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3章 商議

辛其順說完,小心翼翼窺視了一下上頭人的臉。

周弘殷面色如常,心中卻在想著事情。

沈輕雲只這一個女兒,從前消息未定時還能置之不理,眼下音訊都傳回來了,做出如此大事,還叫他的後嗣在流落異鄉,寄人籬下,未免也有些說不過去。

不過這種小事,還不至於叫他來操心,隨便讓人搭一手也就夠了。

他開口道:“去給皇后說一聲,讓把人接回京城,找個合適的地方安置。”

等沈輕雲回來,見得女兒得人照料,外頭人也見得自己這個天子如此體貼下情,也當算仁明之行了。

周弘殷一直沒有提及郭保吉抗旨之事,彷彿什麼都未發生一般,辛其順沒被訓斥,卻又給安排去給清華殿宣旨,自然不會傻乎乎地去問。

他聽得天子說給沈家女兒“接回京城,找個合適的地方安置”,只以爲果然有所企圖,又聽得要找陳皇后去辦,暗想:果然是大臣之女,樣樣都要過了明路進來。

也顧不得旁的,連忙趕去傳旨。

*

清華殿中,陳皇后端坐在上,聽得下頭人回話,臉上說不上是什麼表情。

她毫無情緒波動地道:“給她在華林宮安置一個地方,同上回的秦美人住在一處,安排太醫兩日一診,再問問她有什麼想要的、想吃的。”

跪在地上的人戰戰兢兢,低聲道:“近日吐得厲害,說是想吃酸食,也想尋些辣姜吃……”

陳皇后卻不去摻和這個,只道:“叫太醫去看看,是能吃的就給她撥一點過去……”

她想了想,又道:“這是喜事,你去給陛下道喜吧。”

周弘殷雖然多日不醒,可前次好的時候,幸了不少宮女,兩個月過去,這已是第三個有了信的。

陳皇后此時心中只有兒子,對丈夫幾乎已經沒有情意可言,再生三個也好,三十也罷,俱都不放在心上。

——看周弘殷那個模樣,不知還能活多久,只他自己並無感覺,親近人看來,都曉得這不過是熬日子罷了。

此時生再多的兒女,都不可能威脅到周承佑的地位,既如此,面子上就要做得讓人挑不出毛病來。

打發走了來報信的宮人,陳皇后才見了辛其順。

她聽得下頭人把事情一說,隱約覺得不太對勁,問道:“陛下的意思,是要把人接進宮裡來?”

這話周弘殷倒是沒有說,只辛其順仔細琢磨聖意,覺得其中含義,一目瞭然。

他把天子的話重複了一遍,又道:“聽聞這沈姑娘當日已經同馮家割袍斷義,至於河間沈家,從前沈副使在時便已經再無往來,如若接得進京,一時好像也尋不到什麼合適的地方安置。”

陳皇后的臉一下子就沉了下去。

興慶府同夏都的事情,自然也瞞不過她,甚至還隱隱約約聽得沈輕雲的消息。

這一個中流砥柱,又做下如此功勞,爲人並無半點仗勢胡爲,將來回朝正要給兒子做爲肱骨,而今把他的女兒接近宮中,不管給個什麼名分,就都是結仇,而不是結親了。

周弘殷睡多少個宮人,陳皇后都懶得擡眼皮去管,可卻不能爲此害到了兒子將來大事。

她皺眉道:“我怎麼聽得說那小姑娘家是承了父命纔去的宣州,沈輕雲究竟有什麼安排,外人也不知曉,就這般貿貿然接得進宮,待要給個什麼名義?”

又道:“你去問問陛下,只說沈姑娘是舊相之後,其母爲朝赴死,其父忠肝義膽,不能如此草率,如要接進宮中,我這一處出面太過輕薄,爲免朝中議論,還請陛下親自下旨纔好。”

就看你敢不敢那般不要臉,做人的爺爺都夠了,還敢接進宮來,也不怕被天下士子恥笑。

陳皇后不願去見丈夫,便只會黃門居中傳話。

辛其順卻是暗暗叫苦。

他本以爲這差事好辦得很,只要過來同皇后回了話,下旨去宣州將人接來就是,哪裡曉得還會生出這許多坎坷。

周弘殷是當今天子,他自然不敢得罪,面前陳皇后卻是太子之母,不知何時就要當太后,卻是更不敢得罪,只好唯唯諾諾應承了一句,出得門去。

然則這一回想要再見周弘殷,卻沒有那麼容易了。

天子一大早上了朝,又批閱了半日摺子,等候得星南大和尚到,就開始與其閉門掩戶,在福寧宮中呼吸吐納,又另吃丹藥,再嗅奇香,再沒有出來,到得次日,果不其然起得晚了,只趕著去見兩府重臣。

辛其順這般沒有要緊事的內侍,便退了一射之地。

陳皇后等了許久,不見福寧宮回信,因知天子眼下脾氣極怪,半點捉摸不透,怕他厚顏無恥,也不敢真的把希望寄託在其人“要臉”上,想了想,索性招來宮人吩咐了一番。

沒幾日,天子有意納樞密使郭駿孫女進宮的消息,就是隱隱傳開了。

這種事情,郭駿自然不好出面去問周弘殷,可畢竟是自己孫女,更不可能置之不理,只好另尋他法。

宮中而今仍舊把周弘殷放在心上的,也只傅太后一人了,她聽得這個消息,十分震驚,徑直去了福寧宮。

周弘殷尚坐在蒲團上呼吸吐納,行經走脈,被打斷之後,一時還有些不甚高興,聽說來人是傅太后,這纔不得不起身相迎。

傅太后進得門,直接就問道:“你是不是想納郭駿家的孫女進宮爲妃?”

周弘殷只覺得這問題莫名其妙,道:“母后何出此言?”

傅太后不滿地道:“此事你還要瞞到何時?!外邊已是傳開了,郭駿家裡那一個老的還特地跑來同我打聽,我雖拿不準原因,已是給你推了——這般事情傳得出去,外頭人會如何說道?!差著足有三輩,聽聞去歲才及笄,又是那樣一個出身,你納進來,是要跟皇后打擂臺嗎?!”

周弘殷一貫多疑,奇怪之餘,不由得問道:“外頭是怎麼傳的?”

傅太后就把自己聽到的話略說了一回,最後道:“已是有這許多宮人,你年紀也不大了,這一向身體也不好,我做親孃的,難道會害你?原就想叫你好生將養,本就生病,哪有那許多血氣能夠耗費?”

周弘殷道:“朕並無半點納娶之意,不知外頭誰人亂傳的。”

草草應了幾句,又承諾一回,復才把傅太后送了出去。

人一走,他的臉色就變了。

做皇帝的,自然想得比平常人多。

外頭爲什麼忽然傳出這樣的話,沒頭沒尾不說,便似平地起雷一般。

有閒話並不奇怪,可這閒話居然是太后先知道,而不是自己先知道,還是關乎天家內帷事,叫他不能不警惕起來。

周弘殷從未打算過納權臣女兒進宮,一來擔心有外戚弄權,二來他年紀大了,事情也多,實在不耐煩同小姑娘多說閒話,況且比起相貌,那些個權貴人家的女兒還未必有宮人生得好。

最要緊的是,他從來都不是貪圖女色之人。

想了一圈,周弘殷卻是懷疑起兒子來。

自己傳出這樣難聽的名聲,最後得好處的,不用想就是太子周承佑。

天家無父子,自從周弘殷屢經重病之後,再對上太子,就怎麼看怎麼不順眼。

前一陣子他有所轉好,甫一醒來,就發現朝中許多要緊事項被兒子先抓了主意,那主意還與自己的想法截然相悖,登時勃然大怒,才能多喘幾口氣,就把不少東西撥亂反正,又叫兒子好生回自己屬宮閉門思過,認真向學,莫要整日胡來,把朝政攪得一團亂。

只是表面看起來朝堂終於迴歸正軌,可週弘殷清醒之後,又吃星南大和尚的藥,日漸精力充足,慢慢接回手,卻是發現自己病時這一段,中書也好、京城也罷,已是有許多地方都安插上了太子的人,甚至有不少原本對自己忠心不二的,也紛紛將效忠的對象裡添了“周承佑”三個大字。

雖然太子乃是儲君,天生就要接自己的位子,下頭人爲其效力實爲天經地義,可週弘殷越看越覺得心驚膽戰,幾乎寢食難安:他還有多年好活!這兒子的動作也急得太過難看了罷!

因心中許多不滿,周弘殷索性尋了幾個錯處,叫兒子老實待在屬宮當中閉門思過,無事不要外出,另又每日認真跟著星南大和尚吐納呼吸、打坐練氣,又一日三回吃丸藥。

只是兒子可以放在一邊叫他好生涼快去,同兒子有所往來的人,卻不能這般一樣對待。

縱然看到中書送往江南西路的詔書中蓋了太子監國的大印,也知道郭家這一門,尤其郭保吉同郭駿,必定同自己兒子有所勾結,可事情到了頭上,依舊不能不任用。

周弘殷憋著十分的不滿,拖了兩日,曉得再拖不下去,又聽得翔慶府中次第有消息送回來,一日急過一日,只好叫來翰林學士吩咐詔免郭保吉江南西路監司一職,又任其爲平西大將軍,接管翔慶府軍務,即日上任,著宣州知州楊其誕接手一應事務。

再給郭保吉之子郭安南加官,轉職學士院中任差,另賜其次子郭向北入國子學資格。

詔書發得出去,周弘殷才鬆了口氣。

沈輕雲的事情叫他更生了幾分警覺之心。

從前大魏也不少被擄的臣子,泰半都叛國了,今次沈輕雲深陷敵境,還能立下如此功勞,除卻他本人品行的緣故,最要緊也有一點,就是他只一個女兒,那女兒已在宣州,如果不設法立功。

由此推想,郭保吉只有兩個兒子,他自家去了翔慶,剩得子嗣在京中,一個升官,一個進學,都深得天家照應,做爹的難道還敢不認真效力?

當真有了什麼問題,妻、子俱在京中,想要拿捏,也更爲容易。

*

郭保吉雖不知道京中什麼時候才能來消息,心中卻早已有了底。

他腦子裡全數掛著翔慶的事情,日日都在輿圖上列兵排陣,又推演軍情,又計算兵力,短短几天功夫,就已經設計出七八套反客爲主的方案。

上頭人心不在焉,從原來時時都在忙圩田堤壩事,轉爲日日都在宣州城中,難得才跑一次小公廳,下頭的人自然都看得見,只是卻沒有一個人在意。

郭保吉在小公廳本來就是個擺看的存在,他被裴繼安請出去走訪各處衙門,又巡視堤壩、圩田,除了爲了給他露臉的機會,最要緊是不要叫他太多空閒,時時想著做出點事情來,此時他將注意力轉開不去多管,一應進度不慢反快。

等到進得七月,京城再度來人,換了一個宣旨的黃門,這一回卻沒有給郭保吉抗命的機會,旨意裡用詞十分鄭重,乃至護送的侍從與兵丁都送了過來。

郭保吉領命之餘,也察覺出幾分不對來,不免生出幾分微妙之心來。

他外出征戰多年,頭一回接到這樣奇怪的旨意,還未上陣,便給自己妻兒封賞,由不得他不去多想。

然而這種時候, 再想也沒有什麼用,他起身接了旨,又細細看了一遍,見得要把圩田、堤壩事交接給楊其誕,倒是一下子就變了顏色。

雖然後頭料到自己多半要去翔慶,將大部分精力轉移開了,可三縣圩田畢竟是郭保吉付諸了許多心血的,更是他親眼見得一磚一木壘疊起來,一竿一線量測出來,想到轉給楊其誕之後,其人多半不但會立時叫停,還會設法給自己潑黑水,他就十分惱火。

將旨意放好之後,郭保吉急急讓人把裴繼安叫了過來,將自己的新差遣說了,又道:“而今陛下要將三縣事交由楊其誕管顧,又著我即刻上任,我這一處再如何拖延交接,最多也只能拖個兩三日,屆時圩田當要如何纔好?”

裴繼安卻是不慌不忙,道:“眼下圩田、堤壩俱已成形,只有水櫃尚還在建,不過各處村鎮都曉得水櫃要緊,便是衙門不去催,他們自己也會急著修好的。”

兩人正說著話,外頭雜役忽然敲門進來道:“外頭謝公子來了,說有要事想同監司與裴官人商議……”

請記住本書首發域名:。4小說網手機版閱讀網址:

第133章 忐忑第8章 2家舊事第341章 陳2娘第186章 跑得了和尚跑不了廟第368章 城門失火第356章 後悔第117章 長生不老第70章 親事第379章 求見第71章 悉心教子第65章 披風第83章 榕樹第270章 查庫第371章 碧玉簪第153章 背書第197章 借調第99章 朱逢明第121章 攢嫁妝第20章 無趣第202章 吵鬧第240章 能少則少第110章 叫屈第321章 名單第8章 2家舊事第12章 靠山吃山第362章 責罰第56章 應對第92章 偶遇第275章 門當戶對第116章 反省第358章 漂亮簪子第239章 印章第372章 父子第117章 長生不老第63章 醜鬥笠第232章 睡不安穩第30章 名正言順第329章 從長計議第192章 上門請假條第187章 婚配第64章 遠行第7章 1夢300年第324章 0年富貴第136章 防塵第110章 叫屈第289章 堪配第50章 幫忙第79章 小錢小帳第373章 出門第208章 陰差陽錯第198章 謀劃第56章 應對第174章 半成第359章 欺軟怕硬第24章 3哥太老實了第234章 酬與勞第266章 新差第124章 傷心第189章 揣度第222章 嘴碎第297章 決定第366章 奇怪第191章 木簪第376章 君臣與民第218章 畢竟不美請假條第278章 避讓第244章 念禾喜歡什麼樣第374章 我不要她的東西第208章 湊巧第88章 舊宅第344章 姐妹情深第228章 隻1張臉好看第140章 自誇第366章 奇怪第253章 商議第64章 遠行第372章 清君側第144章 延續第383章 3年第86章 瞪得好凶第325章 封門第371章 碧玉簪第112章 揭發第66章 煮湯第377章 奈何第119章 嚴父慈母請假條第67章 湯與手藝第374章 書生第190章 關窗第219章 拳拳之心第316章 對不住第211章 君子第302章 生與逝第163章 枇杷蜜第22章 籌錢第325章 封門第323章 召見
第133章 忐忑第8章 2家舊事第341章 陳2娘第186章 跑得了和尚跑不了廟第368章 城門失火第356章 後悔第117章 長生不老第70章 親事第379章 求見第71章 悉心教子第65章 披風第83章 榕樹第270章 查庫第371章 碧玉簪第153章 背書第197章 借調第99章 朱逢明第121章 攢嫁妝第20章 無趣第202章 吵鬧第240章 能少則少第110章 叫屈第321章 名單第8章 2家舊事第12章 靠山吃山第362章 責罰第56章 應對第92章 偶遇第275章 門當戶對第116章 反省第358章 漂亮簪子第239章 印章第372章 父子第117章 長生不老第63章 醜鬥笠第232章 睡不安穩第30章 名正言順第329章 從長計議第192章 上門請假條第187章 婚配第64章 遠行第7章 1夢300年第324章 0年富貴第136章 防塵第110章 叫屈第289章 堪配第50章 幫忙第79章 小錢小帳第373章 出門第208章 陰差陽錯第198章 謀劃第56章 應對第174章 半成第359章 欺軟怕硬第24章 3哥太老實了第234章 酬與勞第266章 新差第124章 傷心第189章 揣度第222章 嘴碎第297章 決定第366章 奇怪第191章 木簪第376章 君臣與民第218章 畢竟不美請假條第278章 避讓第244章 念禾喜歡什麼樣第374章 我不要她的東西第208章 湊巧第88章 舊宅第344章 姐妹情深第228章 隻1張臉好看第140章 自誇第366章 奇怪第253章 商議第64章 遠行第372章 清君側第144章 延續第383章 3年第86章 瞪得好凶第325章 封門第371章 碧玉簪第112章 揭發第66章 煮湯第377章 奈何第119章 嚴父慈母請假條第67章 湯與手藝第374章 書生第190章 關窗第219章 拳拳之心第316章 對不住第211章 君子第302章 生與逝第163章 枇杷蜜第22章 籌錢第325章 封門第323章 召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