三百三十一章 舊識勁敵第六百五十章 天子的監護人第八百六十六章 說降趙範第一百四十六章 流竄王子第四百四十五章 詭詐的閻行第六百九十七章 攻打張白騎第三百三十八章 不能成功的談判第三百一十九章 以糧擒賊第八百一十五章 乘你病要你命第八百五十三章 征戰荊南第二百四十六章 呂布的尷尬第七百零八章 恐怖的趙雲第九百一十六章 結拜兄弟第一百九十一章 陳登薦才第四百五十二章 宗族五將第三百八十九章 鬥呂布第五章 第一次廷議第四百六十七章 陶氏糜夫人第二十一章 親 近第三百四十六章 趙雲戰虎豹第六百五十八章 老招新談第六百五十六章 南方動靜第八百三十八章 諸葛瑾到來第二百四十一章 揚州的權利真空第三百一十三章 劉備的微笑
第二百一十九章 四方的情報(二合一章節)第一百零六章 混淆視聽第二百零八章 金陵城的變化第八十三章 你吟我對第八百四十九章 二鮑第七百三十六章 兄弟齊上陣第四百七十八章 驚鴻一舞獻玉璽第七十九章 知 會第五百二十二章 烏龜伸頭第四百八十章 狂人禰衡第四百一十一章 撫夷中郎將第三百八十章 周瑜的小心思第九百一十五章 陶軍新秀第三百五十章 袁紹南來第八百六十六章 金陵城的守護者第六百四十二章 交換條件第六百一十四章 當世強將第一千一十章 金陵第一將軍第八百零六章 呂布赤兔第五百章 絕世搭檔第二百四十章 勝利榮光第二百一十一章 陳登之諫第八百三十三章 一浪續一浪第一千零二十四章 太平盛世第四百二十章 汝南黃巾賊第五百一十一章 燒己營第五百五十九章 袁尚的失誤第一百一十三章 談條件(二合一章節)第八百五十九章 魯肅詐降第四十六章 撿漏第七章 第一次遠征第五百九十三章 以慢打快第六百八十七章 女性的硬仗第七百二十一章 鷸蚌相爭第七百四十四章 迷惑視聽第二百二十五章 裝備的差距第六百四十三章 劉陶水戰第八百一十二章 丁夫人迴歸第二百八十二章 擬定婚期(第一更)第五百九十一章 歸家守妻兒第九十章 落筆焚牘第四百八十四章 張繡之恥第八百零九章 曹劉計陶第七百九十一章 強攻第七百三十六章 兄弟齊上陣第五百三十五章 尋找外甥第八百三十二章 堤壩之爭第八百六十六章 金陵城的守護者第六百二十一章 以一敵衆第三十一章 曹操報仇第八百零二章 兄妹家人第一百三十七章 斷指立誓第二百四十七章 董卓嗑藥第八百二十八章 臥龍鳳雛第二百九十五章 計成矣第六百二十四章 無姓阿飛第七百三十六章 兄弟齊上陣第五百零三章 緊守五地!第二百九十五章 計成矣第二百九十二章 陶應獻三策第五百九十六章 兩朝定都第一百二十五章 楊 奉第五百零六章 河北顏良第二百三十四章 荊州人第八百七十五章 荊州之末第一百六十八章 兄弟重逢第六百七十八章 假意應烏桓第三百零四章 曹嵩歿第八百四十章 遊 說第五百四十三章 落雹阻戰第八百八十二章 倆老者第五百零三章 緊守五地!第五百九十一章 歸家守妻兒第五百四十章 三雄鏖戰第六十一章 刺 目第三百三十一章 舊識勁敵第六百五十章 天子的監護人第八百六十六章 說降趙範第一百四十六章 流竄王子第四百四十五章 詭詐的閻行第六百九十七章 攻打張白騎第三百三十八章 不能成功的談判第三百一十九章 以糧擒賊第八百一十五章 乘你病要你命第八百五十三章 征戰荊南第二百四十六章 呂布的尷尬第七百零八章 恐怖的趙雲第九百一十六章 結拜兄弟第一百九十一章 陳登薦才第四百五十二章 宗族五將第三百八十九章 鬥呂布第五章 第一次廷議第四百六十七章 陶氏糜夫人第二十一章 親 近第三百四十六章 趙雲戰虎豹第六百五十八章 老招新談第六百五十六章 南方動靜第八百三十八章 諸葛瑾到來第二百四十一章 揚州的權利真空第三百一十三章 劉備的微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