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五百零九章 登基之前 九

中原肯定是要爆發大戰了,是幽州打河北,還是河北打中原,現在都是一團迷霧之中,暫時都沒有人看得透。

畢竟現在的情況,顯得太亂,就算是身在其中的人,都感覺很糊塗。

剛剛纔結束的大戰,所有人都認爲,應該休養生息的時候,卻在這時候,偏偏河北悍然動兵了。

而河北纔開始動兵,突如其來幽州就出兵了。

感情都是算計好的。

到底誰打誰,還是誰和誰聯合起來了,哪怕特別精明的人,都有些看糊塗了,包括明國內部,都處在懷疑的一個階段之中。

但是在如今這個時候,明國必須要休養生息。

不管外面怎麼打,只要他們不進軍明國的疆域,這就不關西南明國的事情了,這一戰,明國儘可能的不參與進來。

當然,也不是絕對了,如果有人當真以爲明軍馬放南山了,想要挑事情,明軍也是能立刻開戰了。

牧景的底線是很堅固的,任何人不能踏進明國神聖而不可侵犯的疆域,你敢進來,我就告開戰。

但是在沒有人挑釁的前提之下,明軍的確開始放鬆警惕了,各部主將都開始紛紛準備返回渝都敘職了。

在很多大將的心中,沒有什麼必大明朝建立更重要。

牧景即將要登基的消息,已經傳出來了,大明立朝,那可是天大的事情,不管有什麼的事情,都沒有這樣的事情重要。

明國,只是大漢明國,怎麼說都是一個小小的諸侯國而已,不是真正的皇朝,不是可以統一中原的朝廷。

而當明國進化爲大明朝,這纔是所有明國武將夢寐以求的事情,如果說文臣還謙虛一點,武將就是直白的告訴天下人,我們就是要稱帝,要建朝,要立皇廷。

…………

宛城。

大戰已經過去一段時間,一直都在收尾,諸葛玄已經名聲眼神的登上了南州總督的位置,這段時間一直在收拾戰亂帶來的隱患。

而軍隊,開始陸陸續續的撤出了宛城。

明軍主力,又非不得已不擾民的規矩,大戰過去了,接下來就是防禦和休養生息,沒必要駐紮宛城了。

明軍在南陽的主力,開始分爲兩股,第一,景平主力,北上,準備駐紮在豫州邊境,防備北部。

當然,整理軍隊,佈置防禦重要,可返回渝都敘職也很重要,特別是這個關頭,更多的大將希望回去見證。

可邊疆不能無大將鎮守,最後景平第一軍第二軍第三軍第四軍展開了激烈的討論之後,以孟獲和張任作爲代表,返回渝都。

爲什麼是他們,第一,景平第一軍中郎將陳到是牧景嫡系,對牧景是忠心不用被質疑,他不需要表忠心,第二孟獲和張任,都是降將,他們更需要去見證這樣的一個時刻,主要是爲了增強他們對明朝的歸屬感,至於高定,他也想去,可景平軍團負責北部防禦,他必須要輔助陳到,壓住邊境線,不然要是在大王登基爲帝的時候,邊境線被攻破,他們就是瀆職,將會是整個大明的罪人。

而第二股,暴熊軍主力,將會進駐汝州,也就是汝南,汝南也是大郡,一郡立一州,沒有任何的問題。

汝州的建立,最鬱悶的應該是的嚴顏,嚴顏本來以爲這一次有機會返回軍中,結果政事堂一紙文書,他成爲了汝州總督,還是幹行政的活。

相對於管理地方,嚴顏還是喜歡帶兵打仗多一點,他已經不年輕了,這一次沒辦法脫離政事堂,代表他日後沒有什麼機會返回軍中了。

這是十分鬱悶的事情。

但是不管怎麼說,都是封疆大吏,上面都下令了,除非大王親自詔令,不然他也說不得上面人的,畢竟這是器重,不是棄用,還得感恩上面的大人,賞識自己的才能。

而暴熊軍進駐汝州,已經是板上釘釘的事情。

文聘和周倉決議了一番之後,在和黃忠商討,代表暴熊軍團返回的渝都的人是文聘,周倉將會留下來鎮守,同樣的道理,文聘需要安撫,周倉已經是老將了,他侍奉兩代牧家主,早已經不需要的這種形式主義了。

所以整頓一番,佈置防禦之後,黃忠帶着文聘,孟獲,張任,還有數十校尉級別以上的大將,開始日夜兼程,返回許都。

……………………

而在雒陽,張遼是沒辦法動身的,特別是如今中原的情況,比較特殊,稍有不慎,河南就會出現問題了。

大軍必須要鎮壓住北境之地。

不過牧景稱帝如此大事,軍中大將最少要代表北境的將士們,返回渝都道賀,這是一個態度問題。

就在張遼召集衆將準備挑選將領回去的時候,這時候從渝都日夜兼程,僅僅用了一日一夜的時間,就送到雒陽的密函,出現在了張遼的手中。

這讓張遼改變了主意了。

這一次,北境昭明軍團將會沒有任何人返回渝都,因爲他們即將要面臨一個嚴峻的考驗。

防守和主動出兵是不一樣的。

河東如今已經是幽州軍佔領了,明軍出兵,視爲挑釁,說不定會引發幽州主力和他們的大戰。

牧景也拿不住北境的情況,他只是根據戰略需求來要求,希望張遼拿下河東,至於怎麼決定,他交給了張遼自己的決定。

張遼沉默了許久,戲志纔不在,他能商量的人也就是的這羣大將了,但是這些大將,一個個倒是將才,卻非謀士,也就是黃劭,有點謀略之才,其他的如同的龐德,打仗可以,佈局也可以,但是讓他分析情況,半天蹦不出一個屁來了。

最後張遼和黃劭密謀良久,才決定了,還是主動出兵,因爲探子發現,河東的明軍主力,大部分在上黨。

他們好像準備鯨吞併州。

這倒是大好機會,明軍只要河東,河西上黨這些屬於幷州的地域,明軍半步也不會踏進去,這應該有商量的餘地。

張遼開始整肅兵馬,準備出兵……

……………………………………………………

牧景稱帝的消息,已經完全覆蓋明國所有的疆域了,從南到被北,從東到西,但凡明國麾下子民,都知道這麼一回事了。

自然也藏不住天下人,明國即將和漢朝割裂,這個消息,也如同風暴,席捲天下。

而在明國境內,士林的談論,越發的激烈,已經不在侷限西南巴蜀,開始席捲關中,荊襄。

關中幾乎被打臉了,而且關中世家和明國格格不入,大部分投契中原朝廷,自然是反對了。

不過奇怪的是,明國治下,雍州的地方大儒,倒是沒有一個人上奏反對了,而是零星的一些大儒,選擇了支持。

這一點,讓明國很多讀書人都意外,在他們看來,關中士林已經淪陷了,而功勞,自然是來自雍州總督。

雍州總督蒯良,當初可是劉表身邊第一謀士,第一政務大臣,雖選錯的人,最後差點沒有弄得家破人亡的地步,爲了家族,很卑微的投靠了明國,被髮配北疆,治理混亂的關中。

也就是如今的雍州。

明國正關中建立雍州,就是要徹底改變關中,其實這也是牧景對於蒯良的一個考驗,而蒯良,並沒有讓牧景失望。

金子到了哪裡都是發光發亮的,他蒯良能力超羣,一個關中,他倒是治理的妥妥帖帖的,最少亂子是擺平了,明面上是安穩下來了。

一個安穩的關中,對明國可是十分重要的。

所以牧景屬意蒯良進入了昭明閣,不是沒有道理了,蒯良的能力,蒯良已經沒辦法轉變的立場,都是他最需求的。

…………

關中安穩下來了,這代表牧景稱帝在士林之中,已經打開了方便之門,剩下的西涼和西羌,先後有人上奏依附,問題不大了。

而交州方面,士燮親自上奏,請求牧景稱帝,他的奏本一上來,整個南面就沒有什麼的可以阻擋的了。

那就剩下最難啃下來的骨頭。

荊襄。

明國在荊襄推翻了昔日郡制度,建立了五州總督府,而且把新政的第一步直接放在荊襄,這是看準了當初荊襄被幾乎打殘之後的空隙。

所以這些年收穫還是蠻好的,在荊襄已經建立的明國的威嚴,最少荊襄不少百姓,已經把自己當成了明國人了。

但是荊襄太平下來之後,荊襄世家門閥也開始死灰復燃了,蔡家蒯家,當初都是支持劉表了,算是元氣大傷,但是他們只是領頭羊,下面不知道有多少世家門閥在搖搖擺不定的,一開始不敢伸頭出來了,但是安穩之後,他們倒是敢伸出爪子來了。

畢竟在剛剛結束大戰的時候,他們還害怕明軍秋後算賬的,怕牧景不顧一切大開殺戒,所以銷聲匿跡,斷臂求生,反正什麼手段能保存家族,他們都去做,把姿態放了的最低,一切配合明國的治理。

但是戰亂已經過去了,如今荊襄安穩,他們也料準了,只要他們不是做的很出格,牧景不會因爲他們而重新弄得的荊襄大亂的。

首先在新政之上,這些荊襄世家門閥,和地方豪族聯手開始各方面阻礙,讓徐庶衛覬等人寸步難行,一度停滯。

最後甚至逼得胡昭不得不把徐庶這個新政先鋒軍直接調遷出去,以平息矛盾,這讓他們感受到自己的勝利。

如今牧景突然稱帝,明國即將脫離漢室頭銜,也讓他們看到了不少機會,不管是反對,還是支持,他們都在爲直接最大的利益化而圖謀。

不過放眼荊襄,能左右士林的人,也就是那寥寥無幾的幾個人,司馬微,龐德公,黃承彥,這些名揚天下的大儒而已。

司馬微的鹿門山書院,如今已經是明國比較重要的書院,書院之中,單單是今年出仕之人,高達二十餘,是冠多年之數。

而且司馬微的弟子,徐庶,更是牧景麾下大紅人,新政先鋒軍,司馬微的地位自然是水漲船高。

龐德公本是荊襄清流,那些清流家族都爲之馬首是瞻,有絕大的影響力。

黃承彥,江夏世家的領頭羊,昔日的江夏,如今的夏州,都是荊襄之地重要的地方,世家門閥不少,影響力不弱。

不過黃承彥如今是牧景的老丈人,他的態度,反而讓士林讀書人有些猶豫,所以非不得已的情況之下,他不會表態的。

更重要的還是司馬微和龐德公的態度。

他們一旦上奏贊同稱帝之舉,那麼明國士林,將會統一意見,完全同意牧景稱帝,改天換日。

……………………

鹿門山。

山上屹立一座書院,爲鹿門山書院。

鹿門山書院昔日空有其名,而無其之實,但是隨着徐庶出仕,石韜,孟建,崔鈞等學子紛紛出仕明國,在明國越發的有江湖地位了。

僅次於明國第一書院,鴻都門學之下。

書院中,讀書聲郎朗,小路上,學子身影絡繹不絕,越來越多的人拜在門下,自然也讓這清淨的山峰變得熱鬧起來了。

山腰上,一處安靜的涼亭。

司馬微,龐德公,黃承彥,三大奠定了書院根基的祭酒正在的青梅煮酒,論天下大事。

“早就想到他有朝一日,會走出這一步的!”黃承彥喝了不少酒,聲音都變得有些苦澀的起來了:“但是沒想到會這麼快!”

“不管怎麼說,日後承彥就是國丈了!”司馬微笑了笑,他是最看得開的,從天下大亂之開始,他就已經對漢室,沒有太大的期待了,劉表當年的崛起,他還有幾分的期待的,但是覆滅之後,他就已經死心了。

劉漢四百年,也該走到盡頭了,在司馬微心中,或許天下百姓更重要,總需要有人一統天下的,如果這個人是牧景,也是不能接受的。

“真正的國丈,在昭明閣!”黃承彥搖搖頭。

牧景當了皇帝,蔡琰纔是皇后,黃月英,頂多算是嬪妃而已。

“蔡公當年是最忠心大漢了,沒想到他也放棄了,如今親自給吾等寫信,希望我們顧全大局,上奏表示一下!”

龐德公的感概很深情,有些嘆息,也有些惋惜。

“身在局中,他醒悟的早!”司馬微倒是贊同蔡邕的決定,雖然對他自己來說,或許是有些打擊了,對他的名聲肯定有影響,但是對天下,是好事。

“那我們呢?”

黃承彥問。

“老夫會上奏的!”司馬微想了想。

第七百九十一章 醒了第一千一百四十五章 擒賊擒王第一千二百三十九章 封疆大吏第一千二百三十章 世家門閥坐不住了五百一十一章 金蟬脫殼 (補更,3/15)第八百二十四章 一場鬧劇,各方反應! (大年初一,拾一拜年!)第一千一百六十六章 奪荊州 二第一百五十六章 天子暴怒 (補更,9/20)第一千七百八十七章 試探第九百七十三章 鹽務 中第一百六十一章 閱兵 (補更,10/20)第一千一百八十九章 戰後大動作 七第九百零九章 出賣 上第六百一十六章 參狼羌之亂 上第三百三十五章 聖旨誅牧第一千七百五十五章 滅燕 三第四十六章 月黑風高夜 二第二百二十九章 雒陽戰起 三第三百二十章 糧食風暴 五第一千七百二十六章 決戰上黨 十三第一千三百六十章 柴桑之戰 八第一千三百五十四章 柴桑之戰 二第九百五十四章 有家的牽掛,纔會踏實!第六百零三章 荊州水師的兇猛 下第一千七百六十一章 滅燕 九第一千零七十六章 昔日舊友第六百五十六章 益州使者第七百八十二章 荊州城戰役 中第七百五十八章 有船西來,景入襄陽!第一千六百章 政事堂的改革 下第八百四十一章 溫水煮青蛙第一千一百三十三章 最終博弈 九第一千四百五十一章 明魏決戰 二第一千二百三十八章 調動人事第五百零二章 偷襲冠軍 上第一千零五十三章 壯哉!雖百死而不悔! 下第一千六百六十九章 戰起河東 (除夕,炮竹一聲除舊歲!)第九百五十五章 後事的處理第一千二百五十一章 抉擇 上第一千二百八十三章 整軍的開始第一千六百六十九章 戰起河東 (除夕,炮竹一聲除舊歲!)第一千七百四十六章 壺關死戰 二第一千八百四十六章 開炮第一千五百二十三章 聖賢之路 (五千字大章,兩更合一)第一千零二十章 徐庶出仕第七百八十七章 昭然若揭的野心第七百二十四章 辯第一千四百六十章 明魏決戰 十一第九百三十四章 誰纔是最後的黃雀!第五百九十一章 南陽行 上第一千一百章 佔領長安第一千六百七十一章 燕軍的部署第一千六百八十章 上黨之戰 九第一千零一十七章 襄陽城第四百七十一章 劉焉的野望 二第九百七十章 皇甫嵩的心思第五百零三章 偷襲冠軍 下第一千三百二十六章 延津大戰第四十七章 月黑風高夜 三第二百九十八章 死纏爛打的勝利第一千五百四十二章 明豐錢莊的歸屬 一第一千一百零八章 荊州之戰 二第一千八百一十二章 江東之變 五第五百二十一章 一夜亂戰,形勢漸明!第一千八百三十一章 黑暗之中的對決第六百五十九章 歸來第三百四十八章 曹操的梟雄路 上第一千三百九十五章 王對王 五第一千三百五十二章 拉開戰幕第一千七百九十四章 江東的未來第八百一十六章 博弈纔剛剛開始第四十五章 月黑風高夜 一第四百五十八章 大漢名將皇甫嵩的恐怖 二第八百四十四章 統一貨幣第七百八十二章 荊州城戰役 中第四百二十六章 初平元年第九百二十八章 想做黃雀第七百二十一章 不惜代價,必須殺了他!第一千三百五十章 三道聖旨第七百一十章 參將陳宮第一百八十章 藏兵雒陽第一千四百七十一章 魏軍突圍!曹操逃命! (五千字大章,兩更合一!)第一百九十一章 陽春三月第五百一十六章 誘敵出城第一千六百一十九章 驚變,梟雄末路! 十第四百六十三章 大漢名將皇甫嵩的恐怖 七第一千四百四十章 潰敗千里之外 四第一千三百二十八章 推演第一千八百零一章 長江口之戰 中第五章 圖謀舞陰 四第二百七十三 一環接着一環,應接不暇!第四百四十四章 戰術和時間的配合!(補更,2/60)第八百七十三章 遠交近攻第一千三百五十六章 柴桑之戰 四第六十六章 舞陰商戰 一第一千二百五十二章 抉擇 中第二百五十九章 執金吾丞第四百一十八章 李儒返京 (補更開始,1/60)第一千六百六十章 三大諸侯,各有心思! 下第四百七十九章 上庸戰役 下
第七百九十一章 醒了第一千一百四十五章 擒賊擒王第一千二百三十九章 封疆大吏第一千二百三十章 世家門閥坐不住了五百一十一章 金蟬脫殼 (補更,3/15)第八百二十四章 一場鬧劇,各方反應! (大年初一,拾一拜年!)第一千一百六十六章 奪荊州 二第一百五十六章 天子暴怒 (補更,9/20)第一千七百八十七章 試探第九百七十三章 鹽務 中第一百六十一章 閱兵 (補更,10/20)第一千一百八十九章 戰後大動作 七第九百零九章 出賣 上第六百一十六章 參狼羌之亂 上第三百三十五章 聖旨誅牧第一千七百五十五章 滅燕 三第四十六章 月黑風高夜 二第二百二十九章 雒陽戰起 三第三百二十章 糧食風暴 五第一千七百二十六章 決戰上黨 十三第一千三百六十章 柴桑之戰 八第一千三百五十四章 柴桑之戰 二第九百五十四章 有家的牽掛,纔會踏實!第六百零三章 荊州水師的兇猛 下第一千七百六十一章 滅燕 九第一千零七十六章 昔日舊友第六百五十六章 益州使者第七百八十二章 荊州城戰役 中第七百五十八章 有船西來,景入襄陽!第一千六百章 政事堂的改革 下第八百四十一章 溫水煮青蛙第一千一百三十三章 最終博弈 九第一千四百五十一章 明魏決戰 二第一千二百三十八章 調動人事第五百零二章 偷襲冠軍 上第一千零五十三章 壯哉!雖百死而不悔! 下第一千六百六十九章 戰起河東 (除夕,炮竹一聲除舊歲!)第九百五十五章 後事的處理第一千二百五十一章 抉擇 上第一千二百八十三章 整軍的開始第一千六百六十九章 戰起河東 (除夕,炮竹一聲除舊歲!)第一千七百四十六章 壺關死戰 二第一千八百四十六章 開炮第一千五百二十三章 聖賢之路 (五千字大章,兩更合一)第一千零二十章 徐庶出仕第七百八十七章 昭然若揭的野心第七百二十四章 辯第一千四百六十章 明魏決戰 十一第九百三十四章 誰纔是最後的黃雀!第五百九十一章 南陽行 上第一千一百章 佔領長安第一千六百七十一章 燕軍的部署第一千六百八十章 上黨之戰 九第一千零一十七章 襄陽城第四百七十一章 劉焉的野望 二第九百七十章 皇甫嵩的心思第五百零三章 偷襲冠軍 下第一千三百二十六章 延津大戰第四十七章 月黑風高夜 三第二百九十八章 死纏爛打的勝利第一千五百四十二章 明豐錢莊的歸屬 一第一千一百零八章 荊州之戰 二第一千八百一十二章 江東之變 五第五百二十一章 一夜亂戰,形勢漸明!第一千八百三十一章 黑暗之中的對決第六百五十九章 歸來第三百四十八章 曹操的梟雄路 上第一千三百九十五章 王對王 五第一千三百五十二章 拉開戰幕第一千七百九十四章 江東的未來第八百一十六章 博弈纔剛剛開始第四十五章 月黑風高夜 一第四百五十八章 大漢名將皇甫嵩的恐怖 二第八百四十四章 統一貨幣第七百八十二章 荊州城戰役 中第四百二十六章 初平元年第九百二十八章 想做黃雀第七百二十一章 不惜代價,必須殺了他!第一千三百五十章 三道聖旨第七百一十章 參將陳宮第一百八十章 藏兵雒陽第一千四百七十一章 魏軍突圍!曹操逃命! (五千字大章,兩更合一!)第一百九十一章 陽春三月第五百一十六章 誘敵出城第一千六百一十九章 驚變,梟雄末路! 十第四百六十三章 大漢名將皇甫嵩的恐怖 七第一千四百四十章 潰敗千里之外 四第一千三百二十八章 推演第一千八百零一章 長江口之戰 中第五章 圖謀舞陰 四第二百七十三 一環接着一環,應接不暇!第四百四十四章 戰術和時間的配合!(補更,2/60)第八百七十三章 遠交近攻第一千三百五十六章 柴桑之戰 四第六十六章 舞陰商戰 一第一千二百五十二章 抉擇 中第二百五十九章 執金吾丞第四百一十八章 李儒返京 (補更開始,1/60)第一千六百六十章 三大諸侯,各有心思! 下第四百七十九章 上庸戰役 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