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二十章 八面玲瓏

袁術離開了,帶走了諸葛瑾,也帶走了司馬徽和龐德公的最後一絲僥倖心理。

“子瑜,想不到你在各方面的建樹都不少嘛!天下很少有人能像你這般博學了。”

和諸葛瑾聊了一路,袁術可算明白這貨爲什麼在以心機深沉、陰線刻薄著稱的孫權手下依然被信任了。

歷史上的諸葛瑾可以說是力壓東吳羣臣,堪稱是孫權最爲信任的人。雖然這貨出仕四十二年,要麼不幹事,要麼幹不成事,根本沒什麼拿得出手的成績,但卻始終是孫權的心腹,是東吳的不倒翁。

和諸葛瑾溝通了一路之後,袁術明白了此人的獨到之處。見識廣博,無論談及何事,對方都能有所見解,堪稱無所不通。不論是內政、謀略,還是兵法、軍略都瞭解不少,就連道家、法家的思想他都有知之甚多。

袁術作爲一個穿越者,一直認爲自己的思想獨一無二,難以向他人言表,所以甚少與人交流,通常是直接以命令的形式實施政略。可在諸葛瑾身上,袁術找到了久違的那種可以暢談的朋友的感覺。

沒辦法,身邊的人都是些奇葩。賈詡、郭嘉、荀攸,就知道藏拙、偷懶、裝傻,田豐又是那麼個臭脾氣。剩下的謀士也都有着這樣那樣的“缺點”。所以說作爲君主的袁術,身邊連一個能聊得過來的“佞臣”都沒有。

而諸葛瑾恰好佔據了這個位置。這是一個真正的妙人,什麼都懂但又什麼都不精。作爲一個頂尖謀士確實有些不足,但卻是一個最好的朋友。

你懂的他都懂,就連爲君之道對方都涉獵不少,而且對方還會悄無聲息的迎合你,撓你的癢處,暗中讚揚你最得意之事。

就比如和袁術聊天,這貨就着改革和分封的問題聊了一路。周朝的分封,秦朝的郡縣,商鞅變法,王莽改革聊了個遍。談及的都是袁術最爲得意的事。

雖然多數都是袁術在說,諸葛瑾在聽,但諸葛瑾時不時的獨到見解很符合袁術的口味,而且不經意間的吹捧更是令袁術受用無比。短短半日,袁術就幾乎將他引爲知己。

“子瑜,你覺得我應該封你做個什麼好呢?似你這般文武雙全、無事不通的大才,確實讓我有些難以安排。”袁術有些糾結道。

雖說非常欣賞對方,但袁術並非不理智的人。諸葛瑾是個什麼樣的人物?漢末這貨雖說是深受孫權信任,但確實沒什麼出衆的能力。

這貨和陸遜一樣,也當過將軍,而且還官至大將軍。但從始至終都沒有打出過一場出衆的戰鬥,一般這貨都是配上一些好隊友,然後在其中打醬油。

袁術知道這貨的長處和短處,所以才覺得難以安排。

若是重用與其,能力跟不上,豈不是壞了大事?而且還會令很多人心有不服。可要是真的把這貨安排在自己麾下的核心謀士圈子之外,那麼對方這能力確實是浪費了。

袁術的麾下也需要一個會和稀泥的老狐狸。魯肅雖說也不錯,但畢竟並非是單純的“佞臣”,和多數人的關係僅僅是不差而已,在處理人際關係方面他確實不甚擅長。

而諸葛瑾卻是這方面的行家,有這麼個貨在,袁術起碼不用擔心自己不會在田豐面前下不來臺,也不用擔心鞠義甘寧這羣憨貨胡來了。

“主公無須憂慮。瑾知道自己並無大才,博而不精。不過好在對於各方面都略有涉獵,不妨讓謹跟在主公身邊,出些主意也好。”

諸葛瑾非常識趣,袁術這話一說,他立刻就明白了。他內心並不爲此而生氣,反而略有些喜悅。能讓一向蠻橫霸道的袁術感到猶豫不決,足以說明他在袁術心中的分量不低了。

袁術點點頭:“也好,那你就先暫任吳郡太守一職,待到日後某君大業已成再另行封賞。”

“多謝主公。”能當上個太守,諸葛瑾略顯驚訝,心中滿是歡喜,看來來袁術這裡是來對了。他清楚自己幾斤幾兩,單以執政能力,能當個太守恐怕都有些夠嗆,要是論及軍事能力,校尉就撐天了。除了非常擅長交際外,單論能力,在一流謀士中,他基本上算是墊底的存在。

不過他並不爲之羞愧,因爲做個“佞臣”挺好。什麼都不用做,只需要跟在君主身後就好。而且他這個“佞臣”能力強的很,基本上是個有才能的人他都能讓對方將自己引爲知己。這纔是立於不敗之地,堪稱官場上的不倒翁。

“子瑜,你的弟弟是不是不願意投奔與我啊?”袁術略有些苦惱的說道。

“請主公贖罪,家弟年紀雖小,但自幼早熟,已經有了自己的思想,瑾也難以使其改變。”

“沒事,這也不是你的錯。誰讓我是個意圖篡漢自立的奸賊、誰讓我不姓劉呢!”袁術頗爲自嘲的說道。

“主公,瑾的罪過遠不止此。家弟有些想要投奔劉玄德的想法,臣愛弟心切,已然答應會幫助與其。臣如此作爲,已經失了作爲臣子的本分,請主公責罰!”諸葛瑾低頭叩首,十分誠懇的說道。

看着跪在自己面前的諸葛瑾,袁術輕嘆了口氣:“好了,你愛弟心切我能理解。更何況你答應之時還未投奔與我,如此也是應該的,起來吧!”

在這個以孝道爲社會道德標杆的時代,諸葛瑾的這種作爲袁術也不好說什麼。儘管心中有些失望,但袁術也只得選擇了諒解。

“謝主公體恤。”

“唉!”袁術輕嘆了口氣:“我本將心照明月,奈何明月照溝渠。”

諸葛瑾聞言面色略顯猶豫,數息之後,彷彿下定了決心一般道:“還請主公放心,某料定二弟必然不會投奔他方。”

“嗯?爲何?”

諸葛瑾深吸了一口氣,面帶苦笑道:“因爲他不會讓我這個兄長受到牽連。”

袁術聞言眼中精光一閃:“好一個諸葛瑾,你可當真是個奇才。”

諸葛瑾卻沒有絲毫得意,眼中略帶些慚愧:“某最明白自己的這個弟弟是何性情,更加明白主公纔是我諸葛一族最好的也是唯一的人選。所以某才如此,爲的就是讓二弟看清自己的現狀。”

諸葛瑾說的其實沒有錯,他這也是沒得選擇。自己幫助諸葛亮是諸葛亮離開江東最好的選擇,但同樣也是阻止諸葛亮離開江東最好的選擇。

他的這種做法完全就是陽謀,就算現在明面上和袁術以及諸葛亮講清楚,他們雙方也都不會對此有何結締。

其實在一開始袁術軟禁鹿門書院的時候,諸葛亮的結局就已經定下來了。

要不然他就靠自己的力量闖出去。不過以袁術對他的重視程度,即使以諸葛亮的資質,也得再學個五六年,等待十七八歲的時候纔有可能達到那個水平。不過到時候天下的局勢早就不知道變成什麼樣了。

要不然就得藉助他人的力量闖出去。不過幫助他的人可就得遭殃了,而且很有可能會因此而牽連到諸葛家。

諸葛瑾玩的這一手可以說是恰到好處。兩邊不得罪不說,還將自己的目的完美達到。

“不過,事無絕對。某的這個弟弟若是真的下定決心,某也沒有辦法,只能遵循承諾,相助與其,若是真的不小心讓其逃走,還請主公贖罪。”

“沒事沒事。”袁術多精的一個人啊!諸葛瑾這話就是說給他聽的。我幫還是得幫,而且會盡力去幫,但他能不能逃走就要看主公你自己的了。

既盡了臣子的本分,又盡了兄長的本分。諸葛瑾行事真的可以說是滴水不漏,八面玲瓏。

第七百三十四章 暗子第六百六十四章 拒絕第二百六十三章 支援宛城第六十二章 錢莊初成第五百一十三章 破城後的絕望第二百七十九章 楊修的選擇第八百九十四章 王家西遷第八百七十三章 初露鋒芒第七百二十章 殺機第五百三十六章 歸附第五百五十六章 賄賂第八百零五章 河北之動第六百零七章 談判第九百四十二章 張飛之威第七百零七章 無路可退第七百三十二章 諸國來朝第十二章 參軍第七百零六章 獻祭第一百二十五章 書院開學第五百六十七章 改革第二百六十六章 連夜撤退第六十一章 培養第四百七十九章 佔據潼關第六百六十八章 放開第四百一十二章 長安異動第八十五章 虛實第九百四十九章 偏激第八百四十九章 人心忠奸第五十七章 大壽第八百四十章 毒計第八百九十四章 王家西遷第六百零八章 妥協第四百一十九章 火燒長安第三百三十六章 行刺第六百六十四章 拒絕第二百零七章 河北絞肉場第七十七章 汜水關第五百二十章 水淹黃縣第九十六章 遷都第一百一十二章 鄭玄第四百六十二章 自作聰明第五十一章 圈套第六百七十三章 調虎離山第四百一十三章 認命第六百六十二章 回收封地第九百二十四章 疏忽大意第三百四十五章 幷州王家第八百八十八章 子嗣第六百章 退卻第九百六十七章 定鼎第一百九十七章 擊掌爲誓第六百二十章 約法三章第七十二章 決然第九十三章 虎牢關第三百一十六章 揹負罵名第九十九章 鬧翻第四百二十六章 糧食第六百三十章 離殤第四百五十八章 聯盟第七百五十六章 阻攔第九十八章 貂蟬第八百九十三章 負荊請罪第九百三十六章 齊心第五百六十五章 稱帝第四百八十三章 冒進第四百一十章 詐關第九百零四章 海軍第六百三十六章 勸導第六百五十三章 蠢蠢欲動第二百四十八章 拿下CD第二百八十六章 太史慈的軍團天賦第十一章 尷尬第二百六十三章 支援宛城第二百八十二章 軍功制度第三百七十九章 僵持第四十四章 財富循環第九十章 敬酒第三百二十七章 隱藏着的人第二百八十二章 軍功制度第二十三章 破局的辦法第五百四十四章 展望第三十二章 招賢令第三百四十五章 幷州王家第八百四十一章 同化第七百九十七章 城門第四百九十四章 田豐之憂第一百零二章 補償第二百五十二章 南陽局勢第五百七十三章 中伏第五百八十七章 抉擇第一百四十五章 橫掃倭國第八百八十五章 結束第四十九章 預謀第九百三十二章 進駐第七百六十五章 練兵之法第七百八十一章 真正面目第六百三十二章 降服第七百八十四章 自絕世家第七百一十八章 所謂完美第一百三十七章 進擊的公孫瓚
第七百三十四章 暗子第六百六十四章 拒絕第二百六十三章 支援宛城第六十二章 錢莊初成第五百一十三章 破城後的絕望第二百七十九章 楊修的選擇第八百九十四章 王家西遷第八百七十三章 初露鋒芒第七百二十章 殺機第五百三十六章 歸附第五百五十六章 賄賂第八百零五章 河北之動第六百零七章 談判第九百四十二章 張飛之威第七百零七章 無路可退第七百三十二章 諸國來朝第十二章 參軍第七百零六章 獻祭第一百二十五章 書院開學第五百六十七章 改革第二百六十六章 連夜撤退第六十一章 培養第四百七十九章 佔據潼關第六百六十八章 放開第四百一十二章 長安異動第八十五章 虛實第九百四十九章 偏激第八百四十九章 人心忠奸第五十七章 大壽第八百四十章 毒計第八百九十四章 王家西遷第六百零八章 妥協第四百一十九章 火燒長安第三百三十六章 行刺第六百六十四章 拒絕第二百零七章 河北絞肉場第七十七章 汜水關第五百二十章 水淹黃縣第九十六章 遷都第一百一十二章 鄭玄第四百六十二章 自作聰明第五十一章 圈套第六百七十三章 調虎離山第四百一十三章 認命第六百六十二章 回收封地第九百二十四章 疏忽大意第三百四十五章 幷州王家第八百八十八章 子嗣第六百章 退卻第九百六十七章 定鼎第一百九十七章 擊掌爲誓第六百二十章 約法三章第七十二章 決然第九十三章 虎牢關第三百一十六章 揹負罵名第九十九章 鬧翻第四百二十六章 糧食第六百三十章 離殤第四百五十八章 聯盟第七百五十六章 阻攔第九十八章 貂蟬第八百九十三章 負荊請罪第九百三十六章 齊心第五百六十五章 稱帝第四百八十三章 冒進第四百一十章 詐關第九百零四章 海軍第六百三十六章 勸導第六百五十三章 蠢蠢欲動第二百四十八章 拿下CD第二百八十六章 太史慈的軍團天賦第十一章 尷尬第二百六十三章 支援宛城第二百八十二章 軍功制度第三百七十九章 僵持第四十四章 財富循環第九十章 敬酒第三百二十七章 隱藏着的人第二百八十二章 軍功制度第二十三章 破局的辦法第五百四十四章 展望第三十二章 招賢令第三百四十五章 幷州王家第八百四十一章 同化第七百九十七章 城門第四百九十四章 田豐之憂第一百零二章 補償第二百五十二章 南陽局勢第五百七十三章 中伏第五百八十七章 抉擇第一百四十五章 橫掃倭國第八百八十五章 結束第四十九章 預謀第九百三十二章 進駐第七百六十五章 練兵之法第七百八十一章 真正面目第六百三十二章 降服第七百八十四章 自絕世家第七百一十八章 所謂完美第一百三十七章 進擊的公孫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