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4章 佯攻高郵軍,實取揚州府

北宋禁軍少騎兵,對胡人不佔上風,所以只能用裝備來彌補不足,增強步卒戰陣的戰鬥力。

步兵重甲前文說過,此刻就不說了,武器方面首推弓弩。

一般弓箭的有效射程爲三十到五十步之間,一步約合後世一米半,也就是五六十米左右。厲害些的強弓精射手能達到一百步就算萬一挑一了,百步穿楊也就是這麼形容來的。

宋朝軍制裡能“弓射一石五斗”,就屬於精兵中的精兵了,能有資格入選御前班直,做皇帝的貼身侍衛。

而弓箭和弩不同,前者主要靠人力,後者卻是一來器械精巧來發力。

所謂“軍器三十有六,而弓爲稱首。”正是宋朝弓弩器械發達,步卒配合重甲戰陣才能跟北地胡人鐵騎打打陣地戰,野戰只能守不能攻。

弓弩裡的車弩射的雖然叫箭,但其實箭桿猶豫一般大小的長槍,有一種三弓八牛牀子弩又稱稱一槍三劍箭,由“七十人張發”,該箭可“射及三百步”,重甲都扛不住。

宋神宗時候研製出來的神臂弓(其實是弩)則更牛逼,只用一人發射,射程卻遠及二百四十多步,接近四百米,“仍透穿榆木,沒半簳”,可謂勁利霸道。而且這種神臂弓很容易拆卸和運輸,隨車而走,對付騎軍衝鋒是一大殺器。

宋朝的器仗鎧冑,極今古之工巧,武備之盛,前世未有其比。

張林在武官體系中打混過一年半載,也知曉了宋朝明明有火藥武器卻不進一步研究的原因,一是火藥配方不成熟,二個就是弩的性價比高。在大多數戰局環境中,弩的確比火器要好用的多。

他之所以敢攻打縣級小城池卻對府州城池望而卻步,主要就是因爲府州城池配備有弩,需要拿人命去填。他只讓大部騎軍在城池三四百米外囂張,也是卡着弩的有效射程。

其中道理陳良等大多人都懂,只看破不揭破,唯扈三娘這個傻女人矇在鼓裡。

虎威軍雖然那府州城池沒辦法,但張林並不怕和朝廷兵馬來一次野外交戰,在楚州府城外的鄉鎮上補一番糧草後繼續往南行。

不日,大軍已是過了寶應縣。

寶應縣衙淪爲了虎威軍的行營,張林在衙門大堂中召集麾下將領商議行軍路線。北地他安排的周密,但南地就沒那麼多準備了。

寶應縣城正卡在南北官道的口子,從官道往正南走則是高郵軍州,挨着揚州。此地乃富裕之地,是北宋的納稅大戶,朝廷在此駐有重兵把守。

說實話,張林心中既想跟朝廷摩擦一番,又擔心吃虧後把後路斷了。而從寶興縣往東南方向去的話,則穿過射陽湖後直下興化縣,急行軍一日便可遠離高郵軍州的勢力範圍。

這年頭,當官的都奉行無過便是政績,高郵軍州不會冒風險來追擊他們,否則吃了虧沒法跟朝廷交代。最明智的選擇便是睜一隻眼閉一隻眼,只要張林不燒殺擄劫,他們甚至可以奏報朝廷說“驅走賊軍,轄內地境民生無恙”來請功一番。

張林對衆人笑道:“在北地,一直是我做決策往哪裡行軍,那是因爲我事先有安排。不過此時進了南地,就需要你們這些人商量着來了。地圖就在這,你們商議個結果,是戰還是繞道,也由你們來決定。”

陳良問道:“主公是想戰或避?”

“將在外,君命有所不受。”張林打個哈哈,轉身離開:“你們就當我鑾駕隨軍,下面如何行軍安排是你們的事,我不聞不問,只有一個要求,十一月中旬前咱們必須要趕到福建路的福州城外。”

如今是十月初十,也就是要用三十五天的時間從淮南東路的寶應行軍到福建路的福州。兩千多里路,朝廷軍報八百里加急只需要三四天,但大軍行進就不一樣了。

三十五天,若是中途被朝廷兵馬阻隔個幾次,就難辦了。

淮南東路再往東南走則是兩浙路,隨後纔是福建路。

等張林走後,陳良乾咳一聲,對衆人道:“咱們在莘縣起兵至今,除了大名府一戰,其餘小陣仗經歷了十多次,對付的都是些不入流的縣城廂軍。在這般下去,兒郎們手都生了。”

馮海道:“教頭想跟高郵軍州的兵馬較量一番?”

“不錯!”陳良道:“我訓出來的兵,我對他們有信心,雖然咱們缺乏重器,攻不了府州城池,但可以把高郵軍誘使出來一戰。”

“如何誘敵?”

陳良笑道:“主公的地圖是在是精妙無雙,不但各縣都有,連山水湖泊和官道都一一標明,我仔細比量過,咱們一路南下的行軍時間和地圖上各地之間的路程幾乎相向,幾乎是按照實際路程和作圖距離來比對的,你們知道這意味着什麼嗎?”

欒廷玉認真道:“我們比朝廷兵馬快,我在暗,敵在明。”

陳良點頭讚許道:“對,就算寶應縣早已派傳令兵把我軍佔據縣城的消息傳到高郵軍,也是半天之後,假若我們明日一早便開拔,他們依舊摸不着我們具體方位。”

“所以……”

“所以,我想先打這裡。”陳良手指重重地按在地圖上。

衆人目光移過去,俱都面露驚訝,有的一頭霧水,有的則是沉思起來。

欒廷玉眉頭緊蹙地想着,忽然想到什麼,會心一笑道:“某願率營攻打高郵,教頭以爲如何?”

衆人更疑惑了,陳良明明手指的是寶應縣西南方的金湖縣,爲何欒廷玉又要去攻打高郵軍州?

陳良哈哈一笑:“還是欒教頭知我心思,不過只你一營可不夠。”

馮海似乎也明白過來了,道:“陳教頭智計過人,某願隨欒教頭一道攻打高郵軍州。”

陳良撫掌道:“有你倆營一起,也不會太吃虧。不過萬事需得謹慎,南地多山多水,小心藏兵伏擊。”

“放心便是。”

陳良再在地圖上指點,順便解釋給其餘還沒明白的人聽:“你兩營佯攻高郵軍,穿過北橙子河後正是夜裡,你們行進到邵伯鎮斷掉高郵軍的回援後路。按照時間算,我這邊四營兩千兵馬也該到了天長縣,急行軍天明既能打到揚州府城。這回我要用上震天雷,就不信這揚州城門比大名府還要堅固。”

他之所以敢這般大膽地進攻揚州,乃是因爲揚州緊挨高郵軍州,禁軍精銳都在後者軍中。只要利用震天雷炸開城門,陳良有信心以兩千騎軍攻佔揚州府。

張林研製着的新配方震天雷已是在大名府試過了效果,衆人毫不懷疑其威力。只是這般虎威軍爲了攻城,必定會折損兒郎們,只是多少問題而已。

不知道主公會不會同意這樣的犧牲,不過造反打仗嘛,哪裡有不死人的。

當張林聽得陳良定下的計策時,不由得暗暗吃驚,暗道還是自己遏制了麾下的戰鬥積極性。果然啊,放權給他們這些人,便膽子大的出奇。

佯攻高郵、實攻揚州府的計策猶如火中取栗一般,稍有不慎,虎威軍恐會受到兩處府州兵馬的夾擊。這其中,關鍵還得看欒廷玉和馮海能不能在邵伯鎮擋住高郵援軍。

按照時間上算,進攻揚州府後,消息傳到高郵得半天。高郵援軍開拔到邵伯鎮至少也要四個時辰,馮海若能擋住援軍一天,本部兩千騎軍回過手來便能殺敗對方。就算在野外拿不下高郵軍,撤軍繼續南下也是沒問題的。

唯一讓張林擔憂的便是此番大戰後,他得損失多少人,若是超過十分之一他便感覺鉅虧。

陳良曾說過他這個人缺少完顏阿骨打那般的賭性,此時那番話又縈繞在心頭,張林重重一拍桌案:“好,就按計策來!傳令全軍,在寶應多歇一天,養足馬力,明天夜裡開拔!”

衆人興奮地呼道:“主公英明!”

英個鬼哦,張林心想。

第269章 沿途敲竹槓第155章 臨行忙碌第372章 集體納妾第469章 新風氣第451章 流連花叢第40章 賠罪主薄第210章 禍水東引第61章 娶妾和應邀第634章 閱艦第644 細化與改革第147章 接手張大戶的家財第344章 貞娘回岸第268章 取杭州,擄船坊第225章 錢知善惡第407章 傷亡比例縮小第446章 人口第463章 鐵血蘭花第355章 軍器監的進步第412章 童貫野心第212章 試探交鋒第25章 西門慶乾着急第703章 個人房產法案第318章 我這嗨着你愁着第308章 筆桿子和槍桿子第400章 有趣的計時器第421章 合兵析律府第553章 三面包圍成型第161章 員工激勵政策第64章 水衝龍王廟第607章 軍官學團第636章 不敢去北美第38章 招納陶小娘子第702章 中東新格局第503章 奴隸制度第295章 梁山上島第89章 猥瑣發育第40章 賠罪主薄第652章 道教發展第172章 鄉里屁事多第130章 人生得有目標第66章 慫恿石秀第426章 放走高俅第462章 紅線村的女人第704章 學說時代第665章 養豬第72章 缺乏安全感第689章 家族第582章 憲法第19章 巴結官吏第218章 清君側第153章 金人阿魯弟第635章一國無二主第709章 新軍事戰術第660章 大打出手第47章 取妾從簡第507章 螳臂當車第667章 民間工程承包制第184章 真話不是騙人第166章 緣分送錢法第376章 一切都在變第455章 遷都在即第549章 道教改革第50章 女人的心思第504章 秦檜的前程第642章 世界第一第485章 志在東亞第359章 科學是第一生產力第264章 佯攻高郵軍,實取揚州府第287章 日異月新第304章 叫你退兵你就退第672章 電氣化第340章 拖童貫下水第443章 新皇宮建設第523章 條件第60章 準備跑路第422章 南遼稱臣妥協第302章 階層矛盾第523章 條件第147章 接手張大戶的家財第655章 屁股決定腦袋第317章 口才越來越好了第358章 新式唐刀第247章 再會吳用第613章 戰爭紅利第75章 武松犯案第100章 面試張大戶第227章 回到陽谷第243章 人爲利驅第359章 科學是第一生產力第703章 個人房產法案第613章 戰爭紅利第658章 面子裡子第710章 軍改第331章 刺一身龍第629章 北美是你的第207章 誘使梁山來討伐第387章 乳山縣第713章 戰爭下的中東第411章 北地劇變第674章 私了間諜案
第269章 沿途敲竹槓第155章 臨行忙碌第372章 集體納妾第469章 新風氣第451章 流連花叢第40章 賠罪主薄第210章 禍水東引第61章 娶妾和應邀第634章 閱艦第644 細化與改革第147章 接手張大戶的家財第344章 貞娘回岸第268章 取杭州,擄船坊第225章 錢知善惡第407章 傷亡比例縮小第446章 人口第463章 鐵血蘭花第355章 軍器監的進步第412章 童貫野心第212章 試探交鋒第25章 西門慶乾着急第703章 個人房產法案第318章 我這嗨着你愁着第308章 筆桿子和槍桿子第400章 有趣的計時器第421章 合兵析律府第553章 三面包圍成型第161章 員工激勵政策第64章 水衝龍王廟第607章 軍官學團第636章 不敢去北美第38章 招納陶小娘子第702章 中東新格局第503章 奴隸制度第295章 梁山上島第89章 猥瑣發育第40章 賠罪主薄第652章 道教發展第172章 鄉里屁事多第130章 人生得有目標第66章 慫恿石秀第426章 放走高俅第462章 紅線村的女人第704章 學說時代第665章 養豬第72章 缺乏安全感第689章 家族第582章 憲法第19章 巴結官吏第218章 清君側第153章 金人阿魯弟第635章一國無二主第709章 新軍事戰術第660章 大打出手第47章 取妾從簡第507章 螳臂當車第667章 民間工程承包制第184章 真話不是騙人第166章 緣分送錢法第376章 一切都在變第455章 遷都在即第549章 道教改革第50章 女人的心思第504章 秦檜的前程第642章 世界第一第485章 志在東亞第359章 科學是第一生產力第264章 佯攻高郵軍,實取揚州府第287章 日異月新第304章 叫你退兵你就退第672章 電氣化第340章 拖童貫下水第443章 新皇宮建設第523章 條件第60章 準備跑路第422章 南遼稱臣妥協第302章 階層矛盾第523章 條件第147章 接手張大戶的家財第655章 屁股決定腦袋第317章 口才越來越好了第358章 新式唐刀第247章 再會吳用第613章 戰爭紅利第75章 武松犯案第100章 面試張大戶第227章 回到陽谷第243章 人爲利驅第359章 科學是第一生產力第703章 個人房產法案第613章 戰爭紅利第658章 面子裡子第710章 軍改第331章 刺一身龍第629章 北美是你的第207章 誘使梁山來討伐第387章 乳山縣第713章 戰爭下的中東第411章 北地劇變第674章 私了間諜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