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第17章 驅鴨吞蝗

看着面前飛蝗密佈的情景,崔儉玄已經沒有頭皮發麻的感覺了。他身旁不遠處的大車上滿滿當當堆着各色籠子,這是他讓人幾乎把登封坊市以及鄰近各鄉中能買的鴨子全都一網打盡的結果,其中甚至不少都只是雛鴨。因爲人手不夠用,他毫不客氣地向登封令崔韙之把家裡的僕從借調了十幾個幫辦此事。

此時此刻,眼看幾個真正趕鴨子上架的牧鴨人打開鴨籠驅趕了一批批憨態可掬的鴨子出來,繼而鴨子撲打着翅膀在滿是青苗的田間歡快地撲騰着,啄食着那些蝗蟲,這情形乍一看去荒謬可笑,他忍不住咧了咧嘴,可一想到一邊是鄉民捕蝗,一邊是鴨子上陣,所過之處幾無漏網之魚,飛蝗一時殆盡,效率高了一倍不止,起初不過抱着試試看,不行也只是杜士儀出醜心態的他,不知不覺就挑了挑眉。

那個從前根本瞧不上的所謂神童,還真的是鬼主意一堆堆!

“嘎……嘎……嘎……”

鴨子叫聲在田中顯得格外刺耳,即便原先視蝗蟲爲神明而不敢動手的鄉民,在看到驅鴨捕蝗的場面之後,被杜士儀的大聲勸說而說動。要真的是老天顯靈降災,又怎會被區區水鴨輕易吞食?而眼看崔儉玄命人四處蒐羅鴨子,差役們那天在宋曲聽杜士儀說飛蝗可以餵豬,而且今秋田畝減產幾乎是必然現象,肉食自然也會水漲船高。所以,不用杜士儀再說,這些老油子合計過後,也在一兩日之內,蒐羅了登封坊市和四鄉衆多仔豬。

如今不過十餘日,他們買下的那些仔豬找了田舍飼養,在一車車無窮無盡蝗蟲的餵食下,已經肥大了幾圈不止,顯然數月之內便能出手貨賣。這一進一出的利潤,足以讓他們眉開眼笑,成爲最積極的人。若不是崔儉玄太有錢,集市鄉里就連鴨雛都給買光了,他們恨不得連那個也插上一腳。這會兒,滿頭大汗的吳九便高一腳低一腳地從田埂上回來,到了崔儉玄面前便滿臉堆笑地說道:“崔郎君,這日頭毒辣,你不如到樹蔭底下避一避?”

“我瞧着就是那樣曬不得太陽的人?”崔儉玄冷哼了一聲,隨即擡頭往不遠處那一道道火光望去,知道是杜士儀正帶着捕蝗的鄉民在火焚蝗蟲。

火光之中,杜士儀看着那無數化爲灰燼的蝗蟲,心裡頗爲惋惜,但更明白這是沒有辦法的辦法。

這麼些天過去,儘管蝗蟲可食這個消息已經在登封縣城以及各鄉各村傳了開來,但畢竟敢於嘗試的人只是少數,曬乾了將其存爲冬糧的則是更少數,家中養雞鴨養豬的固然意動,可畢竟數量有限,用不到那許多。他自己也讓田陌僱了幾個人曬乾存了一二十石的蝗幹下來,又在竹林草屋中養了雞鴨,可剩下的就只能如此付之一炬,畢竟填埋卻怕斬草不除根,投水又跑得太遠。他倒是敢賣香酥蝗蟲,可敢嚐鮮的人卻沒幾個,就好比那個膽大的崔十一敢吃,身爲登封令的崔韙之卻碰都不敢碰!

連着在田間轉了十幾天,又帶領鄉民撲殺水淹火焚,他那原本在病後顯得青白,好容易才養得紅潤的臉色,如今卻是被太陽曬得有些發黑,喉嚨也因爲連日四處奔波指揮而有些嘶啞。而前幾日轉戰一個村子時,正在上香祭祀所謂蝗神的村正還帶着村民不分青紅皁白打上了前,在他胳膊上留下了幾處淤青,最後卻總算在他的說服之下帶着全村百姓加入了滅蝗。如今,登封各處不少百姓都打起精神開始了對蝗蟲的圍追堵截,即便蝗患尚未得解,但比起從前的消極對待卻強多了。

“阿兄,喝點水吧!”

聽到旁邊的聲音,隨手用袖子擦了擦汗的杜士儀頓時轉過頭去。儘管最初瞞過了杜十三娘,但小丫頭聰明機敏,很快就從不善說謊的田陌口中套出了實情,卻是不由分說地跟了出來。男裝打扮的她每日寸步不離地緊隨他左右,從不叫苦叫累,這十幾天他固然曬黑了,小丫頭又何嘗不是?接過杜十三娘遞來的水痛喝了幾口,他就衝着小丫頭笑了笑。

“這天氣越來越熱,如今四鄉百姓多半都響應了滅蝗,你也不用再天天跟着我了!”

“阿兄都不怕熱,我又怎會怕熱?”口中如此說,戴着軟帽的杜十三娘臉上卻是紅撲撲的。見杜士儀嘆了一口氣,接過竹筒的同時,卻遞了一塊帕子過來,她笑着擦了擦臉,隨即便滿臉雀躍地說道,“阿兄,這一回要是登封滅蝗能夠成功,你是不是大大有功?”

杜士儀忍不住摸了摸比自己矮大半個頭的杜十三孃的腦袋:“大災當前,能出力就出力,若不滅蝗,咱們無糧可吃,在嵩山也呆不下去,就得捲鋪蓋回鄉了,所以這也算是自救。至於功勞這種東西,你阿兄去縣署毛遂自薦的時候,也不是衝着功勞去的!”

杜十三娘似懂非懂地點了點頭,臉上露出了深深的敬服:“阿兄真是菩薩心腸。”

“只苦了你天天跟着,去歇一會兒吧。!”

“阿兄不累,我也不累!”

見小丫頭固執得很,就是不肯到樹蔭底下去休息,杜士儀一時無奈,也只能由着他去。當村正宋十八帶着幾個青壯過來之後,他也就再顧不得杜十三娘,事無鉅細地叮囑着土埋時要注意的各種事項,最後又叮囑道:“如今滅蝗只是力保今年的收成,但爲防其明年捲土重來,也得未雨綢繆。第一,河塘邊水草若太多,容易引來飛蝗產卵,一定要注意;其二,蟲卵孵化初生之際,飛蝗只能在地上跳躍,所以見地上成片鬆土,便需上報官府帶人撲滅;第三,現在這樣飛蝗滿天啃食青苗的時候,可用布兜繩兜去捕。當然,日後若有能力,一兩畝地中多多養些鴨子,則飛蝗縱使再現,也有天敵了!”

倘若說十幾天前,宋十八對於滅蝗還有些將信將疑,那麼現在他的信心少說也有六七分。尤其是那驅鴨滅蝗的主意更是讓他歎爲觀止,如今地裡那麼多青苗,若全憑人力,飛蝗滅盡,青苗也不知道要踏壞多少,而且還未必能夠盡數殲滅,現如今宋曲因爲響應最早,蝗患較之鄰近鄉里已經是微乎其微了!

於是,杜士儀說一句,他便重重點一次頭,到最後方纔心悅誠服地說道:“要是今年蝗患能平定,杜小郎君就是咱們宋曲的大恩人,真不知道該如何謝你!”

杜士儀頓時爽朗地笑道:“到了收成的時候,把新收的糧食菜蔬給我送上一車,比什麼謝禮都實在!”

宋十八立刻連聲答應道:“好好,咱們一定揀頭一茬送給杜小郎君!”

“對了杜小郎君,你上次炸的香酥蝗蟲是怎麼炮製的?我們幾家都曬乾了好些,可真不敢學你那樣下口!”

在一旁的杜十三娘聽到食蝗,俏臉一時一片蒼白。然而,看着兄長淡然若定地在那對幾個鄉民解說如何醃漬,如何下鍋,如何調味,彷彿在說的只是一件平常小事,她在心驚膽戰的同時,卻不禁對兄長更加心生敬佩。好容易忙過了這又是一整天,宋十八等鄉民一定要熱情地請杜士儀去家中用晚飯,她攔又攔不住,最後只能無可奈何地跟在後頭去了宋曲,卻在村口和崔儉玄那幾個人碰了個正着。

相比上次來時遭受的冷眼和反對,如今杜士儀這一行人再踏入宋曲,上上下下的村民便客氣多了。這一晚,宋十八的妻子劉氏親自到後院宰殺了兩隻雞,其他鄰近幾家有的拿來雞蛋,有的拿來瓜果菜蔬,還有的搬來了自家釀的米酒。儘管酒色渾濁說不上可口,菜餚也都是些鄉土風味,但在那一張張笑臉之下,禁不住衆人連番相勸,杜士儀少不得喝了好幾碗,到最後他只覺得腦袋微微眩暈,卻只見崔儉玄竟已經醉倒在了那兒人事不知。面對這樣的情景,再加上夜色已深,生怕路上不好走,吳九和幾個差役以及崔儉玄的兩個從者一商議,最後把酒量實在不濟的崔十一郎留在了宋曲。

而杜士儀和杜十三娘自然也留宿在了宋家。宋十八將自家坐北朝南的兩間屋子收拾乾淨騰了出來,一間給了崔儉玄,另一間自然是杜士儀和杜十三娘“主僕”,中間還是問鄰舍借來的紙質格扇。關了門之後,隱約聽到外間崔儉玄那震天的呼嚕聲,見白天在人前生怕露餡緊閉嘴一聲不吭的杜十三娘終於長舒了一口氣,疲憊地抱着膝蓋坐在地上那一方竹蓆上,杜士儀便上前去挨着她一塊坐下了。

“沒想到今天要宿在外頭,前些天晚歸晚,總還能回去的……雖說崔家人會去草屋送個信,可竹影肯定要急壞了,早知道我就應該帶着田陌,把你留在家裡。”

“田陌留在家裡能耕田種菜,竹影還能收拾屋子採買東西,我就是留着也做不了什麼,跟着阿兄心裡才踏實。”杜十三娘說着便輕輕抱住了杜士儀的胳膊,低聲說道,“否則我總怕一睜開眼睛,阿兄又不是這般生龍活虎的模樣。”

“你呀!”杜士儀忍不住寵溺地捏了捏小丫頭的鼻子,正要吩咐她趕緊早些歇息,突然只聽得院子外頭傳來了一陣敲門聲。不多時,顯見是有人去應了門,即便他凝神細聽,那低聲言語在寂靜的夜色中仍是顯得不太分明,只能依稀聽到一聲驚呼。可沒過多久,他就聽到屋外傳來了一個低低的呼喚。

“請問杜小郎君,可睡下了麼?”

看着面前飛蝗密佈的情景,崔儉玄已經沒有頭皮發麻的感覺了。他身旁不遠處的大車上滿滿當當堆着各色籠子,這是他讓人幾乎把登封坊市以及鄰近各鄉中能買的鴨子全都一網打盡的結果,其中甚至不少都只是雛鴨。因爲人手不夠用,他毫不客氣地向登封令崔韙之把家裡的僕從借調了十幾個幫辦此事。

此時此刻,眼看幾個真正趕鴨子上架的牧鴨人打開鴨籠驅趕了一批批憨態可掬的鴨子出來,繼而鴨子撲打着翅膀在滿是青苗的田間歡快地撲騰着,啄食着那些蝗蟲,這情形乍一看去荒謬可笑,他忍不住咧了咧嘴,可一想到一邊是鄉民捕蝗,一邊是鴨子上陣,所過之處幾無漏網之魚,飛蝗一時殆盡,效率高了一倍不止,起初不過抱着試試看,不行也只是杜士儀出醜心態的他,不知不覺就挑了挑眉。

那個從前根本瞧不上的所謂神童,還真的是鬼主意一堆堆!

“嘎……嘎……嘎……”

鴨子叫聲在田中顯得格外刺耳,即便原先視蝗蟲爲神明而不敢動手的鄉民,在看到驅鴨捕蝗的場面之後,被杜士儀的大聲勸說而說動。要真的是老天顯靈降災,又怎會被區區水鴨輕易吞食?而眼看崔儉玄命人四處蒐羅鴨子,差役們那天在宋曲聽杜士儀說飛蝗可以餵豬,而且今秋田畝減產幾乎是必然現象,肉食自然也會水漲船高。所以,不用杜士儀再說,這些老油子合計過後,也在一兩日之內,蒐羅了登封坊市和四鄉衆多仔豬。

如今不過十餘日,他們買下的那些仔豬找了田舍飼養,在一車車無窮無盡蝗蟲的餵食下,已經肥大了幾圈不止,顯然數月之內便能出手貨賣。這一進一出的利潤,足以讓他們眉開眼笑,成爲最積極的人。若不是崔儉玄太有錢,集市鄉里就連鴨雛都給買光了,他們恨不得連那個也插上一腳。這會兒,滿頭大汗的吳九便高一腳低一腳地從田埂上回來,到了崔儉玄面前便滿臉堆笑地說道:“崔郎君,這日頭毒辣,你不如到樹蔭底下避一避?”

“我瞧着就是那樣曬不得太陽的人?”崔儉玄冷哼了一聲,隨即擡頭往不遠處那一道道火光望去,知道是杜士儀正帶着捕蝗的鄉民在火焚蝗蟲。

火光之中,杜士儀看着那無數化爲灰燼的蝗蟲,心裡頗爲惋惜,但更明白這是沒有辦法的辦法。

這麼些天過去,儘管蝗蟲可食這個消息已經在登封縣城以及各鄉各村傳了開來,但畢竟敢於嘗試的人只是少數,曬乾了將其存爲冬糧的則是更少數,家中養雞鴨養豬的固然意動,可畢竟數量有限,用不到那許多。他自己也讓田陌僱了幾個人曬乾存了一二十石的蝗幹下來,又在竹林草屋中養了雞鴨,可剩下的就只能如此付之一炬,畢竟填埋卻怕斬草不除根,投水又跑得太遠。他倒是敢賣香酥蝗蟲,可敢嚐鮮的人卻沒幾個,就好比那個膽大的崔十一敢吃,身爲登封令的崔韙之卻碰都不敢碰!

連着在田間轉了十幾天,又帶領鄉民撲殺水淹火焚,他那原本在病後顯得青白,好容易才養得紅潤的臉色,如今卻是被太陽曬得有些發黑,喉嚨也因爲連日四處奔波指揮而有些嘶啞。而前幾日轉戰一個村子時,正在上香祭祀所謂蝗神的村正還帶着村民不分青紅皁白打上了前,在他胳膊上留下了幾處淤青,最後卻總算在他的說服之下帶着全村百姓加入了滅蝗。如今,登封各處不少百姓都打起精神開始了對蝗蟲的圍追堵截,即便蝗患尚未得解,但比起從前的消極對待卻強多了。

“阿兄,喝點水吧!”

聽到旁邊的聲音,隨手用袖子擦了擦汗的杜士儀頓時轉過頭去。儘管最初瞞過了杜十三娘,但小丫頭聰明機敏,很快就從不善說謊的田陌口中套出了實情,卻是不由分說地跟了出來。男裝打扮的她每日寸步不離地緊隨他左右,從不叫苦叫累,這十幾天他固然曬黑了,小丫頭又何嘗不是?接過杜十三娘遞來的水痛喝了幾口,他就衝着小丫頭笑了笑。

“這天氣越來越熱,如今四鄉百姓多半都響應了滅蝗,你也不用再天天跟着我了!”

“阿兄都不怕熱,我又怎會怕熱?”口中如此說,戴着軟帽的杜十三娘臉上卻是紅撲撲的。見杜士儀嘆了一口氣,接過竹筒的同時,卻遞了一塊帕子過來,她笑着擦了擦臉,隨即便滿臉雀躍地說道,“阿兄,這一回要是登封滅蝗能夠成功,你是不是大大有功?”

杜士儀忍不住摸了摸比自己矮大半個頭的杜十三孃的腦袋:“大災當前,能出力就出力,若不滅蝗,咱們無糧可吃,在嵩山也呆不下去,就得捲鋪蓋回鄉了,所以這也算是自救。至於功勞這種東西,你阿兄去縣署毛遂自薦的時候,也不是衝着功勞去的!”

杜十三娘似懂非懂地點了點頭,臉上露出了深深的敬服:“阿兄真是菩薩心腸。”

“只苦了你天天跟着,去歇一會兒吧。!”

“阿兄不累,我也不累!”

見小丫頭固執得很,就是不肯到樹蔭底下去休息,杜士儀一時無奈,也只能由着他去。當村正宋十八帶着幾個青壯過來之後,他也就再顧不得杜十三娘,事無鉅細地叮囑着土埋時要注意的各種事項,最後又叮囑道:“如今滅蝗只是力保今年的收成,但爲防其明年捲土重來,也得未雨綢繆。第一,河塘邊水草若太多,容易引來飛蝗產卵,一定要注意;其二,蟲卵孵化初生之際,飛蝗只能在地上跳躍,所以見地上成片鬆土,便需上報官府帶人撲滅;第三,現在這樣飛蝗滿天啃食青苗的時候,可用布兜繩兜去捕。當然,日後若有能力,一兩畝地中多多養些鴨子,則飛蝗縱使再現,也有天敵了!”

倘若說十幾天前,宋十八對於滅蝗還有些將信將疑,那麼現在他的信心少說也有六七分。尤其是那驅鴨滅蝗的主意更是讓他歎爲觀止,如今地裡那麼多青苗,若全憑人力,飛蝗滅盡,青苗也不知道要踏壞多少,而且還未必能夠盡數殲滅,現如今宋曲因爲響應最早,蝗患較之鄰近鄉里已經是微乎其微了!

於是,杜士儀說一句,他便重重點一次頭,到最後方纔心悅誠服地說道:“要是今年蝗患能平定,杜小郎君就是咱們宋曲的大恩人,真不知道該如何謝你!”

杜士儀頓時爽朗地笑道:“到了收成的時候,把新收的糧食菜蔬給我送上一車,比什麼謝禮都實在!”

宋十八立刻連聲答應道:“好好,咱們一定揀頭一茬送給杜小郎君!”

“對了杜小郎君,你上次炸的香酥蝗蟲是怎麼炮製的?我們幾家都曬乾了好些,可真不敢學你那樣下口!”

在一旁的杜十三娘聽到食蝗,俏臉一時一片蒼白。然而,看着兄長淡然若定地在那對幾個鄉民解說如何醃漬,如何下鍋,如何調味,彷彿在說的只是一件平常小事,她在心驚膽戰的同時,卻不禁對兄長更加心生敬佩。好容易忙過了這又是一整天,宋十八等鄉民一定要熱情地請杜士儀去家中用晚飯,她攔又攔不住,最後只能無可奈何地跟在後頭去了宋曲,卻在村口和崔儉玄那幾個人碰了個正着。

相比上次來時遭受的冷眼和反對,如今杜士儀這一行人再踏入宋曲,上上下下的村民便客氣多了。這一晚,宋十八的妻子劉氏親自到後院宰殺了兩隻雞,其他鄰近幾家有的拿來雞蛋,有的拿來瓜果菜蔬,還有的搬來了自家釀的米酒。儘管酒色渾濁說不上可口,菜餚也都是些鄉土風味,但在那一張張笑臉之下,禁不住衆人連番相勸,杜士儀少不得喝了好幾碗,到最後他只覺得腦袋微微眩暈,卻只見崔儉玄竟已經醉倒在了那兒人事不知。面對這樣的情景,再加上夜色已深,生怕路上不好走,吳九和幾個差役以及崔儉玄的兩個從者一商議,最後把酒量實在不濟的崔十一郎留在了宋曲。

而杜士儀和杜十三娘自然也留宿在了宋家。宋十八將自家坐北朝南的兩間屋子收拾乾淨騰了出來,一間給了崔儉玄,另一間自然是杜士儀和杜十三娘“主僕”,中間還是問鄰舍借來的紙質格扇。關了門之後,隱約聽到外間崔儉玄那震天的呼嚕聲,見白天在人前生怕露餡緊閉嘴一聲不吭的杜十三娘終於長舒了一口氣,疲憊地抱着膝蓋坐在地上那一方竹蓆上,杜士儀便上前去挨着她一塊坐下了。

“沒想到今天要宿在外頭,前些天晚歸晚,總還能回去的……雖說崔家人會去草屋送個信,可竹影肯定要急壞了,早知道我就應該帶着田陌,把你留在家裡。”

“田陌留在家裡能耕田種菜,竹影還能收拾屋子採買東西,我就是留着也做不了什麼,跟着阿兄心裡才踏實。”杜十三娘說着便輕輕抱住了杜士儀的胳膊,低聲說道,“否則我總怕一睜開眼睛,阿兄又不是這般生龍活虎的模樣。”

“你呀!”杜士儀忍不住寵溺地捏了捏小丫頭的鼻子,正要吩咐她趕緊早些歇息,突然只聽得院子外頭傳來了一陣敲門聲。不多時,顯見是有人去應了門,即便他凝神細聽,那低聲言語在寂靜的夜色中仍是顯得不太分明,只能依稀聽到一聲驚呼。可沒過多久,他就聽到屋外傳來了一個低低的呼喚。

“請問杜小郎君,可睡下了麼?”

527.第527章 親迎,卻扇776.第776章 山崩地裂1106.第1106章 俶爾夜襲,天子失道36.第36章 事了拂衣去759.第759章 未有凌雲志,豈非大丈夫?1186.第1186章 內外交困的李隆基18.第18章 美人飄渺,功成身退92.第92章 羣貴雲集,張顛吳狂569.第569章 論功行賞391.第391章 仗義方爲友124.第124章 聲若碎雲金童舞1142.第1142章 君逃臣留44.第44章 盛氣凌人700.第700章 馬球場上見英豪58.第58章 子肖其母,趙國夫人1150.第1150章 過馬嵬驛不見君219.第219章 夜半佳人來574.第574章 不速之客240.第240章 阿姊805.第805章 紅山之上,布達拉宮997.第997章 厲語攻心1012.第1012章 君子不黨868.第868章 公報私仇48.第48章 但願年年好690.第690章 準卿三條奏1275.第1275章 真忠臣也!784.第784章 將有虎膽,巾幗雄心861.第861章 一鏡激起千層浪325.第325章 離心離德517.第517章 宰相吵架,御前和稀泥143.第143章 京兆府試,姍姍來遲768.第768章 鄯州變天442.第442章 要人594.第594章 突厥求互市433.第433章 萬歲池68.第68章 蕙質蘭心崔五娘936.第936章 貴戚將相176.第176章 曲江之會,書生論戰717.第717章 兩敗俱傷亦奢望287.第287章 狼狽而退166.第166章 宗祠訓誡,京兆公之威!759.第759章 未有凌雲志,豈非大丈夫?220.第220章 金枝玉葉391.第391章 仗義方爲友418.第418章 誘之以利59.第59章 我家有個小九妹25.第25章 盧門弟子51.第51章 人心向背863.第863章 漸起燎原之火914.第914章 分崩離析456.第456章 同科再聚首946.第946章 鴻鵠之志,名將事敗677.第677章 此情可待成追憶992.第992章 漠北震,陳司馬199.第199章 臨別肺腑言,意恐遲遲歸1161.第1161章 收復長安,駐防禁宮741.第741章 帳下文武皆英傑462.第462章 仗義者誰人1154.第1154章 孤家寡人1052.第1052章 節度進京,羣英薈萃831.第831章 羣情激憤307.第307章 勇爭第一是態度1140.第1140章 絕情絕義659.第659章 故人再見鬢微霜687.第687章 龍蛇各有道1089.第1089章 戰雲再起850.第850章 激將法133.第133章 奪魁662.第662章 老吾老,幼吾幼660.第660章 不可無權柄294.第294章 風雪飄搖,十一郎歸來142.第142章 不死不休602.第602章 雙姝使幽州563.第563章 暗度陳倉768.第768章 鄯州變天1103.第1103章 互相抄老巢568.第568章 天子之賞653.第653章 大丈夫1175.第1175章 格殺勿論698.第698章 二王相邀117.第117章 此心安處是吾鄉1214.第1214章 安陽城破574.第574章 不速之客45.第45章 針鋒相對1004.第1004章 雄城奠基1189.第1189章 衆望所歸297.第297章 投胎是個技術活269.第269章 恩怨幾許,豈可無回敬?680.第680章 走馬上任652.第652章 平定13.第13章 謁縣令449.第449章 悲劇的那囊氏9.第9章 宗主789.第789章 天下寒士盡歡顏907.第907章 姊妹如花40.第40章 銅膽鐵腕42.第42章 圍爐炙肉話家國864.第864章 軍功由邊釁起361.第361章 欲撼張嘉貞,捶死王胖子1234.第1234章 獅子搏兔亦用全力
527.第527章 親迎,卻扇776.第776章 山崩地裂1106.第1106章 俶爾夜襲,天子失道36.第36章 事了拂衣去759.第759章 未有凌雲志,豈非大丈夫?1186.第1186章 內外交困的李隆基18.第18章 美人飄渺,功成身退92.第92章 羣貴雲集,張顛吳狂569.第569章 論功行賞391.第391章 仗義方爲友124.第124章 聲若碎雲金童舞1142.第1142章 君逃臣留44.第44章 盛氣凌人700.第700章 馬球場上見英豪58.第58章 子肖其母,趙國夫人1150.第1150章 過馬嵬驛不見君219.第219章 夜半佳人來574.第574章 不速之客240.第240章 阿姊805.第805章 紅山之上,布達拉宮997.第997章 厲語攻心1012.第1012章 君子不黨868.第868章 公報私仇48.第48章 但願年年好690.第690章 準卿三條奏1275.第1275章 真忠臣也!784.第784章 將有虎膽,巾幗雄心861.第861章 一鏡激起千層浪325.第325章 離心離德517.第517章 宰相吵架,御前和稀泥143.第143章 京兆府試,姍姍來遲768.第768章 鄯州變天442.第442章 要人594.第594章 突厥求互市433.第433章 萬歲池68.第68章 蕙質蘭心崔五娘936.第936章 貴戚將相176.第176章 曲江之會,書生論戰717.第717章 兩敗俱傷亦奢望287.第287章 狼狽而退166.第166章 宗祠訓誡,京兆公之威!759.第759章 未有凌雲志,豈非大丈夫?220.第220章 金枝玉葉391.第391章 仗義方爲友418.第418章 誘之以利59.第59章 我家有個小九妹25.第25章 盧門弟子51.第51章 人心向背863.第863章 漸起燎原之火914.第914章 分崩離析456.第456章 同科再聚首946.第946章 鴻鵠之志,名將事敗677.第677章 此情可待成追憶992.第992章 漠北震,陳司馬199.第199章 臨別肺腑言,意恐遲遲歸1161.第1161章 收復長安,駐防禁宮741.第741章 帳下文武皆英傑462.第462章 仗義者誰人1154.第1154章 孤家寡人1052.第1052章 節度進京,羣英薈萃831.第831章 羣情激憤307.第307章 勇爭第一是態度1140.第1140章 絕情絕義659.第659章 故人再見鬢微霜687.第687章 龍蛇各有道1089.第1089章 戰雲再起850.第850章 激將法133.第133章 奪魁662.第662章 老吾老,幼吾幼660.第660章 不可無權柄294.第294章 風雪飄搖,十一郎歸來142.第142章 不死不休602.第602章 雙姝使幽州563.第563章 暗度陳倉768.第768章 鄯州變天1103.第1103章 互相抄老巢568.第568章 天子之賞653.第653章 大丈夫1175.第1175章 格殺勿論698.第698章 二王相邀117.第117章 此心安處是吾鄉1214.第1214章 安陽城破574.第574章 不速之客45.第45章 針鋒相對1004.第1004章 雄城奠基1189.第1189章 衆望所歸297.第297章 投胎是個技術活269.第269章 恩怨幾許,豈可無回敬?680.第680章 走馬上任652.第652章 平定13.第13章 謁縣令449.第449章 悲劇的那囊氏9.第9章 宗主789.第789章 天下寒士盡歡顏907.第907章 姊妹如花40.第40章 銅膽鐵腕42.第42章 圍爐炙肉話家國864.第864章 軍功由邊釁起361.第361章 欲撼張嘉貞,捶死王胖子1234.第1234章 獅子搏兔亦用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