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四百四十七章 南洋大冊封

這麼一家造零部件的企業,連個研究生產武器的資質都沒有,這突然跨界搞火炮,還是讓外人不管怎麼看都是覺得不靠譜。

但是這只是普通外人的看法而已,而陸軍軍械部的官員們可是不這麼看!

當塗特種機械公司看似普通,但是他的老闆兼首席工程師不普通啊,人家可是皇家理工學院的離職教授呢。

而這個教授以前在皇家理工學院,乃是搞機械的,主持研發過衆多的大型設備。

後來因爲個人的原因,離職開始自行創業,嗯,不得不說,最近幾年皇家理工學院出身的學子或者乾脆是教授們出來自行創業的還是比較多的,這個搞機械的教授只是其中之一而已。

至於該公司的武器生產資質問題,那更是一點問題都沒有,因爲人家根本就不是說準備研發什麼新型火炮之類的,人家只是提供新型火炮的生產工藝技術解決方案。

真正準備研發並生產新型火炮,其實是另外一家企業,也就是江南武器公司下屬的全資子公司,當塗火炮廠。

他們是和江南武器公司下屬的當塗火炮廠聯合研發,當塗特種公司提供生產技術方案,研發並生產火炮,還是當塗火炮廠,因此嚴格上來說,中標的並不是當塗特種機械公司,而是當塗火炮廠。

至於爲什麼江南武器公司會同時有兩家火炮廠參與競標,甚至相互競爭,這也沒什麼好奇怪的。

三大武器公司內部的衆多子公司,從來都不是一個整體,雖然從股權上來說,都是全資屬於三大武器公司總部所有,不過內部的各家子公司基本都是相互獨立的,比如說江南火炮廠,和當塗火炮廠,除了股權都全資屬於江南武器公司外,其他的沒有半毛錢關係,甚至他們因爲都是研發生產大口徑火炮的廠家,這相互的競爭,尤其是在二十四斤乃至四十八斤等重炮領域上,還是直接競爭對手呢。

三大武器公司,雖然都是全資嫡屬於國企部,下屬的各子公司,也都是清一色的國資企業,但是大唐的國企部所屬企業,也都是奉行商業化管理,而且總公司除了掌控重大戰略問題外,基本上不怎麼插手下屬子公司的管理以及商業策略,對子公司之間的競爭也是基本不管,甚至還會鼓勵相互競爭呢。

所以啊,參加陸軍新型火炮以及炮彈招標的,並不是說三大武器公司這些總公司,而是下面的各家子公司。

當塗火炮廠爲了提高自己的競爭力,直接找當塗特種公司進行技術合作,也是很正常的事。

而這些依舊不是關鍵!

真正讓軍械部的官員們破格讓當塗特種機械公司參與新型火炮研發的原因,是因爲他們提交的一份設立方案。

這個設計方案,並不是什麼火炮設計方案,而是一份技術實現方案!

當塗特種機械公司,提出了一系列的設想,最後建立一條能夠鑄造生產更大口徑的生產線!

如果能夠建成,那麼這一條生產線,能夠生產出來口徑達到兩百毫米,同時身管長度能夠達到二十五倍口徑的火炮!

大唐不是沒有大口徑火炮,兩百毫米的口徑的火炮也有,比而說四十八斤的短管榴彈炮,其實就是有兩百毫米的口徑。

然而重點並不在這裡,重點在於其身管倍徑能夠達到二十五倍!

在目前大唐軍方裝備的火炮裡,基本上身管倍徑超過二十五倍以上,纔算是長炮,其中比較典型的應該就是二十七倍的十四斤加農炮了。

然而更大口徑的十八斤以及二十四斤的火炮,卻是達不到這個身管倍徑的。

原因無他,越大口徑,身管越長,技術難度越高!

就算是勉強搞出來,那也是炮管非常厚,火炮整體的重量難以接受的程度。

所以可供實用化,並且是能夠大規模工業化生產的的大口徑長身管火炮,目前來說還是一個空白。

但是現在,當塗特種機械公司,卻是推出了一套技術解決方案,說能夠解決大口徑長身管火炮的生產問題,軍方的人自然是不會放過的。

直接一份研發合同甩過去再說。

能夠成功最好,如果不能成功也沒有什麼,反正不管陸軍還是海軍,每年都得甩出去一大堆的研發合同,扔出去衆多的研究資金,到最後大部分其實都是打了水漂。

唯一的典型成功案例,估計也就是海軍扶持的蒸汽機研發項目了。

但是更多的失敗項目,卻是外人所不知道的。

陸軍爲了得到大口徑的攻城重炮,到處撒網撈魚。

至於什麼時候能夠搞成功,那只有天知道了。

相反,新型炮彈,或者用陸軍的準確描述應該是新型穿甲炮彈,這倒是更加容易一些。

既然現在的榴彈穿透力不太行,那麼就增加炮彈的彈體強度嘛!

至於也有人提出用圓柱形尖頭的炮彈,以增加裝藥量順帶增加穿透力,這個說法基本沒人理會,因爲滑膛炮發射非原型的不規則炮彈,打出去無法保證彈道,別說命中率了,能夠打出去多遠都是個問題。

如果不追求射程的話,純粹當成散彈炮用還沒事,但是想要充當野戰炮乃至加農炮的炮彈,基本沒實現的可能性。

現在的炮彈可都是圓形炮彈,哪怕後面加上一個木託,咋看上去似乎是圓柱形的,但實際上炮彈本身還是個圓溜溜的炮彈,和實心炮彈一個樣,木託只是用來幫助炮彈抵抗膛壓以及減小漏氣而已,炮彈出膛的瞬間,這個木託就會和炮彈本身脫離了。

想要搞圓柱尖頭的炮彈,是有技術前提的,那就是必須保證炮彈穩定,最好是讓炮彈自行旋轉,而這又涉及到了線膛炮了。

有了線膛炮,才能夠在發射炮彈的時候,讓圓柱形的炮彈自行旋轉,以提高精度。

但是線膛炮什麼時候能出來,那可是沒影的事了。

海軍搞線膛炮也有幾年了,但是現在連個影子都還沒見着,加工工藝不過關,基本搞不了什麼線膛炮,勉強上馬造出來,也發射不了幾炮,膛線就會被磨損。

火炮和炮彈的事,不管是海軍還是陸軍都是很重視,不過李軒卻是不怎麼重視了。

反正技術提升起來後自然能夠搞出來,現在想也沒用,如今他更加關注的是後續南洋的本土化計劃以及後續的印度戰略。

隨着拿下馬六甲後,也是宣告大唐徹底控制了馬六甲海峽,獲得了更加優良的進出印度洋的通道,而不用和以前一樣得繞着巽他海峽進出印度洋,如此能夠極大的縮短國內到印度的航程。

同樣的,隨着葡萄牙人被從南洋地區驅逐出去,如今南洋地區就是成爲了大唐帝國名副其實的後花園。

面對這麼龐大的一個後花園,不好好移民開發,可就對不住老祖宗了。

但是,要想大規模的移民開發南洋各島嶼,光光依靠官方力量的推動是非常困難的,移民屯墾司努力了這麼多年,如今也只是移民開發了呂宋主島以及萬丹島西部地區而已,而更多的地方,其實也就是和葡萄牙人一樣,設立了一個商站,港口之類的而已,談不上大規模的移民開發。

所以,還得借組其他力量,尤其是國內龐大的貴族羣體的力量

在經過之前在南洋地區的小規模封地之後,李軒也是準備在南洋地區大規模冊封各類貴族了。

南洋這麼大的地方,少說也能夠安排百來個貴族,到時候讓這些貴族配合移民屯墾司,對南洋個島嶼進行大規模的移民開發。

之前在萬丹府等第,進行嘗試性的小規模冊封后,成績喜人,幾個貴族爲了自己的封地能夠更加繁榮,尤其是賜封給他們的私人土地能夠進行開發耕種,一個個都是不遺餘力的從國內招攬移民前往自己的封地,圍剿當地的土著,然後開發土地。

如此也是導致了萬丹和呂宋兩府的移民開發提速了不少。

當即,李軒是準備再選幾十個貴族去南洋殖民去!

具體選那些人,不用他去操心,南洋這地方,有個貴族願意去,有個貴族卻又是不願意去,不過這無所謂,一千多個貴族裡頭,總能挑選到適合的。

十一月初了,李軒正式宣佈,將會賜予五十三名貴族封地,這五十三名貴族的封地,盡數位於呂宋府以及萬丹府!

嗯,如今南洋的各島嶼,理論上來說都是分別屬於這兩個海外領府的管轄範圍。

這些貴族裡頭,大部分都是子爵、男爵,不過裡頭卻也是有着幾個高級貴族。

比如說開國元老,在大唐帝國的黃竹山時期就是位居高層的方東全!

這個當年的土匪頭子,大唐早期的重要將領,雖然在統一戰爭期間就已經是陸續推出一線,在樞密院裡擔任閒職,統一戰爭結束後,更是直接退役了。

但是李軒也沒有虧待他!

這一次的冊封,李軒對方東全的厚待,超乎了所有人的想象!

第一千六百二十七章 哦,我明白了第八百八十八章 師賊之長以制賊第一千六百二十二章 電池第一千零一十七章 陸軍海上運輸師第七百六十章 壓倒性的大捷第一百八十一章 搶了就跑第一千五百三十三章 武裝列車第一千一百六十章 臭名昭著的第四艦隊第一千七百三十八章 第二輪爆發式增長第五百四十五章 興泉慘敗第一千五百零七章 不擅長外交的大唐:能打就 不逼逼第一千四百八十章 登陸錫蘭島第一千一百八十三章 震驚世人的廣告第一千七百七十八章 朝廷重臣的羣毆第九十四章 李軒你這個渣男第七百零五章 張嶽的裁汰練新第一千六百二十一章 進京不易第一千七百八十六章 能造嗎?第一千九百八十六章 非洲長城第二千三十四章 大唐奇蹟第一千九百四十六章 移民紅海第一千五百九十九章 韃靼人又跑了第一千零八十九章 七十萬大軍第一千二百二十六章 是時候修鐵路了第一千六百一十八章 電報第九百三十二章 不正常的大唐王朝第一千一百二十三章 田平一生的痛第二千零九章 一望無際的農田第八百九十九章 一封勸降書 (求訂閱)第一千九百二十四章 大唐使團來了第二十一章 國運之戰第九十七章 不許亂動第五百二十九章 從不退縮的稅務稽查隊第一千四百一十章 大唐岌岌可危第一千四百七十一章 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第一千零六十章 兵發扶桑第二千九十六章 學大唐就必須學的徹底第一千四百九十一章 抱着必死之新的織田信長第二千二十九章 御書房會議第一百九十七章 好大一口黑鍋第一千三百九十章 徐鐵的困局第二千一百二十七章 得松江者得天下第九百五十三章 查獲髒銀第一千九百六十八章 北美三大藩王第一千二百五十七章 洪水危機第九百零四章 傳統:通通打包帶走第八百章 江南士子的曲線救國第一千三百六十五章 名留青史的仕女號首航第一千三百九十三章 燒了第二千一百九十章 大學士陳立夫第一千四百九十七章 鉅艦時代第二百二十九章 讓人看不懂的明軍第六百九十三章 張嶽的果斷第一百六十六章 謝老頭的擔憂第九百七十九章 堅持移民一百年不動搖!第一千九百零九章 暫住民喬治第六百三十三章 想要逃?遲了第一千五百四十四章 干涉歐洲第一千零七章 冊封順義王第五百五十七章 靖州,絕不容有失!第一千九百六十七章 兩百萬大軍第一百零五章 大唐不缺官位第一千二百八十五章 宋丸子拜訪鄰居第一千四百五十六章 天子看望第四百三十五章 繳獲大豐收第七十七章 歷史的真相第一千六百零九章 呂振江赴北海第一千五百一十四章 農民子弟的掙扎第六百六十一章 野心勃勃的大唐海軍第一千三百四十章 放飛自我的韃靼人第二千二十三章 海軍的戰艦越來越奇葩啊第二千七十二章 喬治入籍第一千五百六十一章 扁平化發展第四十五章 鬼子進村第一千三百九十章 徐鐵的困局第一千三百零七章 全它嗎是貪官第一千九百三十四章 步球職業聯賽第四百五十二章 朕知道了第二十章 御駕親征第六百七十章 從地球掉下去咋辦?第一千五百三十九章 聖駕抵達上海第一千九百四十四章 大唐從不干涉土著內政第八百五十六章 發工資過年啦第二千八十章 提前完婚第二百二十八掌 蘇大人被俘?第一千五百五十章 學而優則仕第一百七十二章 不打團戰只搶人頭第七百二十八章 強攻!車輪戰!第八百五十七章 地方辦企業第二千五十一章 缺錢的愛德華第四百四十八章 壯哉,我稅務稽查隊!第一千一百二十章 有問題,而且是大問題第一百八十章 陳屠夫出擊第六百五十八章 不要臉的僞唐官員(求月票)第五百六十五章 第四軍遭遇戰第二千八十章 提前完婚第四百四十章 大唐王朝的目標是星辰大海!第八百三十六章 新稅收第三百七十八章 信心爆棚第五百七十四章 御駕親征廣州
第一千六百二十七章 哦,我明白了第八百八十八章 師賊之長以制賊第一千六百二十二章 電池第一千零一十七章 陸軍海上運輸師第七百六十章 壓倒性的大捷第一百八十一章 搶了就跑第一千五百三十三章 武裝列車第一千一百六十章 臭名昭著的第四艦隊第一千七百三十八章 第二輪爆發式增長第五百四十五章 興泉慘敗第一千五百零七章 不擅長外交的大唐:能打就 不逼逼第一千四百八十章 登陸錫蘭島第一千一百八十三章 震驚世人的廣告第一千七百七十八章 朝廷重臣的羣毆第九十四章 李軒你這個渣男第七百零五章 張嶽的裁汰練新第一千六百二十一章 進京不易第一千七百八十六章 能造嗎?第一千九百八十六章 非洲長城第二千三十四章 大唐奇蹟第一千九百四十六章 移民紅海第一千五百九十九章 韃靼人又跑了第一千零八十九章 七十萬大軍第一千二百二十六章 是時候修鐵路了第一千六百一十八章 電報第九百三十二章 不正常的大唐王朝第一千一百二十三章 田平一生的痛第二千零九章 一望無際的農田第八百九十九章 一封勸降書 (求訂閱)第一千九百二十四章 大唐使團來了第二十一章 國運之戰第九十七章 不許亂動第五百二十九章 從不退縮的稅務稽查隊第一千四百一十章 大唐岌岌可危第一千四百七十一章 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第一千零六十章 兵發扶桑第二千九十六章 學大唐就必須學的徹底第一千四百九十一章 抱着必死之新的織田信長第二千二十九章 御書房會議第一百九十七章 好大一口黑鍋第一千三百九十章 徐鐵的困局第二千一百二十七章 得松江者得天下第九百五十三章 查獲髒銀第一千九百六十八章 北美三大藩王第一千二百五十七章 洪水危機第九百零四章 傳統:通通打包帶走第八百章 江南士子的曲線救國第一千三百六十五章 名留青史的仕女號首航第一千三百九十三章 燒了第二千一百九十章 大學士陳立夫第一千四百九十七章 鉅艦時代第二百二十九章 讓人看不懂的明軍第六百九十三章 張嶽的果斷第一百六十六章 謝老頭的擔憂第九百七十九章 堅持移民一百年不動搖!第一千九百零九章 暫住民喬治第六百三十三章 想要逃?遲了第一千五百四十四章 干涉歐洲第一千零七章 冊封順義王第五百五十七章 靖州,絕不容有失!第一千九百六十七章 兩百萬大軍第一百零五章 大唐不缺官位第一千二百八十五章 宋丸子拜訪鄰居第一千四百五十六章 天子看望第四百三十五章 繳獲大豐收第七十七章 歷史的真相第一千六百零九章 呂振江赴北海第一千五百一十四章 農民子弟的掙扎第六百六十一章 野心勃勃的大唐海軍第一千三百四十章 放飛自我的韃靼人第二千二十三章 海軍的戰艦越來越奇葩啊第二千七十二章 喬治入籍第一千五百六十一章 扁平化發展第四十五章 鬼子進村第一千三百九十章 徐鐵的困局第一千三百零七章 全它嗎是貪官第一千九百三十四章 步球職業聯賽第四百五十二章 朕知道了第二十章 御駕親征第六百七十章 從地球掉下去咋辦?第一千五百三十九章 聖駕抵達上海第一千九百四十四章 大唐從不干涉土著內政第八百五十六章 發工資過年啦第二千八十章 提前完婚第二百二十八掌 蘇大人被俘?第一千五百五十章 學而優則仕第一百七十二章 不打團戰只搶人頭第七百二十八章 強攻!車輪戰!第八百五十七章 地方辦企業第二千五十一章 缺錢的愛德華第四百四十八章 壯哉,我稅務稽查隊!第一千一百二十章 有問題,而且是大問題第一百八十章 陳屠夫出擊第六百五十八章 不要臉的僞唐官員(求月票)第五百六十五章 第四軍遭遇戰第二千八十章 提前完婚第四百四十章 大唐王朝的目標是星辰大海!第八百三十六章 新稅收第三百七十八章 信心爆棚第五百七十四章 御駕親征廣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