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61章 文舉武舉,箭在弦上!

下朝之後,陽光已斜灑在太極殿的琉璃瓦上,金輝閃爍,映得整個宮殿愈發莊嚴肅穆。

諸葛亮邁着沉穩的步伐,穿過一道道雕樑畫棟的長廊,最終來到了太極殿的暖閣。

暖閣內,爐火正旺,暖氣融融,驅散了初春的寒意,卻也映照着即將展開的激烈辯論。

皇帝劉禪坐在龍椅之上,身着明黃龍袍,袍上繡着五爪金龍,栩栩如生,彷彿隨時要騰空而起。

他面容俊朗,眼神中卻透露出一股不容置疑的堅定。

劉禪輕輕撫摸着椅臂上的雕龍,似乎在思考着什麼深重的問題。

諸葛亮步入暖閣,行了一禮,道:“陛下,臣諸葛亮有要事稟報。”

劉禪擡頭,見是諸葛亮,臉上露出一絲笑意,道:“丞相請講。”

諸葛亮站定,神色凝重,道:“陛下,如今大漢方纔滅了魏國,天下雖已初定,但諸事未定,百廢待興。然而,臣聞陛下有意施行科舉制,選拔寒素之士爲官,臣以爲此事需慎重考慮。”

劉禪聞言,眉頭微皺,道:“哦?丞相有何高見?”

諸葛亮上前一步,拱手道:“科舉制確有好處,它能打破世家壟斷,讓更多有才能的寒素之士有機會爲國效力。然而,其壞處也不容忽視。世家在地方根深葉茂,他們做官,方能順利施行政令,因爲地方百姓和士紳多與其有千絲萬縷的聯繫。

而寒素出身的官員,且不說他們的能力如何,即便他們才華橫溢,到了地方,恐怕也難以施行政令。

地方百姓和士紳對陌生人多有牴觸,恐怕不會聽從他們的號令。”

說到此處,諸葛亮頓了頓,目光深邃地望向劉禪,繼續說道:“再者,科舉制一出,勢必會損傷世家利益。世家大族歷來掌握着大量的資源和人脈,他們不會輕易放棄自己的權益。如今天下雖然初定,但還有些地方尚未徹底拿下,人心未穩。此時施行科舉制,恐怕會激起世家的反彈,甚至可能引發變亂。”

劉禪聽了,哈哈一笑,眼神中閃過一絲狡黠,道:“丞相多慮了。正是因爲現在諸事未定,很多地方缺少官員,方纔要施行科舉制。朕要以寒素制衡世家,打破他們壟斷官場的局面。

等到天下平定了,科舉制推行起來反而更加艱難。

因爲那時世家大族的勢力會更加龐大,他們會更拼命地阻撓。

如今天下都是大漢的,誰不服,誰要作亂,朕等着他們!”

劉禪說着,猛地一拍龍椅的扶手,氣勢磅礴,彷彿要將一切阻礙都掃平。

諸葛亮見狀,心中暗自嘆息。

他知道劉禪年輕氣盛,有着一股子衝勁,但也正因如此,他擔心劉禪會因此而犯下大錯。

諸葛亮沉吟片刻,道:“陛下,即便如此,也應該先試點,不宜推廣過大。否則一旦出現問題,恐怕難以收拾。”

劉禪聞言,笑容漸斂,眼神中閃過一絲不悅。

他站起身來,在暖閣內來回踱步,道:“丞相,朕已經決定了。五月郡縣鄉試,七月州府府試,九月洛陽殿試。朕已經讓講武堂的人從鄉試到府試,一律安排妥當。若有阻撓者,斬立決!”

劉禪說着,語氣愈發堅定,眼神中透露出不容置疑的決心。

他轉身看向諸葛亮,道:“丞相,你可知朕爲何如此堅定要施行科舉制嗎?”

諸葛亮搖頭,表示不知。

劉禪深吸一口氣,道:“朕知道,世家大族勢力龐大,他們掌控着朝廷的各個部門,甚至影響着朕的決策。朕要打破這種局面,讓寒素之士有機會進入官場,爲朕效力。這樣,朕才能真正掌握朝廷大權,實現自己的抱負。”

諸葛亮聽着劉禪的話,心中凜然。

他沒想到劉禪對科舉制如此執着,甚至願意爲此冒險。

諸葛亮深知世家的力量不可小覷,一旦激怒他們,後果不堪設想。

但此刻,他看着劉禪那堅定的眼神,知道無法改變皇帝的心意。

諸葛亮沉吟片刻,道:“陛下,既然您已經決定,那臣也無話可說。但臣希望陛下能夠謹慎行事,切莫因一時衝動而釀成大禍。”

劉禪哈哈一笑,道:“丞相放心,朕心中有數。朕知道世家勢力龐大,但朕也不是吃素的。朕有信心駕御住他們,讓大漢在朕的手中更加繁榮昌盛。”

說着,劉禪走到暖閣的窗前,望着外面那遼闊的宮廷,眼中閃爍着熾熱的光芒。

他彷彿看到了大漢在他的治理下,國泰民安,繁榮昌盛的景象。

諸葛亮看着劉禪的背影,心中五味雜陳。

他知道劉禪有着雄心壯志,但也擔心他年輕氣盛,會因此而犯下大錯。

然而,此刻他又能說什麼呢?

只能默默祈禱劉禪能夠一切順利,不要讓大漢再次陷入動盪之中。

暖閣內,爐火依舊旺盛,暖氣融融。

但諸葛亮卻感到一股寒意從心底升起。

他知道,一場前所未有的變革即將在大漢展開,而這場變革將會改變無數人的命運,包括他自己。

他只能默默站在一旁,看着劉禪一步步走向那未知的未來,心中充滿了憂慮和期待。

畢竟,其實他諸葛亮也算是世家的一員。

自己革自己的命,那是不可能的。

但是阻止

這項看起來利於國家的政令,他如何能去阻止?

他能夠容忍自己的權勢好處被其他人分潤。

然而,其他世家豪強,能夠忍受嗎?

這纔是諸葛亮心中擔憂的地方。

此時,陽光已經漸漸西斜,太極殿的琉璃瓦在夕陽的映照下,散發出更加絢爛的光彩。

然而,這光彩背後,卻隱藏着無盡的波濤洶涌。

諸葛亮深知,未來的路還很長,很艱難。

劉禪轉過身來,看着諸葛亮,眼中閃過一絲堅定和信任。

“丞相,朕知道你對大漢忠心耿耿。”劉禪語氣誠懇地說道:“朕希望你能夠繼續輔佐朕,共同爲大漢的未來努力。”

諸葛亮聞言,心中一暖。

劉禪雖然年輕氣盛,但也有着一顆向上的心。

如今先帝興復漢室的目標已經完成了。

那便要制定一個新的目標。

他們君臣齊心,發展出一個比漢景之治還要昌盛的盛世,比武帝之時,更有武德,更有尊嚴的盛世!

想到這些,諸葛亮點了點頭,道:“陛下放心,臣一定會竭盡全力輔佐您,共同爲大漢的未來而努力。”

說着,諸葛亮向劉禪行了一禮,然後轉身走出了暖閣。

未來的路還很長,很艱難。

但諸葛亮也相信,只要他們齊心協力,共同奮鬥,就一定能夠克服一切困難,走向更加美好的未來。

走出暖閣後,諸葛亮擡頭望向那遼闊的天空。

夕陽的餘暉灑在他的身上,給他披上了一層金色的光環。

他深吸一口氣,感受着那清新的空氣和微風拂面的愜意。

新的征程即將開始,而他將肩負起更加重大的責任。。

此時的太極殿外,宮廷內一片寧靜。

然而,這寧靜背後卻隱藏着無盡的波濤洶涌。

政令如同春日裡的一聲驚雷,先在洛陽周遭發佈,一經傳出,便如狂風驟雨般席捲了整個洛陽城,讓洛陽內外爲之震驚。

這政令非同小可,乃是關乎大漢朝未來仕途選拔的科舉之制。

消息一出,世家的才俊子弟們,紛紛如潮水般涌向街頭巷尾,或聚於茶樓酒肆,詢問着科舉制的種種細節。

在洛陽城最繁華的市集一隅,一家名爲“文淵閣”的書坊內,幾位世家子弟正圍坐在一張雕花梨木桌旁,桌上攤開着幾卷泛黃的書冊,他們或蹙眉沉思,或低聲交談。

其中一位身着華服,面容俊朗的青年,手持一卷《禮記》,眼中閃爍着好奇與期待的光芒,他便是世家大族李家的公子李風。

“你們可曾聽說,這科舉制分爲文舉武舉?”李風輕聲問道,手指輕輕敲打着書卷的邊緣。

“確有此事。”一旁身着青衫,面容清秀的張家公子張遠接口道,“文舉考校的是秀才、明經、俊士、進士、明法、明字、明算、明史,分科考試,各有側重。秀才試重詩文,明經試重經典,俊士試則兼考詩賦與策論,進士試更是全面,需詩文、策論皆佳。至於明法、明字、明算、明史,則是專爲精通法律、文字、算術、歷史之才而設。”

“哼,文舉倒也罷了,我世家子弟自幼飽讀詩書,豈會懼那些寒素泥腿子?”李風嘴角勾起一抹自信的笑容,眼中閃過一絲不屑。

“不過,武舉卻有些棘手。”張遠皺了皺眉,繼續說道:“武舉考校的是遠射、馬射、步射、平射、筒射、馬槍、摔跤、舉重等項。我世家子弟雖也習武,但多注重劍術、拳法,對這等軍旅之技並不擅長。”

此言一出,圍坐的世家子弟們紛紛點頭,神色間透露出一絲憂慮。

他們深知,武舉的開設,意味着大漢朝許多官職,特別是那些需要武藝的職位,都將向那些出身寒微的“泥腿子”敞開大門。

這對於一向壟斷官場的世家大族來說,無疑是一個巨大的威脅。

“此舉實乃不公!”一位身着紫袍,面容威嚴的老者猛地一拍桌子,站起身來。

他是李家的一位長輩,李風的叔父李明。

他的眼神中閃爍着怒火,彷彿要將這突如其來的政令焚燒殆盡。

“我世家子弟,自幼接受良好教育,文武雙全,豈能讓那些寒素之輩輕易奪走官職?”

“叔父息怒。”李風連忙起身安撫道,“此事雖有不公,但我們也不能坐以待斃。我們應聯合其他世家,上諫請求廢除科舉,保護我們的利益。”

與此同時,在洛陽城的另一隅,巷陌之間,酒肆之中,卻是另一番景象。

百姓們圍坐在一起,議論紛紛,臉上洋溢着前所未有的興奮與期待。

“聽說了嗎?朝廷要開設科舉,咱們泥腿子也有機會做官了!”一位身着粗布衣裳,面容黝黑的漢子高聲說道,他的眼中閃爍着激動的光芒。

“真的?那可真是太好了!”一旁的一位老者捋着鬍鬚,笑眯眯地說道。

“我兒雖出身貧寒,但自幼聰明伶俐,若有機會參加科舉,說不定能扭轉人生,成爲人上人。”

酒肆內,一位年輕的書生正埋頭苦讀,他的衣衫雖舊,但眼神卻異常堅定。

他便是趙家村的趙軒,自幼酷愛詩書,夢想着有朝一日能夠步入仕途,爲國效力。

科舉制的開設,對他來說,無疑是一個千載難逢的機會。

“趙兄,你準備參加科舉嗎?”一位好友走過來,拍了拍他的肩膀。

趙軒擡起頭,眼中閃爍着堅定的光芒:“當然,這是我改變命運的機會,我怎能錯過?”

一時間,洛陽城內,無論是世家大族還是平民百姓,都在議論着科舉制的是非曲直。

世家子弟們雖然對文舉充滿信心,但對武舉卻心存畏懼;而百姓們則對科舉制充滿了期待,希望藉此機會改變自己的命運。

在洛陽城的皇宮內,皇帝劉禪正端坐在龍椅之上,聽着大臣們的稟報。

他的面容雖年輕,但眼神中卻透露出一種超乎年齡的沉穩與睿智。

科舉制的開設,必將引發一場前所未有的變革,但他也相信,這是大漢朝走向繁榮的必經之路。

“陛下,世家大族紛紛上諫,請求廢除科舉制。”一位大臣躬身稟報道。

劉禪微微一笑,眼中閃過一絲堅定:“科舉制乃是爲了選拔人才,無論出身貴賤,只要有才能,皆可爲國效力。朕意已決,科舉制必行無疑。”

隨着皇帝劉禪的堅定表態,科舉制的開設已成定局。

他當即說道:“上諫廢除科舉制的,一律留中不發,再有議論科舉者,定重罰不饒!”

洛陽城內,世家大族與平民百姓之間的暗流涌動,一場關乎仕途與命運的較量即將拉開序幕。

而在這場較量中,無論是世家子弟還是寒素之士,都將爲了自己的夢想與未來,奮力一搏。

第428章 演得自己人都相信了!第251章 億手準備第77章 想瞌睡送枕頭(求追讀!)第302章 來了就別走了,我劉禪出了名的好客522.第517章 天下震動,魏吳共抗漢!第697章 土地衝突,君爭民退?第751章 國力之差,聖人難挽!第44章 舉兵謀逆第885章 殺一儆百,帝幸冀州!第713章 舉兵伐魏,御駕親征!第701章 青州戰場,守城神將!第297章 佈局深遠,神算劉禪!第240章 收心汝南士族的關鍵!第697章 土地衝突,君爭民退?第608章 潁川戰起,提前出招!第171章 徐庶徐元直,荊州馬政第447章 玄德握劍起,曹真鎮亂去!第166章 美人甄宓,劉公嗣一氣曹孟德!580.第575章 關廟第722章 青州事定,北擊幽州!572.第567章 世家生存之道!第183章 驅狼吞虎,挑撥離間!第857章 徐娘半老,魏宮諸女!第81章 南中無間道(爆更萬字求追讀!)560.第555章 隴西辛氏的投名狀!第187章 後院諸美,合肥城下!第889章 四方夷亂,山崩地裂!第295章 最後一計!(中秋節快樂!)第412章 步練師與張春華!第282章 士族送女,講武大比!第218章 三方合盟,生機!勝機!第179章 諸葛亮定平關中策!第336章 科學院,火藥研製!第239章 是做曹魏的狗,還是做大漢的臣?第296章 穩如老狗,汝南事畢!第264章 魏國內亂,少主顯崢嶸!第260章 汝水以南,將盡入他手矣!請假條第146章 玄德盡起西川兵,宛城無間道!第601章 八月未央,御駕親征!第337章 仙人撫我頂,劉禪忽悠人!第469章 神威天將軍,太子駕到!502.第497章 未戰先攻心!第303章 畢其功於一役,不得不贏的理由!第367章 夷王之爭,請君入甕!515.第510章 三氣曹子桓,連吐三口老血!第438章 間軍司百戶,劉禪想賺個大的!第160章 洛神被擒,神醫華佗,關羽中計第701章 青州戰場,守城神將!第756章 誰人敢戰,誰救社稷?第404章 校長授劍,微服私訪!第48章 郡城齊心,因糧於敵!第193章 南巡蠻郡,蠻兵要造反?第2章 建安二十四年春第725章 魏失幽州,拓跋力微!第87章 壓倒曹孟德的最後一根稻草!第59章 捨身成仁劉公嗣第791章 險道難走,陳兵廣成!525.第520章 衝破武關道,桃園三兄弟再聚首第672章 軍心人心,終破八公!第63章 我知美人心第639章 兩代盡薨,江東歸漢!第651章 潛龍在淵,生死險關第75章 平二寨,招賢才!第867章 柱國國公,縣鄉亭侯!549.第544章 聲東擊西,直搗黃龍!587.第582章 討賊檄文 百日破遼!第385章 可持續性竭澤而漁!第695章 皇權天授,難做昏君!第270章 夫目前,敢殺我否?第875章 科舉實行,皇權漸盛!第450章 趙雲先鋒,勢如破竹!第111章 歷史變動,孫權提前出手!(求首訂第41章 叟王臣服,越巂郡定第422章 鄧艾覆命,劉禪的考驗!551.第546章 以步勝騎,好戲開場!597.第592章 在三國點亮科技樹!514.第509章 兵敗如山倒,大勢已去!第321章 太子回成都,絡腮鬍黑張飛!第82章 彈指間灰飛煙滅第182章 兄弟鬩牆,殘暴本性!521.第516章 關中定,選秀女!587.第582章 討賊檄文 百日破遼!第338章 曹丕篡漢,漢已傾頹!第213章 青徐不附,合肥城破!第416章 爲胡氏祛毒,太子下江陵!第199章 放狗戰術,證明之戰!第423章 輿論起,飆升的糧價!第650章 太子監國,幽怨美人!第448章 有人要頂不住了!第232章 我要做皇帝!第112章 荊州危局:太子劉禪計定荊襄!(求第622章 一潰千里,主力盡喪!第672章 軍心人心,終破八公!第697章 土地衝突,君爭民退?第295章 最後一計!(中秋節快樂!)第817章 亂軍重圍,中心開花!第267章 司馬毒計殺劉禪!第95章 斬使來投,班超故事!(二合一大章)第839章 洛陽之戰:諜影重重!
第428章 演得自己人都相信了!第251章 億手準備第77章 想瞌睡送枕頭(求追讀!)第302章 來了就別走了,我劉禪出了名的好客522.第517章 天下震動,魏吳共抗漢!第697章 土地衝突,君爭民退?第751章 國力之差,聖人難挽!第44章 舉兵謀逆第885章 殺一儆百,帝幸冀州!第713章 舉兵伐魏,御駕親征!第701章 青州戰場,守城神將!第297章 佈局深遠,神算劉禪!第240章 收心汝南士族的關鍵!第697章 土地衝突,君爭民退?第608章 潁川戰起,提前出招!第171章 徐庶徐元直,荊州馬政第447章 玄德握劍起,曹真鎮亂去!第166章 美人甄宓,劉公嗣一氣曹孟德!580.第575章 關廟第722章 青州事定,北擊幽州!572.第567章 世家生存之道!第183章 驅狼吞虎,挑撥離間!第857章 徐娘半老,魏宮諸女!第81章 南中無間道(爆更萬字求追讀!)560.第555章 隴西辛氏的投名狀!第187章 後院諸美,合肥城下!第889章 四方夷亂,山崩地裂!第295章 最後一計!(中秋節快樂!)第412章 步練師與張春華!第282章 士族送女,講武大比!第218章 三方合盟,生機!勝機!第179章 諸葛亮定平關中策!第336章 科學院,火藥研製!第239章 是做曹魏的狗,還是做大漢的臣?第296章 穩如老狗,汝南事畢!第264章 魏國內亂,少主顯崢嶸!第260章 汝水以南,將盡入他手矣!請假條第146章 玄德盡起西川兵,宛城無間道!第601章 八月未央,御駕親征!第337章 仙人撫我頂,劉禪忽悠人!第469章 神威天將軍,太子駕到!502.第497章 未戰先攻心!第303章 畢其功於一役,不得不贏的理由!第367章 夷王之爭,請君入甕!515.第510章 三氣曹子桓,連吐三口老血!第438章 間軍司百戶,劉禪想賺個大的!第160章 洛神被擒,神醫華佗,關羽中計第701章 青州戰場,守城神將!第756章 誰人敢戰,誰救社稷?第404章 校長授劍,微服私訪!第48章 郡城齊心,因糧於敵!第193章 南巡蠻郡,蠻兵要造反?第2章 建安二十四年春第725章 魏失幽州,拓跋力微!第87章 壓倒曹孟德的最後一根稻草!第59章 捨身成仁劉公嗣第791章 險道難走,陳兵廣成!525.第520章 衝破武關道,桃園三兄弟再聚首第672章 軍心人心,終破八公!第63章 我知美人心第639章 兩代盡薨,江東歸漢!第651章 潛龍在淵,生死險關第75章 平二寨,招賢才!第867章 柱國國公,縣鄉亭侯!549.第544章 聲東擊西,直搗黃龍!587.第582章 討賊檄文 百日破遼!第385章 可持續性竭澤而漁!第695章 皇權天授,難做昏君!第270章 夫目前,敢殺我否?第875章 科舉實行,皇權漸盛!第450章 趙雲先鋒,勢如破竹!第111章 歷史變動,孫權提前出手!(求首訂第41章 叟王臣服,越巂郡定第422章 鄧艾覆命,劉禪的考驗!551.第546章 以步勝騎,好戲開場!597.第592章 在三國點亮科技樹!514.第509章 兵敗如山倒,大勢已去!第321章 太子回成都,絡腮鬍黑張飛!第82章 彈指間灰飛煙滅第182章 兄弟鬩牆,殘暴本性!521.第516章 關中定,選秀女!587.第582章 討賊檄文 百日破遼!第338章 曹丕篡漢,漢已傾頹!第213章 青徐不附,合肥城破!第416章 爲胡氏祛毒,太子下江陵!第199章 放狗戰術,證明之戰!第423章 輿論起,飆升的糧價!第650章 太子監國,幽怨美人!第448章 有人要頂不住了!第232章 我要做皇帝!第112章 荊州危局:太子劉禪計定荊襄!(求第622章 一潰千里,主力盡喪!第672章 軍心人心,終破八公!第697章 土地衝突,君爭民退?第295章 最後一計!(中秋節快樂!)第817章 亂軍重圍,中心開花!第267章 司馬毒計殺劉禪!第95章 斬使來投,班超故事!(二合一大章)第839章 洛陽之戰:諜影重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