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 霓裳(三)

採訪使全稱爲採訪處置使,初設於開元二十二年,負責監督地方官員、糾正刑獄。開始時並沒有領兵之權。但隨着時間的推移,採訪使的權力越來越大,官員們對這個位置的爭奪也越來越劇烈。在很多軍鎮,往往節度使會用盡各種手段,親自兼任採訪使一職。如安祿山,早在天寶九年,就通過賄賂李林甫以重金,兼領了河北採訪使。

之後其他各鎮節度紛紛派人入京活動,李林甫不好厚此薄彼,就睜一隻眼閉一隻眼,讓幾大節鎮都兼了採訪處置使,導致這個職位徹底名存實亡。待到了漁陽笳鼓聲起,朝廷才猛然醒悟到,是中樞失去對邊鎮百官監察之權,才導致安祿山和史思明二人的勢力一路坐大。故而,下旨重新將採訪使一職從節度使手中剖離出來,歸爲中央直屬。

前後經歷了這番波折,如今的採訪使之職,已經與當年初設時截然不同。非但有權監察地方官吏,越過節度使,直接向中央遞送奏摺。還可以根據地方上的實際防務情況,招募青壯進行訓練,以備不時之需。

總之,這個職位級別不算太高,權力卻非常實在,及其適合王洵這種深得皇帝寵信的後起之秀。羣臣們本來還覺得封賞過重,但看到御案後那張充斥着病態紅暈的面孔,忍了忍,紛紛把到嘴邊的話又咽了下去。

楊國忠暗自得意,偷偷地向自家黨羽使了個眼色。立即,朝堂上阿諛奉承之詞大盛,官員們以御史鄭昂爲首,紛紛開口讚歎皇帝陛下英明神武,處事公道得當。

李隆基心裡很是受用,揮了揮手,非常大方地放權,“至於其他幾人的官職,你等下去擬個章程吧。越是值此艱難時刻,也要厚待肯爲國出力者,莫寒了將士們的心!”

“陛下聖明!”

“陛下高瞻遠矚!”

四下裡又響起了一片頌揚之聲。特別是楊國忠一系的官員,個個挺胸擡頭,揚眉吐氣。兩相對照,太子李亨以及平素跟他走得近的幾位官員,臉上的表情便有些尷尬了。楊國忠一大早上突然把西域戰事情況提出來,肯定暗藏着什麼不良居心。大夥即便一時瞧不破,至少也應該本着“凡對手贊成的事情,我方必要阻撓”的態度運作,纔不至於令局面越來越被動。

可皇帝陛下難得高興一回,他們實在不該也不敢怫了聖意。正急得百爪撓心之際,又聽中書舍人宋昱朗聲奏道:“陛下厚待之恩,臣與臣弟縱粉身碎骨,也難以回報其中萬一。眼下漁陽賊勢頭猖狂,臣願意爲臣弟請纓,調往河南戰場,與各路反賊一決雌雄。”

“微臣亦願意保舉臣弟,去河南戰場爲國殺賊!”宇文德緊隨宋昱身後,向皇帝陛下大表忠心。

“嗯……”李隆基微笑着沉吟,目光中流露出幾分嘉許。自打封常清連戰皆北的消息傳回長安之後,那些平素裡飛揚跋扈的將領們裝病的裝病,告老的告老,個個畏敵如虎。即便是哥舒翰這種百戰之身,在奉命去組織潼關防線時,也是形容枯槁,彷彿隨時都會病死的模樣。這令大唐天子李隆基很失望,覺得自己平素非但信任錯了人,而且連識別賢愚的眼光也沒有了。唯獨今天,事實再度證明,他還是當年那個見識高遠,目光獨到的李三郎!

見李隆基心意鬆動,楊國忠決定趁熱打鐵,“陛下,微臣竊以爲,河南各地承平日久。不但缺乏耐戰之兵,亦缺乏堪戰之將。所以日前才被賊人僥倖得了先手!若是能從西域調些少壯將領過去,非但可以充實高、封兩爲將軍麾下的力量,而且能借助他們的大勝之威,激勵我軍士氣。”

“右相之言極是!臣附議。”

“臣亦以爲右相之言極有道理!”

幾名平素就跟楊國忠眉來眼去的官員,紛紛開口幫腔,認爲楊國忠分析得恰如其分。

其他各派系官員雖然不喜歡楊國忠的爲人與做派,心裡卻也明白,封常清等人之所以在河南前線被安祿山打得潰不成軍,除了士卒皆爲臨時招募之外,其中一個很大原因便是,封常清的左膀右臂此刻都留在安西準備對付大食人,導致他猛虎難敵羣狼。因此誰也不便開口反對,低下頭,靜靜地等着皇帝陛下的決定。

見事態再發展下去,楊國忠一夥就要如願以償,太子李亨終於按捺不住。輕輕咳嗽了一聲,緩步出列,“兒臣以爲,右相之言大謬。宋武和宇文至兩位將軍雖然勇猛,但畢竟遠在數千裡之外。即便奉命東返,恐怕也是遠水難解近渴。況且西域各地初定,急需忠臣良將坐鎮。若是陛下將宋武和宇文將軍抽調回來,大宛都督王洵必然孤掌難鳴。萬一被大食人尋到可趁之機,將士們的血可就白流了!”

“嗯……,皇兒的話,很有道理!楊卿和宋卿的話,亦是老城謀國之言。”已經過了古稀之歲的李隆基,遠不如其年青時果斷。看了看太子李亨,又看了看楊國忠等人,一時間,居然說出了句模棱兩可的結論。

兩方都有道理,等同於兩方都沒道理。衆臣子心裡嘀咕,嘴巴上卻不敢表達出半分不屑。李隆基自己也很快意識到了問題所在,又笑了笑,緩緩地說道:“前日不是有消息說,大食國正在內亂當中麼?既然是內亂,想必暫時無力圖謀西域。留幾個守成之將在那邊,把幾個少年才俊先調回中原來,其實未嘗不可!”

“陛下聖明。臣正是考慮到此點,纔敢建議陛下從安西軍抽調兵馬……”楊國忠立刻躬身,稱讚李隆基深謀遠慮。

話才說了一半兒,卻又被李隆基笑着打斷,“不急,楊卿太心急了。朕的話還沒說完呢!“西域那邊,八月就開始下雪。到了九十月份,道路基本上已經無法通行。想調大宛都護府的精兵回來,恐怕不易!”

這回,沒人再敢接他的茬了。因爲誰也不知道年邁的皇帝陛下,此刻肚子裡究竟打的是什麼主意。李隆基見羣臣都做洗耳恭聽狀,換了幾口氣,又斟酌着說道:“但從長安到疏勒,多派幾波人去傳令的話,應該還是能把軍令傳到的。把李嗣業、段秀實、周嘯風、李元欽等人先速速召回來吧,朕不能幹看着亂軍日日坐大。待他們都趕回來了,想必高仙芝和封常清兩個也沒有了繼續按兵不動的藉口!”

“臣,遵旨!”楊國忠等人躬身領命,倒退着走回自己的位置。把安西軍的宿將招回來與高仙芝、封常清等人一道對付賊軍,的確是一步好棋。但責怪高、封二人按兵不動,則有些過於嚴苛了。從虎牢關一路敗到弘農,官軍已經呈現了崩潰的跡象。若不是封常清處置得當,及時收攏了大部分殘兵敗將歸隊,此刻叛賊的旗幟早就插到潼關之下了。

然而沒有涉及到自身利益,誰也不會冒着被皇帝處分的風險,替封常清辯解。誰讓他當初爲了寬慰皇帝陛下的心思,把話說得那麼滿呢。什麼數月之內,必獻安祿山人頭於闕下。什麼虎牢乃金池湯城,叛軍必將鎩羽而歸。也不想想,中原各地的駐軍,有幾成滿額?一年到頭訓練過幾天?!結果呢,一世英名,全毀在河南戰場了不是?!連當年提着腦袋換回來的官爵,都變成了暫攝,隨時都會因爲表現不佳而被剝奪。

“沒遇到對手之前,個個都號稱驍勇善戰!”李隆基卻依舊覺得氣不順,臉色由興奮迅速轉向惱怒,“平素虛報戰功,貪污軍餉,也就算了。朕知道他們日子過得清苦,不跟他們計較。該到替朕效力之時,卻一個個畏敵如虎。還不如幾個初出茅廬的年青人有膽色。那王明允當初請命出巡,身邊不也只有六百多臨時拼湊起來的兵馬麼?怎麼就能替朕橫掃整個藥剎水。若是非要兵強馬壯,器械糧草無憂纔會打仗,朕自己去就是了,要爾等何用?”

他越說越失望,越說越生氣,愈發覺得高仙芝和封常清等人行止可疑。太子李亨從來沒膽子對父親直言勇諫,楊國忠亦不是個有擔當的宰相,至於高力士,因爲邊令誠被趕出安西軍的緣故,跟封常清之間的關係大不如前,也懶得替其出頭。一時間,高、封二人的形象迅速墜落,從百戰名將,直接變成了既沒有能力,也沒有勇氣的懦夫與廢物。

“下旨給高仙芝、封常清。讓他十日之內,必須對叛軍做出有效反擊。否則,休怪朕不念舊情!”在衆人都保持沉默的情況下,大唐天子李隆基終於走向了極端,“傳令哥舒翰,整軍備戰,一旦發現有人敢與安祿山暗通款曲,準他主動出擊,無論是那個,都先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擊殺了再說!朕許他先斬後奏之權!”

第4章 社鼠(五)第2章 天威(一)第5章 不周山(二)第2章 天威(六)第6章 大唐(九)第1章 長生殿(二)第3章 霜刃(六)第2章 天河(六)第6章 大唐(九)第3章 陽關(八)第6章 大唐(一)第3章 國殤(八)第3章 國殤(四)第6章 大唐(八)第1章 白虹(三)第1章 笳鼓(七)第5章 異域(五)第3章 早寒(二)第2章 初雪(四)第5章 不周山(九)第6章 驚蟄(一)第5章 紫袍(二)第4章 社鼠(六)第1章 看劍(三)第2章 初雪(一)第1章 羽衣(三)第4章 破軍(三)第2章 礪鋒(八)第5章 異域(三)第2章 霓裳(一)第2章 礪鋒(七)第6章 驚蟄(三)第2章 殘醉(四)第1章 秋聲(六)第3章 陽關(四)第2章 霓裳(四)第2章 初雪(五)第6章 驚蟄(四)第4章 社鼠(八)第2章 霓裳(六)第4章 社鼠(八)第3章 國殤(九)第6章 驚蟄(一)第5章 異域(二)第4章 社鼠(七)第3章 壯士(一)第6章 驚蟄(三)第5章 異域(二)第1章 羽衣(八)第2章 天河(七)第2章 初雪(一)第5章 雙城(二)第1章 羽衣(四)第2章 天河(一)第3章 壯士(三)第4章 霜降(一)第4章 英魂(四)第5章 不周山(十)第5章 雙城(一)第3章 國殤(五)第6章 雪夜(六)第1章 看劍(二)第4章 光陰(五)第4章 社鼠(二)第3章 國殤(五)第3章 早寒(三)第2章 天威(六)第2章 礪鋒(二)第2章 殘醉(二)第2章 礪鋒(二)第4章 破軍(四)第3章 壯士(三)第5章 紫袍(十)第4章 光陰(四)第5章 雙城(六)第1章 秋聲(五)第2章 初雪(三)第2章 殘醉(二)第3章 國殤(一)第1章 笳鼓(二)第1章 羽衣(七)第5章 不周山(二)第6章 驚蟄(八)第2章 初雪(六)第3章 陽關(三)第5章 紫袍(三)第6章 驚蟄(六)第2章 天威(四)第3章 國殤(三)第5章 不周山(六)第3章 霜刃(一)第2章 天河(八)第5章 紫袍(六)第4章 英魂(六)第5章 不周山(九)第4章 社鼠(四)第3章 國殤(九)第1章 白虹(一)第6章 大唐(九)第1章 笳鼓(八)
第4章 社鼠(五)第2章 天威(一)第5章 不周山(二)第2章 天威(六)第6章 大唐(九)第1章 長生殿(二)第3章 霜刃(六)第2章 天河(六)第6章 大唐(九)第3章 陽關(八)第6章 大唐(一)第3章 國殤(八)第3章 國殤(四)第6章 大唐(八)第1章 白虹(三)第1章 笳鼓(七)第5章 異域(五)第3章 早寒(二)第2章 初雪(四)第5章 不周山(九)第6章 驚蟄(一)第5章 紫袍(二)第4章 社鼠(六)第1章 看劍(三)第2章 初雪(一)第1章 羽衣(三)第4章 破軍(三)第2章 礪鋒(八)第5章 異域(三)第2章 霓裳(一)第2章 礪鋒(七)第6章 驚蟄(三)第2章 殘醉(四)第1章 秋聲(六)第3章 陽關(四)第2章 霓裳(四)第2章 初雪(五)第6章 驚蟄(四)第4章 社鼠(八)第2章 霓裳(六)第4章 社鼠(八)第3章 國殤(九)第6章 驚蟄(一)第5章 異域(二)第4章 社鼠(七)第3章 壯士(一)第6章 驚蟄(三)第5章 異域(二)第1章 羽衣(八)第2章 天河(七)第2章 初雪(一)第5章 雙城(二)第1章 羽衣(四)第2章 天河(一)第3章 壯士(三)第4章 霜降(一)第4章 英魂(四)第5章 不周山(十)第5章 雙城(一)第3章 國殤(五)第6章 雪夜(六)第1章 看劍(二)第4章 光陰(五)第4章 社鼠(二)第3章 國殤(五)第3章 早寒(三)第2章 天威(六)第2章 礪鋒(二)第2章 殘醉(二)第2章 礪鋒(二)第4章 破軍(四)第3章 壯士(三)第5章 紫袍(十)第4章 光陰(四)第5章 雙城(六)第1章 秋聲(五)第2章 初雪(三)第2章 殘醉(二)第3章 國殤(一)第1章 笳鼓(二)第1章 羽衣(七)第5章 不周山(二)第6章 驚蟄(八)第2章 初雪(六)第3章 陽關(三)第5章 紫袍(三)第6章 驚蟄(六)第2章 天威(四)第3章 國殤(三)第5章 不周山(六)第3章 霜刃(一)第2章 天河(八)第5章 紫袍(六)第4章 英魂(六)第5章 不周山(九)第4章 社鼠(四)第3章 國殤(九)第1章 白虹(一)第6章 大唐(九)第1章 笳鼓(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