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06章.朕不高興(三).

……

……

“時機不湊巧?”

趙俊臣的解釋含糊不清,但德慶皇帝的政治嗅覺依舊是極爲敏銳,只是稍稍疑惑片刻,就立刻領悟了趙俊臣的真意,再次問道:“你是指……朝廷前兩次逼迫百官用俸米換俸銀的事情?”

趙俊臣再次輕嘆,點頭道:“正是如此,朝廷前些日子爲了籌集陝甘三邊戰事的軍糧,強迫百官把俸米換爲俸銀,不再發放俸米,而是讓百官使用俸銀自行在民間購米,當時確實是緩解了軍糧緊缺之危……

然而,民間糧價屢創新高、幾日一變,市面價格與實際價格也是頗有差距,百官所領到的俸銀自然也就相對貶值了不少……

這樣一來,百官自覺吃虧,心中有怨氣啊,但爲了朝廷大局,他們表面上自然是不敢多說什麼,但這個時候發生了宋煥成當衆餓暈於禮部衙門的事情,自然也就有人趁機發泄不滿、陰陽怪氣了,所造成的影響也就更大了許多。”

德慶皇帝聽到這裡,忍不住輕哼一聲,愈發是表情不快,只覺得百官不體心,只顧着自己那一點蠅頭小利,完全不懂得大局爲重。

與此同時,也因爲德慶皇帝的面色陰沉、心中不快,正所謂“居移氣、養移體”,他登基多年所養成的天子威勢也就不可抑制的散發出來。

同桌的“霍叔”與“小何”二人,此前聽到德慶皇帝與趙俊臣的談話之際,雖然是雲山霧繞,但也覺得德慶皇帝與趙俊臣的身份不一般、不由是開始陪着小心,如今又注意到德慶皇帝身上所散發的威勢,更是戰戰兢兢、大氣不敢出,再也不見剛纔的隨意與多話。

然而,趙俊臣稍稍猶豫一下之後,卻又說了一番讓德慶皇帝更爲難堪的話語。

“這只是最主要的原因,除此之外還有一些次要原因……就像是您剛纔所說,人總是不患寡而患不均,自從陝甘三邊大捷之後,朝廷大肆犒賞三軍,武官們皆是封賞豐厚,文官們難免就有些吃味……

再加上年關時候陛下壽辰之際,因爲是萬國使節來朝的緣故,還要慶賀陝甘三邊的大捷,朝廷爲了彰顯天朝威儀,也就刻意的大操大辦、盡顯威儀!但這排場大了,所耗費的銀子也就過多了些,部分朝廷官員眼見到朝廷花銀子如流水一般,但他們卻沒有佔到便宜,怨氣也就更多了……

唉!總而言之,宋煥成當衆餓暈於禮部衙門的事情,若是發生在其它時候,也不會造成太大的影響,但因爲近期所發生的種種事情結合在一起,也就讓許多人心理不平衡了,影響也就稍大了一些……

近段時間以來,部分官員一直是熱衷於議論此事,抱怨朝廷虧待了百官,這般輿論至今也沒見停歇的架勢。”

聽到這裡,德慶皇帝終於是再也按耐不住,一拍桌子、低聲怒喝道:“朝廷難道是養了一羣斤斤計較的怨婦不成?只是因爲這些小事,也敢心生怨氣?他們心中可還有忠君二字?年關賀歲之際,難道朝廷沒有賞給他們雙俸?他們竟然還敢不知足?”

趙俊臣見到德慶皇帝怒火大盛,連忙是輕咳一聲,又刻意轉頭看了同桌的“霍叔”與“小何”二人一眼,意思很明顯——有外人在場,很多話並不能直說出來,德慶皇帝千萬不能暴露身份。

見到趙俊臣的暗示,德慶皇帝終於是稍稍冷靜了一些,緩緩呼出一口氣之後,卻是閉目沉默不語。

趙俊臣仔細觀察德慶皇帝的神態變化,卻發現德慶皇帝平息了怒意之後,如今正在仔細傾聽周圍茶客的討論、想要趁機瞭解民間各界對於這件事情的看法與立場。

顯然,德慶皇帝注意到了百官怨氣之後,卻也開始留意起了民心變化。

若是宋煥成當衆餓暈的事情,不僅是引起了百官怨氣,就連民意也發生了變化,那麼德慶皇帝就必須要認真考慮百官加俸的事情了。

但在趙俊臣看來,這天底下就要以“民意”二字最爲變幻無常。

原因無他,世人大多渾噩,亦沒有很強的分辨能力,所以“民意”很容易就會受到有心人的引導,操縱民意也從來都不是什麼特別困難的事情。

就拿今天茶館內的衆位茶客爲例,他們大多是出身於社會中下層,平日裡對於朝廷官員又是敬畏又是敵視,若是往常時候讓他們作出表態,他們必然是認爲百官俸祿越低越好,恨不得所有朝廷官員都與自己一般窮困。

但此時此刻,衆位茶客剛剛纔聽完了張老先生所講的故事,這篇故事乃是集合了“評書人行會”的集體智慧,可謂是代入感極強,主角又是宋煥成這般受到百姓愛戴的清官,一時間絕大多數茶客竟是忘記了階級差異,開始爲官員俸祿太低而鳴不平了。

事實上,類似的情況,在後世也屢見不鮮,只需是隨意拋出幾篇故事,就能讓無數的工薪階層心疼資本家的不容易了。

所以,德慶皇帝安靜傾聽良久,卻發現茶館內的衆位茶客議論之際,竟是大多數人都表態支持朝廷應該爲百官提升俸祿,認爲朝廷不應該虧待像是宋煥成這樣的清官,就好似百官提升俸祿之後就當真能讓貪官絕跡一般。

注意到這般“民意”,德慶皇帝的表情愈發陰沉不快。

以德慶皇帝的吝嗇與薄情,他無論如何也不願意輕易爲百官提升俸祿,但若是官心與民心皆有這般傾向,他也不得不認真考慮。

當然,也僅是“認真考慮”罷了,他很難下定這般決心。

*

眼見到德慶皇帝沉默不語,同桌的另外三人出於各種原因也皆是閉口不言,就這樣安靜了大約一盞茶時間之後,張德匆匆進入到茶館之內、跑到德慶皇帝身旁,說是茶館外的道路已經恢復了通暢,所以德慶皇帝也就可以離開這裡、返回宮中了。

德慶皇帝聽到稟報之後,當即是起身離開,完全沒有絲毫停留,顯然是不喜歡自己今天在“張氏茶館”的經歷,趙俊臣也是連忙跟上。

卻說,德慶皇帝與趙俊臣二人返回到馬車車廂之後,張德很快就駕馭着馬車繼續向着紫禁城方向而去。

隨着馬車的緩緩駛動,德慶皇帝終於是再次開口說話,擡頭向趙俊臣問道:“如今戶部可有餘力爲百官提俸?”

趙俊臣猶豫片刻後,搖頭道:“國庫的狀況您也知道,肯定是沒有餘力提升百官的俸米,至於俸銀嘛……就像是您所說的那樣,人總是不患寡而患不均,若是爲京官提升俸銀,地方官員就不能落下,然後吏役也要跟着提俸,再接着就是武官與軍戶……

這些開支加在一起,那就是天文數字,戶部近年來固然是寬裕了一些,但也無力承擔這般壓力,至少最近幾年是無能爲力……就算勉強爲百官提升一些俸銀,也必然是數量極少,只會招到朝野各界的恥笑,還不如索性不加。”

趙俊臣今天安排“張氏茶館”這場戲,就是爲了給今後百官提升俸祿之事做鋪墊,但依照趙俊臣的想法,這件事情理應是由太子朱和堉返回京城之後率先提出來,而他自己則是第一時間站出來表態支持,然後就可以藉着這件事情提升太子朱和堉與自己二人在百官之中的聲望,卻不能讓德慶皇帝主動作出決定,今天所發生的一切也只是爲了給德慶皇帝心中埋下一枚種子罷了。

所以,趙俊臣這個時候自然是表示戶部沒有餘力給百官提升俸祿,但又留了一個尾巴,表示只是“最近幾年無能爲力”。

另一邊,不出趙俊臣的預料,德慶皇帝聽到趙俊臣的回答之後,表情間當即是閃過一絲輕鬆——他原本就不情願爲百官提升俸祿,趙俊臣的回答也讓他有了充分理由。

於是,德慶皇帝很快就換上了一臉不被理解的悵然神情,點頭道:“是啊,這種事情牽一髮而動全身,必須要考慮周全,又哪是這般容易?百官們只盯着自己的一點好處,百姓更是無知盲目、容易被人引動情緒,還以爲加俸之事只是朕一句話的事情,但治理這偌大江山又豈是這般容易?哼!朕的苦處,又有何人能理解?”

見德慶皇帝給自己尋臺階下,趙俊臣也連忙是跟着嘆息,道:“是啊,您雖是天下之主,但也要爲整個江山的方方面面操心,也唯有您這樣的聖主才能擔起這般重擔,其他人肩頭沒有這般重擔,就只懂得站着說話不腰疼罷了。”

德慶皇帝又是輕哼一聲,但面色終究緩和了一些。

然後,德慶皇帝沉吟片刻後,吩咐道:“有些事情,並不適合大動干戈,也不適合朕親自派人出面,否則只會引發更多非議,所以就交由你來處理……

今天出現在茶館裡講書的那個評書人,還有京城裡的其它評書人,你派人警告他們一下,今後絕不可再向百姓們散播宋煥成的故事了,否則一旦是引起了民心變化,那就是妖言惑衆!”

趙俊臣點頭答應之後,德慶皇帝又說道:“還有那個宋煥成,朕聽了他的事蹟之後,倒也是一個忠心體國的好臣子,理應是嘉獎一番,還可以堵住悠悠之口,省得部分官員老是利用這個人的事情搬弄是非、陰陽怪氣……

所以,朕打算給他一個肥缺!京城裡的各大衙門之中,就要數你的戶部油水最足,所以朕想要把他調任到戶部做事,但戶部目前沒有空缺,所以就需要你來安排一下,儘快空出一個戶部郎中的位置,朕近幾天就要把宋煥成安排過去!

這樣一來,朕也能讓百官知道,朕從來都不會虧待忠心臣子!”

聽到德慶皇帝的這般說法,趙俊臣不由是表情一僵。

宋煥成固然是一個品性高潔、值得敬佩的清官,但也像是茅坑裡的石頭一般又臭又硬,此人當初就連太子朱和堉的招攬都是不屑一顧,當他進入戶部任職之後,又豈能接受趙俊臣的收買與控制?恐怕是整個戶部衙門都會迎來一場麻煩。

但事情發展到這一步,趙俊臣也無法拒絕德慶皇帝的提議,只好是苦着臉點頭答應,只覺得是搬起石頭砸了自己的腳。

見到趙俊臣的表情變化,德慶皇帝自然是明白趙俊臣的心思,但也沒有拆穿,但臉上多了一絲笑意,似乎是心情好轉了一些。

*

然而,今天註定是多事之秋,德慶皇帝稍稍好轉的心情並沒有維持太久。

大約半柱香之後,張德終於是駕駛馬車返回到紫禁城的側門。

等到趙俊臣攙着德慶皇帝下了馬車之後,卻發現司禮監掌印太監吳信泉正站在宮門附近焦急等候,似乎是遇到了什麼急事。

吳信泉見到德慶皇帝現身之後,當即是匆匆跑到德慶皇帝面前,低聲道:“陛下,您終於回來了!就在一個時辰之前,洛陽那邊送來一份緊急奏疏,因爲事關重大的緣故,必須要您親自拿主意。”

說完,吳信泉就把一份奏疏雙手呈給德慶皇帝。

德慶皇帝先是一愣,眼見到事關重大,也顧不得回宮換衣,馬上就拿起奏疏翻看。

片刻之後,德慶皇帝表情大變,竟是狠狠把這份奏疏投擲於地,怒聲道:“膽大妄爲!膽大妄爲!這天下間還有沒有人能讓朕省點心了!?”

說完,德慶皇帝也沒有理會身邊幾人,立刻是怒氣衝衝的返回宮中。

對於德慶皇帝的這般表現,吳信泉與張德二人皆是戰戰兢兢,連忙拾起德慶皇帝丟在地方的奏疏、快步跟在德慶皇帝身後。

見到這一幕,一旁的趙俊臣不由是若有所思。

“吳信泉說是洛陽那邊的急報……難道是太子與福王的事情?我前些日子安排李傳文與肖文軒二人趕去洛陽輔佐朱和堉,若是洛陽那邊出現了變動,如今府裡應該也已經收到了相關情報,說不定還會更爲詳細!”

暗思之際,趙俊臣站在原地等候了片刻,卻發現德慶皇帝進入宮中之後,並沒有傳召自己繼續伴駕,顯然是不打算讓自己參與此事。

於是,趙俊臣也不再等候在宮外,很快就尋到了自己的坐轎,迅速返回到趙府之中。

正如趙俊臣的預料一般,趙府此時已經從洛陽那邊收到了更爲詳盡的消息。

原來,就在三天之前,太子朱和堉在洛陽查案之際,竟是與福王府發生了流血衝突,死了好些個錦衣衛與王府護衛,這場動亂足足是持續了大半個時辰,直到洛陽城守軍出動鎮壓才告一段落,隨後太子朱和堉就強行囚禁了福王本人,並且還對福王一脈的多位宗親使用了大刑逼供!

這件事情的性質,可謂是嚴重至極,必然是要再次引起朝野震動,也難怪德慶皇帝會是怒氣勃發了!

趙俊臣如今與太子朱和堉乃是盟友關係,但當他收到消息之後,卻完全沒有任何驚慌之態,反而是臉上多了一絲笑意。

“看樣子,馴化太子朱和堉的計劃,已經可以進行下一步了!”

……

……

第一百三十二章 .佳宜?嘉怡?(下).第四百四十六章.大朝議(六).第四百八十四章.劫數(四).第一百六十五章 .閹人惡毒.第1330章.無恥竊功.第一百五十一章.攻訐(上).第六百六十八章.連環毒計.第1176章.朱和堅初掌大權(三).第七百零八章.成婚(下).第二百四十八章 .收服第七百一十章.趙俊臣遭彈劾!.第六百四十六章.陳芷容的決絕手段(上).第六百零一章.人心.第1004章.政治交易(三).第六百八十五章.伏筆.第1275章.手腕(二).第八百八十三章.奏疏的後續.第八百六十五章.勢(三).第七百三十八章.菜雞互啄?.第二百四十八章 .收服第1124章.黃有容的轉變.第八百三十四章. 真作假時假亦真.第六百六十三章.奏疏.第1197章.放與收.第五百五十三章.各有圖謀、誰是漁翁?(中).第五百二十八章.博弈(四).第二百五十三章 .宮宴(上).第一百三十五章 .相互印象.第三百五十一章.趙家的未來發展方向(上).第1053章.有覺悟!.第七十六章.考覈與人才收集.第八百四十四章.大軍出動(四).第1420章.最後通牒.第1427章.虎頭蛇尾.第二百五十六章 .相約.第三百八十九章.京城裡的變故(中).第五百五十三章.各有圖謀、誰是漁翁?(中).第1255章.遼東劇變(五).第1073章.投效.第1420章.最後通牒.第1138章.風波之始.第七百九十五章.戰前(六).第1245章.撲朔迷離(二).第一百一十一章 .德慶震怒(下).第1167章.離京之前.第二十三章回京之前中第1019章.越飛越高的豬.第一章.貪官回京(上)二更.第1323章.血夜前奏.第1395章.好人壞人.第三百二十一章 .紈絝.第1023章.薑是老的辣.第八百零五章.狼煙起(三).第1087章.喧賓奪主.第三百六十八章 .接觸.第六百三十二章.抄家狂潮(七).第九百三十五章.遇襲(二).第三百五十二章.趙家的未來發展方向(中).第九百三十二章.計劃第二步.第二百一十三章.又一個新計劃.第1426章.騎虎難下.第四百八十四章.劫數(四).第八百七十一章.勢(九).第十章蝗蟲與貪官上第八百二十三章.圍堵(一).第四百三十三章.敬畏.第六百五十一章.投名狀.第四十二章.良莠不齊(下)四更第五百七十八章.熱鬧的朝議(一).第1388章.再來一次.第1445章.大亂鬥(五).第1316章.大有用處!.第1051章.挑唆.第七百四十六章.定計.第一百五十七章 .養心殿內第1280章.手腕(七).第1003章.政治交易(二).第1150章.密談.第七百七十五章.整合(一).第1032章.野心的滋長.第九百九十章.深談(二).第1265章.遼東劇變(十五).第1320章.吃幹抹淨.第二百零九章.權謀與治國是完全不同的兩門學問(中).第九百八十九章.深談(一).第一百五十二章.攻訐(中).第九百六十一章.御書房內的陰謀(一).第五百五十六章.早朝之後(上).第一百八十六章.黨爭(九)二更第三百八十一章.考覈(下).第1058章.密匣奏疏.第五百一十二章.風暴伊始(下).第四百八十八章.逃命.第二百四十四章 .周尚景的提議.第五百七十八章.熱鬧的朝議(一).第二百八十八章 .南巡之前(下)第四十七章.各方聚談(中).第三百七十五章.保障湖?瘦西湖!.第六章 未來的路下第四百八十三章.大軍出動(三).
第一百三十二章 .佳宜?嘉怡?(下).第四百四十六章.大朝議(六).第四百八十四章.劫數(四).第一百六十五章 .閹人惡毒.第1330章.無恥竊功.第一百五十一章.攻訐(上).第六百六十八章.連環毒計.第1176章.朱和堅初掌大權(三).第七百零八章.成婚(下).第二百四十八章 .收服第七百一十章.趙俊臣遭彈劾!.第六百四十六章.陳芷容的決絕手段(上).第六百零一章.人心.第1004章.政治交易(三).第六百八十五章.伏筆.第1275章.手腕(二).第八百八十三章.奏疏的後續.第八百六十五章.勢(三).第七百三十八章.菜雞互啄?.第二百四十八章 .收服第1124章.黃有容的轉變.第八百三十四章. 真作假時假亦真.第六百六十三章.奏疏.第1197章.放與收.第五百五十三章.各有圖謀、誰是漁翁?(中).第五百二十八章.博弈(四).第二百五十三章 .宮宴(上).第一百三十五章 .相互印象.第三百五十一章.趙家的未來發展方向(上).第1053章.有覺悟!.第七十六章.考覈與人才收集.第八百四十四章.大軍出動(四).第1420章.最後通牒.第1427章.虎頭蛇尾.第二百五十六章 .相約.第三百八十九章.京城裡的變故(中).第五百五十三章.各有圖謀、誰是漁翁?(中).第1255章.遼東劇變(五).第1073章.投效.第1420章.最後通牒.第1138章.風波之始.第七百九十五章.戰前(六).第1245章.撲朔迷離(二).第一百一十一章 .德慶震怒(下).第1167章.離京之前.第二十三章回京之前中第1019章.越飛越高的豬.第一章.貪官回京(上)二更.第1323章.血夜前奏.第1395章.好人壞人.第三百二十一章 .紈絝.第1023章.薑是老的辣.第八百零五章.狼煙起(三).第1087章.喧賓奪主.第三百六十八章 .接觸.第六百三十二章.抄家狂潮(七).第九百三十五章.遇襲(二).第三百五十二章.趙家的未來發展方向(中).第九百三十二章.計劃第二步.第二百一十三章.又一個新計劃.第1426章.騎虎難下.第四百八十四章.劫數(四).第八百七十一章.勢(九).第十章蝗蟲與貪官上第八百二十三章.圍堵(一).第四百三十三章.敬畏.第六百五十一章.投名狀.第四十二章.良莠不齊(下)四更第五百七十八章.熱鬧的朝議(一).第1388章.再來一次.第1445章.大亂鬥(五).第1316章.大有用處!.第1051章.挑唆.第七百四十六章.定計.第一百五十七章 .養心殿內第1280章.手腕(七).第1003章.政治交易(二).第1150章.密談.第七百七十五章.整合(一).第1032章.野心的滋長.第九百九十章.深談(二).第1265章.遼東劇變(十五).第1320章.吃幹抹淨.第二百零九章.權謀與治國是完全不同的兩門學問(中).第九百八十九章.深談(一).第一百五十二章.攻訐(中).第九百六十一章.御書房內的陰謀(一).第五百五十六章.早朝之後(上).第一百八十六章.黨爭(九)二更第三百八十一章.考覈(下).第1058章.密匣奏疏.第五百一十二章.風暴伊始(下).第四百八十八章.逃命.第二百四十四章 .周尚景的提議.第五百七十八章.熱鬧的朝議(一).第二百八十八章 .南巡之前(下)第四十七章.各方聚談(中).第三百七十五章.保障湖?瘦西湖!.第六章 未來的路下第四百八十三章.大軍出動(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