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70章 人口和民間金銀存儲

朝廷一口吃成個大胖子,收穫了數百萬的人口勞動力,光把這批人放在遼地肯定是不行的。

中華國各地官署都有農政和工建項目的任務,這關乎道知省、知市、知縣、知鎮官員們和具體執行公職人員的政績考覈,關係晉升前景,因此要人的奏章雪片般往朝廷裡傳遞。

尤其是東南沿海一帶,由於朝廷的政策導向,底層百姓的勞動力人口明顯地減少了,許多商人招募不到工人,相應的是工錢的增漲。

底層百姓明明有去西北地區發財的機會,誰還會犯傻地去當店小二啊?

這些沿海城市的官署頭頭們跟朝廷要人最是積極,只不過他們的舉動是跟朝廷的政策方向相悖的,中華國本就打算只在沿海大力發展貿易商業和輕工業,本來就人口夠密集了,怎麼可能還會往裡面添人?

因此,東南沿海一帶官署的要求註定是落空的,官員們只好把目標轉向自己身上,鼓勵民間女子出來做活,以填補底層男性勞動力流失的缺口。眼睜睜地看着國內中部、西南、西部、北部的官員們收穫了大量的廉價勞動力。

朝廷自然會把遼人百姓放給各地區,按地區人口密度進行分配的,大城多分,小縣少分。遼地的百姓數量得到有效控制後,在相當長一段時間裡會處於人均佔地超額的情況,這隻能通過東南地帶漢人補充和持續的生育繁衍來解決問題了。

遼地人口少就好控制,只要把人口集中在幾十個大城市中,推動土地(耕地)農場化建設,經濟發展是絕不會差的,相反會大大優越於中華國國內大部分地區。

在國內因爲要照顧各個階層的利益,改革是有節奏和步驟的。對實行嚴格軍管制度的遼地,則相當於大刀闊斧地推翻重建,根本不考慮什麼民情不民情的,效果立竿見影。

就好比,遼地中京道和西京道將要興建二十處大城市,在原有基礎上把土木房屋全部推倒拆掉,以磚石結構重新搭建。看似耗資大,其實根本不花什麼錢,因爲勞動力是免費的(朝廷規定,參與修建的遼人家庭可以免費在城中獲得住宅)。

若是把這個政策放在國內,首先朝廷要對拆毀的木料房屋戶主進行補貼,其次重造還得花費不菲的人力。比起建築材料的耗費,人工成本纔是大頭啊!

所以涌入遼地的商人們除了糧食貿易,最多的便是把資金投入在磚窯和水泥廠中,在朝廷已經開始實施的重建計劃中大賺幾年。

遼地拆毀的房屋大多是土木結構,粘土和木頭則留着處理一番,當作建築材料。建築材料一部分是用來修建兩層住宅,一部分便宜賣給商人們建造工廠,迎接朝廷的第二期五年計劃中興建工業帶的政策。

朝廷第二期五年經濟發展計劃並不是什麼秘密,內閣大臣們故意放出風去,讓一些有志於此的大商們做好資金準備,以便跟着朝廷吃肉喝湯。

自建國後,朝廷大力發展經濟建設,社會上出現一個很有趣的現象。那就是朝廷統計的“百萬元”大商永遠是層出不窮的,有的人是跟着朝廷發展起來,也有相當一批人是憑空就冒出來的。

這忽然冒頭的商人們也就是前朝遺留下來的“地主階級”了,他們這些人的家族有幾十年甚至幾百年的歷史,地窖裡的金銀銅錢儲量驚人,都是一代代積攢下來的。這些人在開國後,將銅錢一點點地拿出來兌換成新朝廷貨幣,掩飾家族財富。

這不是什麼稀罕事兒,中原百姓歷來有“財不外露”的傳統,就算是張林,當初也是在地窖裡存鉅款以防被人眼紅。

這羣通過幾十幾百年積攢下驚人財富的家族通常都不是以商業途徑賺取的,大部分是佃田收入,只不過把經商當個幌子,家族裡罕有經商人才。

所以,中華商業投資銀行成立後進行融資,這羣家族大量把錢存入進去,不因爲別的,就因爲前朝和今朝皇帝也在裡面存錢呢,比較安全一點。

中原這片大地上數百數千年以來利用文化和經濟、科技無意識中盤剝其他國家和民族的財富,其實並不在歷朝歷代的朝廷中,而是在民間啊,在地窖中。

如今,因爲銅越來越不值錢,地窖中的銅錢首先就被迫顯現在陽光下。然後便是金銀“不規則塊狀”的貶值,這羣人才被迫把家族財富拿出來兌換成收藏價值更高的金銀貨幣。直到朝廷明確立法“私人財產神聖不可侵犯”並承諾對前朝的舊商地主“既往不咎”後,這批人才敢露出膀大腰圓的身子。

市面上涌現出越來越多的前朝各種各樣形狀的金銀塊和銅幣,逼得銀務總署不得不實行限量兌換和開出大面額匯票,朝廷也被迫加大對鑄幣工作的投入,催促鑄幣總署一面加大錢幣產量,一面改良鑄幣流程和器械。

即便是蒸汽機加入鑄幣總署後,產能依然是跟不上市面上的金銀貨幣兌換量,供需差距極大。所以,問題又交給皇家課程的材料化學研究所和機械物理研究所了,必須對房子般大的蒸汽機進行改良,這時不時就鬆動或者炸一下,毛病多多,時不時停產還怎麼搞。

鑄幣總署遞交上來的奏章中,對蒸汽機充滿了抱怨之詞,張林也是很無奈的。他也沒想到悶頭研發了六七年時間,蒸汽機還是如此的“不堪受用”,雖然能不間斷生產,但維修工作量極大。

工作幾小時,停產維修幾小時,問題繁多。

這種機器應用於生產後,人工成本(機械研究員、專科結業的學徒)太高,也就朝廷能負擔得起了。離普及到民間,還有很長一段路要走。

不過這也沒辦法,只能讓科學城那邊加把力了。

從生產效能上看,蒸汽機的確是要強過風力水力和人力的,燃料除了煤炭,木材什麼的都能燒,不挑食。從人工使用上看,若是不出問題,一個人可以管三臺機器,每臺機器能頂得上十五個熟練匠人的鑄幣工作量,且製造出的錢幣更加規則均勻和精美。

第145章 聘請賣笑女第299章 軍機政要第532章 官商互動第338章 夷州遷徙第475章 河西之利第449章 科考改革第249章 沒有不透風的牆第392章 大力支援第632章 經濟增漲的速度第260章 護犢子的主兒第229章 暗度陳倉第628章 熊鷹倆派第436章 鴛兒橋的女人第99章 假貨探親第442章 漢蕃同民第201章 回返大名第147章 接手張大戶的家財第383章 宋軍裝備火器第409章 合兵廬州城第356章 改革貨幣計劃第220章 新知府人選第258章 朝廷震怒第16章 其實不想第7章 肉夾饃第220章 新知府人選第321章 上門第197章 數落扈三娘一頓第146章 偶遇蔡媛第107章 便宜堂姐第386章 當一個炮兵第398章 大項目第430章 整治國務第349章 大東亞聯盟第240章 飛一下便告訴你第693章 世界局勢第105章 消遣閒暇第234章 聲東擊西第457章 哥是大天尊第205章 樑中書的變態行徑第110 贈送丫鬟?第669章 有理有據第336章 吳用之才第520章 讓商人登臺第22章 玩火第613章 戰爭紅利第65章 殺子之仇第47章 取妾從簡第5章 新的一天第264章 佯攻高郵軍,實取揚州府第441章 攻遼部署第79章 誘賊上鉤第466章 兄在杭州等你第680章 普爾森老爺第82章 抓到了張主薄第721章 燕家女子第288章 坩堝鍊鋼法第288章 坩堝鍊鋼法第220章 新知府人選第148章 新東家第225章 錢知善惡第223章 楠兒有喜第585章 遷族第235章 膠着第673章 同進社第413章 放虎歸山第324章 朝國理事公署第671章 知識產權第19章 巴結官吏第643章 皇帝只能有一個第254章 女追男,隔層紗第276 以法治民第119章 摸摸才知道第374章 威脅金使第95章 赤發鬼劉唐第15章 武大王婆懟起來第40章 賠罪主薄第711章 世界不需要和平第439章 比鬥第297章 幹晾着你們第616章 元武盛世第218章 清君側第568章 戰爭傷損第522章 第二個兒子第375章 穩金打遼第226章 護短的老爺第76章 其中糾結第405章 攻城第287章 日異月新第165章 該砸多少錢?第466章 兄在杭州等你第557章 西遷第585章 遷族第699章 封鎖帕爾拉第643章 皇帝只能有一個第668章 混血規則第21章 監守自盜第197章 數落扈三娘一頓第435章 圓滿的朝會第136章 建設團體得有口號和理念第307章 體系構思
第145章 聘請賣笑女第299章 軍機政要第532章 官商互動第338章 夷州遷徙第475章 河西之利第449章 科考改革第249章 沒有不透風的牆第392章 大力支援第632章 經濟增漲的速度第260章 護犢子的主兒第229章 暗度陳倉第628章 熊鷹倆派第436章 鴛兒橋的女人第99章 假貨探親第442章 漢蕃同民第201章 回返大名第147章 接手張大戶的家財第383章 宋軍裝備火器第409章 合兵廬州城第356章 改革貨幣計劃第220章 新知府人選第258章 朝廷震怒第16章 其實不想第7章 肉夾饃第220章 新知府人選第321章 上門第197章 數落扈三娘一頓第146章 偶遇蔡媛第107章 便宜堂姐第386章 當一個炮兵第398章 大項目第430章 整治國務第349章 大東亞聯盟第240章 飛一下便告訴你第693章 世界局勢第105章 消遣閒暇第234章 聲東擊西第457章 哥是大天尊第205章 樑中書的變態行徑第110 贈送丫鬟?第669章 有理有據第336章 吳用之才第520章 讓商人登臺第22章 玩火第613章 戰爭紅利第65章 殺子之仇第47章 取妾從簡第5章 新的一天第264章 佯攻高郵軍,實取揚州府第441章 攻遼部署第79章 誘賊上鉤第466章 兄在杭州等你第680章 普爾森老爺第82章 抓到了張主薄第721章 燕家女子第288章 坩堝鍊鋼法第288章 坩堝鍊鋼法第220章 新知府人選第148章 新東家第225章 錢知善惡第223章 楠兒有喜第585章 遷族第235章 膠着第673章 同進社第413章 放虎歸山第324章 朝國理事公署第671章 知識產權第19章 巴結官吏第643章 皇帝只能有一個第254章 女追男,隔層紗第276 以法治民第119章 摸摸才知道第374章 威脅金使第95章 赤發鬼劉唐第15章 武大王婆懟起來第40章 賠罪主薄第711章 世界不需要和平第439章 比鬥第297章 幹晾着你們第616章 元武盛世第218章 清君側第568章 戰爭傷損第522章 第二個兒子第375章 穩金打遼第226章 護短的老爺第76章 其中糾結第405章 攻城第287章 日異月新第165章 該砸多少錢?第466章 兄在杭州等你第557章 西遷第585章 遷族第699章 封鎖帕爾拉第643章 皇帝只能有一個第668章 混血規則第21章 監守自盜第197章 數落扈三娘一頓第435章 圓滿的朝會第136章 建設團體得有口號和理念第307章 體系構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