落實農村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的工作,已經初步完成,全鄉百分之七十以上的水田和百分之八十以上的旱地,都順利地完成了包產到戶。
青浦鄉關於靈活的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的新思路和新經驗,也在縣委縣政府的領導下,順利地在全縣其他鄉鎮推廣。
金黃的晚稻已進入農民的糧倉,意味着一年一度的秋收已經結束。
在海嶺縣這樣的農業大縣,一般都是一年三季的農耕作業,收完早稻收晚稻,收完晚稻搞秋種,秋種也叫冬種,主要是一些耐寒的農作物,比如小麥和玉米,除此之外,還會種一些扁草和花草,用於來年春耕的肥料。
今年的冬種不同以往,大多數農戶在田間勞作的時候,還多了一份沉甸甸的自主權。
這些天,陳子濤的腳頭也難得勤快,秋高氣爽,又有三輪摩托車代步,趁着冬種的當口,把全鄉二十二個村都轉了個遍。
但是,剛回到鄉里,水還沒喝一口,李一民就找上門來了。
李一民將一份材料扔到了辦公桌上,“子濤,對不住你了。”
陳子濤看也不看,卻先批評起了李一民,“一民啊,我再次提醒,在鄉鎮工作少穿西裝,下村工作時更不要穿西裝,瞧你那假洋鬼子的模樣,明顯是脫離羣衆嘛。”
“哈哈,我接受你的批評。”李一民坐下,指着桌上那份材料道:“子濤,你還是先看看這個吧。”
“不看,你說,直接說。”
“關於地主金耀庭的材料。”
陳子濤哦了一聲,擡眼瞅着李一民。
李一民道:“材料是地主金耀庭的遠房侄子金三提供的,涉及到你家祖孫三代,你爺爺你老爸和你,據金三說,金耀庭曾派人秘密進入內地,並來到青浦鄉找你爺爺,因爲你爺爺當年給金耀庭當過管家,不僅如此,你爺爺還曾是金耀庭最好的朋友,也是現在在內地他最信任的人。”
“據金三說,金耀庭派來的人交給你爺爺一封親筆信,同時將一筆錢交給你爺爺,條件是你爺爺幫他遷移祖墳,多餘的錢捐給青浦鄉修橋鋪路,但因爲你老爸堅決反對,你爺爺就一
直沒有幫金耀庭遷移祖墳,你爺爺也對外否認有這麼一回事。”
“到了今年,你陳子濤前來青浦鄉上任,不久金耀庭家的祖墳就被遷走,與此同時,原青浦公社的財政窟窿也順利地被填平,不僅如此,鄉中學鄉小學也修繕了校房並添置了不少新的教學用具,據金三說,金耀庭留下的錢被鄉政府拿走並花掉了,金耀庭家的祖墳也是鄉政府派人遷走的。”
陳子濤聽完,心裡早已平靜了下來,“一民,你說這些是什麼意思?”
李一民急忙解釋道:“子濤,我沒別的意思,我負責統戰工作,最近到各個村都跑了跑,主要是初步統計各村的海外關係,爲下一步建檔做準備,在金家村碰上了金三,他就把金耀庭的事捅給了我,噢對了,他還說你曾當街打過他。”
陳子濤心知肚明,金三知道的沒這麼多,要說誰知道得這麼清楚,那非老文書張三順莫屬,
張三順那張嘴啊,幸虧後來的事沒讓張三順摻和,不然連回旋的餘地都沒有,他孃的,陳子濤真想揍張三順一頓。
“對不起,現在的問題是,我把這個事情捅到我媽那裡去了。”
陳子濤不高興的看着李一民,“一民,你這樣做,是對我不尊重啊。”
李一民苦笑着道:“對不起,因爲我對這事吃不準,所以打電話請教我媽,一不小心禿嚕了嘴。”
“好吧。”陳子濤拿起那份材料,掂了掂,扔還給了李一民,“既然縣委統戰部長都知道了,那就交給上面處理吧。”
動不動就把老孃搬出來,這是李一民的一貫作風,以前小孩打架都那個樣,儘管他特能裝,什麼一不小禿嚕了嘴,鬼才信呢。
李一民很尷尬,他是想跟陳子濤爭個高低,可沒想到這就鬥上了。
運氣這個東西真是奇妙,李一民年長陳子濤五歲,什麼都壓着陳子濤一頭,可就是七七年高考走了滑鐵盧,陳子濤一考就中,考上的是本科大學,李一民三考才中,考上的還只是專科大學,等李一民畢業,陳子濤都工作一年了。
人比人,氣死人,一步晚點,步步晚點,李一民咽不下這口氣。
李一民走後,陳子濤馬上去找張三順。
鄉食堂在後院,後院外就是一片長滿雜草的荒地。
張三順在食堂幫相好的忙,他莫名其妙地跟着陳子濤,來到後院外的荒地上。
陳子濤不說話,卻伸手一把推了出去,張三順猝不及防,踉踉蹌蹌地跌倒在了地上。
“臭小子,你知不知道,我,我都快六十的人了。”
陳子濤笑道:“不錯,你老張頭是快六十的人了,但你那張破嘴,比我二叔家的五丫頭的嘴還不靠譜。”
張三順不知道爲什麼,“臭小子,最近我沒亂說什麼啊。”
“哼,最近鄉里的哪些同志請你喝過酒?”
“多了去了,金家興,老樑,老譚,還有郭援朝。”
“你老張頭人緣不錯,那個那個……新來的李一民同志呢?”
“嗯……喝,喝過。”
“什麼時候?”
“大前天晚上吧。”
“你們都說過什麼?”
“就喝酒,聊天,沒說其他什麼啊。”
“他孃的,你到底說沒說過其他什麼?”
“子濤,對不起,我……我忘了。”
“去你孃的。”
陳子濤可以確定,李一民那份材料,應該是金三起的頭,而張三順提供了核心內容。
對策,現在需要的是採取對策。
陳子濤這時候想起了一個人,餘全國,縣委統戰部副部長,鄉糧食專管員餘軍輝的老子。
餘全國因爲兒子餘軍輝浪子回頭,“改邪歸正”,多次托兒子帶口信,邀請陳子濤去家裡做客,陳子濤故意忍着沒去,就是想找一個合適的機會。
俗話說得好,養兵千日,用兵一時,現在是登門拜訪餘全國的機會了。
餘軍輝一聽陳子濤要去他家,高興得不得了,“老大,我面子倍兒大啊。”
“去,你少來這一套。”陳子濤擺着手道:“去我家弄幾壇米酒捎給你爸,咱們馬上就出發。”
餘軍輝駕着三輪摩托車,載着陳子濤,到達縣城時還不到下午三點。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