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二十五章.博弈(一).

……

……

明朝建立之後,明太祖朱元璋就廢除了宰相制度,將所有大權集於皇帝一身,臣權遭到了極大的削弱、皇權也得到了極大的提升。

那個時期,皇權達到了巔峰,臣權也跌落到了低谷,這般此消彼長之下,臣權已是完全無法與皇權相抗衡,皇帝對朝廷大臣們有着生殺予奪之權,哪怕是資歷深厚、德高望重的一品大員,朱元璋也是說殺就殺了,百官完全沒有反抗之力!

然而,正所謂“百官代天子牧民”,臣子們雖然會與皇帝爭奪權勢與利益,但也同樣會爲皇帝分擔壓力與工作,乃是相互依賴的關係,朱元璋嚴力打壓臣權的結果就是,臣子們完全失去了自主之權,所有政務都需要皇帝親自做主,於是皇帝所面臨的壓力與工作量自然是驟然增加了數十倍!

大明江山疆域廣闊,政務何其之多?若是每件政務都需要皇帝親自處理,恐怕明朝的皇帝們全都要活活累死了,也並非是每位皇帝都能夠像明太祖朱元璋或者崇禎皇帝那樣勤政愛民、精力充沛。

事實上,哪怕是朱元璋本人,也完全承受不了這樣的壓力與工作量,曾寫詩抱怨道:“百僚未起朕先起,百僚已睡朕未睡;不如江南富足翁,日高丈午猶披被。”

所以,皇權大幅提升的後果之一,就是皇帝成爲了天底下最爲幸苦勞累的工作。

明太祖朱元璋出身於草根,機敏睿智、果斷堅毅、精力充沛,尚且無法承受這樣的幸苦,更何況那些錦衣玉食、嬌生慣養、完全受不了幸苦的後世皇帝?

於是,明成祖朱棣繼位之後,很快就承受不住了,於是他設立了文淵閣,建立了內閣制度,要求內閣輔臣們幫着皇帝研究奏章,並且批上自己的意見,也就是所謂的“票擬”,這樣皇帝的工作就輕鬆多了,不必再仔細的研究與調查,只需大致看一眼內閣輔臣們的意見,然後再決定同意與否,這就是所謂的“批紅”。

在這個時期,內閣依然是權柄不彰,只是輔佐皇帝處理政務罷了,內閣的諸般事務也需要與皇帝共同商議,只相當於皇帝的私人秘書。

但隨着明朝皇帝們愈來愈依賴於內閣的票擬之後,內閣自然是成爲了一個不可或缺的機構,權柄也就越來越重了,到明世宗時期,內閣的地位已是極爲尊崇,可以壓制六部。

而內閣能夠成爲真正的朝廷核心,還因爲明英宗的一道旨意,大意就是“從今往後,皇帝不會再到文淵閣與內閣輔臣們共同議事,諸般政務由內閣自主研究之後票擬給皇帝即可,至於皇帝如何批紅,內閣也不可過問。”

明英宗乃是一位很具傳奇色彩的皇帝,他先是由皇帝變成囚徒,再由囚徒變成了太上皇,最終又從太上皇變成了皇帝。這樣一位皇帝,自然是深諳權術之輩,其帝王心術的造詣之深,恐怕還在如今的德慶皇帝之上。

然而,明英宗也和德慶皇帝一樣,過於沉溺於權術,卻是辦了一件蠢事,他本意是想要與內閣拉開距離,獨攬決策之權,再一次的擴張皇權,壓制漸漸坐大的內閣,但他下了這道旨意之後,內閣固然是無法干涉皇帝的批紅,但皇帝同樣也無法干涉內閣的票擬了。

至此,皇帝與內閣徹底脫離了干係,而這也是明朝皇權由盛轉衰的拐點。

但前文已是講過,到了這個時期,明朝皇帝已是十分依賴內閣的票擬,若是離開了內閣的票擬,皇帝遲早都要累死,面對內閣的票擬建議,明朝皇帝絕大多數時候只是批覆一句“同意”罷了,所以內閣已是相當於明朝的決策核心,而明英宗的這道旨意,就相當於自己將皇權排斥出了決策核心之外,內閣也就成爲了權臣們的自留地,皇帝再也無法插手。

如此一來,內閣的權柄自然越來越重,內閣的閣老們已是相當於實質上的宰相,而皇帝的批紅決策之權,反倒是成爲了一個無關緊要的手續,皇權從此再也無法壓制臣權。

甚至於,到了明憲宗時期,內閣票擬已是成爲了朝廷推行政令之際必不可缺的一個要素,重要性已是遠遠超過了皇帝的批紅,若是官員們得到了一份聖旨,裡面只有皇帝的批紅而沒有內閣的票擬,則只能算是皇帝的私人信件,又稱之爲“中旨”,若是“中旨”與朝廷現行詔令相違背,官員們完全可以拒不接受,事後自然有內閣爲他撐腰,皇帝也是無可奈何。

可以說,到了這一步,若是拋開兵權的因素,臣權反倒是壓倒了皇權。

時至今日,內閣已然成爲了公認的朝廷決策核心,明朝皇帝們雖然是屢屢想要再次插手內閣、又或是打壓內閣權勢,但他們的行動大都以失敗告終。

哪怕是這個世界的崇禎皇帝乃是一位手段高明的“中興聖君”,但他也只是推動了“內閣閣老不可兼任六部實職”、以及“擴大大學士名額”這兩道政令來稍稍限制了一下內閣的聲勢,讓皇權與臣權重新持平罷了,但臣權依然是可以與皇權相抗衡。

到了現在,德慶皇帝更是一位好大喜功、貪戀權勢的皇帝,和前任的那些明朝皇帝一樣,他同樣是野心勃勃的想要打壓內閣、插手內閣事務。

而如今,內閣席位出現了空缺,也正是德慶皇帝實現自己野心的大好機會。

*

此時,回想着內閣的權勢變動過程,趙俊臣暗暗想道:“這幾位‘帝黨’官員出聲支持樑輔臣入閣輔政,恐怕是源自於德慶皇帝的暗中示意!而德慶皇帝想要將樑輔臣安插進入內閣,倒也是可以預見的事情,畢竟如今的內閣正是最空虛的時候,周尚景失去了首輔之位,號召力大損;沈常茂雖然是首輔之尊,但能力手段略有不足;至於另一位閣老程遠道,更是庸庸無能之輩!而樑輔臣爲任三邊總督期間,可謂是功勳卓著、聲望極高,若是德慶皇帝全力捧他進入內閣,即使是大學士李和也很難競爭……這樣一來,德慶皇帝就可以通過樑輔臣來插手內閣事務,皇權也隨之大增……”

想到這裡,趙俊臣的眉頭一皺,又想道:“只是,德慶皇帝的這般想法,卻是讓左蘭山入閣的難度大增……難道,我先後佈置了這麼多伏筆,卻依然無法促使德慶皇帝產生利用左蘭山分裂‘趙黨’的想法?還是說德慶皇帝打算同時支持左蘭山與樑輔臣,讓他們二人一同進入內閣?”

猜測之際,趙俊臣終於擡頭暗暗觀察了德慶皇帝一眼,想要通過德慶皇帝的表情變化來推測德慶皇帝的具體心意。

然而,德慶皇帝此時卻是一副面無表情的模樣,只是靜靜觀察着百官們的爭執,完全沒有透漏任何情緒變化,也沒有表明任何的傾向,頗是高深莫測。

內閣席位關係到朝廷核心政策的制定,最是重要不過,朝中各派皆是各有主張,並且誰也不願意退讓,短時間內自然是爭執不定,不論是“周黨”、“沈黨”、“趙黨”、又或是“帝黨”與“太子.黨”,只要某個黨派提出了自己的人選,就一定會遭到其它黨派的集體抵制,這樣一來,哪怕是“周黨”勢大,也無法輕易達成目標。

所以,此時的皇極殿內,依然是一片激烈爭執之聲,完全無法達成共識。

在這個時候,德慶皇帝的態度就顯得十分重要了,但偏偏德慶皇帝竟是沒有任何表態,似乎是另有計劃。

“看來,針對今日的局勢變化,德慶皇帝同樣是蓄謀已久了,如今的沉默或許只是爲了蓄力等待時機罷了,等到他表明態度之際,恐怕廟堂局勢又會發生劇變……”

想到這裡,趙俊臣已是將打探德慶皇帝的計劃視爲自己接下來的首要任務。

畢竟,德慶皇帝的態度對趙俊臣的計劃影響太大了。

不過,既然是無法猜透德慶皇帝的心意,此時的趙俊臣也就沒有一味強求,只是將目光轉向了另一邊的太子朱和堉,暗暗考慮着“太子.黨”衆人的想法。

此時,太子朱和堉同樣是靜靜站在那裡,並沒有表明態度。

但“太子.黨”衆人的陸續發言,卻已是表明了“太子.黨”的立場,那就是全力向德慶皇帝靠攏、毫無保留的支持德慶皇帝的計劃!

雖然,“太子.黨”恐怕並不知道德慶皇帝的具體計劃究竟是什麼。

不過,“太子.黨”的表現看似盲目,實則是一招妙棋!畢竟太子朱和堉如今最大的危機就是他已是漸漸失去了德慶皇帝的信任與支持,而“太子.黨”如今全力支持德慶皇帝的舉動,既是可以挽回德慶皇帝對太子朱和堉的信任,也可以增強德慶皇帝的權勢,讓德慶皇帝可以更好的庇護太子朱和堉,還可以趁機重振“太子.黨”的聲勢,讓朝中各派系見識到“太子.黨”的影響力。

“就憑‘太子.黨’衆人的秉性,恐怕是想不到這種計劃的,他們受程朱理學的影響甚深,一向是以賣直沽名爲樂,這般全無保留的向德慶皇帝靠攏的計劃,應該是出自於趙山才的手筆了。”趙俊臣皺眉想道。

“太子.黨”自從有了趙山才的輔佐之後,卻是比以前難對付了。

而就在趙俊臣打量着太子朱和堉的時候,朱和堉也正在暗暗回想着前一天晚上趙山纔對自己的建議。

“殿下,到了明日早朝上,咱們當以兩個原則爲先!一是全力支持陛下的立場,二是極力將廟堂局勢進一步攪渾!”

……

……

第八百九十四章.最終的戰果.第1177章.朱和堅初掌大權(完).第1411章.虛情假意.第四百八十一章.劫數(一).第二百七十五章.揚州趙家.第六百六十九章.暗算.第五百三十二章.博弈(八).第七百三十章.排除隱患.第五百零三章.第七百二十七章.審訊.第八百四十一章.大軍出動(一).第四百二十四章.德慶收權.第1192章.兩軍衝突.第1206章.合與分.第二十九章.廟堂爭鋒(中)二更第五百二十三章.閣老之位(三).第八百二十五章.圍堵(三).第1259章.遼東劇變(九).第1374章.權臣一怒.第二百三十四章.“兩敗俱傷”(下).第1069章.各有所謀(七).第九百九十一章.深談(三).第八百二十九章.民亂.第1106章.朕不高興(三).第六百五十二章.陰影.第一百七十九章 .黨爭(二).第1341章.授人以柄.第1446章.大亂鬥(六).第1136章.設想山東.第五百五十五章.特簡!.第四百一十七.疑點重重.第五百八十六章.朝議結束.第五百五十三章.各有圖謀、誰是漁翁?(中).第六十五章.養心殿內.第四百八十三章.劫數(三).第1034章.好像跑偏了.第六百零五章.永別.第1147章.逼迫(七).第二百八十五章 .趙山才的迷茫.第一百三十九章.搶人!(上).第九百七十二章.差距與安撫.第一百七十六章.那我也只能大義滅親了.第四百三十四章.在京城.第九百七十七章.擦身而過.第五百二十二章.閣老之位(二).第一百三十一章 .佳宜?嘉怡?〔中〕.第八百三十八章.隱忍.第五百五十二章.各有圖謀,誰是漁翁?(上).第八百七十六章.趙俊臣的奏疏.第四百零二章.初始(下).第五百七十三章.第九百五十八章.回京之前.第九百一十二章.左蘭山的鷹.第1299章.在握(九).第五百六十一章.第七百四十章.計成?.第1087章.喧賓奪主.第四百五十四章.趙俊臣的準備.第九百章.樑輔臣脫困.第八百六十三章.勢(一).第四百九十三章.風波(四).第七百七十六章.整合(二).第九百八十四章.被自殺(二).第一百零七章 .滅門慘案(中).第九十三章.塵埃落定.第二章 轉世貪官中第四百七十八章.解惑.第五百五十五章.特簡!.第1422章.赴宴途中.第三百六十六章 .“念恩”.第九百七十五章.趙俊臣病倒了(三).第八百零七章.狼煙起(五).第五百二十二章.閣老之位(二).第1191章.風雲際會(完).第五十四章. 鴆殺(下)三更第一章 轉世貪官上第五百九十九章.蓄力.說明一下。第1419章.君入甕中.第三百零三章.微服私訪(中).第九百三十三章.力所能及的事情.第八百二十七章.圍堵(五).第五百一十章.風暴伊始(上).第三十章.廟堂爭鋒(下)三更第1235章.必須是,也只能是(七).第996章已修改。第九百八十三章.被自殺(一).第五百三十七章.敲打.第1344章.戰後餘波.第三百一十五章.德慶皇帝的愧疚與補償.第三百二十章 .飄遠的思緒第六百二十七章.抄家狂潮(二).第1232章.必須是,也只能是(五).第1225章.我趙俊臣武勇無雙.第七百五十一章.收服(一).第七百零七章.成婚(上).第1400章.妥協退讓.第1417章.必然巧合.第五百三十九章.下下之策.第1051章.挑唆.
第八百九十四章.最終的戰果.第1177章.朱和堅初掌大權(完).第1411章.虛情假意.第四百八十一章.劫數(一).第二百七十五章.揚州趙家.第六百六十九章.暗算.第五百三十二章.博弈(八).第七百三十章.排除隱患.第五百零三章.第七百二十七章.審訊.第八百四十一章.大軍出動(一).第四百二十四章.德慶收權.第1192章.兩軍衝突.第1206章.合與分.第二十九章.廟堂爭鋒(中)二更第五百二十三章.閣老之位(三).第八百二十五章.圍堵(三).第1259章.遼東劇變(九).第1374章.權臣一怒.第二百三十四章.“兩敗俱傷”(下).第1069章.各有所謀(七).第九百九十一章.深談(三).第八百二十九章.民亂.第1106章.朕不高興(三).第六百五十二章.陰影.第一百七十九章 .黨爭(二).第1341章.授人以柄.第1446章.大亂鬥(六).第1136章.設想山東.第五百五十五章.特簡!.第四百一十七.疑點重重.第五百八十六章.朝議結束.第五百五十三章.各有圖謀、誰是漁翁?(中).第六十五章.養心殿內.第四百八十三章.劫數(三).第1034章.好像跑偏了.第六百零五章.永別.第1147章.逼迫(七).第二百八十五章 .趙山才的迷茫.第一百三十九章.搶人!(上).第九百七十二章.差距與安撫.第一百七十六章.那我也只能大義滅親了.第四百三十四章.在京城.第九百七十七章.擦身而過.第五百二十二章.閣老之位(二).第一百三十一章 .佳宜?嘉怡?〔中〕.第八百三十八章.隱忍.第五百五十二章.各有圖謀,誰是漁翁?(上).第八百七十六章.趙俊臣的奏疏.第四百零二章.初始(下).第五百七十三章.第九百五十八章.回京之前.第九百一十二章.左蘭山的鷹.第1299章.在握(九).第五百六十一章.第七百四十章.計成?.第1087章.喧賓奪主.第四百五十四章.趙俊臣的準備.第九百章.樑輔臣脫困.第八百六十三章.勢(一).第四百九十三章.風波(四).第七百七十六章.整合(二).第九百八十四章.被自殺(二).第一百零七章 .滅門慘案(中).第九十三章.塵埃落定.第二章 轉世貪官中第四百七十八章.解惑.第五百五十五章.特簡!.第1422章.赴宴途中.第三百六十六章 .“念恩”.第九百七十五章.趙俊臣病倒了(三).第八百零七章.狼煙起(五).第五百二十二章.閣老之位(二).第1191章.風雲際會(完).第五十四章. 鴆殺(下)三更第一章 轉世貪官上第五百九十九章.蓄力.說明一下。第1419章.君入甕中.第三百零三章.微服私訪(中).第九百三十三章.力所能及的事情.第八百二十七章.圍堵(五).第五百一十章.風暴伊始(上).第三十章.廟堂爭鋒(下)三更第1235章.必須是,也只能是(七).第996章已修改。第九百八十三章.被自殺(一).第五百三十七章.敲打.第1344章.戰後餘波.第三百一十五章.德慶皇帝的愧疚與補償.第三百二十章 .飄遠的思緒第六百二十七章.抄家狂潮(二).第1232章.必須是,也只能是(五).第1225章.我趙俊臣武勇無雙.第七百五十一章.收服(一).第七百零七章.成婚(上).第1400章.妥協退讓.第1417章.必然巧合.第五百三十九章.下下之策.第1051章.挑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