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75.第375章 酒中豪客飲中仙

麗正修書院始建於洛陽乾元殿,也就是如今再次複名的明堂。可早在高宗年間開始,大唐天子便始終來往於長安洛陽兩都,大量典籍固然不會跟着兩頭跑,但以大唐的國力財力,在兩京都有規模龐大的藏書,其中屬官大多數是天子近臣,跟着來往於兩地自然就無可厚非。所以作爲詞臣,麗正書院的官員自然也是隨侍天子往來於兩地。

既然張說引薦杜士儀去修書,源乾曜這個侍中思忖之後也就同意了。張說不比張嘉貞連面上功夫都不做,一味咄咄逼人,上任中書令以來對他頗爲敬禮,這點面子他不得不給。更何況當今天子在文治武功上全都雄心勃勃,他也樂得讓杜士儀這個福將多多出彩。

於是,此前赴洛陽上任爲左拾遺的杜士儀,如今回到長安,還是第一次跨入大明宮中那座更爲恢弘軒敞的門下省大院,結果也是很有可能是最後一次在這兒完成自己身爲左拾遺的職責。不管此前和他是交好還是疏遠,得知他要去麗正修書院修書侍講,竇先同僚們自然全都表現得甚爲熱絡,甚至竇先還頭一個提出要替他辦個慶祝宴。卻不過這盛情,杜士儀自然只能勉爲其難地答應了下來。

這一慶祝,他便是直到傍晚方纔回到家裡。被灌了好些的他頭重腳輕,甚至連怎麼上的牀都不甚瞭然。直到一覺醒來,他有些茫然地睜開眼睛,這才意識到昨天晚上那些公報私仇的傢伙有多可恨!

他身邊這些人的性格本就多姿多彩,有盧鴻盧望之那樣恬淡名利的,有宇文融李林甫這般熱衷上進的,也有崔儉玄這樣推一推動一動的,還有裴寧韋禮這些,更多是爲了家族……想着想着,他不禁揉了揉眉心,看了看身上那整潔一新的衣衫,他突然揚聲叫道:“來人!”

“郎君有何吩咐?”進來的正是月影,見杜士儀坐起身趿拉着鞋子要下榻,她便連忙上前去服侍,待到近前又想起什麼,遂笑吟吟地說道,“好教郎君得知,崔郎君和娘子昨日搬過來住了。因郎君大醉,一時也來不及稟告。”

這一對小夫妻回來住了?而且還是杜十三娘懷孕的當口?崔十一搞什麼鬼!

杜士儀正有些惱火,就只聽外頭一個咋咋呼呼的聲音:“杜十九,起來了沒有?你可是要天天上早朝的人,別偷懶,誤了時辰那可是不得了的!”

“還不到要你提醒我的時候!”杜士儀給氣樂了,叫了人進來之後,發現杜十三娘並沒有跟着,他才稍稍鬆了一口氣,“你這小子,怎麼好好的突然住到這兒來了?要知道十三娘纔剛有喜訊,到時候你阿孃不會怪你?更何況你四伯父那人可不好打交道!”

“所以我才藉口十三娘身子漸漸重了,孃家清淨沒人打擾,回來躲清靜啊!”崔儉玄理直氣壯地搬出了這個最神聖的理由,見杜士儀一時啞然,他又可憐巴巴地說,“再說,九娘也跟到長安來了,你不會忍心讓我和十三娘留在那兒給她欺負吧!”

“九娘興許會欺負你,可總不會對十三娘這個有了身孕的嫂子如何!你呀,分明還是不願意在崔家成日裡看着人來人往。”杜士儀就算知道崔儉玄不過是裝可憐,可實在忍不住點穿這傢伙的不良居心。眼見崔儉玄連連點頭承認了,他方纔無可奈何地說道,“留下就留下吧,不過可記住,別讓十三娘多操心,你給我把人伺候好了,否則我唯你是問!”

多出了這個小小的插曲,這一日踏着春日朝陽赴大明宮早朝的時候,杜士儀難免心不在焉。又是慶幸自己一直留着杜十三娘晚嫁,等到分娩總比那些太過年輕的女子容易,又是感慨自己轉眼之間要做舅舅,到時候新生的孩子不知是男是女,該起個什麼好名字……就在這些雜亂的思緒之中,他亦步亦趨跟着別人排班行禮,等到散去的時候,今天朝會上究竟說了些什麼,他是半點都沒注意。

而下朝之後,身爲修書使的張說就親自帶着杜士儀和王翰去了麗正書院。麗正書院位於紫宸殿西邊,比光順門和之外的中書省和門下省還要更加靠近內朝。當杜士儀和王翰從大門進去,經過那長長的甬道,沿着臺階進了最高處的建築時,他就聽到內中傳來了一個嚷嚷聲。

“這一冊從前是誰校的,錯漏百出不曾訂正不說,加的批註更是不知所云!永徽三年……唔,都是不知道死了多少年的前輩了……算了算了,要是現在的,我先灌他二十杯再說!”

“賀兄,你這酒量就別提了。聽說新來的右拾遺王翰王子羽也是一位酒中仙,你若有興致,灌他就是!對了,左拾遺杜士儀年輕氣盛,酒量說不定也好得很……”

這人還沒到就聽到別人在編排自己,而且說話的一個聽着彷彿已經六十開外,另一個沉穩的也足有五十餘,杜士儀看了一眼王翰,就只見他聽得一個酒字,目光立刻閃閃發亮,彷彿遇見了知己似的興奮。而張說也沒料想正在門口就聽到了如此談話,即便知道內中人物性格如他,也不禁重重咳嗽了一聲,待到其中人都安靜了下來,他這才首先跨過門檻入內。

“張相國!”

這大殿之中大約十餘人都紛紛上前行禮,其中領頭的兩人,左邊的發間銀絲畢現,看上去竟彷彿比張說年紀還大,而右邊的那個則是五十開外,其餘的或年輕或年長,四十左右是主力軍,如同王翰這樣三十開外的,則是少之又少,杜士儀這剛剛年滿二十的,自然成了鶴立雞羣的人。

“這是四明狂客賀學士,他可是酒中豪客,書法詩賦皆爲大家,若非這麗正書院頓頓置酒,他還未必願意在這兒修書。你二人雖是後進之中的佼佼者,可也不妨多和他這位老前輩請教請教。”

賀知章比張說更年長數歲,雖則因爲年過四十方纔得中進士科狀頭,在朝堂上的品秩從多年前開始就遠遠及不上張說,但這並不妨礙其在文壇上的翹楚地位,張說樂得尊崇其幾分。

見賀知章此時此刻一本正經頗有個前輩模樣,他又笑着向兩人引見了秘書監徐堅,以及其他一衆修書的修撰,直學士等等。他雖是宰相,但對於修書使這樣一個能夠奠定他文壇領袖地位的職司也看重得很,此刻竟是不忙着走,入座之後,又詢問了修書的進展,興之所至時就命人取來新修的一部南朝舊典,講讀批註討論,只聽四座妙語連珠,不多時就已經到了中午時分。

之前韋禮特意說麗正書院的伙食比中書省門下省的還要好,杜士儀只以爲他是隨口玩笑,但等到菜餚一樣樣上來,他才知道,這一頓公務午餐確實豐盛。且不說葡萄酒和醪糟是作爲例行供應,就連鹿肉、羊腿、兔肉,這些往日只有宮廷大宴上纔會出現的,現如今都出現在餐桌上。而且,賀知章果然如此前徐堅打趣的一般,興致勃勃地向王翰勸酒,兩人喝了個不亦樂乎。

而等到這位賀學士又轉過來灌自己的時候,他不得不苦笑表示自己的酒量遠不如王翰,可本打算淺嘗輒止就告敗退,卻還是被賀知章連連勸飲了不少,好在總算沒醉。於是,當張說午後回了中書省之後,下午親自帶着杜士儀和王翰熟悉麗正書院的賀知章,領兩人看了那龐大的典籍收藏之後,就停下腳步笑看着兩人說道:“總而言之,這修書其實和那些校書正字做的差不多。唯一不同的大約就是,我們的品級比他們高!”

這個總結……實在是精闢!

大約是看到杜士儀和王翰的表情都很精彩,賀知章又得意地捋着鬍鬚說道:“再有就是,我們比他們的學問要紮實,因而也不是都只看前人著書,註解上頭自然要考證詳細,抄書訂正就只在其次了。陛下要修撰的,主要是《六典》、《文纂》,此外的,你們可以感興趣自己整理。”

赫赫有名的唐六典便成書於開元十年之後,到開元二十六年,說是李隆基和李林甫等人撰,實則是張說張九齡等人領銜,這一點自幼從父學金石訓詁的杜士儀自然心知肚明。等他拱手謝過賀知章指點之後,王翰卻忍不住說道:“照賀翁如此說,莫非這麗正書院的事情,是最清閒自在的?”

“清閒自在,這四個字用得好!”賀知章哈哈大笑,隨即卻又臉色一板道,“不過,我得糾正你,日後賀翁這兩字再不許提,我很老麼?”

他從鼻子裡哼了一聲,繼而又嘿然笑道:“稱一聲賀兄,叫一聲賀四明,亦或是直接叫我賀季真,什麼都行,就是不許加這一個翁字!尤其是你杜十九郎!”

年紀完全可以當杜士儀祖父的賀知章一背雙手,竟是審視了杜士儀好一會兒,彷彿很想說老夫當年也有這年輕時候,但最終總算是忍住了:“杜十九郎,我看過你的詩賦文章,你的文詞都相當出色,只一手字嘛,端正有餘,風骨不足。聽說你和張顛交情不錯,學他固然好,可你不會喝酒,肯定寫不出那飄灑不羈,不若趁着在這麗正書院修書的機會,好好練出和你諍諫封還一般的峻峭風骨來!”

麗正修書院始建於洛陽乾元殿,也就是如今再次複名的明堂。可早在高宗年間開始,大唐天子便始終來往於長安洛陽兩都,大量典籍固然不會跟着兩頭跑,但以大唐的國力財力,在兩京都有規模龐大的藏書,其中屬官大多數是天子近臣,跟着來往於兩地自然就無可厚非。所以作爲詞臣,麗正書院的官員自然也是隨侍天子往來於兩地。

既然張說引薦杜士儀去修書,源乾曜這個侍中思忖之後也就同意了。張說不比張嘉貞連面上功夫都不做,一味咄咄逼人,上任中書令以來對他頗爲敬禮,這點面子他不得不給。更何況當今天子在文治武功上全都雄心勃勃,他也樂得讓杜士儀這個福將多多出彩。

於是,此前赴洛陽上任爲左拾遺的杜士儀,如今回到長安,還是第一次跨入大明宮中那座更爲恢弘軒敞的門下省大院,結果也是很有可能是最後一次在這兒完成自己身爲左拾遺的職責。不管此前和他是交好還是疏遠,得知他要去麗正修書院修書侍講,竇先同僚們自然全都表現得甚爲熱絡,甚至竇先還頭一個提出要替他辦個慶祝宴。卻不過這盛情,杜士儀自然只能勉爲其難地答應了下來。

這一慶祝,他便是直到傍晚方纔回到家裡。被灌了好些的他頭重腳輕,甚至連怎麼上的牀都不甚瞭然。直到一覺醒來,他有些茫然地睜開眼睛,這才意識到昨天晚上那些公報私仇的傢伙有多可恨!

他身邊這些人的性格本就多姿多彩,有盧鴻盧望之那樣恬淡名利的,有宇文融李林甫這般熱衷上進的,也有崔儉玄這樣推一推動一動的,還有裴寧韋禮這些,更多是爲了家族……想着想着,他不禁揉了揉眉心,看了看身上那整潔一新的衣衫,他突然揚聲叫道:“來人!”

“郎君有何吩咐?”進來的正是月影,見杜士儀坐起身趿拉着鞋子要下榻,她便連忙上前去服侍,待到近前又想起什麼,遂笑吟吟地說道,“好教郎君得知,崔郎君和娘子昨日搬過來住了。因郎君大醉,一時也來不及稟告。”

這一對小夫妻回來住了?而且還是杜十三娘懷孕的當口?崔十一搞什麼鬼!

杜士儀正有些惱火,就只聽外頭一個咋咋呼呼的聲音:“杜十九,起來了沒有?你可是要天天上早朝的人,別偷懶,誤了時辰那可是不得了的!”

“還不到要你提醒我的時候!”杜士儀給氣樂了,叫了人進來之後,發現杜十三娘並沒有跟着,他才稍稍鬆了一口氣,“你這小子,怎麼好好的突然住到這兒來了?要知道十三娘纔剛有喜訊,到時候你阿孃不會怪你?更何況你四伯父那人可不好打交道!”

“所以我才藉口十三娘身子漸漸重了,孃家清淨沒人打擾,回來躲清靜啊!”崔儉玄理直氣壯地搬出了這個最神聖的理由,見杜士儀一時啞然,他又可憐巴巴地說,“再說,九娘也跟到長安來了,你不會忍心讓我和十三娘留在那兒給她欺負吧!”

“九娘興許會欺負你,可總不會對十三娘這個有了身孕的嫂子如何!你呀,分明還是不願意在崔家成日裡看着人來人往。”杜士儀就算知道崔儉玄不過是裝可憐,可實在忍不住點穿這傢伙的不良居心。眼見崔儉玄連連點頭承認了,他方纔無可奈何地說道,“留下就留下吧,不過可記住,別讓十三娘多操心,你給我把人伺候好了,否則我唯你是問!”

多出了這個小小的插曲,這一日踏着春日朝陽赴大明宮早朝的時候,杜士儀難免心不在焉。又是慶幸自己一直留着杜十三娘晚嫁,等到分娩總比那些太過年輕的女子容易,又是感慨自己轉眼之間要做舅舅,到時候新生的孩子不知是男是女,該起個什麼好名字……就在這些雜亂的思緒之中,他亦步亦趨跟着別人排班行禮,等到散去的時候,今天朝會上究竟說了些什麼,他是半點都沒注意。

而下朝之後,身爲修書使的張說就親自帶着杜士儀和王翰去了麗正書院。麗正書院位於紫宸殿西邊,比光順門和之外的中書省和門下省還要更加靠近內朝。當杜士儀和王翰從大門進去,經過那長長的甬道,沿着臺階進了最高處的建築時,他就聽到內中傳來了一個嚷嚷聲。

“這一冊從前是誰校的,錯漏百出不曾訂正不說,加的批註更是不知所云!永徽三年……唔,都是不知道死了多少年的前輩了……算了算了,要是現在的,我先灌他二十杯再說!”

“賀兄,你這酒量就別提了。聽說新來的右拾遺王翰王子羽也是一位酒中仙,你若有興致,灌他就是!對了,左拾遺杜士儀年輕氣盛,酒量說不定也好得很……”

這人還沒到就聽到別人在編排自己,而且說話的一個聽着彷彿已經六十開外,另一個沉穩的也足有五十餘,杜士儀看了一眼王翰,就只見他聽得一個酒字,目光立刻閃閃發亮,彷彿遇見了知己似的興奮。而張說也沒料想正在門口就聽到了如此談話,即便知道內中人物性格如他,也不禁重重咳嗽了一聲,待到其中人都安靜了下來,他這才首先跨過門檻入內。

“張相國!”

這大殿之中大約十餘人都紛紛上前行禮,其中領頭的兩人,左邊的發間銀絲畢現,看上去竟彷彿比張說年紀還大,而右邊的那個則是五十開外,其餘的或年輕或年長,四十左右是主力軍,如同王翰這樣三十開外的,則是少之又少,杜士儀這剛剛年滿二十的,自然成了鶴立雞羣的人。

“這是四明狂客賀學士,他可是酒中豪客,書法詩賦皆爲大家,若非這麗正書院頓頓置酒,他還未必願意在這兒修書。你二人雖是後進之中的佼佼者,可也不妨多和他這位老前輩請教請教。”

賀知章比張說更年長數歲,雖則因爲年過四十方纔得中進士科狀頭,在朝堂上的品秩從多年前開始就遠遠及不上張說,但這並不妨礙其在文壇上的翹楚地位,張說樂得尊崇其幾分。

見賀知章此時此刻一本正經頗有個前輩模樣,他又笑着向兩人引見了秘書監徐堅,以及其他一衆修書的修撰,直學士等等。他雖是宰相,但對於修書使這樣一個能夠奠定他文壇領袖地位的職司也看重得很,此刻竟是不忙着走,入座之後,又詢問了修書的進展,興之所至時就命人取來新修的一部南朝舊典,講讀批註討論,只聽四座妙語連珠,不多時就已經到了中午時分。

之前韋禮特意說麗正書院的伙食比中書省門下省的還要好,杜士儀只以爲他是隨口玩笑,但等到菜餚一樣樣上來,他才知道,這一頓公務午餐確實豐盛。且不說葡萄酒和醪糟是作爲例行供應,就連鹿肉、羊腿、兔肉,這些往日只有宮廷大宴上纔會出現的,現如今都出現在餐桌上。而且,賀知章果然如此前徐堅打趣的一般,興致勃勃地向王翰勸酒,兩人喝了個不亦樂乎。

而等到這位賀學士又轉過來灌自己的時候,他不得不苦笑表示自己的酒量遠不如王翰,可本打算淺嘗輒止就告敗退,卻還是被賀知章連連勸飲了不少,好在總算沒醉。於是,當張說午後回了中書省之後,下午親自帶着杜士儀和王翰熟悉麗正書院的賀知章,領兩人看了那龐大的典籍收藏之後,就停下腳步笑看着兩人說道:“總而言之,這修書其實和那些校書正字做的差不多。唯一不同的大約就是,我們的品級比他們高!”

這個總結……實在是精闢!

大約是看到杜士儀和王翰的表情都很精彩,賀知章又得意地捋着鬍鬚說道:“再有就是,我們比他們的學問要紮實,因而也不是都只看前人著書,註解上頭自然要考證詳細,抄書訂正就只在其次了。陛下要修撰的,主要是《六典》、《文纂》,此外的,你們可以感興趣自己整理。”

赫赫有名的唐六典便成書於開元十年之後,到開元二十六年,說是李隆基和李林甫等人撰,實則是張說張九齡等人領銜,這一點自幼從父學金石訓詁的杜士儀自然心知肚明。等他拱手謝過賀知章指點之後,王翰卻忍不住說道:“照賀翁如此說,莫非這麗正書院的事情,是最清閒自在的?”

“清閒自在,這四個字用得好!”賀知章哈哈大笑,隨即卻又臉色一板道,“不過,我得糾正你,日後賀翁這兩字再不許提,我很老麼?”

他從鼻子裡哼了一聲,繼而又嘿然笑道:“稱一聲賀兄,叫一聲賀四明,亦或是直接叫我賀季真,什麼都行,就是不許加這一個翁字!尤其是你杜十九郎!”

年紀完全可以當杜士儀祖父的賀知章一背雙手,竟是審視了杜士儀好一會兒,彷彿很想說老夫當年也有這年輕時候,但最終總算是忍住了:“杜十九郎,我看過你的詩賦文章,你的文詞都相當出色,只一手字嘛,端正有餘,風骨不足。聽說你和張顛交情不錯,學他固然好,可你不會喝酒,肯定寫不出那飄灑不羈,不若趁着在這麗正書院修書的機會,好好練出和你諍諫封還一般的峻峭風骨來!”

753.第753章 各打五十大板1094.第1094章 孺慕276.第276章 聲動九天,摘桃子328.第328章 餘怒6.第6章 婉拒392.第392章 黃泉之路,請君走好505.第505章 腹心之謀,貴主之算859.第859章 何爲人上人786.第786章 火箭之利,腹心之言1222.第1222章 深夜殺機431.第431章 火樹銀花不夜天584.第584章 雙贏之約821.第821章 誰人技高一籌?66.第66章 出宮27.第27章 婉言辭御史1130.第1130章 忠臣良將不可再少25.第25章 盧門弟子503.第503章 明經及第268.第268章 人生得一知己足矣326.第326章 府試,廢后!433.第433章 萬歲池448.第448章 拒之門外,三尚四論112.第112章 名門夜宿,大風起兮1250.第1250章 十六王宅大抄檢217.第217章 慶功宴後美人約322.第322章 一日之內見三絕567.第567章 無恥小人的下場105.第105章 志同道合298.第298章 路見不平,拔刀相助1098.第1098章 威逼和憤懣67.第67章 天涯何處無芳草1049.第1049章 含沙射影831.第831章 羣情激憤410.第410章 組合拳,忙示好724.第724章 一片苦心爲相國1099.第1099章 破罐子破摔28.第28章 一舞劍器動四方174.第174章 競相染指239.第239章 寒光雄曲,一箭穿心841.第841章 等價交換132.第132章 厚積薄發何畏奸430.第430章 失道義者需教化776.第776章 山崩地裂1068.第1068章 令行禁止1220.第1220章 非戰之罪409.第409章 民心向背225.第225章 薊北樓上夕陽會705.第705章 冷麪師伯和漂亮師姊316.第316章 紛至沓來的佳人們954.第954章 天無二日827.第827章 節堂舞劍398.第398章 下馬威305.第305章 卓犖奇才,濟世之器1198.第1198章 丟臉的禁軍608.第608章 河東節度434.第434章 製茶之道550.第550章 託君以軍權45.第45章 針鋒相對1167.第1167章 王忠嗣賜鴆事件250.第250章 不求貪歡,護短師兄330.第330章 造勢!1181.第1181章 兵臨城下,金蟬脫殼515.第515章 賜婚51.第51章 人心向背982.第982章 獻俘獻捷1051.第1051章 西域新主1137.第1137章 文士烈膽994.第994章 圍困示威759.第759章 未有凌雲志,豈非大丈夫?129.第129章 名利雙收動京華864.第864章 軍功由邊釁起908.第908章 兇威高熾701.第701章 辭謝賜官,惠妃之請1275.第1275章 真忠臣也!962.第962章 人之將死100.第100章 紅袖添香更添亂364.第364章 宴集揚名,當堂鎖拿117.第117章 此心安處是吾鄉342.第342章 長安不安天下亂260.第260章 今科誰制頭321.第321章 縱橫睥睨無敵手658.第658章 族消和同化252.第252章 宗主進京,美人狼狽605.第605章 虛位以待俊傑才1088.第1088章 喋血776.第776章 山崩地裂401.第401章 相逢一笑道國策133.第133章 奪魁836.第836章 生死之間跨一步550.第550章 託君以軍權941.第941章 拖延之計924.第924章 千里終南三日回1161.第1161章 收復長安,駐防禁宮482.第482章 宇文統之心1228.第1228章 軍心向背1031.第1031章 灞橋驛大火331.第331章 貶官反爲榮1023.第1023章 河東之行,節度副使542.第542章 雲州好男兒!930.第930章 霸主將衰
753.第753章 各打五十大板1094.第1094章 孺慕276.第276章 聲動九天,摘桃子328.第328章 餘怒6.第6章 婉拒392.第392章 黃泉之路,請君走好505.第505章 腹心之謀,貴主之算859.第859章 何爲人上人786.第786章 火箭之利,腹心之言1222.第1222章 深夜殺機431.第431章 火樹銀花不夜天584.第584章 雙贏之約821.第821章 誰人技高一籌?66.第66章 出宮27.第27章 婉言辭御史1130.第1130章 忠臣良將不可再少25.第25章 盧門弟子503.第503章 明經及第268.第268章 人生得一知己足矣326.第326章 府試,廢后!433.第433章 萬歲池448.第448章 拒之門外,三尚四論112.第112章 名門夜宿,大風起兮1250.第1250章 十六王宅大抄檢217.第217章 慶功宴後美人約322.第322章 一日之內見三絕567.第567章 無恥小人的下場105.第105章 志同道合298.第298章 路見不平,拔刀相助1098.第1098章 威逼和憤懣67.第67章 天涯何處無芳草1049.第1049章 含沙射影831.第831章 羣情激憤410.第410章 組合拳,忙示好724.第724章 一片苦心爲相國1099.第1099章 破罐子破摔28.第28章 一舞劍器動四方174.第174章 競相染指239.第239章 寒光雄曲,一箭穿心841.第841章 等價交換132.第132章 厚積薄發何畏奸430.第430章 失道義者需教化776.第776章 山崩地裂1068.第1068章 令行禁止1220.第1220章 非戰之罪409.第409章 民心向背225.第225章 薊北樓上夕陽會705.第705章 冷麪師伯和漂亮師姊316.第316章 紛至沓來的佳人們954.第954章 天無二日827.第827章 節堂舞劍398.第398章 下馬威305.第305章 卓犖奇才,濟世之器1198.第1198章 丟臉的禁軍608.第608章 河東節度434.第434章 製茶之道550.第550章 託君以軍權45.第45章 針鋒相對1167.第1167章 王忠嗣賜鴆事件250.第250章 不求貪歡,護短師兄330.第330章 造勢!1181.第1181章 兵臨城下,金蟬脫殼515.第515章 賜婚51.第51章 人心向背982.第982章 獻俘獻捷1051.第1051章 西域新主1137.第1137章 文士烈膽994.第994章 圍困示威759.第759章 未有凌雲志,豈非大丈夫?129.第129章 名利雙收動京華864.第864章 軍功由邊釁起908.第908章 兇威高熾701.第701章 辭謝賜官,惠妃之請1275.第1275章 真忠臣也!962.第962章 人之將死100.第100章 紅袖添香更添亂364.第364章 宴集揚名,當堂鎖拿117.第117章 此心安處是吾鄉342.第342章 長安不安天下亂260.第260章 今科誰制頭321.第321章 縱橫睥睨無敵手658.第658章 族消和同化252.第252章 宗主進京,美人狼狽605.第605章 虛位以待俊傑才1088.第1088章 喋血776.第776章 山崩地裂401.第401章 相逢一笑道國策133.第133章 奪魁836.第836章 生死之間跨一步550.第550章 託君以軍權941.第941章 拖延之計924.第924章 千里終南三日回1161.第1161章 收復長安,駐防禁宮482.第482章 宇文統之心1228.第1228章 軍心向背1031.第1031章 灞橋驛大火331.第331章 貶官反爲榮1023.第1023章 河東之行,節度副使542.第542章 雲州好男兒!930.第930章 霸主將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