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9.第88章 召見(下)

第88章 召見(下)

話說,丁進招之不來,來了又帶大軍隨行,而且直接據集鎮不出,疑懼心態格外明顯,這是他出身賊寇的自覺,也是當日官家親手殺了劉光世的某種後遺症,更是行在此番西行南陽路上的第一個關卡……

然而,趙官家卻彷彿不知道這些事情一般,居然絲毫不停,當日行在繼續西行了七八里方纔停下安頓,此時距離丁進所據的朱皋鎮不過三十里,已經足夠危險了。

但這還不算,翌日清晨,行在居然繼續水陸齊發,如常向西不停,甚至還派出了例行該有的使者去繼續召喚丁進,宛如沒有看到之前丁進的過失一般。

見此情形,行在下面新來的文武臣僚自然慌亂,但官家和上頭的大員、要員根本不做理會,卻也只能戰戰兢兢、無可奈何,跟着行在繼續向西;而相對應而言,就在前方朱皋鎮的丁進卻也被逼近了牆角!

須知道,丁進這種人,哪朝哪代都有,有的是軍痞出身,有的是地方上的豪強大戶出身,見到世道紛亂,或是被地方上的權力真空所誘惑,或是讀了些亂七八糟的演義小說,便存了一些投機野心,真不能說有問題……尤其是之前靖康之亂中二聖北狩,整個趙宋皇族幾乎被人一鍋端了,眼瞅着便是大廈已傾,十八路煙塵滾滾而來的套路。

那個時候,不要說丁進這種人,就連很多原本來勤王的義軍都直接變成盜匪,何論原本就做了賊難下船的?

不過,也該這些靖康、建炎年間惹事的‘梟雄’們倒黴,他們面對的是一個猝死卻又通過心臟急救活過來的大宋和一個正在強盛擴張期的大金,這就讓所謂的梟雄們根本難以施展‘抱負’……這種情況下,反而是那個李成更顯得有水平一些,還知道要在宋金拉鋸場裡左右搖擺。

當然了,那也是李成和那些子京東東路的義軍、盜匪在臨沂捱了完顏兀朮和完顏撻懶多少萬正規軍毒打,死了不知道多少人,方纔醒悟出的道理。

回到眼前,丁進眼下這個狀態,兵不是兵,匪不是匪,想做大事已經失敗過一次,所以沒膽量,想放下野心卻又因爲嚐到了權力滋味,又不捨得。攥着幾萬匆匆拉起來的潰兵、民夫,劫掠了兩三個大州府,說有戰鬥力也有戰鬥力,說沒戰鬥力那也就是一盤散沙。

他又能如何呢?

平心而論,他比趙官家難多了!

趙官家畢竟是個姓趙的,此時堂而皇之的壓上來,這個淮西賊要麼老老實實去見趙官家,要麼乾脆引兵滾蛋,要麼乾脆心一橫,直接來個舍的一身剮,敢把皇帝拉下馬!

當然了,最後一個選擇的概率太低,否則丁進也不至於扭扭捏捏到現在了。

“都聽好了!”

淮河南岸,昨夜偷偷渡河藏入御營中軍的八百背嵬軍和那一千兩百摧偏軍正打着統制傅慶的旗號在隊列最前方行軍,而韓世忠也圍着自己的玉腰帶,趾高氣揚的騎馬立在傅字大旗下,並左右環顧,吩咐連連。“丁進這種賊娃子老子見得多了,官家這般氣勢,加上眼下形勢,等那個‘子曰’到了朱皋鎮,一定能將這個淮西賊哄到行在……到時候咱們也不用提醒王德,老解你就領着摧偏軍在這裡糊弄他,俺自引背嵬軍輕馳到朱皋鎮,到地方一換旗,直接進去宣旨接收全軍,殺掉刺頭,拉住願意服軟的,此事便算成了!不可能出亂子!”

“那丁進攢的錢糧軍械就全是咱的了?”

“這是自然。”

“若如此,丁進三萬兵馬能分咱們多少?若盡取了錢糧,官家會不會爲此少給我們兵馬?”

“想甚呢?”韓世忠將腦袋揚的愈發高挺,不屑之意溢於言表。“三萬雜兵,真正健壯有用的能有一萬?先挑揀出來便是,剩下的王夜叉他們想要,俺自樂意大方。”

話說,問話的二人依次是成閔和解元,後者因那日功勞已經是摧偏軍統制且不提,前者身爲韓世忠在背嵬軍中的親近小校,倒有幾句值得說的地方。

具體來講,乃是說成閔這廝,和新任鎮撫使岳飛,以及昨日才上了張浚張憲臺升官簿的劉子羽都有點關係……此人出身河北敢戰士,跟岳飛一樣,都是劉子羽那位殉國於靖康中的親父劉韐的老部下,三人勉強都算是同袍。

只不過一個彼時劉子羽不僅是衙內,更是由於堅守真定的軍功,破例加了五品文官散秩,所謂高高在上,而另外兩個都只是大頭兵罷了。

而以成閔和岳飛兩個大頭兵來說,前面的人生經歷倒也算是無甚差別,都是河北本土的勇武之士,都在靖康中國破家散,都在建炎中成爲基層軍官,紛亂之際,身邊也都聚集着百八十騎一夥人的樣子。只不過,人岳飛上來就入了大元帥府,然後一到南京(商丘)就立即寫千言書彈劾李綱,由此展開了他的傳奇命運,而成閔卻晚了一步,直到去年後半年才下定決心南下投奔行在,卻是成爲了韓世忠部屬。

只因爲他武藝着實出衆,又對脾氣,所以韓世忠多少高看他一眼,以至於很快受到重用……當然了,也就是重用而已,跟老戰友,甚至可能是昔日老小弟岳飛相比,也就是那回事了。

人的命運嘛,也要講一個時勢的。

就這樣,當日在南京(商丘)看到行在諸將後,便自詡‘天下當先’的韓世忠,經過壽州一戰後更是驕橫無比,只帶八百騎,便要強行兼併丁進三萬衆,可謂氣焰囂張。

然而,韓世忠軍痞性格,所謂驕橫慣了的,卻不代表他手下沒有細心之人。

一大早上,韓世忠剛剛在自家兒郎身前抖過威風,上午時分,朝廷派出的那個‘子曰’,便打着天使儀仗,穿着一身嶄新的紅色官袍,從身後已經上岸的官家那邊過來了,眼瞅着就要先行而去了……而解元看着這一幕,卻是陡然想起一事來。

“五哥!”解元以手指向了此人。“我怎麼記得,這個‘子曰’挺得官家看重,算是官家身邊梯己人呢?好像也與張憲臺是生死之交……到時候若按你的方略,把人家害死了又如何?”

“如何會害死他?”騎着高頭大馬卻又格外人高馬大的韓世忠言語中盡是敷衍。“他自去請丁進,與咱們何干?”

“丁進那種人,來是未必敢不來,但一旦來此,必然會以那人爲人質。”解元無語至極。“到時候五哥你若衝的慢些,裡面有丁進心腹看着他,人家豈不是一命嗚呼?”

“那便衝的快些就是了。”韓世忠愈發敷衍。“他自當衆請命去的。”

解元也是終於一愣:“那豈不是人盡皆知是五哥你害死他的?”

“哪來如此多廢話?”韓世忠一時氣急。

然而,下一刻,就在解元準備再勸一勸自家兄長的時候,二人卻又齊齊閉嘴,乃至於面面相覷,各自心虛起來。

因爲就在說話間,那換了一身紅袍的‘子曰’居然在主動過來了。

“韓太尉。”胡寅勒馬於道旁,直接拱手。

“子……胡舍人!”韓世忠趕緊在馬上還禮,好歹沒有把‘子曰’喊出來。

“不是舍人了。”胡寅正色相對。“今日一早,蒙官家恩典,特拔我爲正七品的殿中侍御史,有此身份,那丁進就更不得不來了。”

正所謂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繩,韓世忠只聽到御史二字,頭就大了一圈,何況殿中侍御史比其他御史更清貴三分,便也順勢又小心了三分:“那就先恭喜胡御史了,這年紀就能做到七品的臺諫,前途大大的好。當然,也是你應得的……胡御史來找俺老韓是有什麼交代嗎?”

“自然有些交代。”胡寅表情淡然,繼續拱手言道。“不過在這之前容在下多問一句,若在下所料不差,韓太尉是想等在下把丁進誘來,然後輕騎前往,馳入朱皋,拿下丁進中軍要害吧?”

“是……是有這個想法。”

話說,韓世忠哪裡還不明白,眼前這人雖然據說有些軸,但眼下看來,卻不比那個已經成韓太尉死對頭的趙鼎趙大使弱幾分,於是竟然沒敢再糊弄過去。“不過胡御史怎麼知道?”

“這有什麼好說的?”胡寅微微蹙額道。“這又不是行軍打仗,丁進這種人,才起勢半年而已,看似勢大,卻只是自己撐着三分,幾個骨幹撐着兩分,其餘全靠時勢,而今時勢不同,他手下怕是連骨幹也都成了一盤散沙……此事無論是韓太尉來做還是我們這些文臣來做,無外乎便是斬首挖心而已,難道還強要打一仗不成?”

韓世忠一時無言以對,停了片刻,大概情知是躲不過這一遭,便乾脆反問:“胡御史尋我到底要說什麼?”

“是這樣的。”胡寅繼續正色言道。“丁進十之八九會奉旨前來見駕,但也十之八九會將在下困在朱皋以作人質。而若如此,還請韓太尉萬萬不要以在下性命爲念,當從速從嚴鎮壓丁進餘部,以成大事……須知,國家大事在南陽,此事從速不從慢,從嚴不從寬,萬不可耽誤官家大局!”

聽到這裡,韓世忠身側的成閔乾咳一聲,第一時間打馬躲到後面去了。

而韓世忠本人張口欲言,卻是反而尷尬,也只能乾咳一聲,然後從躲到身後的成閔身上收回目光,並低聲相對:“要不我給胡憲司配幾個勇武之士?我這背嵬軍中,頗有幾個和張飛趙雲一般厲害的人物……”

“大丈夫受任於危難之時,如何能這般婆婆媽媽?”胡寅當即昂然做答。“若韓太尉有心,屆時進鎮的時候,衝得快一些就是了!”

言罷,這位胡御史一個字都不再多說,居然直接轉身歸隊,引儀仗速速先發,去以身來誘那淮西賊丁進去了。

韓世忠目瞪口呆,只能騎在高頭大馬上盯着對方儀仗捲起的煙塵半日無語,而好不容易回過神來,一回頭卻又發現身側自家二十幾年的兄弟解元居然也在用鄙視的目光來看自己,更是羞恥到臉紅,再無之前氣焰。

而不管韓世忠如何羞愧,事已至此,多想無益。到了中午時分,丁進在堂中受了胡寅傳達的正式旨意,猶豫再三,又與幾名軍中心腹私下商議再三,實在是無奈,所以終於還是引百十心腹騎兵向東去見駕了。

不過,此人臨行前卻是直接啓程,根本就沒有通知被安置在鎮中某處的胡寅,儼然正如解元、胡寅等人猜度的那般,這廝是要拿天使爲質。

此時,雙方相隔已不過二十里,丁進馳馬而來,須臾便至,沿途小心留意,見淮河南岸只有王、傅、辛、張、喬、呼延等大旗,韓字大旗卻還在河對岸,也是多少放下心來。

入到禁中跟前,先見了一位相公,二人馬下見禮,馬上閒談片刻,也未提及那位殿中侍御史的事情,更是再鬆懈了兩分。

而稍傾片刻,復又有內侍傳詔,說是趙官家親自於道旁設帷幕召見,丁進更是無話可說,立即便離了那百餘騎,只帶三五軍官,解了兵器入帷帳叩拜。

但也就是此時,丁進終於聽到了讓他心下一沉,卻又似乎早有預料的一句話:“丁統制,朕的殿中侍御史在何處,爲何沒與你一起回來?”

丁進俯身在地,一面偷眼去看座中年輕得不像話的趙官家,一面狼狽說出了之前想好的理由:“回稟官家,臣聽說要來面聖,歡喜的不行,直接輕身而來,卻是忘了喚胡御史一起。”

“如此倒也罷了。”今日只束了牛皮帶的趙官家坐在那裡微微笑道。“丁卿且指一人去喚他回來,你自在此處受宴席,等他來了,咱們再一起歡飲論事。”

丁進無法,只能叩首答應,卻又按之前商議的那般朝身側一名心腹示意,乃是要此人回去按計劃行事,也就是回去調兵,在朱皋鎮放火生亂,脅迫行在放歸於他。

轉過身來,此人既然出去,酒菜端上,丁進也入席受宴,那趙官家卻忽然起身,也即刻出了帷帳,而丁進和僅剩的兩名心腹無論如何也不敢質問,卻只能在一堆全副甲冑的御前班直的圍觀下慢慢用飯。

且不提丁進怎麼吃完這頓飯,那邊趙玖在楊沂中的護送下走出帷帳來,行不過百步,來到帷帳所在樹林外圍,見到候在此處的一衆文武,卻是難得怒氣勃發:“原本還想聽許相公一言,給他一條生路,將來也好讓給其他人做個榜樣,卻不料此人居然真敢將胡明仲扣下爲質,卻只能是以儆效尤了!”

迎面衆人面面相覷,也再無人勸趙官家網開一面了。

“且不論此事,除此之外,諸事可還有疏漏?”紛紛之餘,趙官家勉力負手再問。

“回稟官家,應該並無疏漏。”御營都統制王淵趕緊上前一步。“依照之前安排,那人已經被截住,那百餘騎也都圍得妥當,可見官家此番設計,堪稱絕妙……”

話音未落,遠處一騎飛馳而來,衆人看去,卻該是早就出發定亂的王德,也是各自失色。

而王夜叉馳馬到跟前,立即俯首下拜,憤憤不平:“官家!官家須爲臣做主!韓世忠那廝仗着自己有八百背嵬軍騎兵,剛剛丁進一進來便直接馳過去了,臣這裡還好心去叫他一同,卻被解元給糊弄過來,說等丁進這邊拿下後再去方穩妥……幸虧前面有辛統制兵馬看到了潑韓五出兵,專門來告訴了俺!”

趙玖忽然笑了出來,卻不知道是在笑韓世忠還是在笑王德了:“若如此,你應該速速引兵跟過去圍住朱皋,防止賊兵潰散纔對,如何來尋我告狀?速去!”

王德怔了一怔,即刻拱手稱命,復又匆匆上馬,所謂來得快去得也快。

而周圍文武,除了一個許景衡外,如何不曉得這位官家平素面癱,輕易不怒不笑,而今日先怒後笑,復又沉默不言,卻是即刻讓諸位聰明人各自小心了起來。

“官家安心。”停了半晌,見無人敢開口,這次計劃理論上的總執行人王淵無可奈何,只能硬着頭皮小心應付。“丁進既然來了,此事便已經成了,而韓世忠素來急躁,臣卻知道他是個有本事的,八百騎兵,足夠他施爲的。”

“朕比你更清楚韓良臣的本事。”趙玖負手開口,卻是終於恢復了往日形狀。“但是思及昨日言語,可見任重而道遠啊!”

羣臣各有所思,儼然明白官家昨日言語指的是哪句話。

日頭偏西,王德辛苦率八千兵馬趕到朱皋鎮,然後匆匆下令圍定此處。而此時,鎮中卻一如所有人想的那般,韓世忠早已經平定了此處紛亂!

沒辦法,真不能太瞧得起這些起勢不過半年,什麼正經仗都沒打過的盜匪,一切都如韓世忠想的那般,他自領八百騎來到鎮外,然後換上自己的旗幟儀仗,忽然馳入,鎮中居然毫無反應,甚至連指揮中樞在哪裡都是路上一鞭子抽下去問來的。

然後韓世忠一個人沒殺,便輕易俘虜了丁進手下的所有中軍大將,再然後可能是因爲沒殺成人不過癮的緣故,他就開始在街上有系統的殺人了。

從丁進的弟弟、同族開始殺,殺完了親戚就按中軍名單殺部將……反正趙官家都說了,不能讓劉光世蒙不白之冤的,而等到王德到達外圍,鎮中居然已經清洗過半!

“胡兄弟!”

正殺得興起之時,韓世忠忽然見到一人隨成閔而來,卻是暫時中止行刑,並即刻起身,難得正經拱手行禮。“胡兄弟安好便可,否則爲兄必然餘生難安!”

胡寅看着街上一排人頭,和一羣瑟瑟發抖的丁進部盜匪首領,只是微微蹙眉,然後便拱手向前:

“韓太尉,若以前次擅自退兵論罪,卻只可殺軍官,不可擅自牽連……更不許屠鎮!”

“兄弟說笑了,官家就在後面,如何能輕易屠鎮?”韓世忠趕緊應下,照他這意思,似乎要不是趙官家就在身後不遠,他還真就屠了。

但胡寅得到許諾,也不再多言,而是順着韓世忠邀請與對方並排坐到了街中備好的椅子上。

雙方坐定,韓太尉熱情不減:“兄弟,昨日我聽官家說文臣不愛錢,武臣不惜死,已受震動,也覺得若是如此天下就能太平,不料今日卻居然見到一位不惜死的文臣,着實讓哥哥敬服。”

且不提胡寅歷史上一個湖湘學派的奠基人,被一個二十年的西軍老軍痞這般哥哥弟弟的叫着如何彆扭,只說此人聞得這番言語,卻不禁覺得荒唐,以至於一時皺眉:“太尉莫非以爲官家的意思是,文臣不愛錢,武臣不惜死,所以文臣就可以惜死,武臣就可以愛錢了嗎?”

韓世忠微微一怔:“不是如此嗎?”

“若韓太尉以爲如此,只怕你這輩子只能停在這個玉腰帶與節度使上,如郭子儀那般得封郡王就不要想了。”胡寅冷冷做答。“將軍百戰死,壯士十年歸,莫非死的都是將軍?這叫互文!”

韓世忠愕然之餘不禁有些慌亂,卻是護住自己的腰帶認真再問:“啥叫互文?”

“就是說,官家認爲文臣最起碼要不愛錢,但若能還不怕死,那也是極好的。而武臣,不怕死是最起碼的,可想要壓過那些個愛錢的,做個郡王,卻最好也能不愛錢。”胡寅從容做答。“還請韓太尉不要自誤。”

“是這意思嗎?”韓世忠愈發慌亂。

“是。”胡寅繼續嚴肅說道。“韓太尉,有些話,因我原爲禁中近臣,不好多言,但現在既爲殿中侍御史,又親眼見你確實有名將之資,卻反而不能不說……你這些日子,是不是因爲壽州大捷勞苦功高,因爲官家格外高看你一眼,所以有些居功自傲,失之於輕佻了?”

韓世忠張口欲言,卻也不知道該說什麼好。

“還有,其實今日繳獲,我情知以官家對你的厚愛,十之八九要多數屬你,但官家既然當日壽州定下了繳獲歸公,再做統一分配的先例,那今日你若是敢在我胡明仲面前私吞半分繳獲,做半分手腳,待我見到官家,必然有一份正式彈劾!”胡寅越說越嚴厲,到最後,乾脆是在警告了。

而見到對方如此,這些天愈發肆無忌憚的韓世忠不知爲何,居然有些膽寒。

“還有一事……你輕馳來此自輕馳來此,爲何御營中軍副都統王德卻剛剛纔到外面?”胡寅繼續坐在那裡冷冷相詢。“莫不是又有人爲爭功,刻意遲緩訊息?你以爲元鎮兄不在,就沒有人敢向官家進言這等事了?”

“是我錯了。”聽到這裡,韓世忠再也坐不住,竟然直接起身握住了對方雙手,唯獨力氣太大,竟然把人家小胡御史給硬生生從椅子中提起身來。“若非胡憲司今日愛護,我險些犯下大錯!還請胡憲司務必教教我,該如何將功補過?”

“這有何妨?”胡寅面色漲紅,趕緊言道。“韓太尉是國家干城,只要主動向官家請罪,這些事情都不是事情……”

韓世忠這才鬆了一口氣,然後放下了人家胡憲司的手。

而就在這時,眼看着已經中斷的當街行刑要繼續進行,下面一個等了半日還沒死,反而聽了一通亂七八糟話的丁進部下軍官卻是再難忍受,竟然當衆奮力大呼:“韓太尉、胡憲司!兩位務必饒我一命,若今日能活,我他日雖不敢言不愛錢,卻再不敢臨陣惜死了!”

韓世忠心情已變,聞言卻沒煩躁之態,反而一時正色:“你是何人?如何敢出此大言?!須知,你既求饒,便是又要惜死的樣子!”

“我叫王權!”此人叩首於地,涕泗橫流。“太尉容稟,在下不是不可死,而是不願死而無鳴!我自幼習武,希望立功於疆場,只因區區丁進一廢物連累,今日這般窩囊死在街上,如何能忍?”

韓世忠停了片刻,偷眼去瞅胡寅,見對方並無反應,這才忽然失笑:“如此,且看你將來到底惜命不惜命!”

言罷,這韓太尉徹底肅容,便持金牌改下軍令,乃是赦免餘衆,封鎖府庫,安撫其餘士卒,待王德引大軍入鎮,卻又主動移交金牌,好生叮囑,然後便在王夜叉幾乎難以置信的目光中邀請胡寅一起單騎向東,幾乎孤身去面見趙官家。

待到行在,見了等到道旁的官家和衆文武,居然尚未日落。

而韓世忠也依照胡寅的勸告,先是主動拱手請罪,將自己今日種種作爲與小心思,還有胡寅的勸告一五一十說與趙官家來聽。

對此,趙官家當然是喜上眉梢了……一來嘛,韓世忠言語中儼然已經說明他確實成功平定了朱皋鎮的淮西賊主力;二來嘛,正所謂人不知足,之前整個御營就沒有能打仗的,有一個韓世忠能打仗他自然倚仗爲腰膽,現在若是還能聽勸,稍微嚴肅軍紀,改改那些亂七八糟惹人嫌的毛病,那當然更加無話可說。

而趙官家欣喜之餘,也是按照原計劃將丁進部盡數劃歸韓世忠統帥外,還專門下令將繳獲的所有金器盡數賞賜給了對方,書籍則全部賞賜給了今日同樣讓人驚喜的胡寅,白銀賞賜給行在文武補發俸祿云云……

總之,到此爲止,丁進之亂雖然稍有波折,但到底是一日而平,且還有近來日益跋扈無狀的韓世忠主動檢討,那趙官家以下,行在衆人也自然都紛紛釋然起來。

“如此,諸位可還有別的言語?”夕陽之下的淮河畔,趙玖環顧左右,只覺渾身泰然。

“臣殿中侍御史胡寅,尚有一份彈劾札子!只是今日倉促,未及成文,還請官家許臣口述!”就在這時,居然是今日主角一般的胡寅再度生事。“此事早懷於臣腹中,只是之前爲御前近臣不好擅言是非,今日爲御史,卻不得不言了!”

“胡卿請說。”趙玖自然沒理由拒絕,因爲正如對方所言,人家已經是御史了嘛。

“臣彈劾御史中丞張浚近日有兩大過!”胡寅一開口便引得行在上下衆人目瞪口呆。“其一,因爲知道官家愛護韓太尉,所以行軍途中負責整肅兩岸軍紀的張憲臺屢屢包庇韓太尉的御營左軍,而嚴苛御營中軍,以至於淮北百姓深受其擾,淮南軍心屢屢懷怨!”

趙玖看了看可能是第一次在自己身前顯出慌亂之態的張浚,莫名的居然也有了一絲慌亂之意。

“其二,張浚仗着聖眷,自稱心腹,又因爲舉薦用人無不允許,近日屢屢有荒唐之舉,其人包中自帶一白本,攜木炭,遇中意之人,便輕易書姓名來歷於本上,然後必然口呼與你好差遣,至於行在上下皆呼‘升官本’!”胡寅說到這裡,憤然之意徹底顯露。“官家,臣不是彈劾張浚借舉薦之名,勾連結黨,使人只知有憲臺,而不知有陛下。因爲臣素知其人輕佻冒失,有此舉止,只是大勝之後,行在處處浮躁,此人在外,性格使之然罷了。但關鍵在於,堂堂國家選才,哪能如此輕佻?整日抱着一個本本,到處記下別人的好處壞處,然後以此來決斷人家前途,這是正經人做的事嗎?!”

道旁御前,一時鴉雀無聲,被自己心腹兄弟加下屬彈劾了的張浚本想免冠請罪,聽到最後卻反而不敢上前認罪了。

而趙官家可能是被夕陽直射,以至於額頭虛汗迭出,面色緋紅不定……隔了許久,方纔扭捏去問身側楊沂中:“丁進尚在吃飯嗎?”

楊沂中毫不遲疑,即刻出列,嚴肅拱手做答:“正要官家處置。”

(本章完)

222.第220章 逼宮396.第391章 內外交困205.第203章 彌合(下)343.第338章 問答427.第421章 諫言173.第171章 舟楫恐失墜260.第257章 共情211.第209章 水輪子356.第351章 黯然274.第271章 風聲(2合1繼續還債)111.第110章 歸城(續)286.第282章 白馬40.第40章 買賣(中)256.第253章 後浪38.第38章 雪渡(下)472.同人24:開封府四大宋菜——缺錢缺閒264.第261章 設宴166.第165章 梳通上下(上)247.第三卷總結兼百萌感謝352.第347章 後繼296.第292章 緣由383.第378章 且行且觀255.第252章 天理247.第三卷總結兼百萌感謝243.第241章 亂戰283.第280章 蠟燭195.第193章 似玄似黃( 上)98.第97章 方城(好教大家知道,是章節標錯245.第243章 不忘(上)158.第157章 或言南北359.第354章 取捨(下)465.同人17:氣球上的貝指揮——素來不言339.第334章 歲入34.第34章 公私477.同人29:僧途——肥貓掉毛453.同人6:虞夫人——Narkissos140.第139章 分歧(上)141.第140章 分歧(下)94.第93章 畏懼69.第69章 議論(下)91.第90章 虛妄466.同人18:建炎以來南洋事雜記——親自出226.第224章 陝西人59.第59章 元宵(中)71.第71章 危機(上)1.第1章 明道宮121.第120章 通寶369.第364章 夏雨155.第154章 來回309.第305章 炙勃焦436.第429章 將死(續)408.第402章 駐馬474.同人26:曲端怒斥騎軍——夏侯寧遠52.第52章 生死(下)207.第205章 徵詢29.第29章 一夢方醒(續)359.第354章 取捨(下)25.第25章 一將之論452.同人5:驀然回首—— Narkissos289.第285章 騎步75.第75章 觀戰(下)443.完本感言414.第408章 天意95.第94章 來軍148.第147章 理由262.第259章 述欲463.同人15:大石西征記——還是太年輕了12376.第371章 私信34.第34章 公私311.第307章 攻守49.第49章 水戰(上)156.第155章 並旗210.第208章 一波215.第213章 平陸67.第67章 水泊(續)61.第61章 廣濟345.第340章 四月283.第280章 蠟燭5.第5章 會議17.第17章 官家走投無路了!(下)318.第314章 擡槍(2合1還債)352.第347章 後繼72.第72章 危機(下)234.第232章 無二22.第22章 官家到底在想什麼?100.第99章 南陽(上)305.第301章 耶律132.第131章 四丈330.第326章 往歸69.第69章 議論(下)397.第392章 堤坡面理375.第370章 倉促147.第146章 一丈青325.第321章 奉禮322.第318章 恩賜3.第3章 朕的心腹都在哪裡?409.第403章 柳下309.第305章 炙勃焦139.第138章 攻心87.上架感言兼本卷總結兼感謝信兼拜年信
222.第220章 逼宮396.第391章 內外交困205.第203章 彌合(下)343.第338章 問答427.第421章 諫言173.第171章 舟楫恐失墜260.第257章 共情211.第209章 水輪子356.第351章 黯然274.第271章 風聲(2合1繼續還債)111.第110章 歸城(續)286.第282章 白馬40.第40章 買賣(中)256.第253章 後浪38.第38章 雪渡(下)472.同人24:開封府四大宋菜——缺錢缺閒264.第261章 設宴166.第165章 梳通上下(上)247.第三卷總結兼百萌感謝352.第347章 後繼296.第292章 緣由383.第378章 且行且觀255.第252章 天理247.第三卷總結兼百萌感謝243.第241章 亂戰283.第280章 蠟燭195.第193章 似玄似黃( 上)98.第97章 方城(好教大家知道,是章節標錯245.第243章 不忘(上)158.第157章 或言南北359.第354章 取捨(下)465.同人17:氣球上的貝指揮——素來不言339.第334章 歲入34.第34章 公私477.同人29:僧途——肥貓掉毛453.同人6:虞夫人——Narkissos140.第139章 分歧(上)141.第140章 分歧(下)94.第93章 畏懼69.第69章 議論(下)91.第90章 虛妄466.同人18:建炎以來南洋事雜記——親自出226.第224章 陝西人59.第59章 元宵(中)71.第71章 危機(上)1.第1章 明道宮121.第120章 通寶369.第364章 夏雨155.第154章 來回309.第305章 炙勃焦436.第429章 將死(續)408.第402章 駐馬474.同人26:曲端怒斥騎軍——夏侯寧遠52.第52章 生死(下)207.第205章 徵詢29.第29章 一夢方醒(續)359.第354章 取捨(下)25.第25章 一將之論452.同人5:驀然回首—— Narkissos289.第285章 騎步75.第75章 觀戰(下)443.完本感言414.第408章 天意95.第94章 來軍148.第147章 理由262.第259章 述欲463.同人15:大石西征記——還是太年輕了12376.第371章 私信34.第34章 公私311.第307章 攻守49.第49章 水戰(上)156.第155章 並旗210.第208章 一波215.第213章 平陸67.第67章 水泊(續)61.第61章 廣濟345.第340章 四月283.第280章 蠟燭5.第5章 會議17.第17章 官家走投無路了!(下)318.第314章 擡槍(2合1還債)352.第347章 後繼72.第72章 危機(下)234.第232章 無二22.第22章 官家到底在想什麼?100.第99章 南陽(上)305.第301章 耶律132.第131章 四丈330.第326章 往歸69.第69章 議論(下)397.第392章 堤坡面理375.第370章 倉促147.第146章 一丈青325.第321章 奉禮322.第318章 恩賜3.第3章 朕的心腹都在哪裡?409.第403章 柳下309.第305章 炙勃焦139.第138章 攻心87.上架感言兼本卷總結兼感謝信兼拜年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