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第30章 竹林之中論疾苦

落日餘暉將一整片青翠竹林映照上了一層燦爛的金黃色,白天的暑氣也逐漸褪去,微風拂過樹梢,無數竹葉輕輕搖曳,發出一陣陣簌簌聲響,給徜徉竹林中的人帶來了一股清新的涼爽。因而,這會兒杜士儀站在那兒,無論表情還是心情都愉悅得很,因爲他的身邊,便陪伴着一個真正的傳奇。

“杜小郎君笑什麼?”

“只是心裡覺得高興罷了。”杜士儀若無其事地翹了翹嘴角,隨即停住腳步,很是誠懇地對公孫大娘說道,“我有一個小小的請求。雖則別人都叫我一聲杜小郎君,可公孫大家能不能省掉當中那個小字?”

“嗯?”見杜士儀一本正經提出來的,竟然是這麼一個要求,公孫大娘一時怔住了,隨即不禁莞爾。那難得的笑容出現在她那張一直冷若冰霜臉上,越發顯得閃耀奪目。她卻彷彿一無所知似的,見杜士儀目不轉睛地盯着自己,便似笑非笑地說道,“杜郎今日面對豪奴,先以半首絕妙好詩撩撥民意,而後又建言借宿嵩陽觀,此情此心,奴感激不盡。”

杜士儀請公孫大娘省掉一個小字,誰料她連一個君字也一併去掉了,這一聲悠悠杜郎,簡直能讓人心中生出無限異樣的期待。然而,想起此前劍舞之時,那幾乎衝着鼻子來的森冷劍勢,他那一絲綺念立時無影無蹤,但卻也不想輕易示弱。

“衝冠一怒爲紅顏,換成別人也會如此。”

“不,就算是杜郎君提到的那位趙國公在場,也只會暫避鋒芒,不會和那位劉御史正面交鋒。”公孫大娘收起戲謔,徐徐轉過身去,走到小徑旁邊的一棵老竹跟前,這才頭也不回地說道,“杜郎君身在登封,大概不知道外間是何情形。這位劉御史自從得到旨意從長安出發,一路走得極快。陝州、新安、鞏縣,這登封先頭的一州二縣,全都被他折騰得雞飛狗跳,據說百姓畏懼天譴不肯捕蝗,他便給縣令們都下了死命令,縣署差役用鞭子驅趕百姓下田捕蝗,蝗蟲不盡,不許回家。”

她說着突然一頓,隨即倏然轉過身來,一字一句地說道:“而就因爲他來到都畿道的消息一時傳遍各方,我本打算去的郾城原本是不願意捕蝗的,捕蝗使催促再三,縣署上下一直抗拒,捕蝗之事一直拖拖拉拉的,而就因爲他來了,捕蝗使一時態度極其強硬,強令縣署徵民滅蝗,甚至限期極緊,縣署被逼無奈,乃至於不得不下令懸賞。爲了那一斗蝗蟲三五文錢的賞錢,坊間無賴故意以此爲由踏壞青苗,勒索百姓花錢消災。一面要應官府的差遣捕蝗,一面還要應付這些,就連路上的行旅也受到了騷擾,所以我才折返登封。”

對於杜士儀來說,公孫大娘所言着實是莫大的衝擊。蝗災的危害性顯而易見,可明明是利大於弊的捕蝗竟然會到這般地步,他怎麼也料想不到。原以爲劉沼此人不過是倨傲狂妄,仗勢欺人,倘若事實真的如公孫大娘所說那般,那麼,民間可想而知是如何怨聲載道。

“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古往今來都是如此。我聽說杜郎君在宋曲召人滅蝗的時候,支起大鍋烹飛蝗,啖之如美味佳餚,一時民衆應者雲集,再加上驅鴨吞蝗親力親爲,又有飛蝗之利在前,故而鄉民漸漸信賴。倘若這些捕蝗使也是如此親民,而不是一味高壓,自然蝗災消弭,而民心安泰。可他們顯然只是急於求成,而且……”公孫大娘頓了一頓,突然疾步上前,在距離杜士儀不過一兩步之處停了下來,“杜郎君可知道,去年山東各地蝗災,並不曾減免過歲租?”

“這是真的?”

見杜士儀滿臉不可思議,公孫大娘方纔淡淡地說道:“我這一年多都在北邊各地獻藝,這是親眼所見所聞,自然是真的。倘若減免,自然說明蝗災爲害民不聊生,捕蝗於事無補。而不減免,便說明只要捕蝗得力,災情便能夠可控,租賦還能按期上繳。所以,減與不減,於百姓是生死,於朝中那些相國們,卻是政績的問題。雖說姚相國在任數年,多行善政,此次令蝗災州縣大力捕蝗,亦是必行之舉,可惜用錯了人,私心亦太重!”

面對如此犀利的評判,杜士儀不知道自己該是苦笑,還是露出其他的表情,心裡卻隱隱覺得,公孫大娘仗劍遊歷天下,彷彿竟不是單單劍器舞超拔羣類而已。竹林之中不談風月而談這等民生疾苦,乍一看去,怎麼也不該是公孫大娘一個舞者,他一個白身人去管的閒事。可此時此刻,他卻忍不住再次端詳起了那張在星星點點金燦燦陽光映照下,顯得格外耀眼的臉。

“咳……咳咳!”

一陣不合時宜的咳嗽聲打破了兩人之間的沉寂。杜士儀詫異地扭過頭,卻只見小徑那一頭,杜十三娘正帶着竹影站在那裡,臉上似嗔似喜,瞧見他看過來便使勁皺了皺鼻子。這時候,他一時愣住了,怎麼也沒想到杜十三娘和竹影主僕倆竟然沒有回草屋,而是在這嵩陽觀!於是,他也顧不得公孫大娘,連忙轉身朝杜十三娘迎了上去,見小丫頭見了自己還悶悶地不吭聲,他便笑着叫了一聲十三娘,誰知下一刻,他就只覺得一個人影撲在了自己懷中。

“阿兄,以後有事情,不許把我趕走,我再也不要一個人在安全的地方爲你牽腸掛肚!”

覺得胸口傳來一陣溼熱的感覺,彷彿是杜十三娘哭了,杜士儀見其身後的竹影也轉過身去,顯見是在拭淚,他連忙輕輕拍了拍小丫頭的背,因笑道:“哪有什麼事情,根本就沒事,你呀,小小年紀就愛瞎操心!你看阿兄我不是好好的嗎,哪裡少了一塊肉……”

話沒說完,突然被人使勁在胸膛上推了一下,低頭見杜十三娘已經漲紅了臉,顯見生氣了,他知道自己這插科打諢反而起了反作用,只得嘆了口氣道:“不是阿兄要撇下你,而是我有時候難免衝動,我管閒事也就罷了,總不能再因此牽涉到你……”

“可那會兒我也想上前打抱不平,阿兄你分明還攔過我!”

“打抱不平?十三娘,人家不是縣署中人,就是那監察御史劉沼的親信,你憑什麼上前去打抱不平,萬一有個閃失怎麼辦?”杜士儀面色倏然轉厲,見杜十三娘一時瞠目結舌,一張臉上漸漸血色褪盡,他便一字一句地低聲說道,“十三娘,別以爲崔明府敬着我們,我們就真的有什麼了不得。門第貴賤,劉沼那種口含天憲的人就未必放在眼中,而崔明府與其說惦記着我首倡捕蝗給他爭取的時間和功績,還不如說是礙於崔十一郎!”

“阿兄……”

“倒是你到嵩陽觀求見,看似是爲我尋一個後援,但孫道長不是司馬宗主,其心難測,再加上此前因你的事情,宋觀主還罰過數人,萬一那些人懷恨在心,趁機因此對你不利又怎麼辦?”

“好,都是我的錯,我認錯就是!”杜十三娘眼淚已經在眼眶中打轉,終究還是忍不住帶着哭腔說道,“阿兄說我不該打抱不平,說我不該到這嵩陽觀來,可你不但助了公孫大家,也還不是把人帶到嵩陽觀來了!”

眼見杜十三娘抽泣着轉身就跑,竹影先是一愣,隨即不禁大急。她也顧不上去追杜十三娘,上前一步便不管不顧地說道:“郎君,娘子在家中日夜盼望着你回來,今天能和你一塊進城更是歡喜得不得了!就是住在登封縣署的時候,崔明府和夫人甚至說過要收她做乾女兒,衣裳首飾送了好些,娘子推辭再三,只挑了最尋常的,更不曾答應,也從來沒有任何自得之意。她也是爲了你這才立時三刻趕到了嵩陽觀來,在孫道長面前也只說了公孫大家到登封,別的隻字未提!她只是擔心郎君這兄長,其他的什麼都來不及去想!”

說完這話,竹影只是微微屈膝,隨即立時反身去追杜十三娘。

主僕倆一前一後須臾就不見蹤影,杜士儀只覺得心裡亂糟糟的。就在這時候,他只聽得背後傳來了公孫大娘的聲音:“杜小娘子雖年少,待人卻是一片真摯之心,縱使是有所疏失,杜郎君也不該這樣疾言厲色。更何況是爲了我一個外人。”

“這不是外人與否的問題。”杜士儀頭也不回地嘆了一口氣,隨即開口說道,“是我太心急了,忘了十三孃的年紀。適才能與公孫大家這一番相談,讓我收穫良多。如今我得去和十三娘好好分說,先行告辭了。”

“衝冠一怒爲紅顏……”

等那白衣身影已經消失不見了,喃喃念着剛剛杜士儀彷彿是隨口吐出的句子,又想起那半首尚未完結的詩,公孫大娘只覺得心中五味雜陳。那一夜的同屋而眠在她的心裡沒留下多少痕跡,儘管他彷彿看見自己的容貌之後仍是酣然入夢,甚至連她一大早攜徒啓程都沒有發覺,儘管她曾經在前往郾城途中聽說過京兆杜陵杜十九當衆食蝗,又首倡驅鴨吞蝗,繼而四鄉百姓無不大力養鴨蓄豬,膽大的也有人以蝗蟲爲食,但她的旅程中,如此過客不計其數。然而,今天他的仗義解圍卻不可避免地深深鐫刻在了她的心中,尤其是那一刻羣起喝彩的一幕。

“今有佳人公孫氏,一舞劍氣動四方。觀者如山色沮喪,天地爲之久低昂。霍如羿射九日落,矯如羣帝驂龍翔。來如雷霆收震怒,罷如江海凝清光……不知道,這後頭可還有續……”落日餘暉將一整片青翠竹林映照上了一層燦爛的金黃色,白天的暑氣也逐漸褪去,微風拂過樹梢,無數竹葉輕輕搖曳,發出一陣陣簌簌聲響,給徜徉竹林中的人帶來了一股清新的涼爽。因而,這會兒杜士儀站在那兒,無論表情還是心情都愉悅得很,因爲他的身邊,便陪伴着一個真正的傳奇。

“杜小郎君笑什麼?”

“只是心裡覺得高興罷了。”杜士儀若無其事地翹了翹嘴角,隨即停住腳步,很是誠懇地對公孫大娘說道,“我有一個小小的請求。雖則別人都叫我一聲杜小郎君,可公孫大家能不能省掉當中那個小字?”

“嗯?”見杜士儀一本正經提出來的,竟然是這麼一個要求,公孫大娘一時怔住了,隨即不禁莞爾。那難得的笑容出現在她那張一直冷若冰霜臉上,越發顯得閃耀奪目。她卻彷彿一無所知似的,見杜士儀目不轉睛地盯着自己,便似笑非笑地說道,“杜郎今日面對豪奴,先以半首絕妙好詩撩撥民意,而後又建言借宿嵩陽觀,此情此心,奴感激不盡。”

杜士儀請公孫大娘省掉一個小字,誰料她連一個君字也一併去掉了,這一聲悠悠杜郎,簡直能讓人心中生出無限異樣的期待。然而,想起此前劍舞之時,那幾乎衝着鼻子來的森冷劍勢,他那一絲綺念立時無影無蹤,但卻也不想輕易示弱。

“衝冠一怒爲紅顏,換成別人也會如此。”

“不,就算是杜郎君提到的那位趙國公在場,也只會暫避鋒芒,不會和那位劉御史正面交鋒。”公孫大娘收起戲謔,徐徐轉過身去,走到小徑旁邊的一棵老竹跟前,這才頭也不回地說道,“杜郎君身在登封,大概不知道外間是何情形。這位劉御史自從得到旨意從長安出發,一路走得極快。陝州、新安、鞏縣,這登封先頭的一州二縣,全都被他折騰得雞飛狗跳,據說百姓畏懼天譴不肯捕蝗,他便給縣令們都下了死命令,縣署差役用鞭子驅趕百姓下田捕蝗,蝗蟲不盡,不許回家。”

她說着突然一頓,隨即倏然轉過身來,一字一句地說道:“而就因爲他來到都畿道的消息一時傳遍各方,我本打算去的郾城原本是不願意捕蝗的,捕蝗使催促再三,縣署上下一直抗拒,捕蝗之事一直拖拖拉拉的,而就因爲他來了,捕蝗使一時態度極其強硬,強令縣署徵民滅蝗,甚至限期極緊,縣署被逼無奈,乃至於不得不下令懸賞。爲了那一斗蝗蟲三五文錢的賞錢,坊間無賴故意以此爲由踏壞青苗,勒索百姓花錢消災。一面要應官府的差遣捕蝗,一面還要應付這些,就連路上的行旅也受到了騷擾,所以我才折返登封。”

對於杜士儀來說,公孫大娘所言着實是莫大的衝擊。蝗災的危害性顯而易見,可明明是利大於弊的捕蝗竟然會到這般地步,他怎麼也料想不到。原以爲劉沼此人不過是倨傲狂妄,仗勢欺人,倘若事實真的如公孫大娘所說那般,那麼,民間可想而知是如何怨聲載道。

“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古往今來都是如此。我聽說杜郎君在宋曲召人滅蝗的時候,支起大鍋烹飛蝗,啖之如美味佳餚,一時民衆應者雲集,再加上驅鴨吞蝗親力親爲,又有飛蝗之利在前,故而鄉民漸漸信賴。倘若這些捕蝗使也是如此親民,而不是一味高壓,自然蝗災消弭,而民心安泰。可他們顯然只是急於求成,而且……”公孫大娘頓了一頓,突然疾步上前,在距離杜士儀不過一兩步之處停了下來,“杜郎君可知道,去年山東各地蝗災,並不曾減免過歲租?”

“這是真的?”

見杜士儀滿臉不可思議,公孫大娘方纔淡淡地說道:“我這一年多都在北邊各地獻藝,這是親眼所見所聞,自然是真的。倘若減免,自然說明蝗災爲害民不聊生,捕蝗於事無補。而不減免,便說明只要捕蝗得力,災情便能夠可控,租賦還能按期上繳。所以,減與不減,於百姓是生死,於朝中那些相國們,卻是政績的問題。雖說姚相國在任數年,多行善政,此次令蝗災州縣大力捕蝗,亦是必行之舉,可惜用錯了人,私心亦太重!”

面對如此犀利的評判,杜士儀不知道自己該是苦笑,還是露出其他的表情,心裡卻隱隱覺得,公孫大娘仗劍遊歷天下,彷彿竟不是單單劍器舞超拔羣類而已。竹林之中不談風月而談這等民生疾苦,乍一看去,怎麼也不該是公孫大娘一個舞者,他一個白身人去管的閒事。可此時此刻,他卻忍不住再次端詳起了那張在星星點點金燦燦陽光映照下,顯得格外耀眼的臉。

“咳……咳咳!”

一陣不合時宜的咳嗽聲打破了兩人之間的沉寂。杜士儀詫異地扭過頭,卻只見小徑那一頭,杜十三娘正帶着竹影站在那裡,臉上似嗔似喜,瞧見他看過來便使勁皺了皺鼻子。這時候,他一時愣住了,怎麼也沒想到杜十三娘和竹影主僕倆竟然沒有回草屋,而是在這嵩陽觀!於是,他也顧不得公孫大娘,連忙轉身朝杜十三娘迎了上去,見小丫頭見了自己還悶悶地不吭聲,他便笑着叫了一聲十三娘,誰知下一刻,他就只覺得一個人影撲在了自己懷中。

“阿兄,以後有事情,不許把我趕走,我再也不要一個人在安全的地方爲你牽腸掛肚!”

覺得胸口傳來一陣溼熱的感覺,彷彿是杜十三娘哭了,杜士儀見其身後的竹影也轉過身去,顯見是在拭淚,他連忙輕輕拍了拍小丫頭的背,因笑道:“哪有什麼事情,根本就沒事,你呀,小小年紀就愛瞎操心!你看阿兄我不是好好的嗎,哪裡少了一塊肉……”

話沒說完,突然被人使勁在胸膛上推了一下,低頭見杜十三娘已經漲紅了臉,顯見生氣了,他知道自己這插科打諢反而起了反作用,只得嘆了口氣道:“不是阿兄要撇下你,而是我有時候難免衝動,我管閒事也就罷了,總不能再因此牽涉到你……”

“可那會兒我也想上前打抱不平,阿兄你分明還攔過我!”

“打抱不平?十三娘,人家不是縣署中人,就是那監察御史劉沼的親信,你憑什麼上前去打抱不平,萬一有個閃失怎麼辦?”杜士儀面色倏然轉厲,見杜十三娘一時瞠目結舌,一張臉上漸漸血色褪盡,他便一字一句地低聲說道,“十三娘,別以爲崔明府敬着我們,我們就真的有什麼了不得。門第貴賤,劉沼那種口含天憲的人就未必放在眼中,而崔明府與其說惦記着我首倡捕蝗給他爭取的時間和功績,還不如說是礙於崔十一郎!”

“阿兄……”

“倒是你到嵩陽觀求見,看似是爲我尋一個後援,但孫道長不是司馬宗主,其心難測,再加上此前因你的事情,宋觀主還罰過數人,萬一那些人懷恨在心,趁機因此對你不利又怎麼辦?”

“好,都是我的錯,我認錯就是!”杜十三娘眼淚已經在眼眶中打轉,終究還是忍不住帶着哭腔說道,“阿兄說我不該打抱不平,說我不該到這嵩陽觀來,可你不但助了公孫大家,也還不是把人帶到嵩陽觀來了!”

眼見杜十三娘抽泣着轉身就跑,竹影先是一愣,隨即不禁大急。她也顧不上去追杜十三娘,上前一步便不管不顧地說道:“郎君,娘子在家中日夜盼望着你回來,今天能和你一塊進城更是歡喜得不得了!就是住在登封縣署的時候,崔明府和夫人甚至說過要收她做乾女兒,衣裳首飾送了好些,娘子推辭再三,只挑了最尋常的,更不曾答應,也從來沒有任何自得之意。她也是爲了你這才立時三刻趕到了嵩陽觀來,在孫道長面前也只說了公孫大家到登封,別的隻字未提!她只是擔心郎君這兄長,其他的什麼都來不及去想!”

說完這話,竹影只是微微屈膝,隨即立時反身去追杜十三娘。

主僕倆一前一後須臾就不見蹤影,杜士儀只覺得心裡亂糟糟的。就在這時候,他只聽得背後傳來了公孫大娘的聲音:“杜小娘子雖年少,待人卻是一片真摯之心,縱使是有所疏失,杜郎君也不該這樣疾言厲色。更何況是爲了我一個外人。”

“這不是外人與否的問題。”杜士儀頭也不回地嘆了一口氣,隨即開口說道,“是我太心急了,忘了十三孃的年紀。適才能與公孫大家這一番相談,讓我收穫良多。如今我得去和十三娘好好分說,先行告辭了。”

“衝冠一怒爲紅顏……”

等那白衣身影已經消失不見了,喃喃念着剛剛杜士儀彷彿是隨口吐出的句子,又想起那半首尚未完結的詩,公孫大娘只覺得心中五味雜陳。那一夜的同屋而眠在她的心裡沒留下多少痕跡,儘管他彷彿看見自己的容貌之後仍是酣然入夢,甚至連她一大早攜徒啓程都沒有發覺,儘管她曾經在前往郾城途中聽說過京兆杜陵杜十九當衆食蝗,又首倡驅鴨吞蝗,繼而四鄉百姓無不大力養鴨蓄豬,膽大的也有人以蝗蟲爲食,但她的旅程中,如此過客不計其數。然而,今天他的仗義解圍卻不可避免地深深鐫刻在了她的心中,尤其是那一刻羣起喝彩的一幕。

“今有佳人公孫氏,一舞劍氣動四方。觀者如山色沮喪,天地爲之久低昂。霍如羿射九日落,矯如羣帝驂龍翔。來如雷霆收震怒,罷如江海凝清光……不知道,這後頭可還有續……”

462.第462章 仗義者誰人1087.第1087章 翻臉之戰616.第616章 君欲魚死網破乎32.第32章 暗鬥565.第565章 敲山震虎1057.第1057章 諍諫諷諫741.第741章 帳下文武皆英傑909.第909章 千秋節之夜1106.第1106章 俶爾夜襲,天子失道539.第539章 出鎮一方943.第943章 以血盟誓,重振榮光1145.第1145章 嚴防死守240.第240章 阿姊48.第48章 但願年年好961.第961章 欺人太甚902.第902章 天下之大,興亡皆苦999.第999章 決然1139.第1139章 朔方出兵1057.第1057章 諍諫諷諫1109.第1109章 待風雷乍起473.第473章 極品好茶,利於美白789.第789章 天下寒士盡歡顏487.第487章 箭在弦上,不得不發38.第38章 手撥琵琶亦青春399.第399章 仇人不見,今非昔比619.第619章 千里回雲州1012.第1012章 君子不黨1262.第1262章 如同笑話的推舉463.第463章 士爲知己者死948.第948章 野心勃勃1120.第1120章 大勢不可逆180.第180章 罷相之由,仗義相助339.第339章 催妝卻扇送新人1191.第1191章 登聞鼓訴冤706.第706章 交鋒前夜881.第881章 最寒帝王心421.第421章 酒酣之際話家國848.第848章 請纓上陣341.第341章 官高一級坑死人187.第187章 風光回舊坊,過堂拜宰相424.第424章 奴薄命,郎無情34.第34章 驚雷一舞振人心451.第451章 一箭雙鵰72.第72章 天真的狂士791.第791章 幕府再添英才76.第76章 蒙塵和氏璧第781章 詩品高下,河州刺史1137.第1137章 文士烈膽1045.第1045章 大捷之後的暗戰563.第563章 暗度陳倉592.第592章 再得貴子,籌謀外任694.第694章 君已陌路754.第754章 風雨來兮1251.第1251章 立東宮462.第462章 仗義者誰人86.第86章 翁婿or翁媳29.第29章 詩未過半勢已成1226.第1226章 殺人祭旗307.第307章 勇爭第一是態度1117.第1117章 節帥之雄心775.第775章 賜紫服金魚,歲末祝平安528.第528章 今夜羣星不如皓月1018.第1018章 橫插一槓子364.第364章 宴集揚名,當堂鎖拿928.第928章 陳屍當場,依依話別468.第468章 別有風情14.第14章 蝗患猛如虎949.第949章 天寶543.第543章 孤身承雲州之重713.第713章 量才而用95.第95章 驚鴻一曲震天地之上734.第734章 一線生機317.第317章 寶劍贈英雄,珍籍贈知音1154.第1154章 孤家寡人723.第723章 主動請纓882.第882章 股慄無人言1120.第1120章 大勢不可逆97.第97章 聲名鵲起880.第880章 闖宮499.第499章 以直報怨471.第471章 滾!1027.第1027章 一呼百應685.第685章 使君遊西域995.第995章 安北牙帳城891.第891章 天公未棄10.第10章 線裝書645.第645章 倖臣末路613.第613章 冥頑不靈764.第764章 煽風點火1081.第1081章 雙殺843.第843章 用人須不疑第766章 薦君鴻詞科1229.第1229章 癡心妄想!37.第37章 山中無歲月,草堂有春秋36.第36章 事了拂衣去179.第179章 喜慶年節,盛世氣象5.第5章 診治906.第906章 滅國之功何不圖?651.第651章 以下凌上635.第635章 代州裴主代州事
462.第462章 仗義者誰人1087.第1087章 翻臉之戰616.第616章 君欲魚死網破乎32.第32章 暗鬥565.第565章 敲山震虎1057.第1057章 諍諫諷諫741.第741章 帳下文武皆英傑909.第909章 千秋節之夜1106.第1106章 俶爾夜襲,天子失道539.第539章 出鎮一方943.第943章 以血盟誓,重振榮光1145.第1145章 嚴防死守240.第240章 阿姊48.第48章 但願年年好961.第961章 欺人太甚902.第902章 天下之大,興亡皆苦999.第999章 決然1139.第1139章 朔方出兵1057.第1057章 諍諫諷諫1109.第1109章 待風雷乍起473.第473章 極品好茶,利於美白789.第789章 天下寒士盡歡顏487.第487章 箭在弦上,不得不發38.第38章 手撥琵琶亦青春399.第399章 仇人不見,今非昔比619.第619章 千里回雲州1012.第1012章 君子不黨1262.第1262章 如同笑話的推舉463.第463章 士爲知己者死948.第948章 野心勃勃1120.第1120章 大勢不可逆180.第180章 罷相之由,仗義相助339.第339章 催妝卻扇送新人1191.第1191章 登聞鼓訴冤706.第706章 交鋒前夜881.第881章 最寒帝王心421.第421章 酒酣之際話家國848.第848章 請纓上陣341.第341章 官高一級坑死人187.第187章 風光回舊坊,過堂拜宰相424.第424章 奴薄命,郎無情34.第34章 驚雷一舞振人心451.第451章 一箭雙鵰72.第72章 天真的狂士791.第791章 幕府再添英才76.第76章 蒙塵和氏璧第781章 詩品高下,河州刺史1137.第1137章 文士烈膽1045.第1045章 大捷之後的暗戰563.第563章 暗度陳倉592.第592章 再得貴子,籌謀外任694.第694章 君已陌路754.第754章 風雨來兮1251.第1251章 立東宮462.第462章 仗義者誰人86.第86章 翁婿or翁媳29.第29章 詩未過半勢已成1226.第1226章 殺人祭旗307.第307章 勇爭第一是態度1117.第1117章 節帥之雄心775.第775章 賜紫服金魚,歲末祝平安528.第528章 今夜羣星不如皓月1018.第1018章 橫插一槓子364.第364章 宴集揚名,當堂鎖拿928.第928章 陳屍當場,依依話別468.第468章 別有風情14.第14章 蝗患猛如虎949.第949章 天寶543.第543章 孤身承雲州之重713.第713章 量才而用95.第95章 驚鴻一曲震天地之上734.第734章 一線生機317.第317章 寶劍贈英雄,珍籍贈知音1154.第1154章 孤家寡人723.第723章 主動請纓882.第882章 股慄無人言1120.第1120章 大勢不可逆97.第97章 聲名鵲起880.第880章 闖宮499.第499章 以直報怨471.第471章 滾!1027.第1027章 一呼百應685.第685章 使君遊西域995.第995章 安北牙帳城891.第891章 天公未棄10.第10章 線裝書645.第645章 倖臣末路613.第613章 冥頑不靈764.第764章 煽風點火1081.第1081章 雙殺843.第843章 用人須不疑第766章 薦君鴻詞科1229.第1229章 癡心妄想!37.第37章 山中無歲月,草堂有春秋36.第36章 事了拂衣去179.第179章 喜慶年節,盛世氣象5.第5章 診治906.第906章 滅國之功何不圖?651.第651章 以下凌上635.第635章 代州裴主代州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