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百零五章 半島局勢

韓半島,即後世的朝鮮半島。此時的這裡還是一片較爲落後的蠻荒之地。

原本有四個國家坐落於此,分別是馬韓、辰韓、弁韓,合稱三韓,再加上百濟。

但是,在公孫度逃到此處之後,這裡便多出了一個小國,遼國。

以部分高句麗和百濟的地盤爲基礎,雖不過兩萬餘士卒,但是公孫度已然成爲了這裡的一大霸主。甚至逼得三韓和百濟不得不聯合起來抵抗才能自保。

雖說這裡交通閉塞,但畢竟不是與世隔絕。與漢土毗鄰,貿易暴利,自然有很多的商人往來。這其中,就有大量的大楚商人。而這些大楚商隊,自然摻雜着不少暗探。

因此,韓半島的情況其實一直在袁術的掌握之中。公孫度被趕跑後在韓半島依舊稱王稱霸,活的滋潤無比,這也讓袁術感到無語。

究竟是公孫度藏得太深,比自己想象中要強上太多,還是韓半島這些小國太過於弱雞了。不過兩萬弱旅,毫無根基,卻能如此肆意縱橫。袁術只想說,真不愧是棒子國和泡菜國的前身嗎?

也不怪這倆國一直把自己往高句麗那邊靠,以提高身份。因爲似百濟、新羅、三韓這些小國實在是拿不出手,要不是地方偏僻貧瘠落後,如何能存活那麼多年?無論是鼎盛之時的高句麗、後金、遼國還是諸多漢人王朝,都沒有想要侵佔這裡的意思,因爲這裡非但落後,而且地形太過惡劣了。用雞肋來形容都是誇他們了。

高句麗在歷史上好歹還曾硬剛過隋唐,而且打出了不錯的戰績。似三韓這些國家,從來都沒有雄起過,根本就毫無存在感,誰都能欺負一下。

而高句麗滅亡之後,也被大唐吞併,大部分人口皆化爲漢人血脈,只有小部分人口流竄到了三韓。至於之後的高麗國,和高句麗完全不是一回事。不過是一羣三韓後裔在新羅滅亡之後重建的新政權。想到高句麗強大,仰慕之下往自己臉上貼金罷了。

但凡島國,基本都對土地有着極度的渴求,內心極度的自卑演變而成的往往便是極端的自大狂妄。對強者卑躬屈膝,對弱者欺凌鄙夷。

而華夏,纔是真正的大國風範。華夏一直以來都有一種真正發自內心的自豪和驕傲,從來都沒有將任何國家真正放在眼中。

即使是現代也是如此。國人在吐槽國家各方面的不足之時,往往從來都是直接和世界接軌,而不是和單獨的一個國家。

福利比歐洲,經濟比美國,工業比德國,國土比俄羅斯。

過去比美國,現在比世界。許多國人對於國家吐槽的參考標準幾乎成了理所應當,但正是這種理所應當,才真正體現了一個大國的氣魄。

一個立國不過七十年、白手起家的國家,其中還存在很長一段時間犯了些許錯誤。真正正常發展的時間不過四十年左右,卻走完了西方國家起碼百年才能走完的道路。而且彷彿沒有極限,發展的速度絲毫沒有多少減緩的跡象。

也不怪某國聯合各方一直針對華夏搞事情,這換誰心裡都害怕。對比於二十年前雙方的差距,就知道華夏的發展速度有多麼可怕,簡直令人難以置信。照這個速度,若是再過二十年,怕是自己超級大國的地位就要動搖了,能不急眼嗎?

這就體現出了華夏的底蘊。唯一僅存的四大文明古國,歷史饋贈、先祖遺澤數之不盡,就是被銷燬大半,剩下的也足以令華夏屹立於世界之巔了。

在大概瞭解了三韓和百濟的實力之後,袁術對於韓半島的攻略就徹底放下擔心了。對付這些弱雞國家,若是還不能取勝,那還談何雄圖霸業。

對手太弱,袁術也就沒有想過用什麼計策之類的,直接下令給甘寧,讓他率領五萬海軍直接北上韓半島。限其三月之期將之徹底平定,一天不能多,一天不能少,從而能恰好於大典之日將捷報傳至長安。

......

廣闊無垠的大海之上,甘寧接到袁術下達的軍令之後,興奮無比,激動和感動溢滿心頭。從雖令送來的韓半島資料與地圖來看,這明顯是白送的功勞,就是頭豬帶着五萬精銳不用指揮也能拿下。袁術這擺明了就是給他個藉口好立功,以將來官復原職。

甘寧雖然表現得粗狂莽撞,但實際上內秀於心。對於這裡頭的道道他心中門清。

朝着冀州方向恭敬一拜後,甘寧一收臉上的鄭重之色,神采飛揚的高揮右臂,大喝道:“小的們,楊帆,改道遼東。老子帶你們撈油水去!”

“吼!”一羣閒的難受的士卒聞聲,頓時齊齊興奮道。

都說兵熊熊一個、將熊熊一窩,這話確實不假。什麼樣的將軍帶出什麼樣的兵。

高順手下皆是沉默的鐵血軍人,許褚手下皆是忠貞的剛烈死士。而甘寧麾下的,都是一羣水匪氣質士卒的兵油子。

許多官員曾經無數次就甘寧麾下大軍的風氣問題向袁術彈劾過,但是袁術卻從來都是是表面應從,裝樣子的稍稍警告甘寧,隨後就將之擱置。

而對於甘寧這個二皮臉,被彈劾和警告有用嗎?這貨連理都懶得理,繼續在海上當他的“海匪”頭子。

不過甘寧麾下士卒雖然平日裡看似鬆散,但打起仗來戰力卻反而是諸多水軍之中最強悍的,而且執行力也很強,並無違反軍紀騷擾百姓的情況。這也是袁術一直偏袒他們的原因。

甘寧就不是個帶正規軍的料,就他的行事和作戰風格,就是把陷陣營交給他,沒幾個月都能把軍風帶偏。

大楚一直奉行的是程不識式的治軍之法,嚴格管理、層次分明,雖多了些形式主義和約束,卻能夠保證整體的精銳。

但是,人各有異,軍中不可避免也會出現甘寧這種李廣式的將領。若是能力尋常也就罷了,但甘寧、孫策等人明顯就是那種有着李廣式魅力和能力,能夠讓麾下士卒爲之生死不顧的存在。

原本的嚴苛管理並非不適用,只是發揚他們自身的風格,大軍的戰力反而更高。

就類似於應試教育和個性化教育一般,前者能培養出一批流水線般的精銳,確保質量。後者上下限都很高,軍隊可能被練廢,但也可能會遠強於前者。

對於這些特殊的將領,袁術也有心情特殊對待。這纔有了甘寧麾下的一羣“海匪”。

“將軍,陛下要求三月時間,不多不少,咱們該怎麼辦?這些傢伙的戰力估計連高句麗之流的都比不上,若是不出意外最多倆月就拿下了吧。”副將問道。

甘寧狠狠一巴掌拍在他頭上,直把他拍倒在地:“豬腦子啊!不會到時候放點水?還有,那地方山多水多,不適合大規模作戰。到時候大軍分散開來進行攻擊,讓弟兄們都機靈點,別中了對方的埋伏。那畢竟是對方的地盤,還是小心爲上。要是在這些雜魚手上死傷了太多士卒,老子把你們一個個的丟下海里餵魚。”

第二百七十九章 楊修的選擇第四百一十五章 捨棄第八百一十三章 望其項背第九百六十六章 祭天大典第三百三十二章 李儒的遺贈第二百三十七章 過分了啊第四十五章 三才到來第九百五十七章 好的開始第九百四十五章 血戰第一百三十九章 磨刀石第三章 認主第六百三十一章 狂熱的陳宮第九百二十一章 四人行第五百九十四章 攻守第五百九十八章 顏良文丑第九十章 敬酒第六百六十二章 回收封地第三百八十六章 暗流第一百三十八章 安排第八百零四章 盟交第三百九十四章 董承入宮第七白五十五章 七探第六百八十六章 氣魄第八百九十九章 法與德第八百五十章 君主天賦第七百四十一章 準備第七百四十八章 對將第六百八十六章 氣魄第八百零六章 農莊第八百一十四章 超越第二百九十一章 南蠻之王第二百二十六章 出乎意料的蔡怡第五百八十七章 抉擇第二百零九章 奸商甘興霸第九百五十八章 桀驁第九百四十二章 張飛之威第二百九十六章 更改決戰之地第九百一十六章 瘋狂第八百五十六章 圍點打援第六百五十六章 瘋子第五十八章 會稽太守第一百二十五章 書院開學第八百一十七章 危機和機遇第五百六十九章 甘寧第八百五十三章 取捨第八百五十三章 取捨第四百二十三章 功高蓋主第六百零七章 談判第二十四章 郭嘉的禮物第二百二十七章 破釜沉舟之計第三百四十三章 禍水東引第八百七十一章 絕境突破第一百零八章 弊端第十一章 尷尬第一百九十二章 弘農楊家第七百二十四章 戰事將起第四百七十五章 援軍第五百八十七章 抉擇第八百零三章 妥協第七百八十六章 動亂第七百九十七章 城門第七百二十五章 鬧劇第一百一十章 軍魂第八章 安排第二百五十章 南陽之變第七百四十四章 盤蛇第七百八十六章 動亂第四十九章 預謀第七百六十四章 調兵第一百九十章 掌控軍隊第九百三十八章 試探第七百七十一章 調人第二百二十六章 出乎意料的蔡怡第一百四十四章 倭國第二百七十二章 恐怖的陷陣營第四百四十八章 漢羌第三百八十五章 長安水深第六百八十二章 離間失敗第四百二十三章 功高蓋主第二百四十章 欠收拾的小鬼第四百三十六章 投降第九百四十四章 騎兵的優勢第八百六十六章 應對第六百六十七章 分贓第六百四十九章 愚蠢第七百三十一章 劃地第七十六章 諸侯會盟第七百二十七章 覺悟第五百七十五章 逃離第九百一十二章 隔岸觀火第六百五十章 缺人第七百四十九章 爆發第五百八十五章 震撼與無奈第三百三十七章 武器裝備第七百六十二章 黑科技第一百二十二章 換吏第五百七十二章 打劫第十六章 品酒論英雄第二百四十四章 吳懿的盤算第五百一十六章 撤軍
第二百七十九章 楊修的選擇第四百一十五章 捨棄第八百一十三章 望其項背第九百六十六章 祭天大典第三百三十二章 李儒的遺贈第二百三十七章 過分了啊第四十五章 三才到來第九百五十七章 好的開始第九百四十五章 血戰第一百三十九章 磨刀石第三章 認主第六百三十一章 狂熱的陳宮第九百二十一章 四人行第五百九十四章 攻守第五百九十八章 顏良文丑第九十章 敬酒第六百六十二章 回收封地第三百八十六章 暗流第一百三十八章 安排第八百零四章 盟交第三百九十四章 董承入宮第七白五十五章 七探第六百八十六章 氣魄第八百九十九章 法與德第八百五十章 君主天賦第七百四十一章 準備第七百四十八章 對將第六百八十六章 氣魄第八百零六章 農莊第八百一十四章 超越第二百九十一章 南蠻之王第二百二十六章 出乎意料的蔡怡第五百八十七章 抉擇第二百零九章 奸商甘興霸第九百五十八章 桀驁第九百四十二章 張飛之威第二百九十六章 更改決戰之地第九百一十六章 瘋狂第八百五十六章 圍點打援第六百五十六章 瘋子第五十八章 會稽太守第一百二十五章 書院開學第八百一十七章 危機和機遇第五百六十九章 甘寧第八百五十三章 取捨第八百五十三章 取捨第四百二十三章 功高蓋主第六百零七章 談判第二十四章 郭嘉的禮物第二百二十七章 破釜沉舟之計第三百四十三章 禍水東引第八百七十一章 絕境突破第一百零八章 弊端第十一章 尷尬第一百九十二章 弘農楊家第七百二十四章 戰事將起第四百七十五章 援軍第五百八十七章 抉擇第八百零三章 妥協第七百八十六章 動亂第七百九十七章 城門第七百二十五章 鬧劇第一百一十章 軍魂第八章 安排第二百五十章 南陽之變第七百四十四章 盤蛇第七百八十六章 動亂第四十九章 預謀第七百六十四章 調兵第一百九十章 掌控軍隊第九百三十八章 試探第七百七十一章 調人第二百二十六章 出乎意料的蔡怡第一百四十四章 倭國第二百七十二章 恐怖的陷陣營第四百四十八章 漢羌第三百八十五章 長安水深第六百八十二章 離間失敗第四百二十三章 功高蓋主第二百四十章 欠收拾的小鬼第四百三十六章 投降第九百四十四章 騎兵的優勢第八百六十六章 應對第六百六十七章 分贓第六百四十九章 愚蠢第七百三十一章 劃地第七十六章 諸侯會盟第七百二十七章 覺悟第五百七十五章 逃離第九百一十二章 隔岸觀火第六百五十章 缺人第七百四十九章 爆發第五百八十五章 震撼與無奈第三百三十七章 武器裝備第七百六十二章 黑科技第一百二十二章 換吏第五百七十二章 打劫第十六章 品酒論英雄第二百四十四章 吳懿的盤算第五百一十六章 撤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