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雙的嘴角微抽,眼眸彎彎,“主人,我一定不負所望。”
允辭看着夏若薇搭在無雙肩膀上的手,眼眸暗了暗,“若薇,我吃好了。”允辭說完起身,獨自朝外走去。
夏若薇也聽出允辭話裡的怪異,低頭將面前的碗裡的粥快速的扒了兩口,朝允辭追去,“允辭,等等我。”抓住允辭的胳膊,她瞟向允辭一臉不爽的表情,“允辭,你怎麼了?”
允辭轉過臉,看向一臉無害的若薇,看到她這表情,允辭感覺自己有些小氣,若薇跟本沒有那麼種意識,而且,無雙也只是一個孩子,他跟一個孩子吃醋也太不應該了。
想到這,允辭的嘴角浮出一絲的笑意,搖搖頭,拉着若薇的手漫步走在青石板路,雖然無言,卻並不覺得氣場沉悶。
這裡最近的山也要坐船出去,船行半日,從山麓北側緣溪而上,一路梅林修竹,空氣清幽,石階撲路,雲杉古鬆,漸入佳境,陽光從樹的縫隙投出一個個光暈,鶯鳴雀和,嚶嚶成韻。
上山後,迎面就是“鳳來亭”。鳳來亭嵌鑲在雲杉古鬆間,玲瓏剔透。相傳鳳凰曾負仙女在此棲息過。舊《上虞縣誌》有“昔有仙女跨鸞作鳳鳴至此”的記載,於是後人就在這裡建了鳳來亭,山也便叫鳳鳴山了。
在鳳來亭依欄小憩,可盡情品嚐山水相融的畫卷,切身享受“洞天福地”的境界,細細領略“踏遍青山聊瞬自息,面對清泉暢開懷”的感覺。
鳳來亭下,清泉汩汩,清溪之上,架一座“神龍穴”小橋,橋下溪流冬夏不竭。
允辭的心情也因爲看到如畫的風景而舒暢,“若薇,江山風景美如畫,爲夫卻覺得如畫的美景,抵不過若薇你的回眸一笑。”
夏若薇摟着允辭的脖子,看着允辭笑意盈盈的眸子,笑道:“允辭,真的嗎,那我每天只對着你一笑,讓你醉倒在我的回眸一笑裡。”
允辭摟着若薇的腰,其實這些親密的動作,他不會在外面做,被若薇影響後,他也不會覺得這有多出俗,不合禮法,倒有幾分灑脫,隨心所欲。
允辭點頭:“爲夫在就醉倒了,什麼禮數,什麼世俗之見,都爲你一個人打破,曾經墨守成規,如今背道而馳,與過去判若兩人,若薇,是你改變了我對生活的看法,對人生也有了另外的定義。”
夏若薇挑挑眉,“允辭,你對人生的定義是什麼?”
允辭鬆開夏若薇,面對不遠處潺潺流水的小溪說道:“爲夫以爲,大丈夫因功名就利,金榜題名是最高的志向,成就一番作爲,效勞於朝廷,對得起祖先,對得起妻兒,對得起自己……”
“之前的貧苦,是上天對吾的種種考驗,舜發於畎畝之中,傅說舉於版築之間,膠鬲舉於魚鹽之中,管夷吾舉於士,孫叔敖舉於海,百里奚舉於市。
故天將降大任於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勞其筋骨,餓其體膚,空伐其身行,行弗亂其所爲,所以動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夏若薇再次嘴角一抽,可不可以說點正常的,書呆子,果然指向遠大,說白了就是白日做夢,只是有些人的夢想成功了,而有些人一輩子生活在白日夢裡。
允辭說的這段的出自《孟子》,意思是,舜從田野之中被任用,傅說從築牆工作中被舉用,膠鬲從販賣魚鹽的工作中被舉用,管夷吾從獄官手裡釋放後被舉用爲相,孫叔敖從海邊被舉用進了朝廷,百里奚從市井中被舉用登上了相位。
所以上天將要降落重大責任在這樣的人身上,一定要道先使他的內心痛苦,使他的筋骨勞累,使他經受飢餓,以致肌膚消瘦,使他受貧困之苦,使他做的事顛倒錯亂,總不如意,通過那些來使他的內心警覺,使他的性格堅定,增加他不具備的才能。
夏若薇:本小姐覺得孟子說的不一定正確,雖說大難不死必有後福,這成功的機率是千萬人之中脫穎而出,非常的渺茫,雖然作爲主角的允辭未來之路肯定是不凡,他已經經歷了之前所說的苦難。
允辭轉身,握住若薇的手,深情款款的說:“若薇,你說名利這些東西,對於你而言,都是淡薄雲煙,你只是想要一直陪在我的身邊,這樣安安靜靜的過一輩子,今日攜妻共遊人間仙境,心中豁然開朗,爲人不只是考取功名一種選擇。”
“與妻相伴,時光匆匆,厭倦功名,隱居田園,與你一世爲仙,此生甘願。”
“若薇,我們隱居於此,蒼山翠綠、小橋流水,子女成羣承歡膝下,暮年時我數着你的白髮,你笑着我多了幾條皺紋,我們相攜一起蹣跚走在寺廟的路上,燃香祈願,聽僧人吟誦心經……你覺可好?”
夏若薇笑了笑,“當然好,只是我覺得現在住在水城也很好。”說着抱住允辭的腰,“等到我們暮年,再遷居於此,那時,我每天數着你臉上的皺紋。”
夏若薇在腦子裡浮現允辭老到皺紋滿面,頭髮花白,牙齒都掉光了,而她依舊十六歲,少女芳華,倒時與允辭相攜走在這條山路,該是何等詭異的情節。
她會不會被人誤以爲是允辭老爺爺的孫女!
允辭見夏若薇躲在他懷裡樂呵呵的傻笑,嘴角也微微的上揚。
“若薇,那個時候,你也是老婆子,還會如此笑爲夫?”
“好遙遠,允辭,我只活在當下,過好每一天。”
兩人繼續往前走,路上偶爾有一兩個香客,經過他們身旁是不由得側目打量,眼裡露出一絲驚愕之色,或許是兩人男才女貌,在這片如畫的美景中太過於完美,尤其是兩人身上的情侶裝扮,更是引得不少羨慕的眼神。
鳳來亭西首的山崖之上,有幾塊奇特的巨大岩石,一塊巨石形似一匹駿馬,呈昂首奮蹄飛騰之勢,這就是“仙馬思鳳”。
傳說此馬曾在戰爭烽火中立過戰功,後經仙姑的點化成仙馬。亭下是“思女石”,傳說鳳鳴仙姑離家修道,她生父爲尋找女兒曾在此石上不斷呼喊女兒回家,此石便成了“思女石”。
夏若薇稀奇的摸着形狀如馬的巨石,這馬前蹄高揚,馬頭高揚,似長嘶一聲,豪邁而剽悍,長鬃飛揚,壯美的姿勢宛若歷盡艱辛穿洋過海的信鴿,宛如暴風雨中勃然奮飛的海燕。
夏若薇:“允辭,你說它既然是仙馬,爲什麼會變成石頭?”
允辭很認真的想了想說:“或許它流戀人間,所以就變成石頭,永世佇立在此。”
拉着允辭往前走,前面是一個山洞,有不少男男女女進出,也是這座山最出門的景點。
夏若薇如看到新大陸一般的拉着允辭進去,進得洞裡,你會感到仙氣縈心,靈火閃爍。
鳳鳴洞也稱仙姑洞,相傳有四、五千年的歷史。當時山下有一位女子因受不了後母虐待,隻身離家跨鸞鳳進山,以野果充飢,一心修煉而成仙。
後人立祠祀之,故叫仙姑洞。呈彎曲S形。洞壁上還有八組壁畫,都是幾千年來的神話故事。善男信女會向仙姑娘娘訴個心願,祈求庇佑。
夏若薇指着一副圖,“允辭,這是盤古開天,盤古就用自己的身體來支撐着天與地,偉大的盤古卻因疲勞過度,累死了。他死後身體開始變化,骨骼變成了山脈和丘陵,肉身變成了平原和盆地,血和汗水變成了江海,毛髮變成了森林,草原和沼澤。”
允辭點頭,夏若薇來到下一副圖,“允辭,這是女媧造人,這是炎帝擊石生火,神農試百草……”
允辭只是笑着點頭,聽着夏若薇說着,“允辭,這是刑天舞干戈,炎帝得知心愛的小女兒精衛死去的消息,悲痛的得了一種奇怪的病,全身無力,這件事被早想篡位的義和知道後,義和便起兵造反,炎帝被困荒山之中。刑天憑一人一戈將數萬叛軍悉數殺盡,義和也死在了刑天的戰戈下,刑天成功的救下了炎帝,但是自己卻因身受多處致命傷,最終全身血淋淋的站着死去。”
夏若薇說着說着,或者因爲壯士的英勇就義而感嘆了一聲,允辭拉了拉若薇的手,“走吧,我們去山上看看。”
夏若薇點頭,兩人出洞繼續沿山而行,到達寺廟的時候夏若薇早就飢腸轆轆,太餓的某女挽着允辭的胳膊,將自己身上的重心都壓在他的身上,美其名曰:“減少體力,免得消耗過多的脂肪。”
允辭非常虛心好學的問:“何爲脂肪?”
夏若薇:“就是存在於人體和動物的皮下組織及植物體中,是生物體的組成部分和儲能物質。”
允辭依舊一頭霧水,夏若薇實在很難想象,自己居然對一個古人解釋何爲脂肪,這樣的生物課說了等於白說!
於是,夏若薇拉着允辭的胳膊,轉眼話題說:“允辭,我們還是先去寺院吃點齋飯吧,我快餓死了!”
允辭點頭,“好。”他也不再糾結與若薇口中爲何會冒出新鮮的詞彙。
寺院院子中間是一個四角的鼎,青石打造,寺院香火旺盛,香菸嫋嫋,鐘聲空古清幽,木魚聲在大殿響起,令人靜心。
寺廟的中央是“大雄寶殿”,一位頭戴黑珠、伸手張指的“如來佛祖”。旁邊十八羅漢、觀音菩薩等,穿過大殿,有扇小門通往後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