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八十七章 立場

禰衡的遊說在六月中旬的時候已經走完了冀州各郡縣,但禰衡對於這一行的效果並不是太滿意,是以在跟陳默匆匆見了一面之後,再度踏上旅途。

看着禰衡的背影,陳默張了張嘴,最終無奈的笑了笑,難得禰衡想要去做,就讓他去做吧。

事實上,秋收將近,陳默在這大半年的時間裡,都在調撥和整理吏治,至少今年,這冀州吏治必須清明,讓百姓能夠感受到那實實在在的好處,到那時,陳默在冀州的根就立住了。

而且各郡縣的學院也已經建成,陸陸續續從關中、河洛、幷州調來一些名師,雖然不是太多,但將三學框架立起來是完全沒有問題。

同時陳默在冀州也設了典農中郎將、匠作中郎將,專門負責梳理冀州水道,興修水利,尤其是黃河沿岸,那裡每隔幾年都會有水患,得把這些水引進來,讓惡水變成滋養這片大地的水才行。

七月,各地開始收糧稅。

審配說的沒錯,三稅一的稅法比之大漢沒有戰事時的確高了不少,靈帝在位之時,陳默記得當初的糧稅是五稅一,當初都算是重稅了,但只要不是世家豪族的佃農,日子還有個盼頭。

但當時的稅法並不適用於現在,畢竟太平教未起之時,整個大漢的軍隊鬥不過十萬之衆,而如今,單是陳默麾下,常駐西域的西域都護府,還有關中各處守將,幷州防禦胡人的常備軍,河洛之地各處關卡的軍隊,加上防備曹操的軍隊,單是這些,便已有十五萬之衆,別說還有隨時準備征戰的軍隊,在攻佔冀州之後,陳默麾下各處防軍加上隨時準備征戰的部隊,加起來便有二十萬之衆。

若以當時的稅賦來收稅,陳默這些兵馬得餓死一半兒。

事實上,何止陳默,當年的袁紹,曹操,呂布,蜀中劉璋,荊州劉表,江東孫策,賦稅可都不比陳默低,甚至有二稅一的,審配的指責,根本就是笑話,不過是因爲看出了陳默這新稅法下,傷害最大的還是擁有大量田地的士族豪門,審配才坐不住出來找陳默要說法。

賦稅對普通百姓來說沒有什麼變化,但冀州到陳默入冀州之前,士權已經幾乎遍及整個冀州,哪有什麼普通百姓,幾乎都是世家佃農。

陳默藉着冀州屠戮、安定屠戮,使得大量土地落入陳默之手,那些原本屬於這些家族的佃農就成了官府的佃農,一樣沒有自己的地,但種得的糧食自己卻能留下六成多,而在世家豪族那裡做佃農,能留下一成就不錯了,能活命,得靠世家豪族的施捨。

沒有人是傻子,新政和舊法之間的差別一目瞭然,再加上陳默這半年來做的輿論導向,到時候,這根就立住了。

事實上,不用等到秋收,新稅法如今已經下達到鄉里,這是陳默的規定,雖然多數人是不信的,但這心裡多少是有些期盼,等最終結果出來以後,也就是陳默在冀州徹底站穩腳跟之時。

也是因此,陳默一直留在冀州不回洛陽,只要今年平穩渡過,明年就會輕鬆很多,到時候順勢在冀州推行三學,然後從冀州反向向關中等地已經打好基礎的地方蔓延,人心、軍心,這就都有了。

糧稅在收取,這其間的差距在陳默的推波助瀾下,成了民間討論最爲熱烈的話題。

一改年初時對新政一片抨擊之聲,得到實惠的百姓可不管你世家如何,拿在手裡的實惠遠比滿嘴的仁義道德來的更能動人心。

在這樣的對陛下,世家要給朝廷交稅,爲了平復家中佃農的不滿,也得多給,給朝廷三成多,剩下的六成不可能都給了佃農,但至少也得分一半,不然這其中差距就太大了。

哪怕如此,陳默一時間在冀州大收民心,民間更是傳出歌謠讚揚陳默,甚至出現不少佃農上衙署告官,揭發一些自家僱主往日惡行,希望朝廷能收回田地。

當然,這是個例,除了那些真的天怒人怨的,大多數並未被受理。

就像陳默與趙雲說的那般,這天下不能沒有民,但同樣要想社稷穩定,也必須有足夠的士人來治理。

鄴城,將軍府,審配又來了。

只是相比於上一次,這一次審配可沒有上次那般正義凜然。

“看來我是對的。”陳默看着審配,微笑道。

審配默然,他其實不想來,但審家亦是冀州望族,就算他本人不願,但家中親友紛紛來求,他能如何?人活在這世上,不可能只活一人,上次他來,是爲冀州士人,這次來,算是爲自己了,但陳默問出這一句,讓審配不知如何回答。

新政好嗎?

對百姓好,但傷的卻是冀州士人的根基,可以預見,在這種制度之下,陳默手下世家的天花板被陳默這一手生生的壓下來了。

在這年月,世家的底蘊中,財力是很重要的一環,沒了這個,想要拿住朝廷很難,而更重要的是,陳默的新政不止於此。

審配嘆息道:“將軍亦是名門之後,如今又何苦這般爲難士人?”

陳默在發跡之前,其實已經是被嫡系除名的,屬於庶族,但隨着陳默地位逐漸顯赫,陳家重新將陳默拉回了嫡系,這樣算起來,陳默也的確是士人出身。

“正南亦是飽學之士,你不覺得這世道像個病患嗎?”陳默看着審配,沒有反駁,他當年確實在出身之上花過不少心思,成爲士人,是當年陳默很渴望的事情。

“所以才需有識之士撥亂反正,將軍如此做法,雖一時間能令百姓富足,但也因此得罪天下有識之士,未來恐怕……”審配搖了搖頭道:“需知百姓多愚昧,正需有識之士教化,將軍雖以這偏法短時間內獲得民心,但卻不過是以利誘之,百姓多不知感恩,時日久了,只會習以爲常,更加放肆,此非正道也。”

“但若癥結,便是正南所說有識之士呢?”陳默看着審配笑問道:“舊法之下,我也未見百姓有多淳樸,但餓瘋了的人,卻是會造反的,正南先生出身名門,大概未曾體會過飢餓的滋味吧?”

“將軍此言何意?”審配心底一沉,看着陳默道。

“這天下確實需要士人治理,但不是每一個士人都是聖賢。”陳默敲了敲桌案,看着審配道:“人性是自私的,否則以正南先生爲人,今日恐怕不會站在此處。”

審配想反駁,但卻沒法反駁,他今日來確實是因爲家族、親友受損,所以纔來的,否則上次已經談崩,以他性格,斷不會過來。

“我不否認士人的重要,但士權若沒有限制,就會如此前一般,不斷膨脹,到最後所有田地都歸士人,百姓無處耕作,朝廷政令難以下達,然後天下大亂,正南先生看看自靈帝至今,是否是如此?”陳默笑問道。

大漢有今日,原因很多,很多個節點的走偏,致使原本還有救的大漢一步步走到如今這諸侯分裂的境地,靈帝死的太早,何進沒能趁機抓住機會穩定朝局,董卓、王允,大漢其實是有過機會的,但遺憾的是,被這樣或那樣的原因給弄沒了。

但無法否認的是,士權膨脹到朝廷已經無法完全控制的地步,是這一切的根本,如果沒有這個大環境,天下不會亂成這樣。

不可否認,陳默的崛起也跟這個有關,但正是因此,陳默纔會在一開始就不斷限制着士權。

審配嘆了口氣,陳默說的沒錯,事實上,若跟尋常百姓相較而言,那些有着大量田地的士族,就算憑着佃租過日子,也能衣食無憂。

但人性本貪,由儉入奢易,由奢入儉難,至少大多數人是如此,習慣了日進斗金,現在變成三日或者五日乃至十日才進鬥金,有多少人能接受?

但就如陳默所言,士權沒有限制的膨脹,已經成了癥結所在,如果不忍痛割肉,這天下就算一統,也不過是重新陷入一個又一個大漢的輪迴而已。

但審配是士人,陳默所站的,是一方霸主,是整個天下的角度,但審配卻是站在士人階層的位置來看事物,兩人看到的和考慮的自然不同。

哪怕知道這是毒,審配也相信有更好的辦法,比如規定士族給佃農足夠生活的糧食,比如以道德來約束而非陳默這樣完全以法來大刀闊斧的割,這必然是很痛的。

陳默看審配的樣子,就知道無法說服他,哪怕對方知道自己不佔理也一樣,不是所有世家豪族之人都是趙雲,哪怕自己利益受損,也願意站在大義這一邊。

而趙雲也只是豪強,跟審配這樣的大家族比起來,趙家的家世連提鞋都不配,自然可以讓趙雲灑脫,但審配不能,陳默這割的是他們的肉,對天下好,但卻是以犧牲他們來達成的,自然不願。

“就這樣吧,正南先生想通了可來找我。”陳默起身送客,既然雙方各自堅持,那再說下去也只是不歡而散,倒不如省些力氣。

“告辭。”審配點頭起身,對着陳默一禮,轉身離開。

第一百一十四章 新格局第二十六章 陳家往事第二百五十一章 大局已定第四百零七章 梟雄末路第三百九十章 破門第七十二章 授業第一百九十五章 目的第四百零七章 梟雄末路第六十二章 絕糧策第九十六章 備戰第三百八十五章 魏延戰紀靈第九章 學藝第三十二章 暗手第一百零八章 瘋狂募兵第三百七十章 摧枯拉朽第五十五章 首戰第三百一十五章 最後一戰第二百七十七章 不屈意志第三十四章 贈書第一百六十八章 各有打算第三百五十八章 洛陽夜第四百章 曹操的奇兵第三章 夏丘第四百五十七章 難題第二百三十四章 兄弟相殘,袁譚敗北第一百七十四章 戰爭陰雲第一百三十一章 鍾繇薦才第二百一十一章 南陽第七十九章 勾心第二百七十章 破局之策第二百一十章 昔日小兒第四百二十九章 封王第三百七十二章 只降朝廷第二章 里正第六十七章 機會第六章 勾心第四百零七章 梟雄末路第一百四十一章 野人渡第二百零二章 由明轉暗第二十六章 不平凡第五十一章 禮第四百一十五章 承擔第九十六章 突如其來的投誠第一百九十章 擒王第一百零三章 落幕第二百七十二章 腹背受敵第三十四章 雨幕第四章 虛實第二百四十八章 小兵第二百七十七章 不屈意志第一百五十二章 西涼第一猛將之爭第二百零八章 天下太平第二十三章 分別第一百九十一章 新動作第四百四十八章 連弩第三百一十二章 時機第一百八十三章 利令智昏第一百五十一章 信第一百零三章 拜訪蔡邕第一百二十一章 薦師第一百六十一章 狂士第四十八章 雲思第二百五十一章 大局已定第一百二十八章 孫郎第三百七十六章 曹操退走第一百零二章 伐謀第一百三十章 徐州風雲第八十章 女人第四百一十四章 暗訪第三百七十八章 宗族第一百三十四章 伊闕關下第一百四十章 陰招第一百四十三章 孤軍第八十七章 長安初戰第四十四章 交易第三百零一章 大雪第四十二章 噩耗第三百三十四章 勢壓天子第二百六十八章 糧草問題第三百三十五章 割須棄袍第六十五章 新下軍校尉第二百六十一章 震驚莫名第一百一十六章 民生第五十六章 連環計(中)第二百五十五章 這分明就是詐降第二十九章 又一條潛龍第九十七章 來客第一百一十六章 民生第三十一章 月旦評第二百六十五章 對射第六十八章 信任危機第三百九十章 破門第一百二十二章 攔路第二十九章 再見鄭屠第二百八十六章 禰衡遊諸郡第八十四章 禍起第二百八十二章 趙雲第一百一十五章 規劃第一百三十一章 鍾繇薦才第三十章 氣運亂了
第一百一十四章 新格局第二十六章 陳家往事第二百五十一章 大局已定第四百零七章 梟雄末路第三百九十章 破門第七十二章 授業第一百九十五章 目的第四百零七章 梟雄末路第六十二章 絕糧策第九十六章 備戰第三百八十五章 魏延戰紀靈第九章 學藝第三十二章 暗手第一百零八章 瘋狂募兵第三百七十章 摧枯拉朽第五十五章 首戰第三百一十五章 最後一戰第二百七十七章 不屈意志第三十四章 贈書第一百六十八章 各有打算第三百五十八章 洛陽夜第四百章 曹操的奇兵第三章 夏丘第四百五十七章 難題第二百三十四章 兄弟相殘,袁譚敗北第一百七十四章 戰爭陰雲第一百三十一章 鍾繇薦才第二百一十一章 南陽第七十九章 勾心第二百七十章 破局之策第二百一十章 昔日小兒第四百二十九章 封王第三百七十二章 只降朝廷第二章 里正第六十七章 機會第六章 勾心第四百零七章 梟雄末路第一百四十一章 野人渡第二百零二章 由明轉暗第二十六章 不平凡第五十一章 禮第四百一十五章 承擔第九十六章 突如其來的投誠第一百九十章 擒王第一百零三章 落幕第二百七十二章 腹背受敵第三十四章 雨幕第四章 虛實第二百四十八章 小兵第二百七十七章 不屈意志第一百五十二章 西涼第一猛將之爭第二百零八章 天下太平第二十三章 分別第一百九十一章 新動作第四百四十八章 連弩第三百一十二章 時機第一百八十三章 利令智昏第一百五十一章 信第一百零三章 拜訪蔡邕第一百二十一章 薦師第一百六十一章 狂士第四十八章 雲思第二百五十一章 大局已定第一百二十八章 孫郎第三百七十六章 曹操退走第一百零二章 伐謀第一百三十章 徐州風雲第八十章 女人第四百一十四章 暗訪第三百七十八章 宗族第一百三十四章 伊闕關下第一百四十章 陰招第一百四十三章 孤軍第八十七章 長安初戰第四十四章 交易第三百零一章 大雪第四十二章 噩耗第三百三十四章 勢壓天子第二百六十八章 糧草問題第三百三十五章 割須棄袍第六十五章 新下軍校尉第二百六十一章 震驚莫名第一百一十六章 民生第五十六章 連環計(中)第二百五十五章 這分明就是詐降第二十九章 又一條潛龍第九十七章 來客第一百一十六章 民生第三十一章 月旦評第二百六十五章 對射第六十八章 信任危機第三百九十章 破門第一百二十二章 攔路第二十九章 再見鄭屠第二百八十六章 禰衡遊諸郡第八十四章 禍起第二百八十二章 趙雲第一百一十五章 規劃第一百三十一章 鍾繇薦才第三十章 氣運亂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