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02章 天下之大,興亡皆苦

冊立太子的消息經由大唐最爲自豪的驛路,星夜傳至各方。儘管尚未行冊封之禮,可虛懸將近一年的東宮儲位最終有了主人,這卻已經毫無疑問。只不過,武惠妃去世追贈貞順皇后,大多數州縣官員都認爲壽王李瑁乃是最可能的太子人選,而忠王李多年不顯山不露水,幾乎少有人認爲他會成爲最後的贏家。故而接到這樣的消息,也不知道多少人差點把眼珠子瞪出來。

而杜士儀在得到這個消息的同時,也得到了固安公主的另一封急報,說是玉奴被天子命人送回了玉真觀。然而,這樣聽似很壞的消息,卻是他在設計武惠妃之前就最想看到的,不論如何,玉真公主怎麼都會護着這個徒兒,這反而是最好的結局。長長舒了一口氣的他甚至想到,若能趁此讓玉奴和壽王離婚,然後讓其就此遠走高飛,那必然會更加圓滿。想到這裡,即便如今身在寢室,他仍是少不得立時提筆,給固安公主寫了一封言簡意賅的信。

王容在旁邊聽得分明,見那狼衛接過密信後,熟門熟路地藏在了刀鞘的特製夾層,磕過頭後便隨着虎牙離去,她便挨着杜士儀坐下,輕聲問道:“東宮既然有了新主,廢太子李瑛和李瑤李琚三人不知如何了?”

“總算咱們那位陛下並未派人前往賜死,他們三人都逃得一條性命。可貶所不在一處,如果一直鬱結於心,養尊處優慣了的他們恐怕未必吃得消。所以,通過長安城的渠道,種種消息變化,我都讓人及時知會了他們三個。想來知道子女有人照料,而入主東宮的並非壽王李瑁,他們也許能夠多熬一兩年。而等到陛下的目光從他們身上離開,也許就能想個辦法,讓他們就此瞞天過海,隱姓埋名到其他的地方去生活。”

“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濱,莫非王臣。他們曾經有那樣尊貴的身份,可如今卻幾乎一無所有,還能到哪去?”

“幼娘,你錯了,這個天下,並不只有大唐,否則我也不會讓羅盈和嶽五娘陳寶兒費盡心思於漠北建下基業。極西之地,大食曾經與大唐爭奪西域,如今也依舊雄踞西方,而更遙遠的地方,還有法蘭克,還有很多大大小小的國家。大唐雖然幅員遼闊,萬邦來朝,可如果自詡爲天朝,目光僅限於此地,那也不過如此了。踏出這個國家,他們還能看到更遼闊的天空。”

杜士儀當年就曾經用這個話題引誘過王昌齡和高適,以至於兩人遠遊西域。然而,由於大食對西域的蠶食,他們的行程就只限於蔥嶺以東,再西邊就難以涉足。兼且他們都是以經世濟國爲己任的士人,不可能和逐利的商人一樣前往更遙遠的他鄉。可是,李瑛李瑤和李琚不同。他們有父親,有妻兒,可如今這一切都已經幾乎和他們割裂了開來,天下之大,沒有他們的容身之處

王容並不是第一次聽杜士儀提及天下之大。可這一次,杜士儀的口吻截然不同,就彷彿他的腳步並不限於大唐,而是去過那些異國他鄉似的。沉默了片刻,她沒有試圖反駁,而是低聲說道:“那回紇之主骨力裴羅既是要派使臣前往長安,會不會就此引誘陛下生出滅突厥之心?”

“契丹遠遠弱於突厥,當年可突於更是掀起了滔天戰火,歷經信安王和張守畦兩位名將屢次進擊,也不過殺了可突於,尚未達到覆滅契丹的效果。而且,這還是有奚人度稽部以及一些部族從旁助戰的效果。當然,白山黑水的地理條件也限制了大軍進擊的效果。可即便如此,有契丹的先例在前,陛下就算再急功近利,也不會認爲真的就能夠一戰傾覆突厥。所以,要打突厥,那就只有一個字,拖把局勢攪得越複雜越好。否則,突厥一滅,我便難以安居朔方。

儘管杜士儀對忠王李同樣談不上什麼好感,可至少比壽王李瑁入主東宮,玉奴成爲徒具虛名的太子妃來得強,故而這樣一件事,他自是隨大流地上了賀表。然而,另外一個消息他就沒法高興得起來了。

崔希逸儘管在河西節度使任上對吐蕃打了一場勝仗,月前又和杜希望聯手,擊退了吐蕃一番攻勢,然而因爲自己始終因爲失信而耿耿於懷,即便杜士儀和杜希望都曾經在之前回京述職時幫忙遮掩,可李隆基卻因此對其頗有微詞,竟是將其轉遷太原尹。太原尹坐鎮北都,兼領北都軍器監,可這次崔希逸竟然沒能兼領河東節度,一時人人都知道,他這算是失寵了。

而轉任河西節度使的竟然是李林甫的舊交,與其好得能穿一條褲子的蕭炅。面對這樣一個壞消息,杜士儀唯有慶幸南霽雲如今在隴右節度杜希望麾下,杜希望雖然有這樣那樣的缺點,可至少是性格直爽的實誠人,南霽雲總不至於無用武之地。否則,若是不幸歸在蕭炅麾下,他就不得不上書力爭把人調到朔方來了。而與此同時,李隆基也算真正和吐蕃撕破了臉,河西隴右之外,又分派王昱任劍南節度使,竟是打算分三路抗擊吐蕃。

而赤嶺上那座當初杜士儀親自撰文,李儉親自監督打造,才矗立了不過四五載的大唐和吐蕃界碑,也就此化爲了一堆碎石。

這天晚上,李儉破天荒親自帶着酒前來邀杜士儀小酌,說到被譭棄的赤嶺界碑,他不禁百感交集,給自己滿斟了一杯一飲而盡後,便不無苦澀地說道:“我雖說是宗室,但其實和帝室已經關係很偏遠了。我很早就沒了父親,他戰死在王孝傑領銜徵契丹的那連場敗戰中。說實在的,則天皇后在位的時候,別的都不說,可對外的戰事幾乎連連敗退,直到她死了,這才漸漸各有起色。而我自己當初也曾經在幽州呆過,深知打仗是什麼光景。”

他重重放下酒杯一抹嘴,這才帶着幾分醉意說道:“上頭的將帥都想打仗,因爲這樣纔有軍功,才能向上爬,可下頭的兵卒沒有一個願意去戰場下死命拼,因爲如今不比大唐建國之初,只要有軍功,就能分田地,封勳官,子孫有仕進之途,可以說是光宗耀祖的事,現在,即便你勳封上柱國,可兒子連求一流外吏員好缺都未必容易,更不要說入仕……所以,軍中逃兵此起彼伏。也就是這些年不用府兵,改爲募兵,這纔有所扭轉。”

“因爲利令智昏的屬官,貪得無厭的閹宦,由此挑起邊釁,以至於大唐和吐蕃的界碑就此譭棄,這確實很可惜。

杜士儀附和了一句,惋惜之色溢於言表。能夠理解李儉的鬱悶,當初因爲牛仙童的自作主張,他自己也明明有過很好的進擊機會,可卻還是放棄了,如今想到河隴如此局面,他曾問過自己是否有過後悔,但答案當然是否定的。這沒有什麼好後悔的,古語有云,善戰者,無赫赫之功,儘管他還不至於厚臉皮到自詡爲善戰者,可他至少知道什麼仗需要打,什麼仗不需要打

只希望他遣張興入吐蕃爲使臣,費盡心思和金城公主建立的渠道,不會就此廢棄

更何況,如果打,該如何用人,如何分派,這纔是最重要的杜希望也許可堪鎮守隴右,而蕭炅卻絕對不是節度河西的好人選,至於王忠嗣嗤之以鼻,皇甫惟明卻極其親近的王昱,他更是覺得此人擔任劍南節度使簡直匪夷所思觀其升官之路,竟比他和王忠嗣這兩個升官迅猛的人更快

可這個王昱有什麼戰功,有什麼政績?

李儉一夜宿醉,杜士儀便留了他在靈州都督府中宿了一夜,可天明時分,他正命人將這位朔方節度副使送回居處時,卻和匆匆而來的來稹撞了個正着。面帶戚容的來稹一見杜士儀,便雙膝一軟,徑直跪在了地上。杜士儀嚇了一跳,連忙疾步上前去攙扶他。

“好端端的這是於什麼?”

“大帥,家父……家父過世了”

面對這樣一個噩耗,杜士儀不禁愣了神,良久方纔反應了過來。倒吸一口涼氣的他連忙用力將來ii拽了起來,隨即沉聲說道:“先別急,隨我回靈武堂慢慢說。”

等回到靈武堂,來稹說起大清早靈武城門開啓之後,來自龜茲鎮的使者便叩開了他的家門,報知了這樣一個消息的時候,一時平日得理不饒人最是剛強的這位青年竟是泣不成聲:“父母在,不遠遊,我卻只因爲一己之私,棄父親於不顧,更是遠仕朔方,使得不能盡孝於父親膝下我對不起大帥信賴器重,只請解職回安西,料理父親後事。”

面對這樣的要求,杜士儀當即點頭答應道:“這是你身爲人子應有的孝義,我會即刻撥牙兵百人護送你回龜茲鎮。等你扶柩回鄉守制期滿,如果願意回來,我隨時虛位以待”

來ii深知杜士儀用人極準,而且他比起郭子儀之沉穩多謀,大氣自如,僕固懷恩之勇,全都差距頗大,自己若是離開朔方,一定會有人補上自己的位子,異日回來時過境遷,還不知道會如何。所以,聽到杜士儀不但派兵護送他回去,而且還做出了這樣的承諾,他只覺得銘感五內,復又下拜道:“蒙大帥不棄,來稹方纔能夠以弱冠入幕,至有今日。將來等到我爲父親守制期滿,定當回來報效,爲大帥馬前卒”

第1006章 夫人政治,赤膽忠心第688章 雲州降格,舞弊之道第1194章 譁衆取寵第90章 小僧舞棒,名動天聽第725章 團拜辭諸相第676章 此心此情,可昭日月第55章 琵琶聲後胡騰舞第187章 風光回舊坊,過堂拜宰相第731章 追根溯源,河西節度第337章 拼命杜十九郎第284章 迎難而上第727章 家世之分,郡望之別第1057章 諍諫諷諫第616章 君欲魚死網破乎第801章 節度之威第152章 鷸蚌相爭,漁翁...第79章 名動天下第579章 城頭冰場第329章 大難來時不離棄第873章 斷腕求活第1168章 河洛攻略第215章 塵埃落定第447章 上敲下打,吐蕃疑人第750章 千里奔救第547章 誘敵之計第256章 知合孫吳,可以運籌帷幄第605章 虛位以待俊傑才第211章 美人計之上第825章 臨別道珍重第1201章 李隆基的噩夢第999章 決然第886章 第一名將第870章 上元之夜,最後一擊第114章 家業已傾頹第622章 清官難斷家務事第234章 奚族之主,殺機隱現第918章 教化之功在千秋第581章 大局已定第825章 臨別道珍重第479章 江陵遇故跡第344章 破家縣令,滅門令尹第161章 惡人自有惡人磨...第111章 洗心革面,灞橋...第629章 巧言令色,雷厲風行第502章 春宵一刻,今夕除夕第1021章 寧極堂前話聯姻第714章 死不放手第1246章 目標長安!第1137章 文士烈膽第537章 求之不得的中傷第220章 金枝玉葉第1041章 夜襲第284章 迎難而上第423章 道不同,驟見血第412章 胡蘿蔔 大棒第302章 婚約嫁妝第770章 收拾善後的隴右採訪使第1262章 如同笑話的推舉第11章 印書第383章 愛之深,恨之切第679章 言辭逼人,壓力山大第727章 家世之分,郡望之別第1233章 存亡之秋第206章 爭鋒第1139章 朔方出兵第411章 良才美質第1111章 昔日雲州三傑第878章 夤夜凶訊第675章 送客茶後莫登門第1127章 兵鋒何指第936章 貴戚將相第733章 威壓第52章 車馬碌碌向東都第689章 大考之爭第494章 紅袖善舞,伊人知心第1129章 風雨飄搖的東宮第939章 霹靂手段第181章 省試之日,連場告捷第931章 遊說北歸第201章 蟄伏待飛時第227章 大義之名第326章 府試,廢后!第2章 山雨第604章 口蜜腹劍第265章 不測之禍第8章 有志不在高第778章 重建和迎親第67章 天涯何處無芳草第1214章 安陽城破第1124章 擁戴太子第899章 昔日故人今雄主第208章 贈君琉璃,願君榮歸第595章 另置別縣第1095章 羅鉗吉網第508章 制舉之始,重逢之樂第838章 備戰防胡第446章 楊氏姊妹第107章 珠玉輝耀動人心第493章 敬老的妙處第789章 天下寒士盡歡顏
第1006章 夫人政治,赤膽忠心第688章 雲州降格,舞弊之道第1194章 譁衆取寵第90章 小僧舞棒,名動天聽第725章 團拜辭諸相第676章 此心此情,可昭日月第55章 琵琶聲後胡騰舞第187章 風光回舊坊,過堂拜宰相第731章 追根溯源,河西節度第337章 拼命杜十九郎第284章 迎難而上第727章 家世之分,郡望之別第1057章 諍諫諷諫第616章 君欲魚死網破乎第801章 節度之威第152章 鷸蚌相爭,漁翁...第79章 名動天下第579章 城頭冰場第329章 大難來時不離棄第873章 斷腕求活第1168章 河洛攻略第215章 塵埃落定第447章 上敲下打,吐蕃疑人第750章 千里奔救第547章 誘敵之計第256章 知合孫吳,可以運籌帷幄第605章 虛位以待俊傑才第211章 美人計之上第825章 臨別道珍重第1201章 李隆基的噩夢第999章 決然第886章 第一名將第870章 上元之夜,最後一擊第114章 家業已傾頹第622章 清官難斷家務事第234章 奚族之主,殺機隱現第918章 教化之功在千秋第581章 大局已定第825章 臨別道珍重第479章 江陵遇故跡第344章 破家縣令,滅門令尹第161章 惡人自有惡人磨...第111章 洗心革面,灞橋...第629章 巧言令色,雷厲風行第502章 春宵一刻,今夕除夕第1021章 寧極堂前話聯姻第714章 死不放手第1246章 目標長安!第1137章 文士烈膽第537章 求之不得的中傷第220章 金枝玉葉第1041章 夜襲第284章 迎難而上第423章 道不同,驟見血第412章 胡蘿蔔 大棒第302章 婚約嫁妝第770章 收拾善後的隴右採訪使第1262章 如同笑話的推舉第11章 印書第383章 愛之深,恨之切第679章 言辭逼人,壓力山大第727章 家世之分,郡望之別第1233章 存亡之秋第206章 爭鋒第1139章 朔方出兵第411章 良才美質第1111章 昔日雲州三傑第878章 夤夜凶訊第675章 送客茶後莫登門第1127章 兵鋒何指第936章 貴戚將相第733章 威壓第52章 車馬碌碌向東都第689章 大考之爭第494章 紅袖善舞,伊人知心第1129章 風雨飄搖的東宮第939章 霹靂手段第181章 省試之日,連場告捷第931章 遊說北歸第201章 蟄伏待飛時第227章 大義之名第326章 府試,廢后!第2章 山雨第604章 口蜜腹劍第265章 不測之禍第8章 有志不在高第778章 重建和迎親第67章 天涯何處無芳草第1214章 安陽城破第1124章 擁戴太子第899章 昔日故人今雄主第208章 贈君琉璃,願君榮歸第595章 另置別縣第1095章 羅鉗吉網第508章 制舉之始,重逢之樂第838章 備戰防胡第446章 楊氏姊妹第107章 珠玉輝耀動人心第493章 敬老的妙處第789章 天下寒士盡歡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