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一章空談誤國實幹興邦

“天高三萬兩千裡,地厚一萬五千二百六十二里。”陳應淡淡的笑道。

事實上這並不是陳應胡謅,在後世天文學家原本認爲天高約八百千米,然而隨着科技的發展,遠離地球一萬六千千米的高空,仍有氣體分子的存在。至於地厚,其實反而比天高更難計算。因爲地球,是一個不規則的橢圓形,如果從南極打一個隧道到北極,這個隧道的長度將達到一萬兩千七百千米。不過,如果取平均值,就是七千六百三十二千米。

袁天罡疑惑的道:“這是哪一重?”

陳應淡然道:“九重一樣!”

袁天罡又問道:“陳郎君量過?”

陳應搖搖頭:“沒有!”

“汝怎知?”

“我說我量過,你信嗎?”

袁天罡道:“你是用什麼辦法計算出來的天高地厚?”

陳應道:“袁師是信天圓地方?還是信渾天說?”

早在公元前二十四世紀的帝堯時代,中國古人就開始了有組織的天文觀測活動。中國古代關於天地的結構相繼出現過三大學說,即蓋天說、渾天說和宣夜說。蓋天說把天地的結構設想爲一把附着有衆天體的左旋大傘籠罩着一個倒扣的靜止的大盤子,約在西漢末年成書的《周髀算經》給出一個典型的論述。渾天說把天看作一個附着有衆天體的球殼繞極軸左旋,關於靜止在天球中央的地之形狀則有地平和地圓兩種觀點,約成書於晉代的《渾天儀注》以“渾天如雞子,地如卵中黃”做比喻。

事實上道家也好,陰陽家也罷,他們更信奉蓋天說,既“天圓地方”,只要是後世的一箇中學生,也知道這個學說其實是錯誤的。

天圓地方本質上是《易經》陰陽體系中對天地生成及其運行的解讀,而《易經》爲百經之首,國學之源,其思想體系認爲萬事萬物都是按照陰陽五行演化而來,因此在古代的各門學科中,都有陰陽五行的思想體系在其中。

道家,自然是信奉天圓地方說。古人把天地未分、渾沌初起之狀稱爲太極,太極生兩儀,就劃出了陰陽,分出了天地。古人把由衆多星體組成的茫茫宇宙稱爲“天”,把立足其間賴以生存的田土稱爲“地”,由於日月等天體都是在周而復始、永無休止地運動,好似一個閉合的圓周無始無終;而大地卻靜悄悄地在那裡承載着我們,恰如一個方形的物體靜止穩定,於是“天圓地方”的概念便由此產生。

縱觀自然界,凡是圓形的物體,都具有好動和不穩定的特點,就象圓圓的日月一般;凡是方形的物體,都具有靜止和穩定的特點,就象靜靜的大地一樣。動則爲陽,靜則爲***家認爲:“天圓”心性上要圓融才能通達,“地方”命事上要嚴謹條例。並不是指說,天一定就是圓形,而地就是方形。

無論如何,天圓地方是袁天罡信仰,他不可能違揹他的信仰。

果不其然,袁天罡道:“自然是天圓地方……”

不等袁天罡說完,陳應道:“我們在海邊看到帆船由遠而來,爲何是先看到帆船的桅杆,然後慢慢看到整隻船。反之亦然,帆船遠去,先是船身消失,最後只剩下桅杆一點。若是按袁師所說,天圓地方,那麼不應該慢慢變小,最後消失不見嗎?”

“這……”袁天罡一時還真不知道怎麼回答。這件事情,比天高地厚這種虛頭巴腦的問題好解決,因爲見多識廣的人都看到過這個情況。

堂上一片死寂,衆人有的面面相覷,有的結口結舌,有的則長身而起,怒視着陳應,恨不得將他生吞活剝了。

因爲陳應不是在質疑袁天罡,而是在質疑道家,質疑陰陽家,往大了說,這是在質疑他們的信仰。

李建成心中長嘆一聲。繞了半天,陳應居然是來打臉的。做了那麼多鋪墊,要聽的只是這最後一響。

道,對於李建成來說,只是學問的一種。雖然說,漢武帝以來,獨尊儒術,然而漢武帝實施的其實並非真正的以儒治國,他採取的就是外儒內法。自東漢末年以來,特別是兩次黨錮之禍以來,儒家也在反思。黃巾軍之亂和隨之而來的三國、魏晉南北朝動亂,則是大大打擊了知識分子報國之心。他們對戰亂的恐懼,對社會的失望導致一些文人撰文予以批判,而朝廷則採用“九品中正制”開始對官員採取一定的控制,這些因素導致當時的名士們逐漸脫離了公共生活,摒棄了儒家的準則,紛紛轉向追求道家的自由意志,形成清談之風。

事實上,道家思想,不僅僅是因爲袁天罡追求的大道,同時也是這個時候的社會風氣。哪怕李建成也對陳應此舉感覺不滿。

袁天罡沉下來臉,有心難以壓抑的火氣在胸間蹭蹭直竄。

陳應起身,笑眯眯的看着袁天罡那快要爆炸的樣子,淡淡的道:“袁師,你如果抱着天圓地方這種已經過時的舊論,那就談不起來了。袁師,我冒昧問一句,你聽說過南陽先賢張衡張平子的渾天說嗎?”

袁天罡猶豫了好一會兒。“你是說‘天如雞子,地如雞中黃’嗎?我聽說過,不過未曾做過研究,不敢妄言。”

“時間不長了,以後有時間再與袁師討教學問!”李建成看到袁天罡有些下不來臺,不想咄咄逼人,就起身道。

袁天罡此時心中甭提有多鬱悶了,他的目的其實正如陳應猜測的那樣,他只是借李建成的身份,自擡身價,卻不曾想陳應接連拋出兩個刁鑽的問題。

李建成與陳應起身告辭,袁天罡卻如喪考妣。

就在這時,那名小道童道:“師尊,你中計矣!”

袁天罡愕然:“淳風,你什麼意思?”

李淳風歪了歪嘴,意味深長地笑了。“師尊,是不是特別想知道,帆爲何先失船身,再失船帆?”

袁天罡恍然大悟,若有所思的道:“好狡詐的小子!”

陳應心滿意足的走了,等陳應登上李建成的馬車,李建成仍然不解陳應,爲何冒着開罪天下道門的危險,難道只會爲了打臉袁天罡嗎?

李建成感覺有些不可思議。

陳應應該不是這樣的人。至少在李建成的認知中,陳應不應是這麼鋒芒畢露的人。

陳應看着李建成愁眉不展,憂色更濃,不由得笑道:“太子殿下,先秦之時,諸子爲什麼紛紛開宗立派,創立學說?孝武皇帝時,董仲舒爲什麼要講天人感應,獨尊儒術?然而,魏晉南北朝開始,不何玄學大盛?儒學又該往何處去?”

李建成的臉色凝重起來,這個問題看似簡單,卻決定於大唐以後治國的政治核心方向,然而,李建成雖然學識超過陳應,還真一時半會不知道怎麼解答這個問題。李建成忽然有些不安。他覺得陳應的這個問題和追問袁天罡那兩個問題殊途同歸,都是同一類問題,超出了普通人境界的問題。

陳應的腦袋到底是怎麼長的,他怎麼會有這麼多稀奇古怪的問題?

李建成突然發現,把陳應當作一個普通的將領看待,是一件非常荒謬的事情。陳應根本不像表面上那麼簡單,

李建成沉吟着問道:“那陳卿以爲……爲何?”

“學問合爲時而作。”陳應笑了,看着李建成對他的態度,很有成就感。不管怎麼說,能讓李建成開口請教,這逼就算裝成功了一大半。

當然,陳應不完全是爲了在李建成和袁天罡面前裝一把逼。陳應真正的目的就是,不想讓李建成把他當作一個普通的將領來看待,陳應很想進入東宮的核心,參與重大決策,而不是被邊緣化。

陳應用自己的行動,向李建成證明,他不是一個單純的武夫,更不是一個莽夫,而是一個有學問的人。事實上,袁天罡名氣很大,而且以多聞廣見聞名,又有誰比得起袁天罡這個墊腳石更好?

如果袁天罡知道陳應的想法,肯定會吐血。

有學問人,在李建成心中,那都是賢士,值得他折節下交,不恥下問。陳應用這種方法,進入東宮核心。

“知行合一,恪物致知!”陳應嘆了口氣道:“做學問,搞研究,最終是爲了解決問題,不管這個問題是關乎國之興亡的大事,還是某個無關緊要的疑惑,終究都是爲了解決問題。如果什麼也解決不了,那這學問就沒什麼意義了。而舉天下之俊傑耗費一生心血去研究這些學問……”

李建成此時聽到這話,更加肯定的自己的判斷,此時他看向陳應的目光有些不同了。

特別是陳應臉上笑容盡收,多了幾分悲天憫人的寂寞。陳應道:“空談誤國,遺禍無窮。實幹興邦、福澤四野,千秋萬代。”

李建成微微頜首,若有所思:“陳卿所言極是”

說着,李建成突然抓住了陳應的手,鄭重的道:“你我君臣以後絕不空,實幹興邦,澤被蒼生。”

PS:今天八千字三章,弱弱求一下支持。

第十四章雪原陷馬坑第七十六章陌刀會教他們學會卑謙(二更)第九十八章冷遇第一零七章不作就不會死第二十章皇族真是有錢第一二七章牛嚼牡丹暴斂天物第八十四章還有誰第一二一章咱們現在老賬新賬一起算第九十章李世民的拉攏第四十章不服氣死去第五十二章陳應的隆中對第一六八章一方水土養育一方人(一更)第九十章魔高一尺第六十九章未必會輸第六十一章憤怒(三更)第一二七章單雄信歸心第二一七章蚊子再小也是肉第十二章錢莊是一個好東西(二更)第一六九章打仗不需要計謀第八十一章李秀寧的下堂書第十九章樹欲止而風不靜第一五二章得罪陳應後果很嚴重(二合一大求票)第一六一章李世績絕對不會袖手旁觀第五十八章會不會反(爲書友37036439漂紅加更)第四十章李建成的誤會第一七六章賜封永樂公主第二零八章陳應面前無堅城(月票五百加更)第一百零二章組建背嵬軍第七十章羽絨被和羽絨服第十五章不做不錯多做多錯(一更)第一七四章最後的瘋狂第八十四章無事獻殷勤第一百零二章臣不敢奉詔第一六六章陳應是不會虧待表姐的(一更)第十七章發財了第四十九章鐵樹開花瞞天過海(二更)第七十五章虧大了第一章人逢喜事精神爽(三更)第二七五章異變迭起席捲而去(二更)第二零一章程知節血染風采第三十一章血腥絞肉機(一更)第二零五章最典型的明升暗降(爲掌門陳應萬賞加更)第九十章魔高一尺第一三六章鬱鬱蔥蔥聖泉城第一七八章被燒壞的玉鉞第五十三章弱國無外交(二更)第八十五章你有我們急需要的東西第八十四章日進斗金的聚寶盆第一二三章最信不過的就是巧合第九十一章削肉還母削骨還父第一五五章不知不覺陳應也老了第一百零一章山地梅花陣命已許國此身成鬼第三十六章我是缺錢的人嗎?(二更)第一三五章武士彠的男子漢氣概第二十九章火牆與火坑(四更)第一一八章僭越大罪相當於扯旗造反第一章都是太帥惹的禍第一五五章最信不過的就是巧合第六十九章頡利聽說你的胡旋舞跳得不錯第六十七章躺着中槍第一八六章陌刀之下無名將(下)第二六七章男子漢流血不流淚(二更)第七十七章我生君未生第五十九章十天之內不會封刀(一更)第一五三章真相真的很重要嗎?第一二三章侯莫陳崇的猛虎義從第一五九章尷尬的長孫無忌(一更)第一八七章大唐進入工業時代?第十三章無雙國土房玄齡第五十章得道者多助第九章秘書少監第十九章烏加河整編第二十四章恭迎太上皇重整河山第三十二章經驗也是會害死人(二更)第二四二章戮力北進直搗黃龍(三更求訂閱)第三十四章匹夫無罪懷壁其罪第三十六章初見侯莫陳虔會第二十四章瓷娃娃姐妹花第二八二章成則爲王敗則爲寇第二六六章大唐不能成爲陰謀家的天堂第一百零六章萬年縣最大的地主第一八八章三寸不爛之舌說降河北(一更)第十四章血染戰袍顯崢嶸第一五一章你做初一我做十五第一七八章被燒壞的玉鉞第一五六章本大將軍從來不打沒有把握的仗第二七九章交出兵權回京完婚第一七七章洺州我劉十善又回來了第一五六章生殺大權一念而決(一更)第五十七章請陛下主持公道(三更求訂閱)第一百零一章禍從天降第一四九章你這是坐牢還是度假第十六章哭笑不得第六十七章馬三寶的逆襲第二五四章想做點壞事怎麼這麼難?第六十章軍紀的本質就是絕對服從(二更)第七十章投降的姿勢不對(二更)第二三七章一朝天子一朝臣第三十五章飛錢的防僞技術(一更)
第十四章雪原陷馬坑第七十六章陌刀會教他們學會卑謙(二更)第九十八章冷遇第一零七章不作就不會死第二十章皇族真是有錢第一二七章牛嚼牡丹暴斂天物第八十四章還有誰第一二一章咱們現在老賬新賬一起算第九十章李世民的拉攏第四十章不服氣死去第五十二章陳應的隆中對第一六八章一方水土養育一方人(一更)第九十章魔高一尺第六十九章未必會輸第六十一章憤怒(三更)第一二七章單雄信歸心第二一七章蚊子再小也是肉第十二章錢莊是一個好東西(二更)第一六九章打仗不需要計謀第八十一章李秀寧的下堂書第十九章樹欲止而風不靜第一五二章得罪陳應後果很嚴重(二合一大求票)第一六一章李世績絕對不會袖手旁觀第五十八章會不會反(爲書友37036439漂紅加更)第四十章李建成的誤會第一七六章賜封永樂公主第二零八章陳應面前無堅城(月票五百加更)第一百零二章組建背嵬軍第七十章羽絨被和羽絨服第十五章不做不錯多做多錯(一更)第一七四章最後的瘋狂第八十四章無事獻殷勤第一百零二章臣不敢奉詔第一六六章陳應是不會虧待表姐的(一更)第十七章發財了第四十九章鐵樹開花瞞天過海(二更)第七十五章虧大了第一章人逢喜事精神爽(三更)第二七五章異變迭起席捲而去(二更)第二零一章程知節血染風采第三十一章血腥絞肉機(一更)第二零五章最典型的明升暗降(爲掌門陳應萬賞加更)第九十章魔高一尺第一三六章鬱鬱蔥蔥聖泉城第一七八章被燒壞的玉鉞第五十三章弱國無外交(二更)第八十五章你有我們急需要的東西第八十四章日進斗金的聚寶盆第一二三章最信不過的就是巧合第九十一章削肉還母削骨還父第一五五章不知不覺陳應也老了第一百零一章山地梅花陣命已許國此身成鬼第三十六章我是缺錢的人嗎?(二更)第一三五章武士彠的男子漢氣概第二十九章火牆與火坑(四更)第一一八章僭越大罪相當於扯旗造反第一章都是太帥惹的禍第一五五章最信不過的就是巧合第六十九章頡利聽說你的胡旋舞跳得不錯第六十七章躺着中槍第一八六章陌刀之下無名將(下)第二六七章男子漢流血不流淚(二更)第七十七章我生君未生第五十九章十天之內不會封刀(一更)第一五三章真相真的很重要嗎?第一二三章侯莫陳崇的猛虎義從第一五九章尷尬的長孫無忌(一更)第一八七章大唐進入工業時代?第十三章無雙國土房玄齡第五十章得道者多助第九章秘書少監第十九章烏加河整編第二十四章恭迎太上皇重整河山第三十二章經驗也是會害死人(二更)第二四二章戮力北進直搗黃龍(三更求訂閱)第三十四章匹夫無罪懷壁其罪第三十六章初見侯莫陳虔會第二十四章瓷娃娃姐妹花第二八二章成則爲王敗則爲寇第二六六章大唐不能成爲陰謀家的天堂第一百零六章萬年縣最大的地主第一八八章三寸不爛之舌說降河北(一更)第十四章血染戰袍顯崢嶸第一五一章你做初一我做十五第一七八章被燒壞的玉鉞第一五六章本大將軍從來不打沒有把握的仗第二七九章交出兵權回京完婚第一七七章洺州我劉十善又回來了第一五六章生殺大權一念而決(一更)第五十七章請陛下主持公道(三更求訂閱)第一百零一章禍從天降第一四九章你這是坐牢還是度假第十六章哭笑不得第六十七章馬三寶的逆襲第二五四章想做點壞事怎麼這麼難?第六十章軍紀的本質就是絕對服從(二更)第七十章投降的姿勢不對(二更)第二三七章一朝天子一朝臣第三十五章飛錢的防僞技術(一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