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仲達似乎知道此事?”丞相府中,看着跪在地上的司馬懿,陳默笑道。
“丞相,懿也是回家後方才得知此事,有人邀請過家父,家父卻未曾同意,懿得知之後,便立刻前來報知主公,只是那吉平已經發難。”司馬懿躬身道。
“做的不錯。”陳默點點頭,起身上前,扶起司馬懿道:“至於老司徒那裡……仲達也莫要太擔心,雖然此事有些牽扯,但問題不大,老人家多比較頑固,再說,司徒這不是拒絕了麼。”
“謝丞相體諒。”司馬懿謙虛道。
“司徒公可曾說過是何人?”陳默笑問道。
“丞相恕罪,家父不肯說出幕後之人,不過此事,卑職當能查出。”司馬懿連忙道。
“放心,不管能否查出,都不會怪到司徒公身上,仲達放心去查。”陳默拍了拍司馬懿的肩膀,微笑道。
“謝丞相。”司馬懿鬆了口氣。
衆人重新坐下之後,已經有人將晚膳端來,陳默這次招募丞相府衆人還有荀攸大半夜過來,自然不能讓大家餓着肚子議事,所以設了小宴,大家一邊吃一邊聊。
“主公,封王之事,我看今日陛下已經鬆口,卑職以爲,只需再過些時日,便可再議此事。”楊修自然不願司馬懿專美於前,見衆人興致高漲,當先向陳默施禮道。
今夜雖然沒有定下來,但劉能顯然已經準備妥協了,只要羣臣再逼一次,陳默的王位基本就定下來了,到時候將劉能遷到長安,陳默將成爲如今天下第一個異姓封王之人,這個意義對陳默來說可不小,以後基本上所有的事情都無需再向天子請示,陳默這邊,基本就等於是朝廷了。
陳默點點頭,看向下手的賈詡、荀攸、徐庶三人:“諸位以爲如何?”
賈詡老神在在的喝了口湯,然後笑道:“如今天下局勢已經穩定,雖有江東、荊州、蜀地未決,但主公稱王卻是足夠了,若是可以,主公可派人前往三大諸侯處聯絡,這三大諸侯,哪怕只有一支願意恭賀主公,主公這王位則更加名正。”
“文和先生所言甚是。”荀攸點頭笑道:“不過主公可曾想過以何號封王?”
封什麼王這可是有講究的,尤其是以陳默如今的聲勢,日後替代大漢大家心裡有準備,所以如今的王號以後可能就是國號。
一般封王多數是以地封王,比如漢朝最開始,就是因爲劉邦乃漢中王,纔有了現在的大漢,還有楚王、蜀王都是以地封王,不過是以以前的地名。
陳默如今要封王的話,也有很多選擇,比如陳默祖籍在江淮一帶,可封淮王,按照陳默起家來算,可稱晉王,關中對陳默也有非常重要的意義,陳默真正走上天下這盤大棋局,成爲執棋者就是從佔據關中開始的,可稱秦王,如果按照現在的地域來算,也可稱魏王,還有陳默求學是在青州那一帶,可稱齊王或者魯王。
這其中,秦楚齊晉魏是比較適合的,因爲它們代表着春秋五霸,都代表了一個時代,如今楚王已經在荊州,雖然劉備並未晉級楚王,但陳默肯定不會用。
當然,也可以稱陳王,不過這點陳默沒考慮,陳國……一聽就給人一種小國的感覺。
都合適,但似乎都差了點意思,尤其是秦,陳默肯定不能以此爲王號,從漢朝手裡接過社稷重器,結果用前朝的國號,這多少有些不地道。
魏晉可說是最合適的,但陳默不是太想用前人用過的王號。
除此之外,還要注意五德,大漢自光武開始自認爲是火德,與秦屬於相剋,陳默就算最後能登帝位,這五德生克也該依照前例,不管陳默以何爲號,都當是以土德或是水德來繼承。
陳默在紙上寫了幾個字,都不是太滿意,其實嚴格來說,漢也是屬水,與自身德行相剋,但依舊延續四百年,當然,若以劉秀開始算是另外一個朝代也說不通,兩朝該是一脈相承,怎麼算也不該是相剋,但在高祖時期,就定大漢爲水德,與秦朝相剋,是後來王莽認爲漢承秦治,改成了火德,再到光武時,劉秀也認可了這個說法,所以火德就一直延續下來。
“大家且都回去想想,此事倒也不急!”陳默舉起酒觴,對着衆人笑道:“先用膳,莫要讓這些菜食涼了。”
“多謝主公!”衆人也舉觴相迎,而後各自開吃,一通宴席下來,也算賓主盡歡。
衆人散去時,天氣也不晚了,陳默爲了分心,今夜荒唐了一把,將蔡琰和貂蟬帶到一起過夜,纏綿過後,陳默摟着嬌妻美妾,卻依舊在想着這件事情。
“夫君爲何事心憂?”蔡琰疑惑的看着陳默。
“也無甚大事,只是朝廷欲爲我封王,只是這王號該如何定,一直沒個結論。”陳默笑道。
“若按夫君所過之地來說,當以魏晉爲號。”蔡琰皺眉道。
“此二者非水非土,不合適。”陳默搖了搖頭。
水土?
蔡琰家學淵源,陳默這般一說,便明白了陳默真正的用意,趴在陳默懷裡,娥眉微蹙道:“若以土德,有殷爲土德,乾坤亦爲土德,還有……”
乾坤自然不適合爲王號,至於以殷,也不適合,五行屬土之字中,適合爲國號的並不多,蔡琰又想水德,漢字其實也是屬水,所以國號跟國運其實沒什麼關係,但陳默顯然是想追求完美一些,因爲陳默信神,系統神仙的牌位,在陳家都能看到。
“若以水德的話……”想不出土德來,蔡琰索性開始想水德,思慮片刻後,蔡琰突然問道:“夫君以爲明王如何?”
“明?”陳默疑惑道。
“嗯,明,照也,照臨四方曰明,在天者莫明於日月,妾身以爲,明者可爲夫君王號。”蔡琰笑道:“當然,此乃妾身淺見。”
明王?
陳默笑着揉了揉蔡琰道:“不錯,我與衆人商議一番,此事不急定下。”
雖然他也覺得這明王似乎不錯,但此事不好過早下結論,待與衆人商議過後再說。
一夜無話,接下來的一段時日,百官上朝的次數明顯多了起來,至於所議之事,自然是以封王爲主,這讓劉能很煩躁,自己什麼都沒說,但羣臣似乎好像已經認定了封王勢在必行一般,他這個天子,很沒有存在感。
滿朝文武,竟無一人反對此事?
劉能陰沉着臉色,看着這些大臣爲了一個王號引經據典,卻又誰也不能說服誰,各說各的有理,聽得劉能卻是煩不勝煩。
這些事你們去丞相府議論不行嗎?給我看的?
“陛下!”這日,衆人又是一陣商議過後,鍾繇突然站出來,微笑着對着劉能一禮道:“不知陛下覺得以明爲封號如何?”
不如何!
劉能在心中暗罵一聲,他能如何?
但臉上還是堆起虛僞的笑容:“這有何講究?”
“明者,照也,照臨四方曰明,丞相自從河東開始,興農,興工,於內令萬民修養富足,於外,西征李郭之亂,東平袁紹之患,北征烏丸,令外族不敢輕辱漢人,南征曹操,一統中原,於我大漢而言,此明者,非丞相莫屬,不知陛下以爲如何?”鍾繇微笑道。
好大的氣派!
劉能面色有些不好看,勉強點頭道:“如此也好,不知丞相以爲如何?”
陳默從頭到尾,沒有說過半句話,但劉能卻不得不如同求着陳默封王一般詢問陳默的意見,這纔是最讓劉能難受的。
“全憑陛下做主。”陳默微微一禮,謙遜道。
我做主,我做主咱不封了可否?
劉能在心裡將陳默咒罵了無數次,但臉上僵硬的笑容卻並未改變,點頭道:“既然如此,便封丞相爲明王,食邑三萬戶,位在諸侯之上,奏事不稱臣,受詔不拜。”
“謝陛下厚恩!”陳默肅容道一禮。
封王自然不會只說一下這麼簡單,要以天子旒冕、車服、旌旗、禮樂祭拜天地,自此之後,陳默在禮儀之上,與天子同等,此外陳默三子皆封列侯,雖然名義上還是漢臣,但劉能在陳默封王之後便遷居長安,洛陽成了陳默封地,這中原大地,實際上的皇帝從這一刻開始就真正成了陳默,劉能也只是在名義上爲天子,實際上,等於被困在了長安,除了衣食住行之外,其他的都沒了,甚至連朝堂都不用上了,長安那邊,自有京兆尹主持,京兆尹自然是陳默的人。
陳默封王,自然要傳遍天下,遼東公孫度派兒子送上降表,並向陳默稱臣,至於三大諸侯的反應卻是有些詭異,劉備自是不甘,在荊州大肆抨擊陳默越禮,這並不意外,不過蜀王劉璋卻是向陳默送上了賀禮,恭賀陳默封王,最讓人驚訝的反倒是孫權,沒有祝賀,卻也沒有因此抨擊陳默,不聲不響,好像不知道此事一般,這行爲着實叫人費解。