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百二十七章 入谷

兩隻大軍前逃後追跑的飛快,不一會兒便來到了一處山谷邊。

而逃跑的“身毒”軍由於丟盔棄甲身形簡便,倒是遠遠甩開了追兵,漸漸的消失了。貴霜軍只得沿着道路上行軍的痕跡和散落的“身毒”軍武器旗幟等一路追趕。

“將軍,賊軍應該是入谷了!”

阿薩法看着地上的痕跡一路延伸到的不遠處的山谷,眼中閃過一絲憂色:“此處地貌險峻,不會有伏兵吧。”

阿薩法並非無能之輩,相反,其作戰十分驍勇,最難得的是其爲人相對比較冷靜謹慎,這也是他被蘇格底點名前來的原因。

“將軍,這裡應該是蘇嘎拉山谷,兩側山勢極爲險峻,非人力所能攀登。而且此谷雖是死谷,但內部空間極大,多爲平原少林木,雖就這一個出口,但卻不適設伏。”麾下將領道。

“追!”對於戰功的慾望終究還是勝過了內心的謹慎。雖然心中有一股怪異之感,但是想想自己面對的是一向直來直往的身毒軍,阿薩法還是選擇了追擊。

一行大軍浩浩蕩蕩的駛入谷內,誰知剛進入谷內沒多久,連一個敵軍都沒看到,就聽聞後方傳來一陣陣聲響。

“不好!”常年領兵的阿薩法聞聲霎時臉色大變,怒吼道:“後軍改前軍,列陣!”

不知何時出現在谷口,率領近五千士卒整裝列陣的周瑜看着遠處出現些許慌亂之態的貴霜軍,微微一笑,絲毫沒有趁機率軍進攻的意思。此次他佈置這個局不是爲了設伏,也不是爲了消滅這支貴霜軍,而是要在全滅對方不使一人漏網的情況下,測試一下這支貴霜軍的戰力。

諸葛亮和周瑜位於大軍的保護之中,談笑風生的看着遠處的貴霜軍。

“反應很快,尤其是變陣速度,有些超出了我們的想象。怕是這種變陣已經被對方訓練成本能了。”諸葛亮道。

“這陣勢佈置的太死板了,之前受雲氣阻礙看不清,現在才發現對方這方陣布的是真整齊。”周瑜頗有些無語道。

眼前的大軍布的是步兵最簡單的方陣,而且布的整齊無比、一板一眼,士卒之間的距離幾乎是一樣,就像一大羣的長方形。整齊二字聽上去似乎是誇獎,但實際上即使是最簡單的方陣也是有一定技巧的,不是整齊就好。

一般而言,方陣應該是“薄中厚方”,中間士卒空大一些,四周士卒密集一些,這樣一來可以虛張聲勢,二來,能夠提高士卒在戰場上的出手率。畢竟那麼多士卒擠在陣中央只能幹看完全是浪費。

“殺!”

雙方將領皆是飽經征戰的英勇之士,紛紛怒喝着率領士卒向着對方衝去。

有心試探的周瑜同樣佈置的也是最爲簡單的方陣,不過相較於對方更加的“正規”一些,前鋒擁而不擠、緊而不湊,中軍疏而不散,士卒以什爲單位各自組成一小陣,另在軍陣關鍵部分還有諸多巧妙地佈置。

諸葛亮看着面前這看似尋常的軍陣,羽扇輕搖:“以小見大,見微知著。光是從這小小的方陣之中就足以見得公瑾你對於軍陣的研究之深。同樣的軍陣,怕是此陣威力要強上幾分,而且長於變陣。”

周瑜聞言,倒也不謙虛,微笑道:“大軍戰力之間的差距,就是通過這樣一點一滴拉開的。士卒的體魄、訓練、經驗、精神,武器裝備的精良,軍陣的完善和應變速度,各小隊之間的配合。只要將這些做到極致,自然就能無往而不勝。”

“知易行難,要想做到盡善盡美又豈是那般簡單的。”聽到此言,諸葛亮不由得聯想到了自身的情況,喟嘆道。

作爲謀士,不同於周瑜走的是儒將、統帥偏專精路線,對於謀略內政只是靠着天賦強吃,他走的是博且精的全能路線,儘管偏重於內政,但是謀略軍事上也不曾落下。博與精不同,這條路走起來要比後者艱難數倍,畢竟人的精力是有限的,花在這裡一分,在另一方面就要少上一分。要想走博之一路,若無絕世之才根本就是作死,原本還有可能有所成就最終也只會變成一箇中庸之才。

凡事皆是有失有得,博之路線儘管如此艱難,使得許多原本可成國士之才的人因此而夭折,但一旦走通,卻是足以橫壓當世。看看就知道,三國之中勉強算得上全才的也就諸葛亮、荀彧、司馬懿、陸遜等寥寥數人,這些人哪個不是國之柱石,基本上可稱得上以一人之力定一國之運。

這類全才基本上都牢牢佔據了主公麾下第一謀士的位置,不管什麼事,不用諮詢別人,只用問一下他們就足夠了。什麼內事不決問張昭、外事不決問周瑜,換做是這些人,直接一人就足以包攬了,地位如同周之姜尚、商之聞仲。

當然,這類謀士也有個缺點就是能耐太大,容易引起帝王的忌憚,一旦存在野心,那對於帝王來說可是極大的威脅。想想司馬懿就知道,一旦天子羸弱,直接能抓住時機取而代之,就連幾乎是完美化身的諸葛亮不也是把劉禪近乎架空了嗎?多少文臣武將只知丞相不知天子。爲臣子者走到一步,非周公即王莽。但即使想爲周公,也要看看你和主公是不是一個姓,姜尚的結局還算好的,荀彧和陸遜最後的結局纔是多數。

聽到諸葛亮語氣中的惆悵,周瑜目光微側:“知足吧,這世上又有幾人有資格走這條路?君不見似我和士元原本還有所期望,但認清了荀文若和你這個變態之後,果斷放棄了嗎?”

聽到周瑜的寬慰,諸葛亮也是微微一笑:“是啊,這天下又有幾人敢走這條路。同樣,也無幾人可稱之爲帥吧。”

眼前的周瑜,從某種意義上講又何嘗不是軍事上的博而精之人。

周瑜笑而不答。他與諸葛亮一般無二,外表儒雅卻身有傲骨,在此事上他不屑於說謊。這天下良將雖多,但能夠入他之眼,真正被他承認爲帥才的目前也就三個,除卻他自己和其師皇甫嵩外,也就只有曹操了。就連如今的張遼、關羽等人都尚欠火候,諸葛亮還未涉軍,空知理論,就更不用提了。

即使諸葛亮這般優秀,周瑜也自認不輸於其,就是將來諸葛亮爲文臣之首乃至丞相,在軍事上他依然有自信成爲當仁不讓的第一人。真論起來,將來諸葛亮這個全才估計最多也就在內政上能夠勉強力壓羣臣,大局或許能夠位列頂尖,但在奇謀和軍事方面絕對輪不上其稱雄。

畢竟大楚不是蜀漢,在謀臣上能人太多了,諸葛亮將來想要得到這些人的認可成爲文臣之首怕是都不易,想要和歷史上在蜀漢一樣獨掌朝綱根本就是癡心妄想。

第九百六十六章 祭天大典第四百四十九章 西域第九百六十八章 得失第四百七十九章 佔據潼關第五百二十九章 捨棄第三百八十五章 長安水深第三百四十一章 人口戰爭第八百三十二章 謀略和戰力第九十三章 虎牢關第一百一十二章 鄭玄第一百八十五章 陳宮之謀第八百五十一章 狠絕第九百五十七章 好的開始第八百五十七章 三板斧第五百四十四章 展望第五百五十四章 圍困第五十六章 陸家第五百七十二章 打劫第四十八章 世家異動第四百六十八章 討價還價第七百零八章 即將的落幕第七百零七章 無路可退第四百章 雙雄相會第七百一十二章 劉備的抉擇第八百零四章 盟交第一百零五章 進擊的黃祖第一百一十章 軍魂第三百三十五章 陰謀初現第六百八十五章 先登第五百六十六章 新的格局第六十八章 人口增加第八百零六章 農莊第七章 道歉第二百四十二章 江東密信第一百七十九章 頹廢的日常第三百二十一章 諸葛家族第七百零二章 消耗第二百三十二章 搶土豪的時候到了第九十五章 恐怖第二百零四章 心狠還是袁紹狠第六百四十七章 絕境第四百三十三章 突圍第一百三十九章 磨刀石第一百零七章 鯤鵬第五百四十七章 孔融第四百二十三章 功高蓋主第九百一十八章 生存和毀滅第六百六十四章 拒絕第六百八十二章 離間失敗第三百二十四章 窮人與富人第九百五十二章 鋒芒第六百六十七章 分贓第六百七十五章 所向披靡第七百一十五章 表忠第三十六章 金陵第八百二十八章 弓弩之利第八百八十八章 子嗣第三百九十三章 狠毒第七百三十四章 暗子第二百一十一章 書院間的鬥爭第六百一十一章 怯懦公孫第六百一十七章 划水第八百二十九章 魏武卒第二十九章 終回揚州第三百零三章 南蠻降第六十一章 培養第三百二十二章 荀彧之謀第一百三十八章 安排第六百九十九章 危境第二十一章 世家和寒門第七百八十六章 動亂第八百九十七章 南匈奴乞降第四百九十八章 巧舌如簧第六百六十三章 身毒進貢第三百四十六章 北方狼煙第四百七十六章 陳登之能第四章 謀劃第十七章 張遼高順第九百一十八章 生存和毀滅第三百三十章 外戚之禍第七百三十章 前車師第一百五十八章 君主第七百四十六章 中伏第五百三十一章 慘烈第四百一十二章 長安異動第四百三十九章 定西涼第九百三十五章 城守第九百六十六章 祭天大典第一百八十八章 曹操缺糧第八百四十五章 死戰第二百九十七章 楊浦授首第四百章 雙雄相會第三百五十六章 分兵第一百一十章 軍魂第六百九十八章 鋒芒第三百三十八章 河內司馬第五章 抉擇第十六章 品酒論英雄第三百六十八章 屠戮
第九百六十六章 祭天大典第四百四十九章 西域第九百六十八章 得失第四百七十九章 佔據潼關第五百二十九章 捨棄第三百八十五章 長安水深第三百四十一章 人口戰爭第八百三十二章 謀略和戰力第九十三章 虎牢關第一百一十二章 鄭玄第一百八十五章 陳宮之謀第八百五十一章 狠絕第九百五十七章 好的開始第八百五十七章 三板斧第五百四十四章 展望第五百五十四章 圍困第五十六章 陸家第五百七十二章 打劫第四十八章 世家異動第四百六十八章 討價還價第七百零八章 即將的落幕第七百零七章 無路可退第四百章 雙雄相會第七百一十二章 劉備的抉擇第八百零四章 盟交第一百零五章 進擊的黃祖第一百一十章 軍魂第三百三十五章 陰謀初現第六百八十五章 先登第五百六十六章 新的格局第六十八章 人口增加第八百零六章 農莊第七章 道歉第二百四十二章 江東密信第一百七十九章 頹廢的日常第三百二十一章 諸葛家族第七百零二章 消耗第二百三十二章 搶土豪的時候到了第九十五章 恐怖第二百零四章 心狠還是袁紹狠第六百四十七章 絕境第四百三十三章 突圍第一百三十九章 磨刀石第一百零七章 鯤鵬第五百四十七章 孔融第四百二十三章 功高蓋主第九百一十八章 生存和毀滅第六百六十四章 拒絕第六百八十二章 離間失敗第三百二十四章 窮人與富人第九百五十二章 鋒芒第六百六十七章 分贓第六百七十五章 所向披靡第七百一十五章 表忠第三十六章 金陵第八百二十八章 弓弩之利第八百八十八章 子嗣第三百九十三章 狠毒第七百三十四章 暗子第二百一十一章 書院間的鬥爭第六百一十一章 怯懦公孫第六百一十七章 划水第八百二十九章 魏武卒第二十九章 終回揚州第三百零三章 南蠻降第六十一章 培養第三百二十二章 荀彧之謀第一百三十八章 安排第六百九十九章 危境第二十一章 世家和寒門第七百八十六章 動亂第八百九十七章 南匈奴乞降第四百九十八章 巧舌如簧第六百六十三章 身毒進貢第三百四十六章 北方狼煙第四百七十六章 陳登之能第四章 謀劃第十七章 張遼高順第九百一十八章 生存和毀滅第三百三十章 外戚之禍第七百三十章 前車師第一百五十八章 君主第七百四十六章 中伏第五百三十一章 慘烈第四百一十二章 長安異動第四百三十九章 定西涼第九百三十五章 城守第九百六十六章 祭天大典第一百八十八章 曹操缺糧第八百四十五章 死戰第二百九十七章 楊浦授首第四百章 雙雄相會第三百五十六章 分兵第一百一十章 軍魂第六百九十八章 鋒芒第三百三十八章 河內司馬第五章 抉擇第十六章 品酒論英雄第三百六十八章 屠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