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05章 傳國玉璽

昨夜金戈十萬兵,揚鞭踏馬入帝京。

袁術劉燁聯軍殺入洛陽城中,見到一副滔天大火,急忙救火,在五萬大軍的努力之下,洛陽城保全了一定的規模。

而毫無疑問,救火的重點自然是皇宮,雖然陳留王被董卓給帶走了,不過皇宮的象徵意義很大,因此自然要多加搶救。

劉燁正在營中,賈詡忽然間腳步匆匆的走了進來,面色嚴峻。

“主公,有密報。”

見到賈詡一副鄭重其事的模樣,劉燁揮揮手遣散左右,隨後問道:“文和,怎麼了?”

賈詡上前五步,低聲道:“主公,董賊麻痹大意,將傳國玉璽遺漏,被張將軍的部屬撿到了。”

劉燁頓時眼放精光:“傳國玉璽,快讓雋義送過來。”

發現了傳國玉璽之後,張頜也知道這不是一件小事,因此立刻秘密保護,並且嚴令發現的士卒不得聲張,隨後秘密送往劉燁帳中。

思來想去,張頜還是感到不放心,因此乾脆親自帶了五百士卒護送。

張頜帶兵行色匆匆,忽然被人叫住。

“張將軍,如此神色匆忙,不知道要往何處去?”

說話之人原來是袁術族弟袁胤,張頜隨意應付道:“原來是韓從事,徵西大將軍相召,某還有要事,恕不奉陪。”

說罷,張頜轉身就走,而袁胤看着張頜匆匆的背影,眼神之中略有所思。

“肯定有事情……”

且不說袁胤私下去打探張頜一事,張頜卻帶着兵馬掩人耳目,將玉璽護送到了劉燁帳中。

張頜手提一隻黃色錦緞包袱走入帳中,隨後在劉燁的注視下輕輕放到桌案之上,打開包袱,裡面頓時呈現出了一隻雕刻精細花紋的錦盒,他輕輕打開錦盒。

帳中幾人呼吸略微急促,都情不自禁的看了過去,畢竟這可是大漢權力的象徵。

只見到一隻四四方方,小巧而雍容大氣的玉璽,整體由玉質雕成,有一角卻被黃金填補,而在玉璽頂部則是被能工巧匠雕刻出了一隻盤踞的小龍,威風凜凜。

劉燁伸手輕輕拿起面前的玉璽,情不自禁的唸了出來。

“受命於天,既壽永昌!”

一旁的賈詡走上前,面帶笑容:“王太后當年一怒之下擲出玉璽,因此玉璽一角破損,王莽命能工巧匠以黃金補之。”

傳國玉璽可謂是多災多難,最早是被趙王所得的“和氏璧”,當時秦國就強行索要,多虧藺相如智勇雙全“完璧歸趙”。

不過隨着七國紛爭,雄才大略的秦始皇滅掉趙國,衛尉李斯命人雕成傳國玉璽,隨着劉邦入關中,秦王子嬰跪地請降,玉璽從此傳到漢朝。

而西漢末期,王莽亂政,向太后王政君強行索要玉璽,王太后大怒之下摔出玉璽。此後玉璽到了更始帝手中,又到劉盆子手中,最後則是被光武帝劉秀所得,傳承至今,可以說玉璽不僅僅是個象徵之物,而是朝廷的象徵。

得到了傳國玉璽,長安朝廷的正統性自然就得到加強,劉燁當然高興。

劉燁輕輕舉起玉璽,高興道:“董卓遷走了陳留王和百姓,卻遺漏了玉璽,看來天命在我。”

一旁的荀攸深以爲然:“秦王子嬰獻玉璽於高祖,楚漢爭霸而漢朝興,光武帝得玉璽,中興大漢,如今玉璽在將軍手中,將軍定當成爲中興名將。”

劉燁點點頭,環視營中諸將:“還望諸君助我,中興大漢!”

“願意追隨將軍,中興大漢!”

當年孫堅不過是一介長沙太守,得到玉璽之後也不敢聲張,懷揣着玉璽偷偷溜走。不過劉燁倒是不必如此忌諱,畢竟他是正兒八經的漢朝宗室,當今皇叔,當然是大義凜然。

袁術聽說劉燁得到了傳國玉璽之後,當即提出要求觀看,劉燁當然滿足了他,不過隨後便派遣軍馬護送玉璽回長安。

與此同時,劉燁請德高望重的涼州別駕法真起草檄文,大意就是徵西大將軍劉燁得到了玉璽,說明董卓倒行逆施,引起上天憤怒,若是董卓麾下將士願意棄暗投明,能夠擊殺董卓者當封爲縣侯,食邑萬戶。

這道檄文發出之後,在董卓軍中自然引起了一片動盪,人心起伏。一些忠貞之士還有貪圖富貴之人都曾試圖刺殺董卓,最嚴重的一次是董卓軍中的百人將伍孚,趁着董卓不備手持短刀上前行刺,多虧董卓力大握住了短刀,軍中猛將華雄將其一刀斬首。

從此董卓在軍中嚴查,同時飛熊軍日夜護衛,軍師李儒又絞盡腦汁寫了一份文書駁斥,勉強穩定了幷州的形勢。

玉璽被送到長安之後,少帝劉辯和何太后都很高興,同時下旨表揚劉燁。

“徵西大將軍劉燁東征國賊,逐董卓於幷州,收復洛陽,可謂勞苦功高。天子特封劉燁爲車騎將軍,武功縣侯,加封食邑兩千戶。”

劉燁升官進爵,自然不能忘了自己的部下。

于禁升爲安東將軍,加俸祿千石。

張頜升爲安南將軍,加俸祿千石。

馬騰昇爲安西將軍,加俸祿八百石。

龐德從校尉升爲振威中郎將,加俸祿五百石。

馬超升爲破虜校尉,加俸祿四百石。

荀攸升爲參軍,加給事中,加俸祿八百石。

賈詡升爲雍州從事,加給事中,加俸祿八百石。

管亥升爲破賊校尉,加俸祿四百石。

其餘軍中低級軍官,各有封賞。

而此時劉燁手中已經握有雍涼二州和半個司隸校尉部,地方人員自然也要有所調動,涼州別駕法真被調到雍州擔任別駕,楊阜升任別駕,馬騰昇爲涼州刺史,兩人一文一武掌管涼州。

而劉燁升爲雍州牧,麾下頭號大將於禁被任命爲司隸校尉,成爲司隸校尉部的地區軍事長官。

平定洛陽之後,因爲洛陽百姓十不存一,宮室殘破需要重建,因此劉燁一面從雍涼二州調集糧食,同時以工代賑,發放給洛陽周邊的百姓糧食,同時動員百姓重建家園,上書天子留在長安,不必移駕。

第243章 黨錮之禍第830章 戰象兵第715章 漢中攻略第856章 封鎖州府第647章 退往幽州第713章 虛弱的曹軍第127章 內外夾擊第533章 天下強兵第64章 劉備相邀第298章 兵敗如山倒第715章 漢中攻略第276章 縱橫自如第576章 龐德出發第168章 建功立業在今朝第725章 自作聰明第105章 殺奔東營第799章 裡外私通第939章 萬事俱備第201章 竊符救北宮第604章 求援於蠻夷第8章 縣令召見第944章 士燮降服第251章 鴻門宴第1004章 軻比能退兵第1014章 廣陵郡第834章 坐不住的公孫度第431章 劉備來投第538章 軍勢退卻第109章 縱火“行兇”第647章 退往幽州第65章 選拔銳卒第131章 大獲全勝第597章 斥候戰第437章 徐晃截糧第172章 張溫徵西第830章 戰象兵第770章 強弩之末第274章 受困於此第654章 留守人選第753章 潰圍第434章 上前領死第100章 定策破賊第29章 成羣結隊第684章 撫慰士卒第632章 棄守壺關第432章 劉備速攻第679章 推斷第298章 兵敗如山倒第800章 按部就班第72章 並稱二劉第131章 大獲全勝第802章 兵發綿竹關第866章 敗走憑江口第747章 將信將疑第172章 張溫徵西第374章 甕中捉鱉第390章 定策破敵第429章 水淹下邳第424章 平原劉備第56章 推心置腹第353章 五鼎之禮第515章 大將之才第343章 兵車?第709章 備城列陣第997章 危在旦夕第925章 減竈記第450章 生子當如孫伯符第97章 聽從調遣第324章 箭雨如潮第713章 虛弱的曹軍第603章 困境無謀?第214章 望風披靡第552章 三進三出第903章 廝殺第803章 致命背刺第1005章 大破軻比能第619章 曹操決斷第660章 州郡之才第887章 鮮血之城第104章 利刃出鞘第603章 困境無謀?第782章 見好便收第672章 美周郎來了第779章 荊南亂起第941章 城陷第722章 漢中震動第806章 劉璋的小心思第518章 高寵獲勝第142章 關內侯第514章 唐瑁陰策第545章 一舉壓上第207章 兵敗身死第169章 塵埃落定第696章 騎兵之鋒第134章 鑄成京觀第209章 白馬小將第835章 十萬大軍第555章 堅守鄴城
第243章 黨錮之禍第830章 戰象兵第715章 漢中攻略第856章 封鎖州府第647章 退往幽州第713章 虛弱的曹軍第127章 內外夾擊第533章 天下強兵第64章 劉備相邀第298章 兵敗如山倒第715章 漢中攻略第276章 縱橫自如第576章 龐德出發第168章 建功立業在今朝第725章 自作聰明第105章 殺奔東營第799章 裡外私通第939章 萬事俱備第201章 竊符救北宮第604章 求援於蠻夷第8章 縣令召見第944章 士燮降服第251章 鴻門宴第1004章 軻比能退兵第1014章 廣陵郡第834章 坐不住的公孫度第431章 劉備來投第538章 軍勢退卻第109章 縱火“行兇”第647章 退往幽州第65章 選拔銳卒第131章 大獲全勝第597章 斥候戰第437章 徐晃截糧第172章 張溫徵西第830章 戰象兵第770章 強弩之末第274章 受困於此第654章 留守人選第753章 潰圍第434章 上前領死第100章 定策破賊第29章 成羣結隊第684章 撫慰士卒第632章 棄守壺關第432章 劉備速攻第679章 推斷第298章 兵敗如山倒第800章 按部就班第72章 並稱二劉第131章 大獲全勝第802章 兵發綿竹關第866章 敗走憑江口第747章 將信將疑第172章 張溫徵西第374章 甕中捉鱉第390章 定策破敵第429章 水淹下邳第424章 平原劉備第56章 推心置腹第353章 五鼎之禮第515章 大將之才第343章 兵車?第709章 備城列陣第997章 危在旦夕第925章 減竈記第450章 生子當如孫伯符第97章 聽從調遣第324章 箭雨如潮第713章 虛弱的曹軍第603章 困境無謀?第214章 望風披靡第552章 三進三出第903章 廝殺第803章 致命背刺第1005章 大破軻比能第619章 曹操決斷第660章 州郡之才第887章 鮮血之城第104章 利刃出鞘第603章 困境無謀?第782章 見好便收第672章 美周郎來了第779章 荊南亂起第941章 城陷第722章 漢中震動第806章 劉璋的小心思第518章 高寵獲勝第142章 關內侯第514章 唐瑁陰策第545章 一舉壓上第207章 兵敗身死第169章 塵埃落定第696章 騎兵之鋒第134章 鑄成京觀第209章 白馬小將第835章 十萬大軍第555章 堅守鄴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