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六十九章 勿失朕望

東華門內,殿宇外面一個宦官喊道:“陛下駕到!”

郭紹和趙匡胤聽得,便急忙從凳子上站了起來,稍許,果然見柴榮在前呼後擁之下自殿門走了進來。柴榮沒穿戎服、也沒穿龍袍,照樣是一身紫色的大團花圓領袍服,頭上戴着烏紗帽。

殿中二人,這時便前後跪伏在地,喊道:“臣叩見陛下,陛下聖壽無疆。”

柴榮上前,一手扶一個,竟是實實在在地將二人扶起,說道:“愛卿等平身。”他扶起了人便徑直到正位坐了下來。那上面的位置只擺了一把椅子,並非正規的寶座,離得也不遠。

郭紹從地上爬起來時,目光稍稍下垂着、卻用餘光觀察了一下柴榮的神情,沒看出什麼蹊蹺。倒覺得柴榮的臉色着實很蒼白,臉頰還有一些奇怪的暗斑。

柴榮果然先注意到一身縞素的趙匡胤。只見那趙匡胤的臉脖又黑又紅,身上卻一片白,實在是有點惹眼。但皇帝照樣沒問他喪事,又把目光投向郭紹,開口道:“那兩份卷宗,是朕下旨要給你們看,朕要當面問你們最近的事兒。你們都看了,開封府左廳查的案子,意下如何?”

皇帝的目光在郭紹身上,郭紹不能失禮地對皇帝的問話聽而不聞,當下便躬身一拜,一面緊張地組織說法語句,一面開口道:“回陛下的話,微臣以爲開封府查得比較細緻,證詞、推案也都說得通……趙家三郎遇刺案,正如卷宗上所錄,兇犯乃廣順三年進的趙府,此人與臣絕無任何關係。臣也並非那等睚眥必報之人,請陛下明鑑。”

郭紹故意不說趙三是不是陰謀過刺殺自己。

只談董二殺人的事,是爲自己辯護,屬於防守;說趙三謀刺,則是攻訐對方,屬於進攻……既是讓郭紹先說,他便先做得比較保守;只爲自己開脫,但不咬住對方攻擊。

因爲在此之前郭紹已經想明白了,趙匡胤一來並沒有惡言相向,自己何必急着要與他吵?倒不如先沉住氣,瞧瞧他什麼態度和反應。

最近發生的這些事,不管過程如何複雜、誰是誰非;結果是郭紹好好的、活蹦亂跳站在這裡,但趙家卻死了兩個人。損失上趙匡胤比較慘重,就算趙三有過錯,可人都死了……不需要再“給郭紹一個說法”。

郭紹尋思:拿這事再攻擊,毫無意義,弄成鐵案也是沒法攻擊到趙匡胤。趙三所犯並不是十惡不赦要株連族人的大罪,很難把趙匡胤也一併牽扯進來。

更何況柴榮很信任倚重趙匡胤,他恐怕不會因爲這件事就拿趙匡胤怎樣……雖然郭紹也在柴榮發動的各次戰爭中立過汗馬功勞、表現甚佳,但在親疏關係上比趙匡胤還是差了一點,不然也不會在侍衛司了。

就在這時,柴榮微微點點頭,又轉頭看黑臉大漢。

趙匡胤拜道:“前些天臣聞郭將軍遇到刺客,諸線索與三弟有關。回去之後也質問過三弟,但三弟在臣跟

前說非他所爲……臣也看了一下案卷中所載,有兩處並不太可信。第一是作案動機,說三弟爲了個婦人爭風吃醋就要謀害大將,有點牽強附會;第二是李俠兒是不是受三弟指使,案卷中語焉不詳,僅靠推論。

且以微臣對自家兄弟的瞭解,三郎自小讀書、未經歷戰陣廝殺,在家是溫潤知禮、與人爲善,且還不滿十八歲。要說像三郎這樣的人能做出什麼歹毒之事來,臣覺得很蹊蹺。”

聽到趙匡胤還要爲之辯解,郭紹心裡有點不爽,因他早已認定幹那事的人就是趙三;不過趙匡胤也並沒有抓住趙三之死,非賴到郭紹頭上,其實已經很剋制了。

趙匡胤的剋制倒讓郭紹覺得很不可思議,因爲從結果上來看,趙匡胤纔是“苦主”,就算攻擊郭紹也情有可原……死了爹和弟弟都能忍,爲何要忍?

想起趙匡胤曾是史上的開國皇帝,郭紹纔不得不猜測:只有更大的抱負,才能讓他忍得眼前的痛苦。趙匡胤不是十幾歲的趙三,他不會爲了仇恨和剷除仇家、自己一塊兒被拉下水……只有這麼認爲,郭紹纔想得通爲啥趙匡胤今天表現得如此剋制。

這時柴榮又直接問:“趙匡胤,那你以爲三郎之死和郭紹有關?”

趙匡胤拜道:“臣請陛下明斷。”

果然他就算不願將矛盾擴大,但也對郭紹起了敵意,說話留一手……如果皇帝要幫忙懲治郭紹,趙匡胤模棱兩可的態度、顯然是樂得其成。

柴榮點點頭,說道:“朕把你們兩個都叫進宮裡來,當面把這事說開,便是想聽聽你們是對此作何想法。”

趙匡胤和郭紹都十分仔細地聽着皇帝說的話。

柴榮又嘆了一氣,道:“現在大事未成、北伐在即。那契丹國主雖號‘睡皇帝’,但以朕察之,此人名聲差、倒也不是全然無能之輩;契丹國內亂與前朝舊事有關,不能全怪在當今契丹國主身上。其國內雖亂、實力卻未大損,仍舊是我國最大之強敵!而你們兩個都是朕所倚重的大將,今若內耗、徒損軍力,甚至讓國家產生了什麼動盪損失的話,朕絕不輕饒!”

趙匡胤和郭紹聽罷忙躬身一拜。

柴榮又道:“侍衛司諸軍在淮南之役中表現甚佳,讓朕大爲欣慰,在即將要來的北伐契丹之戰中,朕望郭將軍能攻城略地、力拔河北諸重鎮,再立新功!殿前司諸部更是我大周精銳,朕之厚望。你們兩人若能把恩怨化開最好;不然也不能因個人小節而影響北伐大計!誰爲朕收復幽州時出力最多,朕便更倚重誰,絕不偏頗。”

他接着語重心長地說道:“還望你們以大局爲重,勿失朕望。”

趙匡胤忙叩首道:“臣爲殿前司都校,身負陛下重託、國家大任,敢不殫精力竭爲陛下前驅?臣絕不會因個人恩怨而耽誤陛下之宏圖偉志!”

柴榮聽罷十分欣慰地說道:“趙愛卿常能體察朕心,爲朕分憂解難,你定

然不會讓朕處境兩難。”

郭紹見狀,也趕緊跟着跪地表態道:“微臣定然以國家大事爲重,不敢計較小節。”

柴榮見狀又上來扶起他們,“以前的恩怨便擱下了,而且朕以爲事有出入、諸事並非你們二人不識大體所致,情有可原。但今後,我要你們不得再以怨抱怨,可做得到?君前無戲言,就當着朕的面,起誓不再計較何如?”

趙匡胤一臉正色,立刻舉起手道:“臣在陛下前起誓,絕不因個人私怨,對郭將軍做不義之事!”

起誓真的有用?不過在皇帝跟前說的話,恐怕多多少少還是有點用,郭紹也忙以掌對天,道出誓言:“臣願不計前嫌,與趙都使協力輔佐陛下攻伐契丹。”

柴榮見狀十分滿意,點頭道:“甚好、甚好!朕之肱骨大將,本就該是心胸寬闊能容人的大才!”

皇帝又寬慰了一番二人,下令賞了一些錢財,並派宮人同趙匡胤一道去府上參加喪事。二人千恩萬謝,拜別皇帝從大殿上一前一後走了出來。

趙匡胤走前邊,郭紹在後面一段距離,二人一路無話。

郭紹對這個結果還算滿意,出門見到陽光忍不住暗自微微舒一口氣,總算是闖過這一關了……因爲他從來不覺得皇帝會爲了給自己一個公道、而放棄趙匡胤,那是絕不可能的事情。

倒是趙匡胤可能比較鬱悶,他家死了兩個親人,最後只能不了了之。

但郭紹也明白爲何柴榮要做和事老:皇帝一心要收復幽雲,根本不願意因內鬥損失大將。對待郭紹的態度,其中一句“攻城略地、力拔河北諸重鎮,再立新功”不經意間就暴露了聖心……柴榮還惦記着郭紹攻城厲害,想讓他打河北時幫着攻城。河北那些城更大更穩固,城池非常不好打。

如果郭紹沒有價值,今天柴榮還會不會顧及什麼公正和真相,那就真難說了。而且一旦打下了幽州,會不會鳥盡弓藏?

郭紹發現自己的額頭上沁出了細細的汗珠,下意識拿袖子輕輕一揩。

總之這事暫時是可以告一段落,郭紹覺得自己眼下沒多大危險;但長遠來看,危險卻更大。

眼下皇帝保他,趙匡胤那麼識時務的人也不太可能會急着幹什麼、與皇帝的意思對着幹,所以郭紹應該是無憂的……但等以後,究竟會發生什麼,那便一點保障都沒有;趙匡胤的誓言也不能保證什麼,有一百種方法既可以不違誓言又將對方置之死地。

二人在宦官的帶引下,出了東華門。趙匡胤很淡定地讓奴僕牽馬過來,這廝倒完全不怕什麼街巷以弓弩伏擊,表現得十分坦然,他接過繮繩時,竟然轉身向郭紹輕輕抱拳,然後才上馬。

郭紹也趕緊拱手回禮,目送上翻上高頭大馬。然後才走到自己的馬車旁邊,他心下表示比較怕死得不明不白,還是乘馬車比較安生。

(本章完)

第五百七十一章 虎口(1)第七百五十章 就是說說話第八百六十二章 反賊周端第四百七十三章 殺個痛快第一百零三章 高下立判第四百一十二章 甲板上的魚腥味第七百六十五章 一切都不同了第三百二十一章 百鍛成鋼第七十章 滿意表現第七百零五章 叫你戴狗皮帽第七百四十三章 認了錯再說第九十三章 最關心最在意的人第二十一章 草船借箭第四百九十五章 貼紙條第三百八十四章 善變的女子第八百二十四章 盛世太平第六百三十三章 徘徊第七百四十三章 認了錯再說第一百四十八章 悄悄的第二十八章 綠肥紅瘦時節第二百三十四章 挺講道理第五百五十六章 恩怨第一百七十章 不斷靠近的過程第八百六十三章 心臟在左第四十一章 糾葛第四百七十四章 出石第七百五十一章 你莫哄我第七十七章 威武城(3)第六百八十二章 薔薇中的重逢第八百九十八章 萬勝王第一章 衛國夫人、紹哥兒及玉蓮(1)第七百零四章 王師巡狩第二百三十六章 箭在弦上第一百二十八章 善於射箭第四百六十七章 勸降書第三百九十章 貞節牌坊第九百零二章 衆望所歸第三百四十八章 號子第四百四十八章 犧牲(2)第六百八十五章 佳節之變第一百五十八章 夜來風急第五百一十七章 戰爭的痕跡第三百六十四章 黃曆第五百二十六章 講理的魏仁溥第四十七章 朦朧的飛花第四百五十九章 京口之役(2)第五百一十一章 國力的轉化第一百四十七章 積蓄重逢之力第一百九十二章 用力的一聲嘆息第八百九十五章 無聲的掙扎第五百五十一章 伏擊(3)第一百零三章 高下立判第五百五十一章 伏擊(3)第二百一十八章 木牌子第六百七十九章 蚊子也是肉第一百五十二章 索還鞋墊第七十九章 跑得飛快第一百一十七章 優雅的暴力第三百二十五章 欲加之罪第二百八十章 聲色第一百五十六章 踏青第七百九十六章 交易第八百一十二章 綻放的夜色第一百二十七章 打油詩第四百四十四章 受傷的野獸第八百五十四章 悲痛震怒第三百一十二章 大義第七十四章 兵臨城下引子第一百四十一章 高夫人第一百九十四章 皇后的傷第四百八十四章 宋州(2)第七百九十章 哭窮第九百零六章 跑不了廟第五百九十四章 宣仁功德閣第四百一十四章 有人惦記第二十七章 發酵第七百零九章 最好的禮物第八百四十一章 遺憾第三百四十一章 滄桑第六百三十五章 難得知己第五百一十四章 暗香滋德殿(2)第三百三十章 酒骨槽第六百一十一章 等待最是磨人第八百四十六章 如果流血第一百三十二章 不拘一格降人才第六百零一章 沿路走下去第三百零五章 粗劣的腰飾第四百六十五章 孩兒第八百二十六章 小窗之光第七百二十八章 有辱斯文第一百一十六章 教他如何帶兵第三百九十七章 雙喜第二百四十八章 可惜可嘆第二百八十七章 不爲奴第七百四十章 寶鞘存利劍第八十四章 生死有命第五百九十一章 左攸獻圖第八十二章 扶搖子第九十三章 最關心最在意的人
第五百七十一章 虎口(1)第七百五十章 就是說說話第八百六十二章 反賊周端第四百七十三章 殺個痛快第一百零三章 高下立判第四百一十二章 甲板上的魚腥味第七百六十五章 一切都不同了第三百二十一章 百鍛成鋼第七十章 滿意表現第七百零五章 叫你戴狗皮帽第七百四十三章 認了錯再說第九十三章 最關心最在意的人第二十一章 草船借箭第四百九十五章 貼紙條第三百八十四章 善變的女子第八百二十四章 盛世太平第六百三十三章 徘徊第七百四十三章 認了錯再說第一百四十八章 悄悄的第二十八章 綠肥紅瘦時節第二百三十四章 挺講道理第五百五十六章 恩怨第一百七十章 不斷靠近的過程第八百六十三章 心臟在左第四十一章 糾葛第四百七十四章 出石第七百五十一章 你莫哄我第七十七章 威武城(3)第六百八十二章 薔薇中的重逢第八百九十八章 萬勝王第一章 衛國夫人、紹哥兒及玉蓮(1)第七百零四章 王師巡狩第二百三十六章 箭在弦上第一百二十八章 善於射箭第四百六十七章 勸降書第三百九十章 貞節牌坊第九百零二章 衆望所歸第三百四十八章 號子第四百四十八章 犧牲(2)第六百八十五章 佳節之變第一百五十八章 夜來風急第五百一十七章 戰爭的痕跡第三百六十四章 黃曆第五百二十六章 講理的魏仁溥第四十七章 朦朧的飛花第四百五十九章 京口之役(2)第五百一十一章 國力的轉化第一百四十七章 積蓄重逢之力第一百九十二章 用力的一聲嘆息第八百九十五章 無聲的掙扎第五百五十一章 伏擊(3)第一百零三章 高下立判第五百五十一章 伏擊(3)第二百一十八章 木牌子第六百七十九章 蚊子也是肉第一百五十二章 索還鞋墊第七十九章 跑得飛快第一百一十七章 優雅的暴力第三百二十五章 欲加之罪第二百八十章 聲色第一百五十六章 踏青第七百九十六章 交易第八百一十二章 綻放的夜色第一百二十七章 打油詩第四百四十四章 受傷的野獸第八百五十四章 悲痛震怒第三百一十二章 大義第七十四章 兵臨城下引子第一百四十一章 高夫人第一百九十四章 皇后的傷第四百八十四章 宋州(2)第七百九十章 哭窮第九百零六章 跑不了廟第五百九十四章 宣仁功德閣第四百一十四章 有人惦記第二十七章 發酵第七百零九章 最好的禮物第八百四十一章 遺憾第三百四十一章 滄桑第六百三十五章 難得知己第五百一十四章 暗香滋德殿(2)第三百三十章 酒骨槽第六百一十一章 等待最是磨人第八百四十六章 如果流血第一百三十二章 不拘一格降人才第六百零一章 沿路走下去第三百零五章 粗劣的腰飾第四百六十五章 孩兒第八百二十六章 小窗之光第七百二十八章 有辱斯文第一百一十六章 教他如何帶兵第三百九十七章 雙喜第二百四十八章 可惜可嘆第二百八十七章 不爲奴第七百四十章 寶鞘存利劍第八十四章 生死有命第五百九十一章 左攸獻圖第八十二章 扶搖子第九十三章 最關心最在意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