宸宮,寶慶帝在書房內與大理寺卿劉蔭遠下棋。
大理寺卿,說起來存在感很強的一個職位,可真要論級別,也不過是個正三品官,在京城不算出挑。
但人家會下棋啊。
棋下得好,當然辦案也很有一套,爲人也正直,看起來不是任何一派的成員。這讓寶慶帝很是欣賞。不是任何人都有做一個“孤臣”的勇氣。
“浦言良,外頭在嚷嚷什麼呢?”寶慶帝雖是宸宮深深,卻也能聽到隱約的躁動。
浦言良從外頭進來,滿臉喜色:“皇上,大雨初歇,大夥兒都看彩虹去了。”
寶慶帝笑了,對劉蔭遠道:“瞧瞧這些沒見識的,出個彩虹都這麼稀奇。”
劉蔭遠道:“皇上閱歷豐富、見識廣博,自然是見得多了。不過,京城的確是一年多沒出過彩虹了,也難怪宮人們覺得稀奇。”
“哦,有一年多了?朕倒從來沒注意過。”那是,皇帝關注的都是大事,這樣的事情自然不會放在心上。
劉蔭遠又笑道:“皇后的祈福大典正到緊要關頭,這個時候突現彩虹,自然是祥瑞之兆,宮人們欣喜也是應該的,那都是替皇后高興呢。”
這麼一說,寶慶帝心中也歡喜起來,將棋局一推:“走,我們也看看去。”
劉蔭遠看了一眼棋盤,皇上啊,您就是快輸了,也不好這樣吧。
不說別處,就是宸宮的宮人,也都一臉欣喜地仰望着天空呢,這要是擱現在,絕對一個個掏出手機,拍彩虹照,然後朋友圈刷屏。
寶慶帝負手,立在殿宇之下,卻見湛藍的天空上,那道橫跨了整個京城的彩虹,籠罩人間,綺麗繽紛。
一時,胸臆萬千,只覺這彩虹將天下都普照,普天黎民,莫不駕上這虹橋直抵幸福彼岸。
正心曠神怡,外頭突然傳來嘈雜聲,與先前的驚歎和欣喜都不一樣。寶慶帝眉頭一皺,顯然心情被影響了有些不悅。
浦言良察言觀色的本事不是一點點,立刻走上前去,囑咐一個小太監:“像什麼話,皇上在呢,快去看看是誰在喧譁。”
小太監才跑到門口,一個聲音傳了進來:“不讓本宮見皇上是什麼意思?”卻是滿臉不愉的秦貴妃。
“貴妃娘娘您誤會了,您誤會了!”門外的太監滿頭大汗跟在後頭,顯然已經費了不少口舌。
“誰敢不讓你見朕啊。”寶慶帝開口。
一見皇帝就立在殿宇廊下,秦貴妃頓時收了聲,表情卻依然氣呼呼的:“臣妾見過皇上。”
“朕與劉愛卿在下棋。”寶慶帝解釋了一下,誰都知道他下棋的時候不喜歡有人來打擾,“貴妃何事這麼生氣。”
“皇上,臣妾這差事是幹不了了,總有人給臣妾使絆子不說,皇上也駁臣妾的面子,臣妾……”秦貴妃一張肥臉漲得通紅。
寶慶帝伸手示意:“哎,等等,朕什麼時候駁你的面子了?”
“順妃哪裡是個好人,整日裡臣妾決定的事兒,她總喜歡插一腳,不是這個意見,就是那個意見。臣妾也知道,皇上定了三印合一的規矩,是怕臣妾辦事不老,出了岔子。可偏偏有人拿着雞毛當令箭,竟不是一同出主意來的,反而是專門爲了駁臣妾而來的。”
明白了,原來是告順妃的狀來了。
“三印合一,不光是怕你出岔子,是怕你們三人中的任何一人出岔子。別說後宮,便是前朝的事兒,哪個宰輔能自己說了算?羣策羣力,是好事。若總是扭不到一處,便是這個班子出了問題,你是班子裡的主心骨,你說,是不是你的責任?”
得,寶慶帝一番語重心長、義正辭嚴,搞半天,那意思還是說你秦貴妃錯了。副手跟你彆扭,你搞不定副手,那就是你能力有問題。
寶慶帝就是這邏輯。
秦貴妃卻不甘心:“臣妾能力不夠,臣妾承認。只是,皇上沒有給句明話兒,這才讓順妃有恃無恐。如今臣妾連個人都安排不動了。”
“朕說過了,祈福大典由你主事。至於那些宮人安排的小事兒,不能再佔了你的精力,由順妃負責。”寶慶帝表面上語氣溫和,實際上卻毫不相讓。
秦貴妃大聲道:“皇上如此安排,真叫臣妾難以主事。事在人爲,皇上將人員調派劃給順妃,臣妾事事掣肘,難以下行。”
寶慶帝臉色一沉:“劉愛卿!”
劉蔭遠一凜,這是要趟渾水啊。可身爲大理寺卿,可不整日便在渾水裡打滾麼,當即乖乖地躬身:“臣在。”
“那兩個給太后報信的太監怎麼說?”寶慶帝問的是劉蔭遠,卻冷冷地盯着秦貴妃。
劉蔭遠毫無懼色道:“回皇上,沒審完一番就招了,說是貴妃娘娘命他們前去景王殿下的住所候着……”劉蔭遠滿含深意地望了望秦貴妃,“說,那兒會有意外發生,讓他們聽到動靜不要聲張,直接去偏殿彙報貴妃娘娘。”
寶慶帝的臉色越發難看,他原本還不想這麼快發作,向來,他極是能忍,元恆是很像他的。他語氣冰冷,望着秦貴妃:“安排得很好啊。太后又是怎麼來的,是巧合,還是這事壓根兒就是你們共同謀劃!”
秦貴妃大爲震驚,瞪大眼睛:“皇上,你在說什麼?您怎麼能如此懷疑臣妾!”
“朕不是懷疑……”寶慶帝緩緩地道,突然,厲聲起來,“朕是斷定!”
一句斷喝,將秦貴妃嚇得退後幾步,緊靠在廊柱上。
“皇上,那兩個太監是亂說!”
“哦?貴妃,原本朕不願意這個時候跟你談這些。不過,既然你如此肯定,朕不妨與你說一說。大理寺卿在此,他會告訴朕,案情進展到了哪一步。哪些是你能知道的,哪些又不需要你知道。”
寶慶帝一挑眉:“劉愛卿,今早上又拿了誰?”
劉蔭遠有板有眼,一臉嚴肅:“尚食局李進餘。”
秦貴妃大駭,李進餘可比別人又有不同。偷聽的太監可以一口咬定說是誣告,李進餘身爲多年尚食,掌握了太多宮中機密,這一招,堪稱釜底抽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