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二十七章 不高興

西華門內政事堂大廳內堆滿了卷宗案牘,數以百計的官吏在裡面忙碌,彷彿一個開足馬力的機器、又好像一個巨大的心臟,無數的政令從這個心臟向全國各地輻射。大周雖在制度上傳承唐代的三省六部制,但除軍事之外的權力中心在這裡。

範質在一處套房內的書房裡辦公,這時有官吏送奏章進來了。範質隨口道:“放在這裡,總算批覆,這幾日奏章不知擠壓了多少。”

他順手拿起一本翻開看末尾的批覆,一列字體雋永秀麗的紅色字跡映入眼簾。

“咦……”範質道,“端慈皇后批的字?”

那官兒忙道:“是,卑職等被召進西側偏殿,拿奏章的時候聽到了簾子裡端慈皇后的聲音。”

範質眉頭一皺:“官家已經回朝……而且西側偏殿不是沒人使用了?”

官兒躬身一拜:“範相公若無別的吩咐,卑職告退。”

範質擡起袍袖揮了一下,在書桌前踱來踱去,他的臉十分嚴肅,眉間擠出了三道豎紋。範質一甩袖子,將雙手背在身後,擡起頭望着窗外的的景色,自言自語道:“婦人干政……不是好事。”

不多時,有人進來請範質到王溥的書房議事,三個宰相碰面。王溥、李谷都回東京來了,王溥拿出一疊批覆是“政事堂酌情操|辦”的奏章出來傳閱。

範質當下就稍微提醒道:“奏章批覆的字應該不是官家寫的。”

王溥道:“端慈皇后的字。”

李谷一聲不吭,範質也不便說什麼,一個話題頓時便沒了下文。

範質琢磨,漢朝敗亡就是因爲婦人外戚之禍!在座的幾個人身居廟堂之高,竟裝聾作啞?而且政事堂就三個宰相而已。

他回顧另外兩個人,看向王溥時,王溥也疑惑地看着自己。範質忙裝作若無其事的樣子,心裡尋思,先帝在位時,這廝就似乎與端慈皇后符氏有關係,這會兒恐怕不會站出來。

範質又看李谷,李谷應該和皇帝私交很好……問題就在於,端慈皇后若無皇帝的信任,怎麼能臨朝?

“唉!”範質忽然重重地嘆了一口氣。

李谷好心問道:“範相公不高興?”

範質惱道:“忠臣總會被人厭煩!”

王溥聽罷也納悶了:“咱們三人不是好好的一起爲國操勞,誰那麼大排場,敢厭煩範相公?”

範質低聲道:“天下本有好事者詆譭官家和端慈皇后的清名,而今未經大臣上書,官家便讓端慈皇后掌管朝政,豈不是授人以柄?”

王溥和李谷面面相覷,誰也說不出話來。

……酉時過後,皇城內諸衙門官吏離開皇城,就在馬行街附近的殿前司衙門也是酉時下值。每當這個時辰,路上車馬儀仗隨處可見,京城裡真是出門就能見到官。

殿前司的武將李處耘等人平時和文官基本沒有來往,物以類聚人以羣分,談不到一塊兒去。

不過今天他在路上碰到了兩個文官,竟然特意趕車過來寒暄,言語之中多有恭維之意。反倒是從後面來的武將史彥超的人馬,對李處耘不理不問。史彥超騎在馬上不住朝這邊張望,就是不乾脆上來見禮。

一個文官的腰都是彎着的,好言說道:“早就聽聞李點檢在關中時便好與名士結交,頗有儒將之風,今日一見果然三生有幸。”

另一個道:“李點檢如山之軀,一副美鬢,儀表堂堂,頗有武聖之風,真乃文武雙全!”

李處耘聽得瞪眼,他又不習慣隨便給官員們臉色看,哪怕別人級別低,只得說道:“捧殺我也,不敢當不敢當!”

好不容易把兩個官兒打發了,李處耘乾脆馬都不騎了,躲進了幕僚李良士乘坐的馬車裡。

“主公。”李良士抱拳執禮。他是李處耘的同族兄弟,讀了些詩書,但沒去科考,投奔李處耘來的。雖是親戚,不過李良士卻一直執上下主僕之禮。

李處耘搖頭道:“那倆人叫什麼來的……和我屁關係,我管不着他們,跑過來奉承半天,真是白費口舌。”說罷一掌拍在車廂上,前面便想起一聲吆喝:“走嘞,回府!”

李良士不動聲色道:“殿前司當然管不着文官,可主公聖眷日盛,要是在陛下面前提一下他們的名字,他們也是受益匪淺。前程不過主公一句話的事兒,哪能不抓住機會上來混個臉熟?”

李處耘聽罷伸手捋着大鬍子,沉吟道:“都怪那個宦官曹泰,在金祥殿門外那麼多人,說什麼後宮的事兒?弄得老夫很沒面子,好像老夫打了那麼多仗是假的,憑女兒謀的官職似的!”

“主公言下之意,是指史彥超的譏諷?”李良士道,“那廝管他作甚?”

“哼。”李處耘還是有點不高興,他已經是有地位身份的人了,還被人當面侮辱,無論如何面子上不太好看。

良士低聲道:“在下猜測,曹泰不是自個來的,因爲他是端慈皇后的人,應該是官家的意思。”

李處耘低頭沉思。

良士繼續小聲嘀咕:“那日晨議,官家將溫渝河之役的原因歸結於馬匹不如遼國多,是有意庇護主公,免遭大戰失利的攻訐。皇宮佳麗三千,官家一回東京,最先就是見貴妃(李圓兒)。這不是官家對主公聖眷的意思?”

良士聲音愈低,用極小的聲音道:“貴妃娘娘生的皇子,可是長子。”

李處耘的鬍子都是一抖,急忙沉聲道:“話不能亂說!皇后的皇子纔是嫡長子……”

良士咬了咬牙:“主公……皇后或貴妃是陛下封的,皇子出生先後,可不能由人說了算。”

李處耘道:“休得再說此事。”

良士呼出一口氣,道:“在下遵命。不過那些官兒看好主公,並非壞事;若是大家都看好您,不管事兒原本是怎麼回事,起碼支持主公的人就多了。”

李處耘沒有吭聲。他嘴上不說,心裡還是七上八下的,一顆心怎麼也平靜不下來。

圓兒是他最寵愛的女兒,外孫雖然是郭家的後代,可怎麼着也流着一些李家的血脈……再說了,要是將來外孫做了太子,或者皇帝,能虧待得了孃舅家的人?

李處耘以前只是靜難軍軍閥手底下的一個裨將,族中也沒誰有過地位;若是自己能最大地奠定李家的地位,將來的門楣是完全不同的。家族的門楣地位纔是最穩靠的東西……看人家符家,多少年了,一直都是名門望族。

甚至當初郭紹非得娶符二妹,也要李圓兒做妾,爲何?不就是門楣高低,需要聯姻!李處耘當年爲了大夥兒共同的前程,對此事也是贊成的;但內心什麼滋味,也只有他這個當爹的默默感受。

李處耘想到符家,又忍不住糾結地捋着鬍子。

郭紹還是中級將領時,李處耘就追隨麾下了。太清楚這些年的風風雨雨……皇后符二妹不是重點,先帝的皇后符氏纔是關鍵人物。

符氏對皇帝有恩。

還有此前的流言蜚語,傳言皇帝和“嫂子”有什麼說不清道不明的關係;是真是假,李處耘不知道,甚至誰也不知道,因爲沒真憑實據,最多猜一下。真相不清楚,但李處耘猜測恐怕真有什麼事兒,比如聽說端慈皇后又被官家請出來掌管國事……給人的感覺,總覺得不太尋常。

李處耘斷定:符家的女子比李圓兒得寵多了。

他當下便看了良士一言,語重心長地說道:“我今天已經做到殿前都點檢,官家待我信任有加、隆恩難報。做人要知足,切勿人心不足去奢求太多,咱們安心爲官家辦差就行了。”

“唉……”良士聽罷嘆了一口氣。他時不時觀察李處耘的神情,過了一會兒,又忍不住說道:“主公有事兒得告訴在下,在下才好爲您盡分內之事。”

李處耘道:“發生過什麼事兒,大抵也告訴過你了。”

李處耘說罷,掀開車簾,頓時一副醉人的景象映入眼簾。車仗前面正是汴水,那河水橋上車龍如來遊人如織,兩岸亭臺樓閣,十分繁華。春風之中,那河畔的楊柳綠意正濃,在溼潤的風中輕輕搖曳,婀娜的姿態彷彿美人的腰身。

寬闊大街兩側的茶樓酒肆十分熱鬧,比出徵幽州之前更加喧囂,或是幾個月東京的人口又多了,又或是春天來了人們都更願意上街活動。

“這裡該是天下最繁華漂亮的地方了。”李處耘眯着眼睛微笑道。

李良士道:“若是進入太平盛世,東京會更加繁榮,也會逐漸沉穩。”

“沉穩?”李處耘隨口一問。

李良士道:“路上的販夫走卒一輩子也是販夫走卒,子孫後代同樣如此,名門望族也不會輕易動搖根基。”

“哼哼……”李處耘看了他一眼,“烽火一起,可以憑戰功;天下無事,可以讀書科舉。人間的氣流得上下流通。朝廷的規矩,真有本事的人並不是沒有路走。”

(本章完)

第六百六十五章 初見第五百五十一章 伏擊(3)第四百三十一章 當塗上架感言第三百章 險惡的不是峭壁第一百零三章 高下立判第三百九十四章 無趣地旁觀第四百零六章 項莊舞劍(1)第五百五十六章 恩怨第三百一十二章 大義第三百三十四章 霸王舉鼎第一百五十六章 踏青第四百四十九章 犧牲(3)上架感言第五百一十五章 暗香滋德殿(3)第六百九十五章 回家罷第一百零四章 當哥哥一樣第三百二十章 有力的心跳第四百零五章 殘留的氣味第七百章 涿州之急第八百五十六章 血染陰霾第七百六十五章 一切都不同了第三百章 險惡的不是峭壁第三百六十四章 黃曆第五百八十三章 自古多情傷離別第七百一十九章 誰之罪第三百零二章 一萬六與六萬第五百一十六章 絲綢纏老樹第三百一十九章 三隻耳環第三百八十一章 在寒冬取暖第四百九十五章 貼紙條第三百七十四章 直覺第九百零五章 就怕壞事第六百四十九章 歸來時第七百一十六章 作了猴兒第二百六十四章 釜底之火第五百二十六章 講理的魏仁溥第七百五十七章 原來是真的第三百二十五章 欲加之罪第三百七十一章 來點酒罷第八百六十九章 故地故人第八百一十四章 嚐嚐滋味第八百二十章 天誅許寇第一百八十九章 冰涼的漠視第四十六章 官家的秘密第一百六十九章 勿失朕望第一百三十八章 繁華與失落第二百七十三章 哀愁(5)第四百九十八章 從容與瑣碎第五十九章 盛情難卻第六百三十章 食不甘味第六百二十二章 報應第六十章 附庸風雅第三百二十五章 欲加之罪第二十五章 都虞候第三百一十六章 信念第一百九十三章 鮮血淋淋第七十五章 威武城(1)第四百五十二章 犧牲(6)第五百四十三章 皇后相第八百二十一章 悲慼第六十三章 無法停止難受第六百五十六章 誰又比誰薄情第二百六十二章 處心積慮第七百八十七章 拆臺第六百四十二章 名聲第五百六十三章 再聚晉陽(3)第五百九十七章 心氣第八百八十七章 叫爹第三百七十八章 五百年必有聖人出第七百五十三章 恩怨分明第二百三十七章 皇城的戰慄(1)第六百九十七章 首戰第六百一十一章 等待最是磨人第四百五十四章 犧牲(8)第六百三十九章 嘆落花第七百三十四章 設身處地第五百六十四章 再聚晉陽(4)第三十二章 大人不記小人過第二百八十五章 梅花第二百九十九章 如虎添翼第四百五十三章 犧牲(7)第二百八十八章 人間滄海桑田第一百八十五章 樂得瘋癲第三百四十九章 大石頭第十章 天下興亡匹夫有責第二百四十七章 跑哪裡去第七百六十三章 此一時彼一時第一百六十四章 趙府的驚變第五百七十一章 虎口(1)第六百三十九章 嘆落花第四十九章 傻笑第五百零二章 一夜化爲烏有第一百三十三章 雪花第七百七十二章 永不陷落之堡第八百五十章 三思第五百八十一章 勸降與對峙第七百六十七章 白高大第四十六章 官家的秘密第五百九十九章 心境
第六百六十五章 初見第五百五十一章 伏擊(3)第四百三十一章 當塗上架感言第三百章 險惡的不是峭壁第一百零三章 高下立判第三百九十四章 無趣地旁觀第四百零六章 項莊舞劍(1)第五百五十六章 恩怨第三百一十二章 大義第三百三十四章 霸王舉鼎第一百五十六章 踏青第四百四十九章 犧牲(3)上架感言第五百一十五章 暗香滋德殿(3)第六百九十五章 回家罷第一百零四章 當哥哥一樣第三百二十章 有力的心跳第四百零五章 殘留的氣味第七百章 涿州之急第八百五十六章 血染陰霾第七百六十五章 一切都不同了第三百章 險惡的不是峭壁第三百六十四章 黃曆第五百八十三章 自古多情傷離別第七百一十九章 誰之罪第三百零二章 一萬六與六萬第五百一十六章 絲綢纏老樹第三百一十九章 三隻耳環第三百八十一章 在寒冬取暖第四百九十五章 貼紙條第三百七十四章 直覺第九百零五章 就怕壞事第六百四十九章 歸來時第七百一十六章 作了猴兒第二百六十四章 釜底之火第五百二十六章 講理的魏仁溥第七百五十七章 原來是真的第三百二十五章 欲加之罪第三百七十一章 來點酒罷第八百六十九章 故地故人第八百一十四章 嚐嚐滋味第八百二十章 天誅許寇第一百八十九章 冰涼的漠視第四十六章 官家的秘密第一百六十九章 勿失朕望第一百三十八章 繁華與失落第二百七十三章 哀愁(5)第四百九十八章 從容與瑣碎第五十九章 盛情難卻第六百三十章 食不甘味第六百二十二章 報應第六十章 附庸風雅第三百二十五章 欲加之罪第二十五章 都虞候第三百一十六章 信念第一百九十三章 鮮血淋淋第七十五章 威武城(1)第四百五十二章 犧牲(6)第五百四十三章 皇后相第八百二十一章 悲慼第六十三章 無法停止難受第六百五十六章 誰又比誰薄情第二百六十二章 處心積慮第七百八十七章 拆臺第六百四十二章 名聲第五百六十三章 再聚晉陽(3)第五百九十七章 心氣第八百八十七章 叫爹第三百七十八章 五百年必有聖人出第七百五十三章 恩怨分明第二百三十七章 皇城的戰慄(1)第六百九十七章 首戰第六百一十一章 等待最是磨人第四百五十四章 犧牲(8)第六百三十九章 嘆落花第七百三十四章 設身處地第五百六十四章 再聚晉陽(4)第三十二章 大人不記小人過第二百八十五章 梅花第二百九十九章 如虎添翼第四百五十三章 犧牲(7)第二百八十八章 人間滄海桑田第一百八十五章 樂得瘋癲第三百四十九章 大石頭第十章 天下興亡匹夫有責第二百四十七章 跑哪裡去第七百六十三章 此一時彼一時第一百六十四章 趙府的驚變第五百七十一章 虎口(1)第六百三十九章 嘆落花第四十九章 傻笑第五百零二章 一夜化爲烏有第一百三十三章 雪花第七百七十二章 永不陷落之堡第八百五十章 三思第五百八十一章 勸降與對峙第七百六十七章 白高大第四十六章 官家的秘密第五百九十九章 心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