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2章 並稱二劉

平原城乃是平原國治所,但是卻被劉燁和劉備一戰而定,四散潰逃的黃巾賊逃到了周圍的幾個縣城之中,當即把這個消息帶給了他們,駐守幾個縣城的黃巾賊頭目無不驚懼。

上萬人都一戰即潰,咱們手頭這幾千人還不夠官軍塞牙縫的呢。

而劉備劉燁兩人在平原城張榜安民,休整軍馬,同時派出哨騎向各個仍被黃巾賊佔據的縣城發佈敕命。

“爾等蛾賊,禍亂百姓,危害地方,今青州軍侯劉燁,幽州軍司馬劉備攜大軍而來,旦夕之間破賊軍上萬,殺賊帥孟寶,此天威也。爾等黃巾賊若不早降,棄城而去,軍侯軍司馬必督帥大軍,親往討之,勿自誤也!”

探哨帶着數十封文書,分往平原國中除了高唐縣之外的九個縣而去,將文書以箭矢射入城中,黃巾賊無不震恐。

樂陵縣。

黃巾賊佔據此地已有數月之久,富商大戶幾乎都被殺了個乾淨,但是黃巾賊堵住四面城門,因此城中居民飽受苦難。

但是這一日,不知怎麼的,樂陵縣忽然之間城門洞開,隨後只見得黃巾賊聚集成衆,從樂陵縣裡匆匆忙忙,帶着大小包裹,一個個活像是難民逃難一樣的衝了出去,樂陵城之中,竟然一條黃巾也看不到。

“蛾賊怎麼走了?”

“就是啊,這羣蛾賊難道還跑回山裡去了不成。”

“難道,是朝廷官軍來了?”

這時有人拾起了在地上的通告文書,找了幾個識字的儒生,這才明白是怎麼回事。

一個儒生神情激動的揮舞手中的文書:“黃巾賊爲禍平原國,所謂國難思量將,劉軍侯和劉司馬橫掃青州,我等俱爲所救,真英雄也。”

平原郡內十個縣,看到了這封文書,又從潰卒口中得到了消息,頓時人人自危,除了西昌縣和厭次縣之外,各個城中的黃巾賊無不跑了個乾乾淨淨。

平原國中大多數縣城都是傳檄而定,只有西昌縣和厭次縣依舊有賊軍盤踞,劉備劉燁兩人耐心等候了五日還是沒有動靜,決心殺雞儆猴。劉燁領着三百騎兵,關羽統帥五百步卒,管亥留在城中養傷,兩人合兵八百有餘,一氣殺往西昌縣。劉燁挑選了十幾個健卒,僞裝平民來到城門口,結果暴起傷人,控制城門之後,關羽督軍殺來,黃巾賊哪裡抵擋得住,被殺了幾百人之後頓時潰散,西昌城兩日便定。

西昌城被一戰平定,厭次縣的黃巾賊也被嚇到了,沒幾天功夫就從城中撤了出來,之前還是重災區的平原國,不到一旬時間,竟然被劉備劉燁所部一掃而清,各個縣城組織青壯守城,畢竟劉備劉燁手下也就這麼多,要是分散到十座城中,那就是一盤散沙。

平原國安定之後,劉備書信一封遣快馬送往老師盧植處。

廣宗城外,官軍帥營之中傳出了一陣爽朗的笑聲。

麾下將校不解,上前一步:“北郎將何故發笑?”

盧植笑容滿面的將手中書信揚起:“青州劉燁,幽州劉備,二人合兵一處,不日之前克定平原,一戰破賊萬餘,傳檄而定,肅清平原國。”

“劉備和劉燁?他們不就是青州大捷的將官麼?”

“正是,想不到這兩人竟然如此能征善戰,先破徐和,再斬孟寶。”

“嘿嘿,咱們莫要長了他人志氣,滅了自家威風,等到北郎將破城,擒殺了賊軍的人公將軍,那纔是彌天大功!”

麾下將校議論不休,而盧植則是微微一笑。

“我意遣二劉前來助戰。”

盧植帳下將校有人不解,校尉鄭同施禮抱拳:“郎將,我等圍城日久,不日可破,何必將此功勞分潤給二劉,他們一戰定青州,再戰殺孟寶,功勞夠大了吧?”

盧植輕撫鬍鬚:“爾等有所不知,劉備劉玄德,乃是當年某講經考學時的入室弟子。”

鄭同退回列中,而其餘將校則是恍然大悟,劉備是北郎將的弟子,怪不得用兵如神,邀請過來那也是自己人,既然是自己人,頓時敵意盡消。

盧植微微一笑:“諸將,如今蛾賊作亂,但是天佑大漢,二劉橫空出世,克定青州,若二劉西進與我合力,何愁冀州不一掃而平?”

盧植的這一番言論私下泄露了出去,他本來就是當世經學大家,與馬融,鄭玄等人齊名,因此被朝廷徵召爲尚書,更難得的是文武雙全,與當世名將皇甫嵩,朱儁齊名,乃是文武雙全的士大夫,聲名顯赫於天下,他對二劉的高度評價使得兩人在天下不管是士林還是民間,聲望水漲船高。

當年曹操爲什麼天下聞名?還不就是靠着許子將的月旦評,“子治世之能臣,亂世之梟雄”。劉備和劉燁被盧植稱之爲二劉,又有克定青州和鎮撫平原國的戰功,不過青州大捷不免被龔景分潤大半,但是這一次鎮撫平原國,傳檄而定的功勞,龔景可就沒法參合了。

一時之間二劉聲名大漲,尤其是在黃河南北,簡直就是英明神武的代名詞,打天下最重要的是什麼,還不就是一個名嘛。當年十八路諸侯退盟,袁紹窩在渤海郡,養着幾萬大軍愁眉不展,結果四世三公的名聲獲得冀州士族的支持,這才使冀州刺史韓馥不得已之下把冀州讓給了袁紹。

袁術也一樣,當年劉表被任命爲荊州牧,但是手底下其實就一個南郡,剩下的基本上都被袁術傳檄而定,四世三公嘛。袁術而且還是袁家的嫡子,地位比之袁紹還高出一籌,勢力範圍包括大半個荊州和小半個豫州。要不是袁術非要去招惹曹操,只怕平定中原的還指不定是誰。

現在漢朝的統治比較穩固,聲名或許還沒什麼,但是等到以後漢失其鹿,羣雄紛爭的時候,名聲的重要性可就顯現出來了,有時候這種軟實力比之兵馬等硬實力還要重要得多。

而也就是在這時,盧植的傳書抵達了平原城。

第200章 暗流涌動第405章 月黑風高夜第808章 壯士斷腕第992章 騎兵交鋒第52章 老營精兵第748章 趁夜退兵第676章 應對之策第865章 遮天蔽日第918章 劉備撤軍第658章 東西二帝第281章 帝往長安第576章 龐德出發第270章 利誘羌人第315章 大會諸侯第812章 張鬆投降第436章 劉備求援第884章 喋血江陵第825章 南中叛亂第962章 遼東奇兵第643章 摧枯拉朽第51章 遠道而來的幽州軍第393章 鐵騎突擊第219章 大捷第722章 漢中震動第586章 甘寧歸順第754章 意想不到第54章 合兵一處第867章 丁奉建功第71章 傳檄而定第709章 備城列陣第495章 夏侯神射第485章 掎角之勢第258章 兵髮長安第381章 制定戰略第191章 救孫堅第193章 李儒妙計第88章 臨丘眺望第902章 說關羽,關羽到第570章 甄家怨女第246章 萬年公主第177章 單騎入城第200章 暗流涌動第821章 不攻自破第505章 三雄對峙第69章 賊不敢出第565章 暫緩攻城第509章 曲阿小將第995章 鮮卑入侵第863章 水上蛟龍第897章 保衛主帥!第991章 吾乃常山趙子龍第125章 定策破賊第819章 塵埃落定第506章 兩虎相爭第602章 叫陣投降第336章 衝鋒陷陣第747章 將信將疑第724章 攻破房陵第314章 春宵一刻第464章 袁術稱帝第817章 西涼軍到第164章 臨涇之戰(1)第655章 還定洛陽第630章 負嶽軍第837章 聲勢浩大第239章 童言無忌第951章 正兵交鋒第195章 修理政務第266章 飛熊軍第867章 丁奉建功第402章 逼問糧倉第899章 困守孤城第450章 生子當如孫伯符第47章 暗中猜忌第956章 兩路齊出第515章 大將之才第489章 兩軍對壘第181章 驚弓之鳥第885章 日夜攻打第420章 局勢平穩第686章 夏侯夜襲第953章 大戟士第269章 勝利餘暉第285章 飛將之威第870章 裡應外合第38章 兵臨城下第61章 如之奈何?第98章 歃血爲盟第340章 漠南大戰(3)第7章 斬車騎第455章 天下大勢第755章 箭失如雨第677章 曹仁截殺第515章 大將之才第650章 改弦更張第674章 周瑜的擔憂第955章 公孫度退兵第180章 董卓請戰第335章 形勢嚴峻第471章 法正奇謀
第200章 暗流涌動第405章 月黑風高夜第808章 壯士斷腕第992章 騎兵交鋒第52章 老營精兵第748章 趁夜退兵第676章 應對之策第865章 遮天蔽日第918章 劉備撤軍第658章 東西二帝第281章 帝往長安第576章 龐德出發第270章 利誘羌人第315章 大會諸侯第812章 張鬆投降第436章 劉備求援第884章 喋血江陵第825章 南中叛亂第962章 遼東奇兵第643章 摧枯拉朽第51章 遠道而來的幽州軍第393章 鐵騎突擊第219章 大捷第722章 漢中震動第586章 甘寧歸順第754章 意想不到第54章 合兵一處第867章 丁奉建功第71章 傳檄而定第709章 備城列陣第495章 夏侯神射第485章 掎角之勢第258章 兵髮長安第381章 制定戰略第191章 救孫堅第193章 李儒妙計第88章 臨丘眺望第902章 說關羽,關羽到第570章 甄家怨女第246章 萬年公主第177章 單騎入城第200章 暗流涌動第821章 不攻自破第505章 三雄對峙第69章 賊不敢出第565章 暫緩攻城第509章 曲阿小將第995章 鮮卑入侵第863章 水上蛟龍第897章 保衛主帥!第991章 吾乃常山趙子龍第125章 定策破賊第819章 塵埃落定第506章 兩虎相爭第602章 叫陣投降第336章 衝鋒陷陣第747章 將信將疑第724章 攻破房陵第314章 春宵一刻第464章 袁術稱帝第817章 西涼軍到第164章 臨涇之戰(1)第655章 還定洛陽第630章 負嶽軍第837章 聲勢浩大第239章 童言無忌第951章 正兵交鋒第195章 修理政務第266章 飛熊軍第867章 丁奉建功第402章 逼問糧倉第899章 困守孤城第450章 生子當如孫伯符第47章 暗中猜忌第956章 兩路齊出第515章 大將之才第489章 兩軍對壘第181章 驚弓之鳥第885章 日夜攻打第420章 局勢平穩第686章 夏侯夜襲第953章 大戟士第269章 勝利餘暉第285章 飛將之威第870章 裡應外合第38章 兵臨城下第61章 如之奈何?第98章 歃血爲盟第340章 漠南大戰(3)第7章 斬車騎第455章 天下大勢第755章 箭失如雨第677章 曹仁截殺第515章 大將之才第650章 改弦更張第674章 周瑜的擔憂第955章 公孫度退兵第180章 董卓請戰第335章 形勢嚴峻第471章 法正奇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