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四十七章 黑山之議

張燕本姓褚,因行動迅猛彪悍,被稱爲飛燕賊,因黑山軍的上一任首領張牛角去世時指認其爲黑山軍的下一任首領,張燕感其恩義,因此更名姓張。

如此說來,張燕這小子也着實是個實在人,爲了張牛角讓他繼承黑山軍首領的恩德,連祖宗都不認了。

真是仗義啊!仗義到張燕的親爹若是知道此事,非得從墳圈子裡蹦出來抽他幾個大嘴巴。

如今的張燕,號稱天下黃巾魁首,亦是大漢十三州排名第一的官身賊寇,不但在黃巾衆排名第一,而且在朝廷中還有舉孝廉之權!真可謂是黑白兩道通吃。

可惜的是,張燕再猛,那也得分跟誰比。

天下第一賊面對天下第一諸侯,也完全不是對手!

去年袁紹征討公孫瓚之時,張燕應劉備之邀出兵與公孫瓚一同夾擊袁紹。

張燕雄赳赳氣昂昂而去,倉皇狼狽而回。

他做夢也沒想到袁紹這廝居然這麼猛,簡直就是牲口啊!

這一仗不但沒佔到便宜,反而差點沒被袁紹打出屎尿來。

黑山軍號稱“百萬”的兵將也被打的七零八碎,張燕麾下重要的渠帥死的死,傷的傷,兵馬人口四散而逃,可謂是元氣大傷,要多慘烈有多慘烈。

出現這種情況,只是因爲張燕麾下雖然號稱百萬,但真正能打仗的也就那麼十幾二十萬青壯,剩下八十多萬純粹就是湊數的人丁,裡面有癲癇的老頭,有腦血栓的老太太,有沒長牙的小男孩小女孩,還有洗衣做飯的家庭婦女。

這樣的兵馬雖然壯大,但想要打贏袁紹,那就只有倆個字能夠形容——呵呵。

從此一戰之後,黑山軍在河北,便再也沒有了和袁紹叫板的本錢,只能龜縮在太行山脈中苟延殘喘,任憑黑山黃巾的人數再多,卻也不敢在輕易跨雷池於一步。

但張燕本身畢竟是雄飛人物,心氣極高。

他雖然三翻四次的被袁紹打成龜孫子,但卻有着一個不服輸的心。

張燕留戀着河北這片蒼茫大地,無論袁紹怎麼削他也不走,就是賴死在這了。

而且他還抱着躍躍欲試的不安分之心,想尋找個機會狠狠的反咬袁紹一口,讓袁紹老賊也知道疼,也知道怕!

如今,得到了白繞的書信之後,張燕知道,這個機會來了。

其實官渡之戰這麼震驚天下的大事,張燕哪裡會不知,只是他沒有找到一個合適的契機向袁紹出兵。

如今陶商主動派人送來了書信,張燕知道機會來了。

“此事可行!”

當白繞對張燕敘述完陶商的邀請之後,張燕便即刻下定了決心。

他一拍桌案,對在場的幾名親信渠帥道:“當今天下,能夠與袁紹對陣的兩大諸侯,無外乎是曹操和陶商,如今兩人聯手與袁紹交戰,袁紹的兵馬難以抽身!此正是報仇的千載良機,我意出兵冀州,先掃平太行山周邊的郡縣,以爲根基,在徐徐吞吃河北之境,說什麼也得讓袁紹知曉咱們的厲害,以報前仇!”

衆人聞言,皆是歡欣鼓舞,大受振奮。

畢竟在場的黑山諸將都吃過袁軍的虧,他們的親朋好友也有很多慘死在袁紹手中,眼下一聽是要對付袁紹,恨不能立刻殺至冀州,血屠袁門,以報前仇。

姓袁的就是黑山軍的死敵,大家天天畫圈圈扎小人詛咒袁家。

張燕見大家對此事熱情洋溢,且羣情激奮,很是欣慰。

他隨即定下了出兵的戰略,讓各部渠帥趕緊回去收拾兵馬,依令行事。

待衆人紛紛領命之後,張燕讓諸人都去準備戰事了,但卻還留下了四個人,要單獨說點什麼。

經過去年黑山軍與袁紹一戰之後,黑山軍原先的舊班底的主要渠帥基本上都被袁紹殺的殺,砍的砍,血洗的血洗,沒剩下幾個活物了。

如今張燕最爲依仗的親信,挑來挑去,也就是剩下這麼四個人。

楊鳳,於毒,白繞,陶升。

這四個人對於張燕來說,便是猶如四大金剛一般的存在。

爲什麼將這四個比喻成金剛呢?

因爲金剛一般都不長腦子,只會“嗚嗚嗚”的瞎叫喚和吃香蕉!

張燕來回看着四大金剛,突然道:“今天留下四位,只是想跟諸公商議一下,咱們黑山軍日後……該當何去何從?”

這一句話,給大家問的有點懵。

白繞疑惑的看着張燕,道:“咱們黑山軍從來都是橫跨太行山脈,縱橫常山、趙郡、中山諸郡,有甚何去何從的?大帥之意,我等不甚瞭然。”

張燕長歎口氣,搖了搖頭,道:“那是原先,不是現在!當初天下紛亂,天子上表敕封我爲平難中郎將,大漢朝廷亦是敕封楊鳳兄弟爲黑山校尉,咱們在名義上,實則是漢廷附屬,與一方諸侯無異!但是如今,天下勢小的諸侯皆滅,碩果僅存的並不甚多,特別是這北方之境,如今也不過只餘三家而已……如今這三家會戰,少不得日後還會再減少一家,甚至是倆家,屆時北境之地有一人統領,其勢滔天,安能容得下我們?所以咱們黑山現在便該籌謀一下,儘早的做出選擇了。”

他的言下之意,衆人自然是明白的。

於毒出言道:“渠帥之言,我等明瞭,只是有些事不需那麼着急,畢竟渠帥是朝廷敕封的平難中郎將,有些事還得看看朝廷的意思和走向。”

張燕聞言無奈一笑:“朝廷?朝廷早就沒了!如今天子已死,二子分離,一人被陶商帶走,一人被伏完帶往荊州,眼下雖然因爲官渡之戰未結,暫無立嗣爭位之舉,但依照某之估算,這是早晚的事……天下只怕會出現兩個朝廷了,到時候咱們當屬於哪一方?”

這一番話,確確實實的說到了衆人的心坎裡。

天下風起雲涌,局勢頓變啊。

於毒頭疼的抓了抓頭,道:“這兩個皇子,都是天家血脈,都是正統,陛下離世時有沒有詔書頒佈天下,一個是長子,一個是嫡子,若是繼承天子之位,都有可能……唉,從誰不從誰,着實難斷也。”

張燕長歎口氣,道:“這也是我正擔心的。”

白繞突然道:“大帥,末將與那陶商有些情誼,他既然是擁戴長子劉曦,若是此人能打贏官渡之戰,咱們不妨就從了他如何?而且末將還聽說黃天巫似也在陶商治下,跟着他咱們日後也能落個好歸宿……”

白繞的話還沒等說完,便聽一聲嗤笑道:“荒謬!”

白繞臉色頓時一紅:“誰?誰說的!哪個敢笑話我!”

衆人望了過去,說話的人乃是陶升。

白繞惱羞成怒的看着陶升道:“你這話是什麼意思?”

陶商淡淡道:“敢問白兄,你與那陶商是多大的交情?與那陶商又見過幾面?那陶商能許諾給我黑山軍什麼好處?憑你一句有些情誼,就要咱這麼多兄弟拋家舍業的去投奔他,姓陶的未免也太會撿便宜了吧。”

白繞嘴笨,人也不聰明,聞言氣的臉通紅,偏偏又不知道該如何反駁。

“那你說怎地?陶商好歹也是個君子……”

陶升拱手道:“張渠帥,末將不知道什麼情誼不情誼,君子不君子,末將只知道,如今的陶商和南面的劉表,董承等人,咱們都不可依附。”

張燕聞言奇道:“兄弟此言何解?”

陶升清了清嗓子。道:“首先這其一,陶商和伏完等各自擁立皇子,他們兩方必有爭鬥,而落敗的一方則必然是承擔萬古罵名的當世反賊,試問咱們兄弟,現如今哪個有眼裡能看出他們誰贏?因此,眼下最不可的就是輕易加入這兩個擁立皇子的勢力,反倒是處身事外,冷靜觀瞧,等待兩位漢室天子爲了爭取咱們而許盡好處,方爲上善之策。”

第一千零一十六章 揚一益二第五百六十二章 再用八陣圖第三百五十五章 幽州牧的歸屬第二百七十六章 董卓的遺囑第七百七十七章 除袁佈局第八百一十二章 丁夫人迴歸第七百二十四章 陶商出動第四百四十二章 曹昂登場第六百九十章 陶商的底線第七百七十五章 大局定矣第四十四章 人中呂布第二百七十九章 恩公來投第八百五十六章 蠻王沙摩柯第六百五十九章 耳鼻的志向第八百零四章 針鋒相對第六百五十八章 老招新談第一百一十一章 彼此攀附的士族第二百一十九章 四方的情報(二合一章節)第四百九十八章 文士對罵第一百一十章 靜待上門第七百零八章 恐怖的趙雲第五百九十二章 荊州立天子第六百一十七章 靜觀城池第三百一十四章 郭嘉行刺第三十三章 曹陶之交第六百零三章 招攬周瑜第七百三十章 梟雄之哀第六百九十五章 約見黃巾賊第一千零二十四章 太平盛世第九百一十七章 黃雀在後第八百一十四章 良機第二百二十八章 亞夫之才(三更完畢)第二百八十七章 交付兵權第六百九十九章 於中取利第二百零九章 大考結果第六百八十五章 二女的不正常第八百四十八章 隱瞞的真相第七百七十章 謀劃鄴城第三百一十五章 屢屢得手第二百八十章 京中鉅變第五十二章 再訪猛虎第五章 第一次廷議第二百五十六章 善保命之人第二百四十五章 董卓的身體第一百九十九章 水賊開會第九百零七章 韓遂歸城第五百零四章 挽救歷城第四百一十九章 袁家之子第八百四十三章 奪襄陽第六百三十四章 如此收將第八百五十八章 毒 瘴第七百五十二章 恩恩怨怨第八百三十二章 再顯崢嶸第一千章 憤怒的情緒第八百五十章 念舊情第六百八十四章 情深義重二公子第三百七十一章 陶商洞房第一百一十章 靜待上門第六百八十章 得馬又抓人第八百零九章 曹劉計陶第六百六十九章 做戲做真第二百九十三章 文 鬥第四百七十九章 陶家長子第六百六十一章 跨海奪城第四百二十二章 扛槍將第五百零七章 袁紹的疑惑第八百九十八章 雒陽行第六百七十八章 假意應烏桓第二百二十二章 濡須塢(第三章)第八百五十五章 設計劉磐第八百三十四章 破敵謀第七百八十六章 卸掉權力第五百五十八章 作壁上觀第一百五十四章 君子與王子 (第五更求訂閱與月票)第八百零二章 兄妹家人第一千零一章 各有所謀第二十一章 親 近第六百五十六章 南方動靜第二百零三章 春谷縣戰第七百九十三章 鳳雛出山第四百三十九章 河北龍金城虎第四十四章 人中呂布第五百二十四章 兄弟團聚第四十八章 火 焚第四十六章 撿漏第一千零四章 營外的埋伏第八十八章 弱質幼女?第二百五十八章 青春期的張郃第九十七章 面見袁公第五百三十二章 鳳託孤第五百零九章 再用袁譚第七百六十七章 兄弟回鄴城第二十五章 袁術,心存猜忌第八百五十八章 金陵之戰第六百八十八章 立誓報仇第四百零九章 校場分兵第四百三十四章 張繡與胡車兒第四百九十三章 二使說曹操第十七章 黃雀在後第四百一十八章 子承父業
第一千零一十六章 揚一益二第五百六十二章 再用八陣圖第三百五十五章 幽州牧的歸屬第二百七十六章 董卓的遺囑第七百七十七章 除袁佈局第八百一十二章 丁夫人迴歸第七百二十四章 陶商出動第四百四十二章 曹昂登場第六百九十章 陶商的底線第七百七十五章 大局定矣第四十四章 人中呂布第二百七十九章 恩公來投第八百五十六章 蠻王沙摩柯第六百五十九章 耳鼻的志向第八百零四章 針鋒相對第六百五十八章 老招新談第一百一十一章 彼此攀附的士族第二百一十九章 四方的情報(二合一章節)第四百九十八章 文士對罵第一百一十章 靜待上門第七百零八章 恐怖的趙雲第五百九十二章 荊州立天子第六百一十七章 靜觀城池第三百一十四章 郭嘉行刺第三十三章 曹陶之交第六百零三章 招攬周瑜第七百三十章 梟雄之哀第六百九十五章 約見黃巾賊第一千零二十四章 太平盛世第九百一十七章 黃雀在後第八百一十四章 良機第二百二十八章 亞夫之才(三更完畢)第二百八十七章 交付兵權第六百九十九章 於中取利第二百零九章 大考結果第六百八十五章 二女的不正常第八百四十八章 隱瞞的真相第七百七十章 謀劃鄴城第三百一十五章 屢屢得手第二百八十章 京中鉅變第五十二章 再訪猛虎第五章 第一次廷議第二百五十六章 善保命之人第二百四十五章 董卓的身體第一百九十九章 水賊開會第九百零七章 韓遂歸城第五百零四章 挽救歷城第四百一十九章 袁家之子第八百四十三章 奪襄陽第六百三十四章 如此收將第八百五十八章 毒 瘴第七百五十二章 恩恩怨怨第八百三十二章 再顯崢嶸第一千章 憤怒的情緒第八百五十章 念舊情第六百八十四章 情深義重二公子第三百七十一章 陶商洞房第一百一十章 靜待上門第六百八十章 得馬又抓人第八百零九章 曹劉計陶第六百六十九章 做戲做真第二百九十三章 文 鬥第四百七十九章 陶家長子第六百六十一章 跨海奪城第四百二十二章 扛槍將第五百零七章 袁紹的疑惑第八百九十八章 雒陽行第六百七十八章 假意應烏桓第二百二十二章 濡須塢(第三章)第八百五十五章 設計劉磐第八百三十四章 破敵謀第七百八十六章 卸掉權力第五百五十八章 作壁上觀第一百五十四章 君子與王子 (第五更求訂閱與月票)第八百零二章 兄妹家人第一千零一章 各有所謀第二十一章 親 近第六百五十六章 南方動靜第二百零三章 春谷縣戰第七百九十三章 鳳雛出山第四百三十九章 河北龍金城虎第四十四章 人中呂布第五百二十四章 兄弟團聚第四十八章 火 焚第四十六章 撿漏第一千零四章 營外的埋伏第八十八章 弱質幼女?第二百五十八章 青春期的張郃第九十七章 面見袁公第五百三十二章 鳳託孤第五百零九章 再用袁譚第七百六十七章 兄弟回鄴城第二十五章 袁術,心存猜忌第八百五十八章 金陵之戰第六百八十八章 立誓報仇第四百零九章 校場分兵第四百三十四章 張繡與胡車兒第四百九十三章 二使說曹操第十七章 黃雀在後第四百一十八章 子承父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