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三十七章 .深遠謀劃(上).

……

……

第二天,下午申時。

萬衆矚目之下,德慶皇帝的南巡御駕終於來到了淮安。

在德慶皇帝駕臨之際,諸般禮制、迎接流程,看似莊重熱鬧,但只是千篇一律,毫無驚喜意外之處,所以自是不用多提。

卻說德慶皇帝來到了淮安府的臨時行宮之後,第一時間招來了趙俊臣、霍正源、鮑文傑三人,詢問前任淮安知府李欣貪污案的查案進展。

面對德慶皇帝的詢問,三人不敢隱瞞真相,將案情詳細向德慶皇帝解釋了一遍。

聽到趙俊臣等人的解釋後,德慶皇帝若有所思,沉吟道:“這麼說,李欣確實是被冤枉的?他爲官期間當真沒有任何把柄可抓?”

不待趙俊臣與霍正源說話,鮑文傑已是搶先說道:“陛下,李欣確實受到了冤屈,他的貪污罪名根本經不起推敲,爲官期間也是出了名的清廉有爲,在民間有口皆碑,所以臣懇請陛下爲李欣翻案、還李欣清白!”

得到了肯定答覆之後,德慶皇帝的眼神中閃過了一絲失望,對於鮑文傑的建議,則是沉吟不語,沒有任何迴應。

德慶皇帝這次派趙俊臣、霍正源、鮑文傑三人複查李欣的貪污案,是因爲李佳敏的緣故,想要減免去李欣一些罪名,讓李欣免去牢獄之災,但絕沒有想要將太子朱和堉的判決徹底推翻,因爲這樣會影響太子朱和堉的聲望!

所以,趙俊臣等人這次查案,最好是平反了李欣的貪污罪之餘。再從李欣身上找出一些不輕不重的罪名,最後由德慶皇帝避重就輕的下一道旨意——李欣確實有罪,但太子也有些量刑過重,所以特免去李欣的牢獄之災——這樣一來,德慶皇帝既是對李佳敏有了交代。也是維護了儲君的威望,可謂是兩全其美、面面俱到。

然而,德慶皇帝萬萬沒想到,李欣竟然真是一位沒有任何把柄的大清官,趙俊臣等人審查了兩三天時間,竟是一點罪行都找不到。如此一來,卻是讓德慶皇帝的如意算盤落空了。

究竟是爲李欣翻案、任由太子的威望受損?還是不再理會李佳敏的請求、假裝不知道李欣的冤情,將這件事掩蓋下去?

就在德慶皇帝考慮着下一步應該怎麼辦的時候,趙俊臣卻突然說道:“李欣此人,確實是一位清官。但要說他沒有任何把柄可抓,卻也不一定。陛下,太子當初查抄李欣家產的時候,足足抄出來近十萬兩銀子,其中有很大一部分銀子,李欣根本說不清楚來歷。”

“哦?”德慶皇帝擡眼看着趙俊臣,雙眼微眯,問道:“什麼意思?”

趙俊臣解釋道:“臣的意思是。李欣的這些家產,數目十分巨大,但它們究竟是乾淨銀子、還是貪墨受賄所得。誰也說不清楚,甚至連李欣自己也說不清楚,不妨以‘鉅額財產來歷不明’爲罪名,維持太子殿下的原判,也未嘗不可。”

另一邊,霍正源注意到德慶皇帝的失望神色。再結合趙俊臣的提醒,也確定了德慶皇帝的真實心意。於是連聲贊同,道:“臣也是這個意思!李欣身爲地方父母官。卻擁有鉅額家資,偏偏又說不清所有家資的來歷,這未嘗不是一個罪名啊。”

鮑文傑依然堅持着自己的意見,反對道:“此策絕不可行!陛下,臣等已是查清楚了,李欣的祖輩皆是商賈,生意規模不小,直到李欣這一代纔開始從事仕途,所以這筆銀子皆是李欣的祖傳家產,只是李欣沒辦法解釋與證明罷了,又豈能以此爲罪名?這天底下的官員,又有誰可以將自己手中每一兩銀子的詳細來歷都解釋清楚?若是此例一開,怕是天下所有官員皆是人心惶惶啊!更何況,李欣確實是一位貪官,他受了冤枉,理應爲他翻案,又怎能羅織罪名維持原判?這豈不是讓忠臣寒心?”

霍正源搖頭道:“鮑大人,你一向與太子殿下關係親近,怎麼不明白這個道理?如今李欣他究竟是清官還是貪官,已經不重要了!重要的是李欣的貪污罪是太子殿下親自審定的,若是翻案了,豈不是會損害太子殿下的威信?這關係到朝廷大局!相較於太子殿下的威信,李欣的個人榮辱只是無關緊要的事情!”

霍正源說的很嚴重,但鮑文傑卻是寸步不讓,堅決道:“太子殿下的聲望固然是至關緊要,但百官的想法心思也同樣是朝廷大局!若是李欣以‘鉅額財產來歷不明’定罪,百官必然會人人自危,誰也不知道這個莫須有的罪名今後會落在誰頭上,到時候一旦廟堂局勢不穩,又該如何?”

就這樣,在德慶皇帝面前,鮑文傑與霍正源再一次的辯論了起來。

不過,和昨天晚上一樣,兩人各有觀點,誰也說服不了誰。

只是,在兩人辯論的時候,趙俊臣並沒有表述觀點,只是偷偷打量着德慶皇帝,而德慶皇帝也沒有表明態度,只是若有所思。

事實上,自從趙俊臣提出了“鉅額財產來歷不明”的罪名之後,德慶皇帝就轉移了注意力,並想到了許多更加深遠的事情!

自從封建王朝出現之後,“皇權”與“臣權”一直明爭暗鬥着,時而“皇權”佔據上風,時而“臣權”扳回一局。

到了明朝,通過控制軍隊、設置廠衛、廢除宰相等等手段,“皇權”已是漸漸佔據了優勢,但依然不能徹底壓倒“臣權”,明朝數百年來,還是會時常出現一些足以抗衡“皇權”的臣子,比如張居正、比如三楊、又比如現在的周尚景,許多時候,皇帝並不能一言九鼎,許多事情都需要內閣的支持,不免受到了掣肘。

對於這種局面,德慶皇帝自然不會滿意,所以他一直都在想辦法壓制“臣權”、擴張“皇權”,這即是爲他自己考慮,也是爲子孫後代考慮。

正因爲如此,趙俊臣提出的“鉅額財產來歷不明”罪名,讓德慶皇帝十分感興趣,因爲這種罪名的出現,讓皇帝增加了一種威懾臣子的手段,有利於皇權的增長。

所以,從本心上講,德慶皇帝很贊成趙俊臣與霍正源的提議——以“鉅額財產來歷不明”的罪名,維持太子朱和堉對李欣的原判,然後再隨便找些藉口,免去李欣的牢獄之災。這樣一來,德慶皇帝對李佳敏有了交代,也保住了儲君的聲望,最重要的是,還形成了一項“先例”,而一旦有了先例,“鉅額財產來歷不明”就會真正成爲一項罪名,今後德慶皇帝就可以揮舞着這根“大棒”威脅朝廷百官了!

但是,鮑文傑的觀點也很有道理,“鉅額財產來歷不明”的罪名一旦出現,百官一定會人心惶恐,也一定會出現反彈,到時候朝廷局勢就會不穩,這是德慶皇帝絕不願意看到了。

所以,德慶皇帝不免有些猶豫,對於霍正源與鮑文傑的爭執,也遲遲沒有表態。

最終,就在鮑文傑與霍正源的辯論越來越激烈的時候,德慶皇帝突然揮手,打斷了兩人的激辯,並將目光轉向趙俊臣,問道:“俊臣,朕認爲霍大學士與鮑侍郎的說法都各有道理,只是這個‘鉅額財產來歷不明’的罪名,終究是由你提出來的,朕還是想聽聽你的看法。”

趙俊臣微微垂首,平靜的說道:“陛下,事到如今,案情已經很明顯了,李欣確實無罪,也確實是太子殿下當初錯判了案件……當然,這件事也不能怪太子殿下,當初留給太子殿下的審案時候確實有些緊促,廠衛們也是欺上瞞下、誤導了太子的判斷,所以太子殿下出現了些許疏漏,也是在所難免的事情。”

德慶皇帝點了點頭,並示意趙俊臣繼續講下去。

趙俊臣繼續說道:“臣冒昧揣測聖心,認爲陛下您這次派臣等複查此案,是不忍心忠臣蒙難,想彌補這個疏漏、併爲李欣平反,但如此一來,太子的聲望就會受損,所以局面就有些進退兩難了。然而,臣認爲,因爲南巡前後的一些事情,太子殿下的聲望已經出現了一些損失,現在絕不能再有波折了,否則太子殿下的聲望在短時間內連連受損,所產生的影響實在是難以估量,所以太子殿下當初的判決必須要維持!這既是前提、也是底線!”

聽趙俊臣這麼說,德慶皇帝再次點頭,表示贊同。

另一邊,鮑文傑的神色也是微微一變,顯然他之前只是孤立的看待這件事情,如今聽到趙俊臣的提醒,才意識到事情的嚴重性。

是啊,因爲南巡前後的一些事情,太子的聲望已經接連受損,如今確實不能再有波折了。

想到這裡,鮑文傑原本的立場也有些動搖了。

同時,趙俊臣又說道:“不過,李欣爲官期間,確實沒有任何把柄,想要維持太子殿下的原判,也需要一個理由,所以臣纔想到了‘鉅額財產來歷不明’的罪名。這既可以維持了太子殿下的原判,也讓陛下您有了充足理由減免李欣的刑罰,當然,鮑大人的顧慮也有道理,這項罪名一旦提出,必然會引起百官擔憂,但依臣看來,只要換一種說法,就不會有麻煩了。”

……

ps:工作上的原因,這幾天一直沒有沒時間更新,現在恢復,且明天會有爆發。

……

第四百三十八章.德慶回京(二).第四百一十七.疑點重重.第六百章.分寸.第六百三十章.抄家狂潮(五).第一百四十章.搶人!(中).第四章.德慶皇帝(上)一更第七章改變命運上第六百零四章.談話.第三百一十一章.攤牌!(上).第三百四十一章 .“歸鄉”(上).第七百零五章.賜婚.第四百零二章.初始(下).第1271章.遼東劇變(二十一).第七百六十章.趙俊臣的伏筆(一).第1397章.周王相見.第四百五十九章.接觸(上).第1419章.君入甕中.第六百六十七章.統一陣線.第1042章.心有萬一.第六百七十章.王保仁抵京.第八百四十一章.大軍出動(一).第1158章.事端開啓(三).第三百七十九章.考覈(上).第1111章.狗咬狗(五).第九百五十二章.暗流.第八百一十五章.戰鞏昌(四).第六百六十三章.奏疏.第八百四十五章.大軍出動(五).第六十八章.除夕瑣事.第六百八十一章.間隙.第八百四十四章.大軍出動(四).第九百一十八章.轉變.第九百九十三章.問與答(二).第八百三十六章.哭訴.第一百一十七章 .朝堂兩三事.第八百一十八章.戰鞏昌(七).第1407章.變數之一.第一百七十一章.五百年前是一家.第五百六十四章.世間之事總如此(下).第七百零二章.該結束了.第六十章.勒索與說服.第十五章天才神棍下第二百三十四章.“兩敗俱傷”(下).第三百四十四章 .趙家祖宅(上).第三百三十一章 .明示與暗示第四百七十八章.解惑.第1168章.南京民變(一).第1399章.虛則實之.第四百零三章.混亂(上).第1367章.薊鎮張肅.第二十二章.風暴伊始(上).二合一第六百三十四章.圖窮匕見(上).第十三章天才神棍上第九百三十二章.計劃第二步.第六百零八章.未來.第一百五十八章.道路的確定第1027章.爭鋒.第八百四十八章.戰(三).第1308章.在握(十七).第1271章.遼東劇變(二十一).第1259章.遼東劇變(九).第三百二十八章 .明察暗訪(上)第五百九十二章.良善之輩總命舛.五月總結與六月更新計劃!第1383章.風暴將至.第七百四十章.計成?.第九百三十八章.巧舌如簧.第1024章.宣府鎮.第七百一十章.趙俊臣遭彈劾!.第一百六十八章 .越奸邪、越赤忱(下).第六十二章.初雪遲來.第九百六十二章.御書房內的陰謀(二).第八百一十八章.戰鞏昌(七).第1388章.再來一次.第1164章.周尚景的謊言.第七百六十一章.趙俊臣的伏筆(二).第六百七十五章.善意.第八百零六章.狼煙起(四).第四百五十章.塵埃落定.第四百二十二章.收服(上).第二十一章.勢力初成(下).二合一第八百二十九章.民亂.第四百四十四章.大朝議(四).第1013章.新安排.五月總結與六月更新計劃!第六百章.分寸.第六百一十一章.面聖.第1010章.整頓戶部.第六百五十八章.風波頻(三).第1318章.以金抵糧.第1020章.與此同時.第二百一十五章.欲擒故縱.第一百零七章 .滅門慘案(中).第二十九章.廟堂爭鋒(中)二更第二百二十五章.此人野心不小.第一百章.反派角色(上).【第一更】第三百七十二章.合作的方向(下).第1365章.民可知之.第一百六十二章.說服與底牌.第四百六十五章.串聯(上).
第四百三十八章.德慶回京(二).第四百一十七.疑點重重.第六百章.分寸.第六百三十章.抄家狂潮(五).第一百四十章.搶人!(中).第四章.德慶皇帝(上)一更第七章改變命運上第六百零四章.談話.第三百一十一章.攤牌!(上).第三百四十一章 .“歸鄉”(上).第七百零五章.賜婚.第四百零二章.初始(下).第1271章.遼東劇變(二十一).第七百六十章.趙俊臣的伏筆(一).第1397章.周王相見.第四百五十九章.接觸(上).第1419章.君入甕中.第六百六十七章.統一陣線.第1042章.心有萬一.第六百七十章.王保仁抵京.第八百四十一章.大軍出動(一).第1158章.事端開啓(三).第三百七十九章.考覈(上).第1111章.狗咬狗(五).第九百五十二章.暗流.第八百一十五章.戰鞏昌(四).第六百六十三章.奏疏.第八百四十五章.大軍出動(五).第六十八章.除夕瑣事.第六百八十一章.間隙.第八百四十四章.大軍出動(四).第九百一十八章.轉變.第九百九十三章.問與答(二).第八百三十六章.哭訴.第一百一十七章 .朝堂兩三事.第八百一十八章.戰鞏昌(七).第1407章.變數之一.第一百七十一章.五百年前是一家.第五百六十四章.世間之事總如此(下).第七百零二章.該結束了.第六十章.勒索與說服.第十五章天才神棍下第二百三十四章.“兩敗俱傷”(下).第三百四十四章 .趙家祖宅(上).第三百三十一章 .明示與暗示第四百七十八章.解惑.第1168章.南京民變(一).第1399章.虛則實之.第四百零三章.混亂(上).第1367章.薊鎮張肅.第二十二章.風暴伊始(上).二合一第六百三十四章.圖窮匕見(上).第十三章天才神棍上第九百三十二章.計劃第二步.第六百零八章.未來.第一百五十八章.道路的確定第1027章.爭鋒.第八百四十八章.戰(三).第1308章.在握(十七).第1271章.遼東劇變(二十一).第1259章.遼東劇變(九).第三百二十八章 .明察暗訪(上)第五百九十二章.良善之輩總命舛.五月總結與六月更新計劃!第1383章.風暴將至.第七百四十章.計成?.第九百三十八章.巧舌如簧.第1024章.宣府鎮.第七百一十章.趙俊臣遭彈劾!.第一百六十八章 .越奸邪、越赤忱(下).第六十二章.初雪遲來.第九百六十二章.御書房內的陰謀(二).第八百一十八章.戰鞏昌(七).第1388章.再來一次.第1164章.周尚景的謊言.第七百六十一章.趙俊臣的伏筆(二).第六百七十五章.善意.第八百零六章.狼煙起(四).第四百五十章.塵埃落定.第四百二十二章.收服(上).第二十一章.勢力初成(下).二合一第八百二十九章.民亂.第四百四十四章.大朝議(四).第1013章.新安排.五月總結與六月更新計劃!第六百章.分寸.第六百一十一章.面聖.第1010章.整頓戶部.第六百五十八章.風波頻(三).第1318章.以金抵糧.第1020章.與此同時.第二百一十五章.欲擒故縱.第一百零七章 .滅門慘案(中).第二十九章.廟堂爭鋒(中)二更第二百二十五章.此人野心不小.第一百章.反派角色(上).【第一更】第三百七十二章.合作的方向(下).第1365章.民可知之.第一百六十二章.說服與底牌.第四百六十五章.串聯(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