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5章 科技專利

夷州島上保存着坩堝製法的核心工坊,而搬遷到岸上的則是船坊,以及生產熟鐵和一次鍛打的熟鋼,熟鋼的質地不如三次鍛打的更堅硬,但貴在可以量產,減少了勞力消耗,可以滿足現階段大規模擴建新式火槍隊的需求。

來到岸上的這三個月,軍器監名下的三處作坊已是生產了燧發火槍九百支,大小口徑的火炮接近五十門,足夠保正福建路和已經兩浙路部分地區的安全。

船坊的進度也不慢,在勞動力和工匠得到有效補充後,在福利政策的刺激下,工匠們加班加點埋頭幹,已經是改造好第四艘五千料戰艦。

四艘五千料火炮戰艦,配合數十艘三千五千料的弩船,已經是一支可以在這個時代縱橫沿海的淺水艦隊了。

後世的每個中國人都飽含着藍水海軍的大國夢,張林也不例外,船堅炮利帶給後世中國的恥辱,絕不能在這個時代重現。

僅福建路,就有三十處官、私船坊,張林一口氣下了近乎百艘中、大型戰船合計兩百七十萬貫錢的訂單,官坊分了百分之七十,其餘百分之三十訂單用以刺激私商船坊的發展。

像這種官坊大工程、大訂單,既解決了轄地內閒散勞動力的安置問題,又可以帶動經濟發展。

一朝天子一朝臣,周應留在夷州島上主持工作,而福建路的負責人則是泉州官坊的船監官,喚作郝大鵬。

郝大鵬被主公的突擊檢查弄得心慌慌,引着主公在船坊最新開建的“泉州號”海船施工現場巡視,一路介紹道:“其實早百多年前,把榫卯和龍骨鋪鐵用來加固船體、以及龍骨減搖、水艙隔密、舵杆平衡的工藝就有了,只不過五千料已是足夠,未得朝廷上面允許,也就沒人敢造大船。萬料船小人不敢擔保,但七千料是絕無問題的。”

“坊工們的月錢都如實發了?”

“主公放心,小人們卻不敢居中剋扣。再者有廉政署的人盯着,也沒人敢在其中做手腳。”

張林點點頭,道:“我給你們發的官俸着實不低,比宋朝廷漲了三倍,只要不犯大錯誤,金飯碗能保一輩子,千萬莫要偷雞不成蝕把米地自誤。”

郝大鵬額頭冒汗,躬身稱是。

“船坊裡的坊工手藝有高有底,也要把月錢明細劃分好高低,有本事肯吃苦的人就多拿,廝混沒本事的就趕出去。過些天我會派人來,找一些坊工成立工社,一方面是給坊工們說教些手藝和普及下律法,另一方面工社有權利在遭遇欺辱時跟衙門通報。你這邊……”

郝大鵬忙道:“這是大好事啊,屬下一定鼎力支持!”

工匠有工社,商人們有商會,種田畜牧的也會有農社,這是張林從後世社會體制中想到的。不過,他不會把這些工社農社弄成什麼書記不書記那種無厘頭作風,而是參考美歐制度。

不管哪一種工社制度,都有它的利弊,缺點可以改進,但要是拖後腿那便沒有存在的必要了。張林可不希望自己立下的工社,只是給當官的們用來欺上瞞下和養老貪腐的。

在船坊視察一番,到了午時,張林也沒打道回府,而是去了泉州府城裡最上檔次的望仙樓。望仙樓又稱小樊樓,乃是泉州商會副會長梅潤名下的酒樓之一。

自打商會同意將錢財存進隆興錢莊後,隆興錢莊也被升級成了官方銀務署,現下正在各處鋪設分點,進展迅速。

張林投桃報李,把自己麾下的鏢行運輸行當讓了出去一部分,同時也放開了部分釀酒名額,允許私商參與官酒坊的入股分紅。

主公來望仙樓裡吃飯,客人們沒認出來,但梅潤剛好在,便只能被拉來陪酒。

酒過三巡,菜過五味。

兩人一問一答地聊得酣暢,張林忽而想起一件事,便笑道:“現下各處行當興旺發展,你們做商人的豈能目光侷限在一城一地?走出去纔是正道,縮在泉州一地,終究做不到富甲天下。”

梅潤賠笑道:“主公何以教我?”

張林舉着筷子,指點道:“若是古人沒有發明這筷子,咱們也就只能用手吃飯了,既不方便也容易得病。你說原先第一個發明這筷子的人,是他開作坊造筷子的嗎?”

梅潤不明所以,只好附和道:“傳聞發明這筷子的乃是商紂的寵妃妲己,她應該不會去開作坊的。”

“是啊,所以這筷子的發明者卻不一定是賺錢的人。假若你身處商代那個時候,會不會開作坊去造筷子?”

“當然,這是賺大錢的營生,小人豈會錯過?”

張林笑道:“那就是了。你想不到發明,卻能夠利用別人發明的成果來賺錢,這便是商人的作用。發明這道四喜丸子菜的廚娘也許只是個農家婦人,但你若有眼光把這道菜給買下來,甚至把燒這道菜的廚娘給聘用了,那便可以從中獲益。”

“小人明白……”梅潤似乎懂了主公的意思,但還沒完全懂。

張林搖頭道:“你只明白一點點,但卻想不到更遠的地方。眼下各地都有不少的新發明,有的農具適合耕田,有的器械適合灌溉,再比如北地傳過來的雙肩揹包等等,以後這些利於民生的發明會層出不窮,就要靠你們去發現並且普及開來。比如這揹包,有雙肩的,也有單肩的適合男女老少各個年齡段人的喜好,也可以把包做成掛在腰間的腰包,甚至是專門用於盛放書籍的書包。現在沒有不代表以後沒有,你們這些商人除了要發現現有的好發明,將它大量生產普及開來,更要讓人去研發更好的東西。這就叫作風險投資,意思就是你提前花一筆錢來幫某個人研發更好賣出去的東西,若是銷量好那便賺大錢。若是銷量不好,那也只虧損少部分錢。”

梅潤恍然大悟道:“小人明白了,其實這道理小人一聽就懂,只是沒想到如何去做。”

“在宋朝廷管制下,好東西都是要優先孝敬高官和皇親國戚的,你們這些商人想插手,只怕落不得什麼好,賺的沒有給人送孝敬的多。而且,發明者研發了好東西,最多就是賞賜一點小錢,大不了封個不入品的芝麻小官,沒有實際的好處。”

張林呵呵笑着道:“不過在我治下,這種情況以後不會再有了。過幾天,我就成立一個‘墨師公署’,專門用於尋找、收集、評估、賞賜這些利於民生的新發明,同時也會立下律法保護這些發明者能獲得豐厚的獎勵用於繼續研發。而你們商會則定期跟墨學公署這邊交接,可以以一個買斷的價格從發明者手裡購買東西的製造流程,可以和發明者共同參股開作坊生產,也可以繼續一次性買斷後繼續投資發明者研發更好賣的東西。”

即便是一張空白圖紙,梅潤這等聰明人馬上就想到了其中的巨大利益,這天下利於民生的東西太多了,若是朝廷不跟他們搶錢,其中大有文章可作啊。

第587章 旗在人在第351章 基礎工業第441章 攻遼部署第412章 童貫野心第245 荷塘好事第278章 剃髮明志第645章 教育體制第313章 威逼利誘第274章 商船改炮艦第87章 鏢行開業準備第563章 新中華氣象第657章 北美獨立第439章 比鬥第98章 高員外好心辦壞事第595章 舊儒不死第239章 回大名府第224章 災雪荒年第668章 混血規則第582章 憲法第578章 戰爭成本回收第546章 晉升之路第621章 蝦夷立國第274章 商船改炮艦第464章 金國的困境第690章 土地第630章 第四期五年計劃第170章 嚴懲偷窺第371章 難產第694章 機動部隊第257章 殺奔南下第212章 試探交鋒第90章 官身第489章 階層鬥爭第357章 日本平氏來人第229章 暗度陳倉第209章 誰的鍋第394章 用武器堆戰爭第316章 慕名而來第659章 實戰演習第2章 偶遇武大郎第187章 追女手段不重要第125章 船運打算第521章 送行西域商隊第336章 吳用之才第163章 老鏢員有模有樣第624章 有名無實第289章 好消息和壞消息第498章 科學瓶頂第183章 算計宋江第64章 水衝龍王廟第693章 世界局勢第529章 戰策轉向第83章 買命錢第630章 第四期五年計劃第384章 軍機署和錦衣衛第396章 磚窯第382章 遠近戰略第199章 螳螂捕蟬黃雀在後第416章 遼兵討伐第413章 放虎歸山第200章 賺李應上山第271章 改造海船第423章 遼軍拼命第8章 九九重陽第713章 戰爭下的中東第219章 太謙虛了第501章 農業經濟第685章 回本土第182章 祝氏三傑第26章 西域香膏第34章 鬧鬼第99章 假貨探親第724章 時空機第353章 買藥第555章 戰損處罰第380章 兩浙商會第554章 草原叛心第115章 灌雞湯第488章 海軍規劃第72章 缺乏安全感第683章 美國第76章 其中糾結第203 與團練使和解第363章 基礎學科第25章 西門慶乾着急第405章 攻城第143章 挑選官船第66章 慫恿石秀第606章 整風第396章 磚窯第298章 乖乖伏首第550章 扶持蝦夷第76章 其中糾結第539章 海軍封鎖第584章 黑土地第152章 少女心思第672章 電氣化第476章 宿醉第121章 辭歸莘縣第590章 帶娃出去浪
第587章 旗在人在第351章 基礎工業第441章 攻遼部署第412章 童貫野心第245 荷塘好事第278章 剃髮明志第645章 教育體制第313章 威逼利誘第274章 商船改炮艦第87章 鏢行開業準備第563章 新中華氣象第657章 北美獨立第439章 比鬥第98章 高員外好心辦壞事第595章 舊儒不死第239章 回大名府第224章 災雪荒年第668章 混血規則第582章 憲法第578章 戰爭成本回收第546章 晉升之路第621章 蝦夷立國第274章 商船改炮艦第464章 金國的困境第690章 土地第630章 第四期五年計劃第170章 嚴懲偷窺第371章 難產第694章 機動部隊第257章 殺奔南下第212章 試探交鋒第90章 官身第489章 階層鬥爭第357章 日本平氏來人第229章 暗度陳倉第209章 誰的鍋第394章 用武器堆戰爭第316章 慕名而來第659章 實戰演習第2章 偶遇武大郎第187章 追女手段不重要第125章 船運打算第521章 送行西域商隊第336章 吳用之才第163章 老鏢員有模有樣第624章 有名無實第289章 好消息和壞消息第498章 科學瓶頂第183章 算計宋江第64章 水衝龍王廟第693章 世界局勢第529章 戰策轉向第83章 買命錢第630章 第四期五年計劃第384章 軍機署和錦衣衛第396章 磚窯第382章 遠近戰略第199章 螳螂捕蟬黃雀在後第416章 遼兵討伐第413章 放虎歸山第200章 賺李應上山第271章 改造海船第423章 遼軍拼命第8章 九九重陽第713章 戰爭下的中東第219章 太謙虛了第501章 農業經濟第685章 回本土第182章 祝氏三傑第26章 西域香膏第34章 鬧鬼第99章 假貨探親第724章 時空機第353章 買藥第555章 戰損處罰第380章 兩浙商會第554章 草原叛心第115章 灌雞湯第488章 海軍規劃第72章 缺乏安全感第683章 美國第76章 其中糾結第203 與團練使和解第363章 基礎學科第25章 西門慶乾着急第405章 攻城第143章 挑選官船第66章 慫恿石秀第606章 整風第396章 磚窯第298章 乖乖伏首第550章 扶持蝦夷第76章 其中糾結第539章 海軍封鎖第584章 黑土地第152章 少女心思第672章 電氣化第476章 宿醉第121章 辭歸莘縣第590章 帶娃出去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