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24章 西線佈局(上)

在劉璟對巴蜀的戰略計劃中,西陵縣無疑是第一個支點,但它僅僅只是一個起點,還不是那種牽一髮動全局的戰略關鍵點,而這個戰略關鍵點便在距離西陵縣不遠百里處,它便是秭歸縣。

秭歸縣是三峽中極爲重要的一個縣,曾是屈原放逐之地,它是整個三峽的咽喉要道,也是出三峽後第一個長江渡口,劉備軍隊若要支援巫城,甚至進軍巴蜀,它們只能從秭歸縣渡江北上,所以拿下秭歸縣,也就扼斷了劉備軍的西進通道。

由於地勢的緣故,秭歸縣城並不寬闊,周長約十五里,秭歸縣雖然不大,但它依山而建,修建得十分高大堅固,易守難攻,頗有一種一夫當關、萬夫莫開之勢。

目前秭歸縣被劉備軍控制,由大將糜芳率領兩千人駐守秭歸縣,縣城人口約一萬餘人,除了種田之外,便主要以中轉商貿爲經濟支柱。

由於秭歸縣位於重要的‘交’通樞紐之地,使它的中轉貿易十分繁盛,大量貨物從荊南和南郡彙集秭歸,然後運往巴蜀。

與此同時,巴蜀運來的物資也在秭歸分流,或渡江去荊南,或繼續東進前往江陵和襄陽,甚至在西陵縣上船,運往更加遙遠的江東。

每天都有數十支商隊近千人進出於秭歸縣城,使秭歸縣的客棧、酒館乃至****都生意興隆。

另外,縣城內還有數十家商行常駐,如巴郡的嚴氏商行、巴東的常氏商行、成都的羅氏商行等等巴蜀十大商行都在秭歸縣建有分號,同時江陵的吳氏商行、襄陽的田氏商行,以及柴桑的陶氏商行也在秭歸縣設有倉庫和店鋪。

比如秭歸縣最大的倉庫,便是陶氏商行建立的石炭倉庫,佔地近二十畝,將巴郡出產的上等石炭大量運到江夏,保證了江夏郡鐵器鑄造。

商業的繁盛使秭歸縣的底層民衆也有了養家餬口的機會,要麼被各個商行僱傭成爲夥計,要麼在碼頭上出賣體力當挑夫。

劉備軍隊雖然佔領了秭歸縣,但軍隊並沒有阻截巴蜀和外界的商貿,劉備此時扮演的還是一個友好角‘色’,是爲了幫助巴蜀,而並非謀取巴蜀,因此,秭歸的商貿雖然因曹軍的大舉南征而暫時冷清,但很快又隨着曹軍的北撤再次熱鬧起來。

這天中午,一支商隊從東而來,一般商隊的畜力都是以青騾爲主,而這支商隊除了滿載貨物的青騾外,居然還趕着上百頭健牛,牛背上也馱着貨物,不過明眼人都看得出來,健牛其實也是這支商隊的貨物。

這支商隊爲首的騾車上‘插’着一杆三角旗,三角旗上寫着‘吳’字,這意味他們來自江陵的吳氏商行,吳氏商行是江陵第一大商行,但在整個荊州只能排名第三,次於襄陽的田氏商行,更是遠遠遜於柴桑的陶氏商行。

不過在荊蜀商道上,吳氏商行的人脈卻是最廣,它們不象陶氏商行只做石炭和糧食生意,他們涉及上百種貨物,茶葉、鹽、生鐵、絲綢、工具、牲畜等等,甚至連奴隸也會參與販運,幾乎是什麼賺錢就做什麼生意。

眼前這支商隊的人數並不多,一共只有十幾人,爲首的管事名叫霍平,大家稱他爲霍老爹,是一名六十歲左右的老商人,他臉上深刻的皺紋畫滿了人生滄桑。

他往來於荊蜀商道已有四十年,商道上的每一根草木都認識他,有着豐富的進出蜀道經驗。

後面的十幾夥計大多跟隨他多年,但其中有三名夥計卻是生面孔,不苟言笑,一臉肅然,眼看快到秭歸縣城,霍老爹不時回頭偷偷打量這三名夥計,他心中充滿了忐忑。

這三名夥計的真實身份當然是江夏軍,不過他們不是普通的士兵,爲首一名男子正是別部司馬向寵,他是江陵都督霍峻的副將,這次奉太守李嚴之令作爲奪取秭歸縣的內應,肩上擔負重大責任。

向寵原本只有二十六歲,但他經過化妝,頜下粘了一副長鬚,眉‘毛’變粗,膚‘色’焦黃,看起來年長了十幾歲,就算是熟人也很難認出他,向寵眉眼長得頗像一名南郡劍客,加上長鬚和黃膚後,更加神似。

由於秭歸縣易守難攻,又有兩千軍隊駐守,要強攻秭歸縣至少要萬人以上的軍隊,但秭歸縣城下又擺不開萬人戰場,所以只能靠智取。

幾乎就是江東軍奪取柴桑的翻版,李嚴也發現了秭歸縣的防禦漏‘洞’,那就是劉備並沒有禁商。

或許是劉備還沒有準備好,也或許是劉備沒有意識到江夏軍會有行動,更或許是劉備擔心禁商會引起劉璋的懷疑,但沒有禁商的其中一個後果,就是會出現防禦上的漏‘洞’。

吳氏商隊終於來到了城‘門’前,立刻有幾十名士兵迎了上來,一名屯長遠遠大笑起來,“霍老爹,你趕這麼多牛來,是來犒軍嗎?”

商隊首領霍平呵呵一笑,“馬將軍真會開玩笑,今年‘春’耕畜力不足,價格大漲,一頭牛可賣五兩黃金,這麼好的買賣我家主人怎麼會放過,這二十頭只是第一批,過兩天還有上百頭牛趕來。”

“既然這麼賺錢,那弟兄們的茶酒錢也不能少吧?”屯長笑嘻嘻問道。

“那個是自然,回頭我讓夥計給馬將軍送來。”

劉備掌握了建平郡,自然也有徵稅的權力,但秭歸和巫城的徵稅權之爭一直沒有平息過,劉備考慮到巫城的重要,便最終將徵稅權‘交’給了巫城。

這對商業更加繁盛的秭歸縣明顯不公平,爲了平息將士們的心態失衡,主將糜芳便默許了士兵們的灰‘色’收入——茶酒錢,其實就是買路錢,這已經是公開的秘密,士兵們也毫不忌諱,按照貨值向商人們索要錢財。

不過索要錢財是一回事,嚴格盤查則是另一回事,馬屯長得到了承諾,臉一板,揮手令道:“搜查!”

數十名士兵一擁而上,將商隊進行徹底搜查,商隊除了准許有防身長劍外,其他長短兵器一律不能擁有。

馬屯長慢慢走到向寵面前,上下打量他,覺得他有點眼熟,又見他身材魁梧,手臂修長有力,便道:“這位兄弟應該是練武之人吧!”

霍平連忙上前打圓場,“這是我請的護衛,請馬屯長多多包涵!”

“是嗎?”

馬屯長忽然發現向寵的劍絕非凡品,是上好名劍,絕不是一個普通護衛能佩得起,他猛地‘抽’刀頂住向寵的咽喉,惡狠狠問道:“你到底是什麼人?”

向寵手快如電,左手捏住刀背,右手屈指輕輕一敲屯長的手腕,馬屯長只覺骨痛‘欲’斷,手中刀脫手而出,他大叫一聲,連連後退幾步,又驚又怒地望着向寵,嘴‘脣’哆嗦着,一句話也說不出來。

向寵將刀遞給了他,“還要再試一次吧!”

馬屯長接過刀,心有餘悸地又盯着向寵,“你...你究竟是什麼人?”

向寵淡淡一笑道:“我是華容楊進,這位將軍聽說過嗎?”

楊進是華容縣有名的劍客,劉備軍隊長駐南郡,幾乎人人皆知,由於他爲人俠義,加之面‘色’焦黃如金,‘侍’母極孝,又有一個‘病專諸’的綽號,馬屯長聽說他就是南郡赫赫有名的劍客楊進,頓時想起來了,難怪有點眼熟,自己前年見過此人。

馬屯長又想到他剛纔的高明手段,不由又敬又怕,收刀拱手道:“原來是楊劍士,失敬了!”

旁邊霍平及時將一隻沉重的錢袋塞進馬屯長懷中,乾笑兩聲道:“楊劍客是我家東主的好友,他不願‘露’出真實身份,請馬屯長見諒!”

這時,向寵又冷冷問道:“我還有什麼問題嗎?”

向寵冷傲的氣質令馬屯長不敢小覷,而且對方似乎只有兩三個人,問題不大,這時一名士兵上前稟報:“啓稟屯長,已經搜查完畢,沒有問題!”

馬屯長又感受一下錢袋的分量,只多不少,他深深看了一眼向寵,也就不計較剛纔丟面子之事,一擺手,“放行!”

霍平臉上終於‘露’出一絲笑意,連忙命令手下趕着牛羣和滿載貨物的騾子,浩浩‘蕩’‘蕩’進了秭歸城。

就在向寵進城的同一時刻,長江之上,一艘渡船正載着一名送信兵向秭歸碼頭方向緩緩駛來。

送信騎兵渡過長江,翻身上馬,一路疾奔,很快便衝進了秭歸縣,一直到秭歸縣衙前才勒住了戰馬,他高聲問道:“皇叔有急信,糜將軍可在?”

“我在這裡!”

背後傳來了糜芳的聲音,送信兵一回頭,才發現糜芳帶着十幾名士兵就在他身後,他慌忙下馬,單膝跪下行禮,“參見糜將軍!”

“起來吧!皇叔有什麼急信給我?”

送信兵站起身,取出一封信呈給了糜芳,糜芳接過信瞥了一眼,正是劉備的親筆信。他連忙拆開信,仔細讀了起來。

信中說江夏軍佔領了西陵縣,劉璟又去親自視察,極可能是準備奪取巴蜀,信中命糜芳加強戒備,防止江夏軍隊突襲秭歸。

糜芳有些愣住了,江夏軍佔領西陵縣之事他早就知道,但他並不擔心江夏軍會偷襲秭歸。

這是因爲秭歸縣和西陵縣之間還隔着一座信陵縣,如果江夏軍要取秭歸,信陵縣那邊必然有動靜,烽火也會點燃,但至今信陵縣沒有任何動靜。

糜芳細細一想,自己似乎已經好幾天沒有接到信陵縣的平安報信了,一般每隔三天,信陵縣守軍會送來一份平安信,但現在已經是第四天了,信陵縣卻沒有任何消息,這才糜芳心中有些不安起來。

“速帶幾名弟兄去信陵縣探聽一下消息!”糜芳立刻回頭命令一名軍官,軍官領令,快步奔去了。

糜芳越想越擔心,他也意識到皇叔信中的警示並不多餘,糜芳又對一名親兵令道:“讓今天的城‘門’當值官速來見我!”

第1014章 江東困局第147章 欺上瞞下第1088章 龍骨水車第328章 危機一刻第279章 諸葛亮與賈詡第733章 荊南危機第609章 血戰西城(上)第58章 才高遮貌醜第1083章 各尋出路(上)第197章 暗流激盪第746章 反間之計第437章 魯肅出使第1000章 科舉消息第13章 無妄之災第412章 攻城不利第1015章 太湖夜襲第1116章 再見伏後第94章 不想遇見第536章 人用其才第805章 視察長安第11章 舌戰蔡瑁第35章 馬作的盧飛快第730章 曹憲心事第703章 第三次會晤第647章 鄴都風起(中)第58章 才高遮貌醜第871章 兩路出擊第491章 矛盾初現第369章 揣測上意第330章 益州使者第762章 江東風雲(六)第465章 交州插曲第147章 欺上瞞下第214章 人心難測(上)第331章 戰略撤退第322章 司馬懿的建議第899章 殿前議親第1026章 吳郡之戰(下)第1019章 出兵之爭第533章 漢中風雲(三)第375章 周瑜的尷尬第482章 司馬懿獻計第924章 兵壓南陽第400章 荀攸四策第711章 商議遷都第185章 戰火再燃第452章 舉棋不定第46章 練武的抉擇第80章 初獲良才第611章 鄴都之憂第669章 上方谷(下)第544章 反間之計第311章 迎頭痛擊第424章 西線佈局(上)第371章 君願爲帝否第37章 少女人質第1081章 諸葛首戰第356章 蘄春風雲(三)第912章 張遼之謀第732章 是去是留第879章 關鍵一戰第729章 世子暗鬥第1014章 江東困局第624章 千里救援第95章 蛇蠍婦人心第481章 族兄劉璉第945章 江東決策第194章 武昌奪權第110章 黃府家宴第1061章 風雲突變第1013章 再次東行第975章 城下之盟第776章 江東風雲(二十)第219章 東撤第1075章 蝦道蟹路第1069章 各執一詞第387章 赤壁大戰(上)第586章 緊急商議第876章 東來之軍第217章 不擇手段第945章 江東決策第819章 威逼發令第1103章 中原大戰(二)第269章 得失之間第1084章 各尋出路(下)第379章 很爲難啊!第283章 北擊烏桓第434章 下雉危機第952章 強攻合肥第488章 走投無路第226章 遠到的貴客第454章 荊州使者第891章 宅院風波第465章 交州插曲第799章 神秘來客第227章 劉備的遠謀第193章 先兵後禮第187章 江東急報第900章 勸降陳羣第956章 突襲葉城
第1014章 江東困局第147章 欺上瞞下第1088章 龍骨水車第328章 危機一刻第279章 諸葛亮與賈詡第733章 荊南危機第609章 血戰西城(上)第58章 才高遮貌醜第1083章 各尋出路(上)第197章 暗流激盪第746章 反間之計第437章 魯肅出使第1000章 科舉消息第13章 無妄之災第412章 攻城不利第1015章 太湖夜襲第1116章 再見伏後第94章 不想遇見第536章 人用其才第805章 視察長安第11章 舌戰蔡瑁第35章 馬作的盧飛快第730章 曹憲心事第703章 第三次會晤第647章 鄴都風起(中)第58章 才高遮貌醜第871章 兩路出擊第491章 矛盾初現第369章 揣測上意第330章 益州使者第762章 江東風雲(六)第465章 交州插曲第147章 欺上瞞下第214章 人心難測(上)第331章 戰略撤退第322章 司馬懿的建議第899章 殿前議親第1026章 吳郡之戰(下)第1019章 出兵之爭第533章 漢中風雲(三)第375章 周瑜的尷尬第482章 司馬懿獻計第924章 兵壓南陽第400章 荀攸四策第711章 商議遷都第185章 戰火再燃第452章 舉棋不定第46章 練武的抉擇第80章 初獲良才第611章 鄴都之憂第669章 上方谷(下)第544章 反間之計第311章 迎頭痛擊第424章 西線佈局(上)第371章 君願爲帝否第37章 少女人質第1081章 諸葛首戰第356章 蘄春風雲(三)第912章 張遼之謀第732章 是去是留第879章 關鍵一戰第729章 世子暗鬥第1014章 江東困局第624章 千里救援第95章 蛇蠍婦人心第481章 族兄劉璉第945章 江東決策第194章 武昌奪權第110章 黃府家宴第1061章 風雲突變第1013章 再次東行第975章 城下之盟第776章 江東風雲(二十)第219章 東撤第1075章 蝦道蟹路第1069章 各執一詞第387章 赤壁大戰(上)第586章 緊急商議第876章 東來之軍第217章 不擇手段第945章 江東決策第819章 威逼發令第1103章 中原大戰(二)第269章 得失之間第1084章 各尋出路(下)第379章 很爲難啊!第283章 北擊烏桓第434章 下雉危機第952章 強攻合肥第488章 走投無路第226章 遠到的貴客第454章 荊州使者第891章 宅院風波第465章 交州插曲第799章 神秘來客第227章 劉備的遠謀第193章 先兵後禮第187章 江東急報第900章 勸降陳羣第956章 突襲葉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